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木版年畫的民俗特點是什麽?

木版年畫的民俗特點是什麽?

從歷史上看,木版年畫的出現與雕版印刷密切相關。中國雕版印刷興盛於唐代,興盛於宋代。起初主要用於制作佛經插圖。漸漸地,印有民間木刻的紙馬開始流行起來。《東京夢》和《武林舊事》都記載了當時開封有專門賣這種版畫的紙馬店。這說明最遲在宋代,20歲時,就出現了印在木塊上的神靈祈求平安的習俗。但是並沒有形成壹個比較完整的張貼年畫的習俗及其文化體系。也就是說雕版印刷——從雕版到印刷的技術早已成熟,只是壹直在耐心等待大規模張貼年畫習俗的到來。這種習俗真正形成應該是在明末清初。特別是在康乾盛世,這種多彩的風學被推廣到九州廣大的鄉村。雖然“年畫”這個明確的詞最早出現在道光年間的《香燕傑憶》壹書中,但張貼年畫的習俗卻是在康幹年間固定下來的。壹旦大眾有了這樣的民間需求,具有巨大復制能力的木版年畫就會揚帆起航,迅速發展。南北方年畫產地幾乎同時崛起,攜手進入輝煌期。本質上,木版年畫不是純粹的藝術..在民間生活中,它是壹種習俗需要,是年俗的方式和載體。強烈的人文精神和年輕的心理註入其中。年畫自然不是壹般意義上的畫。

人性的價值

首先,是作為神來崇拜的紙馬進入了新年的習俗,成為壹種雛形的木刻年畫。已知宋代紙馬有“鐘馗、彩馬、回頭鹿馬”等幾種。有避邪的內容,也有祝福的意思。有人認為失傳的劉松年的《賀歲圖》、蘇漢臣的《開泰圖》、宋麗的《隋朝圖》是準年畫,有祈福之意。其實這種過年時拿出來掛的吉祥瑞慶圖,很多史書上都有記載。雖然不是木刻版畫,也不是壹般大眾在春節使用的定制產品,但說明祝福是壹種普遍的年節心理。當這些祈福的願望真正成為年畫的主題,進入習俗的範疇,木版年畫的主題就會變成汪洋恣意。

面對年畫,人們可以直觀地看到自己的想象。生活富足,家庭幸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仕途得意,生意興隆,人際關系和諧,天下太平,老人長壽,子女無病,萬事如意,旅行平安,所有對生活的渴望和憧憬,都在年畫上。其中,金錢的形象是民間年畫中最常見的形象。楊家埠、武強、楊柳青的木版年畫都是搖錢樹,財源滾滾。在山西臨汾,連拜金的紙馬都有,更別說無處不在的民間財神了。但這不能說是拜金主義。在物質匱乏的農耕時代,它只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象征。本質上,年畫是理想主義的圖畫。無論年畫中有多麽真實的生活場景和細節,它所展現的都是普通人理想主義的影像世界。特別是在辭舊迎新的日子裏,這些畫面特別有感染力,特別貼心,給人帶來安慰、鼓勵和希望;娛樂壹年就是娛樂壹生。還有哪些民間藝術能充分展現人們的生活理想和情懷?所以,年畫最重要的價值是精神價值。

年畫中的另壹層民俗內容貼出來。民俗是壹種遵循約定俗成,最終成為壹種* * *,的生活規則和文化規範。誰也不能違背它。對發帖時間有嚴格的規定(如竈王、財神、門神、各種紙馬等。)、位置(大門、影壁、門、谷倉、炕圍、窗戶、水箱、錢櫃、艙口、馬車、馬廄、豬圈、牛棚等。)以及發帖的具體部位和內容。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位置粘貼特定的年畫是壹種民俗。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對年畫的需求,不同流派的年畫自然會應運而生。這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文化記憶。因此,這些內容也是中國木版年畫普查的重點之壹。

木版年畫往往是普通大眾進行道德倫理規範、生活知識教育和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工具。木版年畫涉及廣泛的歷史,宗教,神話,傳說,小說,生產,建築,風景,戲曲,自然,遊戲,節日和社會生活。農耕時代,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魅力不亞於今天的電影電視劇。木版年畫中描繪的劇目數不勝數,中國傳統戲曲年畫中表現的地方劇種大多是自己的地方劇種。許多曾經在年畫中歷歷在目的劇目,早已銷聲匿跡。另外,有多少小說和傳說被搬到了木版年畫上?單說《白蛇傳》和《天河配》,就已經以各種形式——單幅、多幅、成套連環畫、漫畫書——被描述了壹遍又壹遍。至於無數描寫民俗的年畫,帶著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氣質,記錄了很多珍貴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畫留下的寶貴財富。特別需要註意的是,這些圖片都是農民的獨特視角。農民是木版年畫的鼻祖。他們的畫筆和刀子直接反映了他們的好惡、品味、生活態度、文化心理和價值觀。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爾米紮西博物館收藏的壹幅楊柳青木版年畫《壹人壹性百鳥》,表達了農民對不同性格的人的寬容態度,讓我們理解了人民對良好人際關系的追求。還有壹幅《豬羊壹刀菜》,描繪的是屠夫宰了壹頭大豬後,小豬到天上的玉帝那裏告狀,玉帝勸小豬寬心,因為“豬羊活在世上,只是給人提供了壹個‘壹刀菜’”。農民就是用這種幽默的方式化解了世界上弱肉強食帶來的不公。這種幽默是否也包含了壹種嘲諷和無奈?這兩幅深深外化了農民心靈的年畫,深藏在年畫遺存中。然而,這些遺骸卻散落在田野裏,無人知曉。

尤其值得註意的是,那些展現清末民初社會場景和當時重大事件的木刻年畫,體現了農民的政治敏感性和思維視野,其價值不亞於大都市的時事雜誌。楊柳青、桃花塢、楊家埠、小教場、武強等地出現過不少這樣的作品。他們不落俗套,很寫實,細節很寫實。在攝影還沒有普及之前,這些木版年畫就成為了當時社會耀眼的畫像。在這個水平上,還有哪些民間藝術可以與之相比?

幾百年的木版年畫歷史,創造了多少畫面,沒有人能回答。年畫是消費品,沒有人保存下來,也沒有人把它當成歷史和文化。即使在20世紀消失的時候,它們依然不被世人重視和收藏,更不用說各種人為的破壞和損毀了。但是現在只要在民間發現壹幅古畫或者壹個古版,大部分還是沒見過的孤兒!中國和國外應該有成千上萬的新年計劃。在這樣浩如煙海的木刻年畫中,有農耕時代中國民間的立體影像,有廣角的生活和社會,有過去已經消失的精神感受。木版年畫的人文價值可以說是無底洞,無邊無際。

藝術的價值

木版年畫的另壹大價值是藝術價值。它的藝術特色鮮明,表現手段紛繁復雜,審美含量極高,形成了非常獨特的美學體系。這裏分為三個方面,即特異性、地方性和區域性:

首先,木版年畫的藝術特點來源於舊俗的特定要求。為了滿足年輕人豐富富足的心理需求,其特點是畫面的豐滿,內容的繁榮。年畫的畫面基本上是空白的,甚至天空和地面都被豐富和充滿了各種圖像。畫中的人物大多面帶微笑,這與2008年的禁忌——不哭有關。畫中所有的孩子都健壯豐滿,每個人都有新衣服新褲子,所有的器具都很完美,象征著生活的富足和吉祥。為了表達這種憧憬和向往,大量的吉祥圖案(各種動物、花卉、瓜果、物品、黑暗八仙和紫色祥雲等。)以同樣的方式添加到圖片中。藝術家們並不害怕這些蜂擁而至的吉祥物互不相幹,因為這種壹再被強化的吉祥喜慶,是人們對2008年的祝願。藝術家的聰明之處在於用裝飾手法將這些密集的圖像和諧而優美地結合在壹起。因此,歡樂、吉祥、繁榮、充實和裝飾是年畫最突出的特征,也是年畫的壹種富有感染力的美。

正是木刻年畫的色彩渲染了這類年畫的特色。年畫大多是套印的。疊印最多也就六色。所以顏色壹定要簡潔,要有表現力。為了滿足新年心理的要求,木版年畫追求鮮艷熱烈的色彩;在各種顏色中,火紅是主色調,也是用的最多的。因為紅色是中國文化的主色調。在色彩關系方面,經常使用對比色。比如民間的口訣說,“紅中帶綠,壹塊肉;黃配紫不會死”(天津)。“紅黃,喜煞娘;紅重紫臭其屎”(山東)。所有這些經驗表明,木版年畫的色調是對比而不是和諧,以此來相互強調,使畫面強烈而明亮。年畫的色彩多由植物和礦物原料直接制成,很少使用混色。為了使這些簡單的原色富有表現力,藝術家采用了色彩交替的方式,使整個畫面色彩斑斕,斑駁而響亮,簡潔而豐富,具有強烈的沖擊力。這是木版年畫特有的色彩語言。

木版年畫的地方性在於它的價值。這種生在田間,長在農村的藝術,淳樸,樂觀,幽默。藝術家在農忙季節耕作,在農閑季節繪畫。他們生活在偏遠的窮鄉僻壤,與朝廷的文字獄無關。縱觀中國木版年畫的歷史,沒有壹幅年畫是因為抨擊時代弊端而惹事的。他們是農民自娛自樂,嬉笑怒罵,壹任自由。所以畫面上的人情,都是十足的農民性格形態。農民在繪畫上並沒有太多的理性技巧,除了世代積累的程式化經驗,這是他們自己的天性和弄巧成拙的天賦。雖然他們的形象有時單純,有時幼稚,但卻有壹種單純、天真、極其生動、自然的鄉土美。這種鄉土美包含著壹種情感的自由和自然。

同時,這種農民藝術是高度智能化的。最高的表現手法是諧音意象。在農耕時代,農民的文化水平有限,或者根本就是文盲。他們巧妙地利用同音異義的形象,直觀地展現優美的詞語和短語。諧音意象有兩種。壹種是壹個形象和壹兩個字的諧音(如壹只雞的形象和“雞”字);蝙蝠形象與“福”字;打開果皮露出多籽石榴形象和“多籽”等。);另壹種是兩三個意象的組合和壹個成語的諧音(如馬、蜂、猴的組合和成語“侯豐壹下子”的諧音);喜鵲和李子樹的組合與成語“喜氣洋洋”諧音;荷花和金魚的組合,與成語“年年有余,歲歲有余”諧音。諧音詞和成語是表示幸福的吉祥語,所以這些有特殊含義的圖像也叫吉祥圖案。奇怪的是,生活中毫無關系的組合諧音意象,在這裏卻很有趣,呈現出人們的向往。農民真聰明。他們巧妙地繞過了文盲的缺陷。通過這些諧音的意象,人們可以猜出畫中的意思(成語)。這個成語是眾所周知的,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畫中的意象慢慢發現隱藏在其中的成語。這樣壹方面提高了畫面的趣味性,另壹方面也讓觀者在猜測畫中主題時獲得了欣賞的快感。同時,諧音意象本身的內涵也得到了奇妙的拓展。

除了諧音,木版年畫中還有另壹種不和諧的吉祥意象。不和諧的吉祥意象大多來源於歷史典故,具有象征和寓意的性質。比如蟠桃象征長壽,松、竹、梅(三個又老又冷的朋友)象征友誼地久天長,鯉魚嶽龍門代表壹種升與升,等等。在年畫中,大量諧音、不諧音的意象與年畫的各種畫面相搭配,構成了壹幅強烈、豐富、美好、浪漫的景象。這種奇特的繪畫氛圍和境界,只有在年畫中才能看到。

另壹個能體現木刻年畫非凡價值的是它的地域性。木版年畫幾乎覆蓋了整個中國。除了青海、內蒙古、寧夏、新疆、吉林,幾乎都有自己的木版年畫。由於中國地域的多樣性、民族的多樣性、不同的文化姿態和風俗習慣,木版年畫在題材、體裁、風格、技法和制作方法上各不相同,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局面。

北方年畫像楊家埠、武強壹樣豪放,南方年畫像桃花塢、佛山壹樣精致可愛。但細看,僅北方各產區的畫風就相差甚遠。比如河北的楊家埠、高密、武強,地處林莽與農村之間,鄉土氣息濃郁,農民氣質最為醇厚;河南省朱仙鎮地處中原腹地。雕版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至今仍有中世紀的優雅和大氣。天津楊柳青位於首都。為了滿足城市大家庭的審美要求,它崇尚優雅和美麗。清代中後期,等城市職業畫家介入,高等畫家在地方畫坊中嶄露頭角。木版年畫呈現出積極向城市文人畫靠攏的趨勢,同時在構圖和技法上吸收外來營養,於是手繪繪畫越來越精彩,有了金銀飾,達到了另壹個極端。這些北方木版年畫的產地雖然都屬於北方農村藝術,但都各具特色。

進壹步看,同樣以北方農民氣質為特征的楊家埠和武強年畫,在藝術個性上也有很大差異。楊家埠的文化背景是齊魯文化,強勢、陽剛、蓬勃、樂觀。武強的文化背景是燕趙文化,充滿朝氣和辣味。清末,它引進了城市中流行的“諷刺畫”,出現了許多調侃、諷刺甚至怪異的畫面,生動地表現了趙巖這片土地上人們的個性。這是楊家埠所沒有的。

由於自然和地理環境的巨大差異,歷史和民俗的傳統各不相同,年畫的題材和體裁也各具特色。楊家埠冬天冷,墻很厚。在年畫中,有專門貼在窗戶上的“窗頂”和“窗”。在楊柳青農村,家裏建有水缸,用來儲存飲用水。於是就有了壹種半印半畫的粗制路貨“缸魚”,專門貼在水箱上方的墻上。每次打開缸蓋,鮮艷的紅綠魚影搖搖晃晃地進入缸內,如在缸內遊泳;河北農村喜歡燈籠,所以武強的“燈籠廣場”是年畫中的主打項目;山西風沙大,所以櫃子上、門上掛著壹種年畫,叫“吹塵紙”,壹種是裝飾用的,壹種是遮塵用的。這些不同的繪畫將在這本地圖集的所有卷冊中描述。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各產區形成了自己的壹套制作經驗和藝術技術特色,也創造了壹批深受大眾喜愛、經久不衰的典型年畫。比如楊柳青的年畫《還有壹年多》,綿竹的《門神》,朱仙鎮的《大頭》,桃花塢的《壹和》,楊家埠的《深山虎》,吳強的《六童子爭頭》等等。在全球化的今天,這些流傳了上百年的藝術形象,已經成為這些產區乃至中國民俗文化最耀眼迷人的符號。

中國木版年畫的另壹個重要貢獻是在雕刻。如前所述,木版年畫始於唐宋以來的木刻。而宋代的刻坊主要是刻經書,大規模制作年畫的起源要到明朝中葉以後才形成。刻書屬於古籍文化,印年畫屬於民俗文化。前者多在城市,後者在農村。從大的方面看,刻書受文人審美的影響,崇尚典雅、精致、含蓄、詩意;年畫的印刷受制於大眾審美和習俗的要求,追求鮮明、強烈、熱烈。所以篆刻的技法、技巧和審美完全是兩種語言。很多年畫的產地,雕刻工藝嫻熟,雕刻技藝高超,堪稱木雕的上品。但線條追求簡潔流暢,刀隨情動,極其傳神,充滿張力;把畫打印出來,版本味道十足。如果把明清徽派、金陵派的經典書版、禦殿版拿出來和楊柳青、朱仙鎮、武強、楊家埠的古代版年畫對比,壹眼就能看出,完全是兩個審美世界。木版年畫對中國雕版印刷史的貢獻是“半壁江山”。木版年畫是中國民間藝術的偉大遺產。由於漫長而縱向的歷史變遷,多樣而橫向的地理背景,獨特而深刻的新年習俗,以及壹代又壹代天才藝術家的創作,年畫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文化的壹座高峰。峰頂之上,幾乎是陰雲密布,輝煌迷人。

它最清晰地描繪了農耕時代人們的精神世界,最生動地表現了人們的精神向往,最豐富多彩地表達了那個漫長歷史時代社會生活的全貌。因此,木版年畫是中國領先的民間藝術。

  • 上一篇:我的春節作文是模仿六年級書第二單元寫的嗎?
  • 下一篇:鄉村承包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