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聲稱這部作品獲得了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但由於諾貝爾獎提名門檻很低,只要副教授就可以提名任何作家,諾貝爾獎每年從不公布哪些作家被提名,所以這種說法的真實性可能永遠無法檢驗。
北京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門外交子胡同南端的東側。它不僅是北京歷史悠久的古剎,也是中國佛學院和中國佛教圖書館、文物博物館所在地。是培養青年僧伽、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場所。法源寺於1983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漢族地區重點佛教寺廟。
2000年,臺灣省著名作家李敖所著《北京法源寺》出版,在海內外廣為流傳,使法源寺名聲大振,吸引了無數信佛人士和遊客尋找僻靜之地,探尋遠古。
法源寺占地6700平方米。建築規模宏大,結構嚴謹,中軸線對稱。從南到北依次為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慈悲臺、葉靜殿、無量殿、大悲壇、藏經閣、打邊覺殿、東西走廊等,而且布局嚴謹。在法源寺,少不了提到院子裏的紫丁香。每年四月,庭院裏的紫丁香像紫霧壹樣綻放在溫暖的春天,羞於高聳的寺廟,墻角石盆裏的蘭草,被放生的動物在紫丁香樹下悠閑地奔跑,共同營造出壹派世外桃源的美好景象。
法源寺珍貴文物
法源寺天王殿正中供奉著壹尊明代制作的布袋和尚化身的彌勒佛菩薩銅像,高1.12米,袒胸露乳,喜氣洋洋。彌勒佛後面是壹尊韋陀,壹個勇敢而威嚴的保護者,明代青銅鑄造,高170米。兩邊是明代四大天王的銅像,非常珍貴,都是1.20米高。大雄寶殿中央供奉著“華嚴三聖”,其中涵蓋了毗盧大佛。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木制輪胎是明代制造的,表面塗有金漆。中間的毗盧澤納佛坐在須彌山上,高達:米,後腦勺背光,高3.97米。文殊和普賢分列兩側,像高2.14m。這三尊雕像氣勢恢宏,雕刻精美,在明代的雕像中可以推至頂峰。正殿兩側有十八尊羅漢坐像,高約1.35米。木胎鍍金,清朝制造。
此外,法源寺還有很多佛教文物。20世紀初,這裏有清朝的藏經,有趙子昂和吳道子畫的菩薩像,還有許多名人手寫的金字經和墨寶。因為歷史上每年的戰亂和人禍,現在很多寶貝都不見了,但寺裏還有壹些各個時期的佛像和器皿,足夠大半天用了。從這些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佛教造像中,透過歷史的塵埃,可以看到當初的繁華與尊貴。
法源寺的歷史變遷
法源寺從建立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據《元大壹統》記載,法源寺始建於唐代,原名“本傑明寺”。貞觀十九年(645),唐太宗李世民下詔在此建廟紀念北伐遼東戰死的將士,但未能如願。武則天直到田童元年(696)才完成這項工程,並給她取了壹個名字。民眾寺”;安史之亂時曾改名為“順天寺”,安史之亂後又恢復為“本中寺”。姓名;唐末景福年間(892-893),幽州陸令李匡威對其進行整修,並賜建“慈悲亭”,雄偉壯觀,有“慈悲亭,上天捧之”之譽。遼代清寧三年(1057),閩中寺在幽州地震中被毀,經遼代鹹雍六年(1070)詔書恢復後改名為“大閩中寺”,形成今天的規模和格局;明二年(1437),僧尼合並,集資修繕,改名為“崇福寺”。
清代朝廷供奉戒律,在此設壇。雍正十二年(1734),該廟被定為法家廟,傳道授業,正式改為現名“法源寺”。
法門是佛教發展到唐朝,國家大壹統,佛教也需要實行統壹戒律來壯大自己的組織時,由道教創立的教派。道玄創立的法家學說主要是“心知戒體論”。所謂“戒體”,是指弟子受師戒時的施受,在心理上構成了防止不停不良習氣的功能。法家把戒律分為戒和守兩類:“戒”即“壹切惡事必須避免”,規定出家人250條戒律,出家人348條戒律;“持有。是“壹切善行”,包括受戒、說戒和飲食、衣著、坐臥的規則。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原本是個和尚。鑒於農民利用宗教起義的歷史事實,對佛教進行了整頓,增強了機體抵抗力,消除了邪魔,保證了佛教在穩定的環境中正常發展。清朝繼承了明朝的佛教政策。它之所以在法源寺設壇,並命名為法家寺,是為了宣揚法家“避壹切惡”、“求壹切善”的學說,為民“治心”。
《禦法源寺銘》說:“人以為戒即法,法之源不明;也就是說只是親密關系,來源還不得而知。”“源不可達,(有必要)知心致遠”,並說明“致遠”是“大忠報國孝,行動成事;他還說“帝祖勸善誠,揭示了古往今來致遠的重要性”,從而指出了崇尚法家的要旨。於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法源寺又壹次詔書修繕。建成後,乾隆皇帝親自來到法源寺,禦書《法海真源》贈寺。這塊匾現在還掛在大雄寶殿上。乾隆皇帝還在寺內題詞“最古老的燕京寺,其來歷叫做班哲忠。這首詩。在這裏,“法海真源”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千條戒律、刑法都是“流”,內心的真誠才是“源”。在宗教本身的意義上,達摩是梵文達摩的意譯,指的是包括佛教教義在內的壹切。弘揚佛法,追溯淵源,首先要抓法,從而凸顯法源寺作為佛教法寺的重要地位。
法源寺在歷史上久負盛名,是北京歷史悠久的名寺。宋欽宗·趙桓被北方的金兵俘虜,並壹度住在這裏。元二十六年(1289),宋遺民謝芳抵抗元朝失敗,逃到建寧(今福建省建甌縣)唐石山。後來被元軍俘虜,押往大都(北京)。他不肯降元,絕食死在這廟裏。
據李敖《北京法源寺》考證,著名改革家譚嗣同在行刑前也曾遊覽法源寺。那段被操縱的歷史現在被剛剛來訪的歷史鎖住了。不變的,只有黃昏中飛舞墜落的烏鴉,和滌蕩心靈的黃昏鼓聲與晨鐘。
千年古剎,千年見證,千年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