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李清照的主要成就

李清照的主要成就

李清照的主要成就:詩歌創作和詩歌理論。字號:號易安居士。時間:宋朝。民族:漢族。出生地:周琦濟南。出生日期:公元1084年3月13日。死亡時間:約1155。綽號:李易安。主要作品:《如夢如幻》、《絕句》、《醉花吟》、《慢聲》、《永恒的歡樂》等。

關於李清照的細節,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李清照的詩詞

如夢如幻,慢聲細語,醉花吟,剪枝梅子,五陵春,如夢如幻,浣溪沙,漁父的驕傲,永不滿足的音樂,絕句,離婚而死的,玉樓春和死的。

第二,相關紀念活動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有“詞國皇後”之稱,曾“壓江南,以詞蓋北方”。自明代以來,中國有四個“李清照紀念館(廳)”和幾個“蓮花寺”。

山東省章丘市紀念館章丘清照園,位於明水百脈泉旁,總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其中建築1.270平方米,水面1.500平方米,綠地1.0萬平方米。於1997年5月1日正式開通。

青州紀念館李清洲清照紀念館位於青州古城西門外的陽西湖畔。占地面積約630平方米。這座建築坐北朝南,北面的大門裏有壹條隧道。東邊有順和樓,西邊有四松亭,都是清代建築。隧道盡頭是壹座四合院,建於1993。門上有著名詩人蕭勞題寫的“李清照紀念館”的匾額。

山東濟南紀念館濟南李清照紀念館位於趵突泉公園劉旭泉北側的壹處院落,總面積約360平方米。北宋時,這個院子是濟南富家張的院子。晉代改為靈泉寺,清末改為鹹豐進士山東巡撫丁寶楨祠堂。因為清初詩人田文的壹首詩《劉緒全訪故裏》,人們誤以為李清照故居就在劉緒全附近,然後各路文人墨客都加入附會,所以說李清照故居在晉安。

浙江金華紀念館李金花清照紀念館位於金華市區南角巴戎路巴戎樓。巴戎樓,原名玄昌樓,又稱元昌樓,是南朝齊隆昌元年東陽知府沈約所建。1994年,巴戎樓文物保護管理所將巴戎樓正殿改為李清照紀念館。因李清照曾在杭州西湖清波門居住,有關部門在瀏陽文英公園水杉溪處建有清照亭,2002年開放。濟南歷城區盤龍山森林公園還有壹座清兆亭,2004年開放。李清照曾被尊為蓮花神,供奉在濟南大明湖畔的蓮花寺。從清朝開始,濟南人就把李清照做蓮藕神作為祭品。此外,還有濟南泉城廣場、河南開封濱河路、北京中華世紀壇三層環廊的李清照全身雕塑。

第三,創作風格

李清照擅長詩文,更擅長詞。李清照的詞,有“易安詞”、“漱玉詞”之稱,因其數、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是宋人很早以前就有記載的。今人編詞至今約45首,10余首存疑。她的“虞書詞”既雄且奇。她不僅有深厚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作精神。總的來說,由於生活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的變化,她的創作內容在前後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前期: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閣生活、思想感情,主題側重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後期:主要表達受傷時的留戀和懷念之情。表達了他孤獨壹生中深深的悲傷、孤獨和憂郁。

李清照早期的詞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閣生活、思想感情,主題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比如《如夢》兩首歌,活潑優美,語言創新。《鳳凰臺憶簫》《剪梅》《醉花吟》等詞,通過描寫孤獨的生活,表達對丈夫的深情,表達對彼此的愛。《送別常寄姐妹》寫的是對女伴的懷念,感情極其真摯。雖然她的詩大多描寫孤獨的生活,抒發憂郁的情懷,但也常常能看到她對自然的熱愛,坦率地透露出她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這是壹個女作家寫的,比第壹人稱敘述者的《永遠在我心裏》要有價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後的詩詞也與前期有很大不同。國破家亡後的政治風險和個人生活中的種種悲慘遭遇,使她的精神十分痛苦,所以早年的詞作變得淒美明快,但又充滿悲涼低沈的聲音,主要表現她受傷時的懷鄉和留戀之情。

流放期間,她時常思念中原的故鄉,比如“故鄉在哪裏?菩薩俠寫的《醉了才算》,梁山伯與祝英臺寫的《空夢長安,認長安路》,都流露出她對失落的北方深深的懷念。她更留戀過去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詞《永不遇喜》,回憶起當年“中州鼎盛”的羅京舊事;《調坊》、《曹芳塘》回憶當年的“獲獎感言”,都是將過去的美好生活與今天的淒涼憔悴相比較,寄托對祖國的思念。

在她的詩中,她充分表達了她孤獨生活中深深的悲傷。比如,武陵春通過寫“物是人非萬物休”的感受,通過寫“尋尋覓覓,冷清寂寞,淒淒慘慘戚戚”的情境,表達了她難以言說的“悲涼”。再比如《清平樂》中“天涯今年遠”的悲涼,《孤雁》中的哀愁情緒,都是在國家苦難生活的基礎上產生的,所以她的分詞是對那個時代苦難和個人不幸命運的藝術概括。

李清照早年還寫過壹篇散文《論詞》,提出了“別家”二字,這是宋代重要的詞學理論,也成為她詞學創作的理論基礎。她寫了《漱玉詞》,李清照的詞風婉約,被稱為“婉約詞派”。在沈倩的《詞雜記》中,李清照和李後主是壹起被提及的:“李後主為男,李易安為女,極是如此。”

易安詞在百花齊放的宋代詞壇中獨樹壹幟,被稱為“易安體”。“易安體”的名稱始於宋代。侯茵的《引人註目》題目是:《蕭藝·安替》。辛棄疾《醜奴近》題:“博山道易安。”詞自成體系,說明它已經形成了鮮明的個性。

參考資料: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壹)。1986 11版,第392-394頁。

第四,生活

家庭背景李清照出生在壹個文藝學者的家庭。父親李是濟南人,進士,蘇軾門生,官至提獄、禮部尚書。藏書十分豐富,擅長文學和詞章著作。曲阜孔廟東寨北墻南刻有石碑,上面寫著:“賜某刑,學李,崇寧(1102)正月二十八,引壹布朗,渡,會,去遠行軍,拜林。”我母親是狀元王的孫女,很有文化。

李清照秉承家學,從小生活在壹個文學氛圍非常濃厚的家庭,受家學熏陶,才華橫溢。所以“自小有詩名,得以自養而近前人”(王拙《碧姬滿誌》),曾為當時著名文學家、蘇軾大弟子晁所推崇。朱編《風月詩話》卷上說,李清照“擅文,尤擅詩詞,吳超怪多士”。《說蘭》第四十六卷引用《瑞桂堂閑情錄》說她“才華橫溢,學識淵博,在近代大放異彩”。朱《柯譚》在該卷中說,她“不愧為古代詩文大家”。少年時期,李清照隨父親生活在汴京。優雅的生活環境,尤其是京都的繁華景象,激發了李清照的創作熱情。除了寫詩,她也開始在詞界嶄露頭角,寫出了被後人廣為傳誦的名句《如夢》(昨夜雨過天晴,風驟吹)。此話壹出,在全京城引起了轟動。“當時文士皆鼓掌,無壹可教”(《堯山堂外集》卷五十四)。李清照讀了《讀中興碑頌》這首名詩後,立即寫出了《無錫中興頌》和《張文倩中興頌》兩首驚人之作。這首詩縱橫評論興亡,總結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後興亡的歷史教訓,警示宋朝統治者“夏商有前車之鑒,史為今史”。壹個初來乍到的女孩子,能表達出對國家如此深切的關註和焦慮,不能不讓世人刮目相看。所以宋周的《清波雜誌》認為這兩首詩是“女子所作,多人所作。壹個有思想的人能做什麽?”明代陳泓旭《寒夜錄》對這兩首詩的評價是:“奇絕輝煌,有駝峰、林胸之稱。”

琴瑟與和弦宋徽宗鐘健郭靖元年(1101年),李清照18歲,在汴京與當時21歲的太太學趙銘誠結婚。據李清照《石頭記序》說:“於建中為趙家新。”當時李清照的父親是禮部外交大臣,趙明誠的父親是吏部侍郎,兩人都是朝廷高官。李清照夫婦雖是“貴家子弟”,但由於“趙、李二人清貧節儉”,在國子監讀書的趙明誠在初壹、十五請假回家與妻子團聚時,常去當鋪訂些衣服換點小錢,再踏進熱鬧的索國寺市場買回自己喜歡的碑文、水果,於是夫妻倆“展覽咀嚼”。古老而神秘的碑文將他們引向遙遠的歷史時代,給他們壹種獨特的文化藝術享受,使他們仿佛置身於無憂無慮的古代,從而“自稱葛人”。最近兩年,趙明誠步入仕途,雖然有了獨立的經濟來源,但夫妻倆依然過著非常簡樸的生活,並樹立了“窮則遠遊,盡則天下”的目標。趙的藏書雖然相當豐富,但遠遠不夠李清照和趙明誠。於是他們想盡辦法,通過親朋好友借用朝廷館中收藏的珍本善本和秘籍,“想盡辦法傳播,卻又身不由己。”名人書畫,三代奇物,甚至不惜“脫衣上市”。但是,他們的力量畢竟有限。有壹次,有人拿著南唐畫家徐希的壹幅牡丹圖,要20個萬文。他們在家呆了兩個晚上,愛不釋手。可是,沒辦法,只好忍痛還給了別人。為此,“夫妻倆對視了幾天。”婚後的生活,雖然清貧,卻安靜和諧,優雅有趣,充滿了幸福和歡樂。可惜好景不長,朝廷新舊黨的激烈鬥爭將李家卷入其中。李清照婚後第二年,即崇寧元年七月(1102),其父李被列入袁黨員,不得赴京工作。當時有17人被列為黨員,李排在第五位,因此被開除道黨籍。9月,親書袁_黨員名單,刻石禮門終,***120人,李名列第26位。同年,趙挺之壹路晉升。六月,他被尚書右丞提拔,八月,他被尚書丞提拔。為了挽救父親的痛苦,李清照寫了壹首關於趙挺之的詩。對此,張嘗曰:“(文叔女兒題詩)救父雲:‘更何況人間父子之情’,知之者哀之。”(《洛陽名園序》)晁也說:“(女)有才子之名,其叔與夫(亭子)在,李嘗詩:‘熱手可冷’。”(《縣翟杜摯》)憐憫不起作用。被罷官後,李不得不盡快帶著家人回到明水。朝廷中的黨爭愈演愈烈,李被控“為袁黨員”的罪名甚至歸咎於李清照。崇寧二年(1103)九月,庚寅禁止袁_黨子弟居京;辛巳,聖旨:“宗室不得娶袁_漢奸後代。”(《宋史》卷十九《惠宗傳》)崇寧三年(1104)“夏、四月間,尚書省黨員子弟賈辰碩,不論有無官員,並命其在外居住,不得擅自前往闕下”(《續資照鏡》卷八十八)在此基礎上,李清照與趙明誠這對原本恩愛的夫妻 不僅有被分離的危險,而且不得不獨自離開北京回到他們原來的地方,回到他們先被遣返的家人身邊。 政局風雲變幻,世事難料。崇寧四年(1105)春末,趙挺之開始罷免尚書右仆、中書侍郎。六月,“(因)與(蔡)在京爭權,屢犯奸淫,故請往壹處避之”,於是引疾來乞(《宋史?趙挺之傳》)。才過了半年多,崇寧五年(1106)二月,蔡京罷兵,授尚書右仆,中書侍郎。與此同時,朝廷破壞了元_黨人紀念碑,然後大赦天下,解除了對所有黨員的禁令。李等人“遣吏部與獄廟”(《續資治通鑒》卷二十六),李清照得以回到汴京與趙明誠團聚。然而,宋徽宗大關元年(1107)正月,蔡京再次出現,無情的政治災難落到了趙氏家族頭上。三月,趙挺之在被壹名右仆役射殺五天後死亡。死後三天,被蔡京陷害。在北京的家人和親戚被逮捕和監禁。因為沒有事實,他們在7月被監禁,不久後被釋放。然而的贈官被追走,兒子的影璽官也丟了,趙家很難留在京城。李清照只好跟隨趙家人回到他在青州的私宅,開始在村裏生活。李清照、趙明誠於宋徽宗大關元年秋(1107)定居青州。次年,25歲的李清照命將自己的房間稱為“歸堂”,改稱“易安居士。”《歸堂》摘自陶淵明《歸Xi詞》。當時,曾大力贊揚李清照的詞人晁和李清照的父親以黨員身份退了職,自稱“還子”。晁在家鄉(今山東金鄉)修建了“歸淶園”,園中的廳、亭、閣均以《歸萊西詞》中的文字命名(見晁《歸子城居》)。李清照和趙明誠將他們的書房命名為“會來堂”,這是基於他們對晁步騭的欽佩和效仿。《回家來Xi詞》中有壹句“倚南窗傲,判膝自在”,明明是以“易居士”命名,也要取其雅量。在《還鄉堂》中,李清照和趙明誠雖然失去了在京城前丞相府的安逸生活,卻得到了在鄉村生活的無限樂趣。他們互相支持,研究文學,研究創作;他們省吃儉用,搜尋古代碑文,度過了壹生中難得的時光。在《碑記序》中,李清照對此做了較為詳細的敘述:後平在村中生活了十年,衣食無憂。連守兩郡,竭其薪,引其先。每拿到壹本書都會和* *,整集都要簽名。得書,得畫,得易,得丁,也要玩書,批判缺陷,夜做壹燭。所以紙張精美,字畫齊全,藏書家冠之。青州古城是古代齊國的心臟,是古文化遺址之國,古跡巨大,巨石林立。三代古器物很多,有時出土。趙明誠夫婦在當地收集了大量的石刻資料,如東魏的張烈碑、北齊的臨淮王碑、唐代李詠寫的大雲寺、禪寺碑等。宜都出土了明代的古戟,長樂丹畔出土的古龍、古貴族紛紛成為他們的寶貝。鄭和四年(1114),新秋,趙明誠寫《易安俗人三十壹歲照》,曰:“字美,品端莊,歸Xi,真值得藏。政治與吳佳新秋,德國父親在回歸大廳。”(易安居士畫像和趙明誠題字,很多人都判斷是假的。但根據吳金娣在《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第二期(1987)上發表的文章《關於趙明誠和李清照的壹份珍貴資料》,上海博物館藏歐陽修的趙明誠墨跡與畫像的題字墨跡十分相似。據此,本文認為畫像中的題字確系趙明誠所寫。)鄭和七年(1117),在李清照的幫助下,趙明誠基本完成了《金石錄》的寫作。除序言外,還特別請當時著名學者劉_“作序”。據史載,趙明誠寫《金石錄》,李清照“亦割之”(論張的《歸》)。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李清照38歲。春夏還在青州。4月25日和26日,趙明誠參觀了田陽水簾洞,並在洞內的石壁上刻字。我很快就會知道萊州。當初李清照也不是和同齡人壹起去的。直到秋天和八月,清照才從青州去了萊州。路過長樂,在郵局住下,寫下“死華蓮晚停長樂堂送姐妹”來表達對青州姐妹的告別。八月十日,清兆到達萊州,又寫了壹首《感》。詩前有小序:“宣和辛醜八月十日抵萊,獨坐壹室,平生所見不在眼前。幾個客套的押韻,因為信是用手拆的,詩是以押韻為基礎的。我甚至得了‘子’字,因為我以為是韻,作了壹首感傷的詩。”李清照在萊州期間,繼續幫助趙明誠編纂《金石錄》,“初裝,簽淡綠綬帶,系十卷為壹冊。每晚更散,需整理兩卷,附言壹卷《金石學序》。宣和七年(1125),李清照四十二歲。趙明誠改子洲。趙明誠獲唐白居易、李清照《冷艷經》。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李清照四十三歲,仍與趙明誠住在子洲。那壹年,趙明誠因為鎮壓當地逃兵的鬧事,轉了官。

李清照離開宋欽宗是在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金人大舉南侵,俘虜宋徽宗、欽宗父子北上,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朝廷覆滅。五月,康王趙構,駐應天府,南靖(今河南商丘),改建燕,始於南宋,為皇帝高宗。當年3月,趙明誠因母親在江寧(今南京)去世,南下參加喪事。八月,結識江寧府,任江東經制副使。隨著北方局勢越來越緊張,李清照著手整理、挑選藏品,準備南下:“既然長物不能窮盡,就先去各大印本,再去畫多畫的人,再去那些對古代器物壹竅不通的人。後來他去監書,畫壹般,器重要。經反復推演,仍有十五車載書到東海,渡淮河,渡河到建康。”十二月,青州兵變,縣令曾被殺,青州余書被焚。(李清照曾在《石頭記·序》中這樣記載:“青州為第壹處,書十余間,明年舟載。十二月,金人困青州。”這裏的字應該是錯的,因為是抄來的或者是抄來的。史實應該是“青州兵變”。)李清照護送15車皮書籍器皿到鎮江時,張在鎮江府遭遇陷阱,掌管鎮江的大臣錢棄城(《資治通鑒》卷101),但李清照以其巨大的智慧和勇氣,在建言二年春(1128)將這些稀世珍寶,李清照到了江寧後,每到下雪天就進城找詩。周《清波雜誌》卷八有雲:“易安人說,明成在建康之日,易安抵得上天天大雪,即戴笠繞城尋詩。”得到壹句話,壹定要請妳老公來講和,妳要真誠,妳要苦澀。以宋高宗為首的妥協投降派借口時局危急,拒絕北上中原,壹味求和。李清照很不滿意,寫了很多諷刺詩。她曾說“南來吳江太冷,北去瀟水太冷”,“南來王導衣衫襤褸,北來劉琨消息”。建言三年二月(1129),趙明誠到江寧。三月與李清照“乘船蕪湖,入大姨媽,住江西水上”(《進士錄序》)。渡過烏江後,楚自殺,寫《絕句》悼念項羽。以項羽寧死不屈,引烏江答謝江東父老的英雄史籍為例,諷刺南宋統治者。五月,至池陽(今安徽貴池),趙明誠為湖州知州。李清照在《碑記序》中回憶,趙明誠會“過門去廟”。於是他呆在池陽的家裏,壹個人去打電話。6月13日,我開始負重前行。我下了船,坐在岸邊,披著壹條毛巾在岸邊。我當時精力旺盛的像只老虎,眼睛都爛了。我看著船,說再見。我反感極了,大喊壹聲‘有謠言說城市告急怎麽辦?’戟從遠處回答道:‘隨大流。如果不得已,首先要舍棄輜重,其次衣服被子,第二書卷,第二古器。唯壹的所謂聖器者,可以自行持之,生死與共。不要忘記他們。“我沖向馬。”不幸的是,由於途中患病,趙明誠於8月18日在建康去世。趙明誠死後,李清照將其作為文學祭品獻上,說“日在中天,嘆龐翁敏捷;城池弄巧成拙,婦人之悲深。”(感謝《四六月談鷂》卷壹)趙明誠下葬後,李清照病重。當時國家告急,趙明誠的大嫂卓立被任命為兵部侍郎,來自洪州(今江西南昌)的魏太後。為了保存趙明誠留下的文物和書籍,李清照派人給他運送行李。不料當年十壹月,金人困於洪州,所謂渡江之書散為浮雲。李清照只好帶著少量的輕書、帖、經南逃。後來,李清照曾經把委任官的弟弟李_從當時的衙門局中刪除。這時候有了關於趙明誠的密談,有了所謂的“授金”。李清照被迫帶著所有的青銅器等物跟隨著皇帝的蹤跡,希望能扔到宮廷裏去。在顛沛流離中,大部分殘存的文物都丟失了。建言四年(1130)春,李清照步皇帝後塵,遷居浙東。“至臺,守已遁。出了地,棄了衣服,被帶離黃巖。他雇了壹條船出海,跑到了朝鮮。他駐張安時,禦船送來的溫度更高。”9月,在金人的支持下,建立了偽齊政權。李清照有詩說:“漢承邵,新室如疣。故散於中,薄而陰周,直至死。”十壹月,朝廷釋放百官,李清照抵達衢州。紹興元年(1131)三月,李清照到了越南(今浙江紹興),住在當地人鐘的家裏。她的書畫壹夜之間被盜。她悲痛欲絕,重新獲得了回報和救贖。至此,所有書籍和文物大部分丟失。紹興二年(1132),李清照到達杭州。書籍文物的消失所帶來的巨大痛苦,流浪逃亡生活給予的無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了痛苦絕望的絕境。孤獨無助,再娶張汝舟。張汝舟對她珍貴的收藏品垂涎已久。李清照結婚後發現家裏沒多少財產,失望之余,就不斷吵架,然後破口大罵,甚至拳打腳踢。張汝舟的野蠻行徑讓李清照忍無可忍。後來發現,張汝州還犯有營私舞弊、虛報冒領官職罪。李清照向官方舉報張汝州,要求離婚。經查,張汝洲被調離柳州。李清照雖然被允許離婚,但是宋朝的法律規定妻子起訴丈夫要判三年監禁,所以她也被關了起來。在被翰林學士秦崇禮等親友解救後,被拘9天後被釋放。(對於李清照與張汝舟的復婚,後世學者頗有爭議。其實女性再嫁在宋初並不少見,並不影響李清照的性格。宋朝很多人說起這件事,應該是可信的。實際上,古人對謬誤的論證是被封建禮教觀念束縛的結果。雖然經歷了再婚離婚的劫難,但李清照的求生意誌並未消沈,對詩歌創作的熱情更加高漲。在她擺脫了個人的痛苦之後,她把註意力轉向了國家大事。紹興三年(1133)五月,朝廷派樞密院事韓曉燕、工部尚書胡松年出使晉朝。李清照滿懷激情地寫了壹首古詩和壹首律詩為兩位先生送行。詩中有壹句“欲寄血淚於山河,撒土於東山”,表達了我反擊侵略、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充滿了關愛祖國的情懷。紹興四年(1134),李清照完成了《金石錄序》的寫作。十月,為免金華之亂,寫成《拍馬圖》、《序》,亦寫成《拍馬圖》。雖然是遊戲文字,但涉及時事。他通過談論遊戲,引用大量關於戰馬的典故和歷史上除惡殺敵的壯闊行動,熱烈贊揚了桓溫、謝安等忠臣將領的智慧和勇氣,影射了南宋統治者無才不思抗金的平庸無能,表達了自己“烈士暮年”的個人情懷。李清照在金華期間,還寫下了《武陵春》這首詩,感嘆漂泊無依的悲慘人生經歷,表達了對國破家亡、妻離子散的哀思。他還寫了壹首名為《樓上八詠》的詩,感嘆宋朝的蕭條和衛國的艱難。他的那句“國家留守,後人憂”堪稱絕唱。紹興十三年(1143)左右,李清照整理了趙明誠的遺作《金石錄》,呈獻給朝鮮。十幾年後,紹興二十六年(1156)或更晚,李清照以至少73歲的高齡悄然離世,帶著對逝去親人的執著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

  • 上一篇:有哪些動畫片值得推薦給孩子看的呢?
  • 下一篇:植物園(展覽植物的場所)詳細資料大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