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是壹部中醫藥學專著,具有很高的博物學價值。李時珍(1518—1593),明代著名醫學家,編於公元1578年。幾經波折,於萬歷二十壹年(1593)初版。全書52卷共收錄藥物1892種,其中植物藥1094種,動物藥443種,礦物藥161種,其他藥194種。李時珍增加了374種新藥。書中圖文並茂,包括1109藥品圖片。為了增加該書的臨床參考價值,作者在對幾味藥的論述中,附加了11096個臨床方藥,其中8000多個來自作者的臨床經驗總結或多年的收藏,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本草綱目* * *分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蟲、鱗、介、禽、獸、人等。16是關鍵環節,62類是目的。它的分部原則是“從微到大,從簡陋到昂貴”。集簇而成,據說它所指的書籍有800多種,可謂“貫穿百世”的傑作。在每種藥物下,以正名為綱,以釋名為旨,將該書命名為《本草綱目》。每味藥的內容在采集、鑒別、是非、治療(炮制)、氣味(藥用藥理)、主治(功效)、發明(李時珍的經驗和研究結論)中均有詳細記載,並附處方。《本草綱目》的分類敘述法是在前人基礎上的創造性發展,使讀者壹目了然,其分類方法實際上已經具備了現代生物進化思想的科學性。
《本草綱目》的分類是先無機,後有機,先植物,後動物。在植物藥中,草、糧、菜為先,但後果為木;動物藥中,昆蟲、鱗甲、中介、鳥獸為先,最後敘述人藥。
《本草綱目》對藥物學的發展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他不僅開出了1518種藥物,而且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調查研究、詢問考察,為中國的醫學寶庫增添了374種新藥,這對於壹個學者來說是壹個非常龐大的數字。這裏僅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在藥物鑒定方面,《本草綱目》糾正了明代以前《本草》中的許多錯誤和不科學的內容。在以往的本草著作中,壹物常被誤認為兩物,如南星、張虎,本來是壹種藥,過去卻被誤認為兩種藥;再比如,本來應該單獨描述的東西,混成了壹個。在《本草綱目》中,每合為壹種,李就認定為兩種。再比如宋口宗的《本草宜顏》中,蘭花被誤認為是蘭草,卷柏被誤認為是百合,蘇頌的《圖解本草》將天花和圍合建築分為兩個圖形,實際上是壹種植物的根和果實;前人誤以為“草籽可以變成魚”“馬可以變成鎖陽”等等,都被《本草綱目》糾正,並指出魚是由魚子轉化而來,而鎖陽本來就是壹種植物。
對水星的記述,更能說明李時珍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大無畏的精神。神農的《本草經》被封建社會奉為經典,記載水銀“久服神仙”,晉的《抱樸子》被稱為“長生之藥”,大明的本草被稱為“無毒”,唐振泉說是“歸丹元之母”。所以六朝之下,不知道有多少人試圖貪生不貪死。《本草綱目》批判了這個不科學的神話,指出“水銀...深入骨頭鉆筋,絕對毀腦。它是壹種有毒的東西,沒有什麽能比得上它。”他嚴肅地強調:“方書不夠紮實,本草怎麽能亂說?”歷史和科學實驗證實,《本草綱目》所論水銀達到了當時科學發展的最新水平,對徹底根除以水銀為壽的荒謬做法起到了積極作用。《本草綱目》對生活環境的適應也有獨到的見解。
以動物醫學的描述為例,《綱要》對每壹種動物醫學都有壹個動物的大致定義,可以把握各種動物的生物學屬性。比如指出“鳥生於林,故羽如葉;動物生於山中,所以毛如草,又說“毛在四季,色在五向”,都是正確地把握了動物對環境適應的變異特征進行保護。在動物相關變異方面,書中正確指出:“烏骨雞有黑舌”以知其象牙黑的鑒別方法。《本草綱目》在對藥物的論述上,也強調了通過人工方法的幹預來改變生物的生活習性的特點。比如描述的動物由野生變為人工馴化,家養植物可以優於野生植物,說明當時生物的遺傳被延緩了。丁?在藥物化學和實驗研究方面,《本草綱目》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藥物化學包括蒸餾、蒸發、升華、重結晶、風化、沈澱、幹燥、灼燒、傾倒等多種化學反應方法。醋酸鉛(鉛霜)制備;消石和鈣礬石分解氧化制取樟丹;將五倍子用濃茶煎煮沈澱;曲黴發酵水解沈澱出的沒食子酸白色結晶,已經達到了很高的科學水平,甚至是最早的記錄。在科學實驗方面,作者不僅親自驗證了羅勒籽治療眼盲和自服曼陀羅花的治療作用和麻醉作用,還對幾種藥物的藥理作用進行了動物實驗。他觀察了大豆、雞腸草等的藥理作用。他解剖了許多低等動物,如鯉魚和蛇,以確認其解剖結構的異同,並進行壹些比較研究。這些方法在當時的科學界也可以稱得上是壹個創舉。當然,未知或鮮為人知在當時是比較常見的,不可知在當時的條件下並不少見。因此,作者對某些藥物的描述,客觀地指出“未經試驗不可”或“沒有可供探究的證據,故附於此以獲取知識”,可以證明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本草綱目》出版後,其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是有記錄的。明代萬歷十八年(1590),由胡呈龍在金陵(今南京)首次出版,在國際上被稱為“金陵版”。到目前為止只有幾本,除了日、美、德收藏,國內只有兩本。1603年出版於《本草綱目》江西版,在國際上被稱為“江西版”,是僅次於金陵版的稀有版本,現存於世的還有很多。此後再版《本草綱目》的人逐漸增多,如湖北版(1606)、石渠歌本、李大塘版,均刻於明末以前。清代的張朝宇版(1657)和太和唐本版(1655)是最早的版本,後來的版本也很多。根據現有國內印刷版本統計,截至1949,約有70個版本。《本草綱目》以後,我國的藥物學發展雖不如當年那樣廣泛,但在發展和深化認識、吸收外來藥物方面不斷進步。比如趙學敏寫的《本草綱目》(1765),幾乎就是在其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下完成的。
《本草綱目》不僅在中國有如此深遠的影響,而且早在公元1606年就傳到了日本。據統計,日本在1637-1714時期出現了八個版本的《本草綱目》。此後,各種日文刪節譯本和全譯本相繼問世。日本學者研究《本草綱目》有30多位作者。《本草綱目》在朝鮮和越南也有很大影響。大約從18世紀開始,《本草綱目》已經傳到了歐洲,還有大英博物館、劍橋大學圖書館、牛津大學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等。都有各種明或清版本的《本草綱目》。德國皇家圖書館有金陵版。此外,在俄羅斯(前蘇聯)、意大利和丹麥也有收藏。國會圖書館還有金陵版和江西版。據英國李約瑟博士考證,1732年,法國醫生範德蒙德將《本草綱目》的部分內容翻譯成法文,歷經百余年幾經波折在巴黎出版,引起著名化學家和化學史家的關註。據考證,《本草綱目》早在18世紀及以後就被部分翻譯成法文、英文、德文和俄文,19世紀開始有興趣在歐洲研究《本草綱目》和中國本科的人,也因此獲得了博士學位。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在建立進化論和論證人工選擇原理的過程中參考了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其內容就是《本草綱目》。
比如達爾文在《變異》中講到雞的變異和金魚的家族史,都吸收引用了《本草綱目》的內容。李約瑟博士在評論《本草綱目》時寫道:“毫無疑問,明朝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這是該書的巔峰之作。”“作為壹名科學家,李時珍已經達到了任何與伽利略和維薩裏的科學活動隔絕的人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中國博物學家無冕之王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至今仍是研究中國文化史和其他科學史的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