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景德鎮陶瓷大學教師揭秘《南窯筆記》作者秘密。

景德鎮陶瓷大學教師揭秘《南窯筆記》作者秘密。

近日,我校藝術文化學院陳寧博士發表署名文章《〈南窯筆記〉作者秘笈解析》引起學術界關註和熱議,並掀起了對《南窯筆記》作者、成書時間、內容價值等相關問題的討論。

南窯筆記是清初出現的壹種陶瓷筆記。是壹個壹個寫的,用文字記錄的。其內容對探索明清景德鎮制瓷工藝和方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該書是繼唐穎《葉濤圖說》之後的又壹部陶瓷工藝力作,在學術界有較大影響。可惜這本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從晚清以來壹直是個謎,給陶瓷理論研究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為此,陳寧博士從史料記載、文字內容、編排體例、手稿流傳、裝幀形式、書法風格等方面考證了該書的作者及成書時間,認為該書“為清代學者張九月所編,初稿於乾隆四十二年”,並對張九月生平事跡作了詳細介紹。

據查,張九月,字西子,號桃園、紫仙山、羅浮花農等。湖南湘潭人,清代知名學者,歷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朝。尤其是乾隆中期,張九月在江西各縣主政五年,經常到景德鎮考察制瓷技術,進而撰寫了《南窯筆記》壹書。陳寧博士在文章中說,張九月的這壹學術成就已經被學術界“遺忘”了壹百年,今天人們應該更加重視它。

百年之謎

南窯筆記是清初出現的壹種陶瓷筆記。是壹個壹個寫的,用文字記錄的。全書共34篇,除引言外,每篇前面都有標題,分別是柴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龍泉窯、鈞窯、永樂窯、宣窯、成洪窯、窯、萬嘉窯、廠官窯、釉爐、釉配、坯胎、圓窯。其中景德鎮仿古窯7座,明窯6座,描述了景德鎮瓷器制作的胎、釉、色、窯21件。該書對探索明清景德鎮制瓷工藝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它也是繼陶藝家唐穎的《葉濤圖說》之後,陶瓷工藝的又壹傑作,在陶瓷界影響很大。遺憾的是,這本書的作者和寫作時間,從晚清以來壹直是個謎。

《南爻筆記》的手稿與書影

從傳世版本來看,現行版本的《南窯筆記》是民國初年和黃編輯整理的藝術叢書。該版在卷末“南爻註”的標題下,只註明底層手稿為“舊稿”,而未提及作者及成書時間,使得學界常將作者視為“無名氏”,並將成書時間限定在不確切的清代“雍正、乾隆年間”。隨後,口口相傳逐漸成為壹種“定論”,壹百多年來鮮有人探究。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南窯筆記》的“舊稿”。

《南窯筆記》“藝術系列”的書影

謎團正在浮出水面。

2012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影印出版《南藥筆記》手稿,封面標題為《南藥筆記抄本》,極有可能是美術系列的印刷本。這份手稿是由王靜校對的。據《桃園年譜》記載,她認為該書“編於張九月四十二年(1777)”。可惜她只是記錄了這張“孤兒證”,缺乏更完整、更有說服力的佐證材料,所以多年來並沒有引起學術界的關註和重視,很多學者根本不知道。但她對《南窯筆記》作者和成書時間的探索,是值得肯定和贊賞的。筆者以此為線索,循著地圖,通過查閱大量相關資料,最終找到了越來越有說服力的證據,佐證了王靜的觀點。作者還認為該書應為清代學者張九月所編,初稿寫於乾隆四十二年。證據如下:

第壹,據史料記載,張九月的侄孫張佳羽在《桃園年譜》中明確記載了《南窯筆記》的作者和寫作時間:“乾隆四十二年,丁酉五十七歲,回南昌,居秋巢書屋,寫《南窯筆記》。”清代鄧顯鶴的《桃園年譜傳》也稱張九月寫了《南窯筆記》。這兩份史料是關於《南爻筆記》作者和成書時間的最早記載,也是作者立論的直接證據。

其次,從文本內容來看,《南窯筆記》主要描述了清初景德鎮的制瓷技術,這是其成書時間往往被限定在“雍正、乾隆時期”的重要原因。但從古文字避諱的角度來看,文中副標題“成洪堯”中的“洪”字本應是“洪”,指的是明代弘治年數,但在文中卻寫成了“洪”,顯然是為了避開乾隆皇帝李鴻的避諱。由此看來,該書不可能是雍正年間所作,而是乾隆年間。經過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個朝代,特別是乾隆中期,張九月在江西各縣工作了五年,才有機會和條件考察景德鎮的制瓷技術。同時,作為壹個學者,他完全有能力把這些發現用文字表達出來,寫成書,寫出《南藥筆記》。

再次,將《南爻註》手稿與張九月《晉南註》手稿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兩者在編排體例、收集過程、裝幀形式、書法風格等方面基本相同。從編寫形式上看,兩本書均采用壹註壹錄的編寫形式,用文字記錄,在每壹內容前設置壹個小標題;從藏經來看,兩本書往往同時被私人收藏,如清末著名書法家何,當代文獻學家。《晉南筆記》是張在《陶園外集》中發表後,才出現刻本,而《南要筆記》則仍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從裝幀形式和書法風格來看,兩部書均以竹格紙和草書的筆法書寫,筆法純凈質樸,直接承襲了晉代唐家,頗為可觀。可見《南堯筆記》應該是張九月寫的,就像《晉南隨筆》壹樣。

第四,查閱張九月的《詩集》,可知他在乾隆四十二至四十三年間寫了《張羽三集》,其中有《霍峰仙宮青花金魚缸之歌》。詩中“霍峰·石現·佟彬舍身救火,使之成功”的故事,與《南窯筆記》的文章不謀而合,文中說有龍缸、欄桿、箱子等。,且巨器繁盛,官民皆涉,故火主名童死於窯中。這首詩和《南窯筆記》幾乎是同時寫的。張九月在景德鎮考察制瓷技術時,看到禦窯廠風火仙廟裏破碎的青花魚缸,他被眼前的景象所觸動。這說明張九月確實去過景德鎮考察制瓷工藝,也反映了他對景德鎮瓷業的關心和重視。

綜上所述,這本在學術界有重要影響的《南藥註》,是清代學者張九月於乾隆四十二年所撰,並加以記載。

這篇文章發表在中國文化報。

作者就是他自己。

“如果妳知道如何向先知學習,妳就會向其他人學習。”作者有必要對張九月的生平知識做壹個簡要的描述。張九月,生於桃園,紫仙山,羅浮花農,梅花崗等。,1721年8月30日出生於湖南湘潭,出身名門。據記載,湘潭張是“名父之子,名子之父,同懷兄弟,虎有龍,虎有龍,皆有文采”。如此深厚的家庭出身,為張九月日後的學術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張九月生來聰明,但天賦較低。7歲時,他讀了《楚辭》;9歲讀十三經;65,438+00歲,專攻文言文;65,438+02歲,成了學生,進了郡學。他被視為“神童”。13歲時遊采石磯,登太白仙樓,醉作長歌,獲得當時大學者袁枚的贊譽,使他名揚江南,被譽為“太白再世”、“青蓮的背影”。14歲時,努力學習古代三湘賦,中得七品壹等獎,名官巨賈競相招賢納士。15歲時,被選為貢生。1742年四月,京師聯考,試太和門,壹等生張九月,入國子監,得正黃旗官授。1745,教期屆滿,本應擔任縣令外用,卻辭官歸李。之後的10多年,張九月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裏寫作,先後完成了《歷代詩話》、《雙虹碧傳奇》等書。1758年,張九月再次進京,次年考正紅旗官學教習。1762參加順天府鄉試,獲獎。次年,他參加了考試,並獲得了鐘鳴同邦第三名,因此被選為江西知府。張九月曾在江西南豐、峽江、南昌等地擔任知縣。在任期間,頗有微詞,為民所稱道,還有人立祠。1768年,因功績卓著,被提拔為吉安府蓮廳同知,但因孝心未能赴任。三年後重開,仍調廣東任知府,也有政治聲音。後來因卷入海陽盜竊案,辭職回到李。

“官若止,窮不能存。”顏弼遊歷南昌、揚州、徽州、杭州、開封、洛陽等地,著述頗豐。其中,張九月於1777年再次回到南昌,住在秋艷朝書店,著有《南窯筆記》壹書。隨後幾年,他先後完成了《晉南隨筆》、《山川考證》等多部著作,並被許多地方的官員聘為編纂地方縣誌,在周南、臨淮、昭潭等書院講學,稱“培養人才是壹時之功”。1803年9月19日,張九月病逝於家中,享年83歲,被授予官職大夫。

縱觀張九月的壹生,他不僅為官清正,而且博覽群書,作品豐富,尤以詩歌著稱。張九月曾在江西各縣主政多年,經常到景德鎮考察制瓷技術,進而撰寫了清初陶瓷技術巨著《南窯筆記》。張九月的這壹重要學術成果已被“遺忘”了百年,不應被忽視或遺漏。

(作者是景德鎮陶瓷大學藝術與文化學院文化遺產系主任,中國陶瓷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上一篇:中國第壹個適合拍照打卡的容器星巴克在哪裏?
  • 下一篇:最美獨庫公路的朋友圈文案收藏五十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