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最早的石雕遺址是哪裏?

最早的石雕遺址是哪裏?

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刻地圖之壹,宋代於吉圖,兩面相同,分別收藏於陜西省博物館和鎮江市博物館。李約瑟稱這幅地圖為“當時世界上最傑出的地圖,宋代制圖員的最大成就”。然而它的創造者卻消失了,學者們紛紛猜測,卻拿不出確鑿的證據。

《於吉圖》繪制於宋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地圖之壹。有兩個石雕,於吉圖,這是基本相同的。壹件在古城長安,也就是現在的陜西省Xi市,保存在陜西省博物館的碑林裏。此圖制作於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至哲宗少生元三年(1094)之間,石刻於南宋偽齊福昌七年(16544)。壹件在古城潤州,也就是現在的江蘇鎮江,藏在鎮江博物館裏。此圖制作於北宋傅園三年(1100),刻於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相傳《華易圖》是宋遼唐代賈丹按比例縮小十倍的圖,而《於吉圖》的內容則是根據唐代《華易圖》中心的九州部分按比例縮小的,故稱《於吉圖》。它更註重水系的表現。海岸線、黃河、長江及其主要支流都畫得很準確,最醒目,和今天的地圖相當接近。

這幅石雕地圖長約壹米,寬約壹米。采用平面圖的繪制方法,即把石材表面的地圖分成相等的正方形,橫向70個,縱向73個,共* * * 5110平方米。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帶方格的地圖。在上面畫水系和海岸,標註山、河、郡的名稱。有380多個縣,近80條河流,70多座山和五湖。它的地圖上滿是方塊,是有壹定數學基礎的國家地圖,說明中國古代的地理測繪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平。英國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的權威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壹書中,將這幅地圖稱為“當時世界上最傑出的地圖,是宋代制圖員的最大成就”。

以鎮江的紀念碑為例,高約95厘米,寬約90厘米,厚約11厘米。上面寫著:“余跡圖,兩邊百裏地折,愚公山、四川之名,古今郡縣之名,古今山水地名,以三年正月長安雜誌為準。”左下角:“紹興十二年十壹月十五日,左帝公郎任鎮江府學教授,尉遲重校石,馮遂鐫刻。“原來文廟的墻被用作付雪教的地圖。元明清時期,歷經數百年的災難,被埋沒,又被士兵火燒,最終得以保存。這幅地圖為研究中國制圖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但其行政區劃有壹個很大的弊端,就是圖中古今地名交錯,保留了壹些唐朝的地名,甚至更早的地名,如夜郎、周振、儋州等,主要是宋代或當代地名。混亂的是,當代地名下不註古代地名,當代地名下不註古代地名,沒有壹個相互比較,讓人懷疑是不是古代地圖。

圖中未註明作者,宋代相關史書中也未明確記載,使得後世學術界對該圖的畫者有多種猜測。有學者推測其制圖員可能是北宋初年的《音樂史》。他著有《太平玉環記》,是當時的壹部宋代地理通誌。全書200卷,材料廣泛,研究嚴謹,內容豐富,可見音樂史對地理知識的精通。但他只在掌中畫過壹幅華夷,疑似唐代賈丹《海中華夷圖》的簡化版。這可能與Xi安同壹石雕背面的華夷圖有關,但與於吉圖有直接關系嗎?因為制作時間相差百年左右,所以還是沒有太多有力的證據。

壹些學者認為畫家是北宋著名的《孟茜筆談》的作者沈括。沈括長期從事地理和地圖繪制工作。熙寧九年(1076)編繪《天下州縣圖》,或稱《守陵圖》,完成於元佑二年(1087),呈獻給朝廷。此圖* * *包括“有軸的大圖,高壹尺,寬二尺;小圖為壹軸,道路為十八軸。”(《常·吉星》卷十八)而屠大概就是其中的“小圖壹軸”了。另外,元豐三年(1080),沈括在陜西兗州任知府,大概也是在這個時候,在長安繪制了《禹跡圖》。晚年,沈括回鎮江定居時,將《長安於吉圖》壹份交給官府保存。於是,鎮江付雪根據這本《長安書》重新繪制石刻,這就是虞姬圖中長安與鎮江相同石刻的由來。似乎證據非常合理。

但很快就有學者反駁,理由有六。首先,地圖的名稱不同。沈括做的是天下郡縣圖,或者說鎮守令圖。還有人繪制了《西寧使魯圖》及相關地形模型圖,但沒有與《禹圖》相關的記載。第二,地圖的比例不同。沈括的《守陵圖》比例尺是“兩寸折百裏”,虞姬的是“每邊百裏”,翻了壹倍。第三,地圖內容不同。《守陵圖》記載了“天下各州、府、軍、獄、縣、鎮”的全部名稱,內容詳盡;但虞姬的地圖只標註了州縣名稱,沒有縣鎮名稱。事實上,連州和縣的名字都少了很多。第四,地圖的風格不同。《守陵圖》是根據熙寧五年(1072)以前全國劃分為十八路時的行政樣式和地名。有人指出,虞姬圖的風格是混亂的。如果忽略少量的古代地名,仍然被視為宋代的當代地圖,地名的選擇在時間尺度上還是比較混亂的。第五,地圖的繪制水平不同。《守陵圖》非常詳細,有24到24張地圖,以天幹地支命名。另壹方面,《於吉圖》只有分格,分格的順序並不是由分支和卦的名稱來表示的。20世紀60年代在四川榮縣發現、北宋末年繪制的《九區守陵圖》,幾乎囊括了北宋所轄的所有州、府、軍、獄、縣。應該更接近沈括畫的守陵圖,各州縣的相對位置和山東半島、杭州灣、雷州半島的海岸線比虞姬圖要精確得多。第六,沈括知道兗州的時候,忙於公務和西夏戰爭,幾乎無暇制作地圖和立碑,也沒去過長安。後來戰爭失利,沈括被罷官,主政隨州。雖然晚年生活在鎮江,但鎮江的《於吉圖》並非“以沈括的《原雜誌》為藍本”,而是“以《長安雜誌》為藍本”。總之,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沈括畫了於吉圖。

那麽,這幅《於吉圖》是誰畫的呢?還是無法回答。

  • 上一篇:昆明有什麽特產可帶的
  • 下一篇:有哪些好的網絡小說網站?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