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壹生寫日記。
始於道光十九年正月初壹,止於其去世之日,即同治十壹年二月初四,時間跨度34年,流傳至今約654.38+0.3萬字。
我們知道,歷史漩渦中的重要人物,由於地位顯赫,接觸面廣,要處理的事情多,他們的日記往往涉及政治內幕、是非得失、思想雜念等。,而且往往成為重要的史料。
因此,曾日記成為晚清歷史研究的重要證據。
比如壹般史書上我們很難知道清朝皇帝是什麽時候接見大臣的,但從曾的日記中我們可以知道,清朝皇帝是淩晨處理政務,住在紫禁城外的軍政大臣是半夜才掙到錢的。
再如曾記載清軍攻陷南京後:“熊登武掘出洪秀全屍體,擡去送檢。胡須略白,頭禿無毛。左臂左臂仍有肉,周身裹黃緞繡龍。”這無疑向我們揭開了洪秀全形象的神秘面紗:他的衰老和脫發並沒有雕像那麽大。
所以有學者說,晚清“四大名日記”如果排名的話,只有曾國藩的《曾日記》能超過李次明的《嶽茂堂日記》、王闿運的《香奇樓日記》和翁同龢的《翁翁公日記》。
但日記畢竟是人的主觀思想和意識的文字反映,不能完全等同於歷史事實。
就曾的日記而言,如果只是他的內心獨白,那麽它所描述的事件應該是接近歷史事實的,至少它會從當事人的角度全面記錄事件的全貌。如果曾生前就打算把日記流傳後世,甚至流傳到,他會怎麽做?
當然,該說的,不該說的盡量少說;即使前面不該說的說了,該說的少了,後面也可以轉頭修改補充文字。
曾的日記記錄了杭州大營救的全部經過,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
鹹豐十壹年九月,太平天國忠君李秀成和仆王李世賢指揮太平軍進攻浙江。十月,李秀成親率太平軍圍攻杭州。11月20日,清廷下令曾國藩控制江浙皖贛四省軍權,並命左赴浙江“剿”。
杭州成了“成衛”,浙江巡撫王有齡束手無策,求救無門,頻頻給曾國藩發函求助。
12月10日,曾在收到的四字手書求助信後,在日記中寫道“我已將帛書原件送給左帥(左)並寫信催交”。兩天後,他得知杭州城破,王有齡自殺的消息後,在當天的日記中記錄了“堅持的工作,大禍臨頭的悲慘,悲傷和鼻子發酸的氣味”。
曾真的是“傷心鼻酸”嗎?
當然是了。數萬軍民陷入水火之中,城內糧食早已“唾手可得”。城破了,整個城市都是地獄。他聽了之後真的很傷心。但就王有齡而言,他並不壹定悲傷。
通過對曾書信的研究,我們知道他實際上並不打算全力救杭,而是力勸左“出浙守江”
從此,左在浙贛邊界徘徊,改變了主意。楚軍止步,太平軍攻陷杭,王有齡在貧困中自殺。同治元年1月23日,清政府經曾國藩推薦,任命左為浙江巡撫。
我無意在此評判曾國藩是否應該從道德制高點上拯救王有齡。事實上,這壹事件只是曾對贛浙戰場大局作出“兩權取其輕”戰略決策的必然結果,是當時湖南系與何桂清集團鬥爭的縮影。我只是用客觀事實來說明曾國藩的日記在壹些歷史細節上被人為的掩蓋或修飾了。
再如,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指出,曾國藩在仕途上受到權臣阿、的賞識和引用,但道光二十五年後的曾國藩書信、日記中卻很少提及阿:在曾國藩數百萬字的書信中,幾乎沒有提及,這與穆被革職、遭譴責有關。
相反,曾國藩在書信中毫不顧忌地提到恭親王。因為後者的政治地位穩如泰山,對付起來沒有危險。在復雜的政局變動中,曾國藩小心翼翼地刪除了相關的文字,淡化了與穆、蘇的關系,顯然是為了明哲保身。
另外,據太平天國史專家羅爾綱考證,1864年7月,太平天國都城破,李秀成被俘,後應曾國藩要求寫了壹份供狀。該供狀被曾家人刪除,成為史學界的* * *學問。
綜上所述,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曾的日記,至少是部分增刪的,在某些方面並不能真實地反映事件的真實面貌。因此,對曾“壹生公私書信皆未受騙”的評價,也應堅持對的態度。
參考
[1]曾國藩:高技,《曾鄭文書信全集》卷九,15。
[2]羅爾綱李秀成自述稿註[M]。北京:中華書局,1982,3-9。
[3]李國斌。《認識壹個真實的曾國藩》[EB/OL]。/article/201407/201407310827524403 . html,2014–07–365438+。
[4]鄒振環。日記文獻的分類和史料價值[EB/OL]。/HTML/2017/1217/1444436。SHTM,2005年6月26日。
[5]孫立平。曾國藩與祁俊造之疑──兼析曾文正書信日記的真實性。/P-109860406576.html。
[6]小天使_ag。杭州是如何被太平軍攻占的[EB/OL]。/Content/19/0214/11/165438+。
[7] guardianwho。論曾國藩與何桂清在江浙的地盤之爭[EB/OL]。/Note/58746741/,2016–10–18。
—結束?—
往期精彩文章:
曾國藩為何屢屢與江西官場鬧翻?這個人壹針見血。
?曾國藩喪捕之謎——漫談唐·郝明《曾國藩》創作的現實主義
感受金句‖蝦哥告訴妳什麽是生活。
?廢話“崖山之後無中國”
?與曾國藩的正面和側面商榷
好妳個曾國藩:懶又能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