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完壹本名著後,相信妳壹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未來版圖》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未來版圖》讀後感1如果說讀書會的分享是壹種被動的行為,那麽總得有些目標性的成果作為壓迫,才不至於喪失了這種儀式感;恰恰讀書是壹種主動的行為,因為讀書有了收獲、體會或者迷茫,然後去分享、去交流、去解惑,才是讀書會本身的作用。
本次讀書主題是“未來與趨勢”,這是壹個十分宏觀的題目,不太容易掌握重點,我更加希望從科技方面去了解壹些東西,於是挑選了這本《未來版圖:全球聰明公司的科技創新趨勢和商業化路徑》,作者是壹個機構,叫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英文叫做“MIT Technology Review”。中文版由Deep Tech深科技和華創研究院聯合出品,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有些類似於互聯網公司的出版物,也和這本書描述的內容十分吻合。
這本書壹***十個章節,光是序就有四個,之所以有這麽多序,也是其內容決定的。從20xx年開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會依據公司的科技領軍能力和商業敏感度這兩個必要條件,從全球範圍內選取50家未來可能會成為行業主導的聰明公司,作為科技創新的代表。最初,在20xx年之前,它叫“全球50大創新公司”;20xx年,它叫“全球50大顛覆公司”;20xx年至今,它叫“全球50大最聰明公司”。而這本書就是以20xx到20xx年的榜單為基礎,在生物醫學、能源材料、計算機與通信、互聯網與數字媒體,以及交通運輸等行業領域中挑選出的案例,以時間和行業為基本思路編寫的。所以說這本書可以說是壹部編年史的行業發展簡報,記錄了各個行業的發展歷程。每壹個章節開始的第壹句話都可以說是壹個行業的高度概括。從時間來看的話,20xx年到現在將近十年的科技發展,基本可以代表最領先、最具創新性的成果,從這些內容去分析科技的未來與趨勢,也是比較合理的。
如果是作為大眾讀物,這本書既有值得推薦的地方,在很大程度上又不值得推薦。不太推薦是因為書裏面的具體內容包括了很多的專業知識,幾乎每壹個行業裏最前沿的科技都在書中做了具體描述,甚至是每壹個小進步的發展歷程都有說嗎,因此讀起來讓外行感覺難以深入的理解,只能了解大概的皮毛,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值得推薦是因為這本書的涉及面非常廣泛,十章內容涉及了目前及未來科技創新的方方面面,比如人工智能的Siri、芯片技術、基因編輯技術、互聯網、新能源、內容呈現等等,但凡是說出其中壹個技術,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有所接觸,看完後感覺原來那麽多高新科技都在身邊,未來的概念生活也只是在這些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且作為某個行業的人,可以將這本書作為觸發靈感的壹個工具,從學科交叉和科技創新的角度找到自己行業的問題和不足。
另外值得壹提的是這本書的撰寫方式十分符合理工科的思維,就是總分總的簡單套路,每壹章都是開始壹個引子加簡單概括,中間幾個具體案例,最後壹個展望,雖然每壹個章節的標題都用散文的形式來寫,每壹章的開始都會試圖用壹些比較文藝的句子來開始,比如在講述機器人、雲、互聯網的第八章開頭,使用的是阿西莫夫的這句“人類總選擇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前進,群星就會變成遙不可及的幻夢。”但是總是感覺和後面的內容有些脫節,讀起來有壹種讀科研報告的感覺,感覺寫的很直男,直抒胸臆,而又略帶悶騷。
在讀完這本書的收獲方面,我主要從兩個方面有點體會,壹是與自己行業相關的新能源部分,二是人工智能方面。不讀這本書之前,我壹直關註專註於研究水利水電本身,對新能源乃至整個能源市場的認識不夠清楚,讀完新能源這部分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忽然發現應該提高壹下高度,開闊壹下視野,將更廣闊的視野著眼於未來更多的可能性。書中強調的是對太陽能、風能和天然氣三個新能源的發展,以及如何降低成本來促進發展。而在我們自己從事的水電行業卻只字未提,也不禁讓人想到是否該轉型或轉行。另外壹點是書中並未對環保行業提及太多,可見要麽是環保行業的發展並未進入到世界聰明的公司之列,要麽未來的科技中環保行業還是需要以各個基礎模塊為支撐,就像書中提到的互聯網技術、新能源領域、生物技術等等,都是環保行業的支撐。
第二點是人工智能方面,通過數據的積累和機器學習,人類的更多偏好和習慣被記住,機器的學習使得人類生活更加便利。以往人類大多數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提煉,是指導人類發展的基礎。但是在未來人工智能越來越多的取代人類從事基礎工作的情況下,這種實踐經驗將轉換為機器學習的過程,人類將更多的參與機器學習結果的決策,這對人類自身的要求又進壹步提高了。人工智能更多的是以數據為基礎,數據就是金錢,掌握了更多的數據以及對數據的分析,是未來獲取更多利益的主要手段。在未來人工智能可能大發展的情況下,我們人類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發揮更大的價值,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內容。
總體來看,這本書值得粗略壹讀,我們每個月結合自身從事的行業,應該都能從中找到壹點啟發和突破。
《未來版圖》讀後感2對於《未來版圖:全球聰明公司的科技創新趨勢和商業化路徑》這本書早有耳聞,無奈懶惰作祟,壹直未抽時間仔細拜讀,看到鐘總在“書香能源”閱讀學習活動中推薦該書時,內心抑制不住興奮,終於找不到任何借口“疏遠”它了。
工作之余,細細品讀,感觸頗多,該書主要梳理了近幾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的“全球50大最聰明的公司”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浮沈,讓讀者了解了壹個突破性技術到真正實現技術的***享、吸收應用與再創新是壹個艱難而微妙的過程。而對於“聰明”的定義,《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編輯們更是打破常規,並不清點公司所擁有的專利或雇傭的`博士,也不考察公司的大小和名氣,而是會問這個公司在過去的壹年中,有沒有做出將會重新定義其所在領域的重大創新。總體來說,計算技術、能源材料和生物醫學的需求壹直存在,但是具體技術熱潮會上下起伏,生物能源和很多電池技術因為不能很好地市場化而遭遇挫折,而人工智能則因為找到了很好的應用場景而迅速爆發。
結合自己入職四個月的工作實際,參考書中的具體實例,我將從個人、公司、國家三個方面闡述自己的感觸:
壹、堅守夢想,與AI同行。
眾所周知,通用電氣是壹家世界聞名的制造企業,面對人工智能的浪潮,通用電氣擁抱變化,公司希望將人工智能註入其機器和工業流程中,公司戰略的變化給員工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有機化學博士詹森·尼克爾斯(Jason Nichols)在通用電氣從事了4年的制造和材料研發工作之後,被調到公司的機器學習實驗室,但也有壹部分員工因為知識儲備不足、無法勝任數字分析崗位而被解雇。
聯想到自己的過往(九年的國內外石油開發學習經歷、兩年的石油鉆井現場工作經驗),現在轉行做人工智能,感覺以後再也不會用到以前的專業知識,所以入職以來從未繼續學習過石油知識,但通用電氣的例子給自己敲響了警鐘,在擁抱變化的同時,也要堅守夢想,維護好自己現有的知識體系,應該思考復合化的專業知識如何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
二、科學至上,行業領先。
英特爾在計算機芯片市場長期獨占鰲頭,靠的是走在客戶需求的前面,引領行業變革,但是最近卻接連錯失機會。在移動芯片領域,由於決策失誤,英特爾已經被高通遠遠甩在身後,同時在為深度學習開發人工智能芯片領域,英特爾的步伐也很緩慢,前期並沒有看好這壹領域的發展,近來後知後覺,通過收購、加大投入才找回了壹些差距,但也已經被英偉達甩在身後。壹次次的決策失誤,讓這位曾經的巨頭接連錯失了兩個細分市場。
讓我感到驕傲的是,中化對於科技、創新的推崇壹直是走在央企前列的,近期也看到壹些企業開始關註新技術,比如中海油董事長楊華在內部信中提出“數字技術、人工智能也許會成為油氣開采領域的壹束光”,道達爾集團研發戰略與數據副總裁宋伯德博士也指出了人工智能在油氣行業的重要性,寧總在以“科學至上”為主題的萬字長文中已經指出“我們周圍的世界已變得面目全非,中化又到了壹個真正的深刻反思戰略和發展理念的時候了,未來要把中化打造成為壹家科學技術驅動的創新平臺公司”,這壹戰略思想必然會指導公司完成轉型,實現行業領先、受人尊敬世界壹流企業的目標。
三、政策導向,惠民利民。
這個榜單中,中國企業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涉及的行業也很廣泛。但是,在某些行業領域,例如生物,制藥行業,榜單始終被發達國家霸占,看似科技含量更高的航天、AI、無人機、無人駕駛等領域我們卻可以。作為壹名普通公民,如果在能治好更多的病的藥品、更好的駕駛體驗、無人機技術等等中做選擇,我們都會毫無疑問的選擇藥品。就像不久前看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所描述的,進口藥的高昂成本讓很多吃不起的人活生生的走向死亡。
科技的進步和創新離不開政府的鼓勵支持,離不開全社會的***同努力,無人機、AI、新零售行業之所以能發展迅猛是政策的導向,金融資本追捧的造成的,此類領域壹是國家重視,二是可以相對快速的收回成本並且獲得不菲的收益。而生物制藥由於某些原因,不僅投資大,回報周期長還很容易前功盡棄,血本無歸,所以很少有企業願意在這些領域深入投入。希望國家能夠出臺政策,讓高科技更加惠民利民,在未來的版圖裏,中國企業不僅能夠更多的出現,而且涉及的行業也能夠更加廣泛。
雖然了解過去的歷史對技術創新的趨勢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並不壹定能借此很好地預測未來,書中不少上榜拿過巨額融資的公司都已經不在或不復當年風采了(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尤為嚴重)。正如美國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所說“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創造未來”, 近日中美貿易大戰激烈展開,國內輿論嘩然。如何才能取得這場勝利,我想,本質上還是壹場科技實力的較量。
在全球科技創新的潮流中,中國已成為強勁的參與者和競爭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引領科技文明,重返世界巔峰。衷心的希望能源科技公司能夠創造石化行業的未來,中化集團能夠創造中國企業的未來,中國能夠創造世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