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杜亞字次公文言文

杜亞字次公文言文

1. 舊唐書 卷九十六的杜亞傳

杜亞

杜亞,字次公,自稱是京兆人。小時涉獵學問,擅長談論事物常理和歷代成敗之事。至德初年,在靈武進獻機密奏章,議論政事,被授任為校書郎。這年。杜鴻漸任河西節度使,徵用他為從事,多次授任評事、禦史。後來召入朝廷,歷任工、戶、兵、吏四部員外郎。永泰末年,劍南叛亂。杜鴻漸以宰相出任山、劍副元帥,任命杜亞和楊炎壹同任判官。出使返回後,又授任吏部郎中、諫議大夫;楊炎任禮部郎中、掌管制誥、中書舍人。杜亞自認為才幹可以擔當重任,雖為諫議大夫,而心裏不滿足。李棲筠受到恩寵,時論認為他壹定會做宰相,杜亞加緊結交他。元載獲罪,杜亞與劉晏、李涵等七人壹同審訊他。元載死去的第二天。杜亞升任給事中、河北宣慰使。宰相常袞也不喜歡杜亞,壹年多後,杜亞出任洪州刺史、兼禦史中丞、江西部團練觀察使。

德宗剛繼位,積極招攬人才,命宦官使者召回杜亞。杜亞自己揣度壹定是被召回任宰相,於是兼程前進,在路上多次與人談論,談到擔任宰相的事情,地方上有人拿公事求他幫助,杜亞壹壹答應。到達以後,皇上略有所聞,感到不快,另外上奏答對辭意簡略不嚴密,將他外任為陜州觀察使兼轉運使。不久升任河中、晉、絳等州防禦觀察使。楊炎做宰相,劉晏獲罪,杜亞受牽連獲罪被貶為睦州刺史。

興元初年,召入朝任刑部侍郎。出任揚州長史、兼禦史大夫、淮南節度觀察使。當時正值陳少遊徵收繁重賦稅,奢侈揮霍之後,再加上新近遭受王紹的亂軍搶掠,淮南百姓,盼望杜亞到來,革除舊弊,期望能夠恢復安寧。杜亞自認為他的才幹應當成為三公輔相的人選,而接連出任外官,心裹非常不滿,政事多交給參謀僚佐,只是招納賓客,壹味談論而已。揚州官河淤積,漕運阻塞,加之僑居的士大夫和工商多侵占交通要路修建住宅,過路客商擁擠集聚。杜亞於是開拓疏浚,官府私人受益於此,然而他還是過分奢侈。江南風俗,春天有競渡的遊戲,方舟齊進,以前進迅速先到達者為勝利。杜亞於是命令用漆塗在船底,他只是看重船的速度快;又用羅綺做成衣服,上面塗上油,命令船夫穿上,入水不濕。杜亞本來是個書生,竟如此奢侈,朝廷不久就聽說了。

貞元五年,任命戶部侍郎寶覦為淮南節度使取代杜亞。杜亞還藉助過去有名望,寶覦非常怕他。不久改任杜亞為檢校吏部尚書,兼管束都尚書省事,充任東都留守、都防禦使。患風痹病以後,仍建議收利來鞏固自己的恩寵,奏請開墾苑內土地作為營田,來供應軍糧,用以減少度支每年的供應,皇上同意了。但杜亞不親自安排,只交給判官張薦、楊晪。起初,奏請用荒地做營田,苑中土地可以耕種的+在此之前都被束都留司的宦官以及軍人開墾完畢。杜亞著急了,就拿軍中的雜錢計息貸給近郊的百姓,每當收獲的時候,命軍人多派牛車分散進入鄉村,收斂百姓收獲的菽粟運回車中。百姓家中大都被收光,無糧用來交稅,甚至家中沒有食物,因此大批流亡。於是又用厚禮賄賂宦官,讓他們上奏稱河南尹沒有政績,杜亞於是又謀求兼任河南尹,事情沒有成功。皇帝漸漸知道他弄虛作假,就任命禮部尚書董晉代替他任束都留守,召杜亞返回京師.此後風疾漸重,又得了腳膝疾病,不能上朝。貞元十四年死在家中,享年七十四歲,追贈為太子少傅。

2. 《駱統字公緒》文言文怎樣翻譯

駱統字公緒,是會稽郡烏傷縣人。

父親駱俊,做官做到陳國相,被袁術殺害。駱統的母親改嫁,做了華歆的妾,駱統當時八歲,就和親戚賓客回到會稽郡。

他的母親送他,他拜別母親上了車,臉朝前不回頭,他的母親在他的身後哭泣。駕車的人說:“夫人還在那呢。”

駱統說:“不想增加母親的思念,所以才不回頭。”他服侍嫡母非常恭謹。

當時發生饑荒,同鄉和遠方的客人很多生活困乏,駱統因為這樣減少了飲食。他的姐姐仁愛有德行,丈夫死後回到娘家,沒有兒子,見駱統這樣很為他難過,多次詢問他原因。

駱統說:“士大夫們粗劣的食物都不夠吃,我有什麽心思獨自吃飽飯!”姐姐說:“確實是這樣,為什麽不告訴我,而要這樣為難自己呢?”於是就把自己私人的糧食給了駱統,又告訴了母親,母親也認為駱統有賢德,於是就分發施舍,駱統由此出了名。孫權以將軍身份兼任會稽太守,駱統年紀二十歲,試用做烏程相,烏程民家超過壹萬戶,都贊嘆他恩惠的治理。

孫權贊賞他,徵召他做功曹,代理騎都尉,將堂兄孫輔的女兒嫁給他。駱統立誌彌補省察幫助孫權,他壹旦有聽到看到的,就不將晚上的事留待天亮。

他常常勸說孫權尊敬接納賢士,努力探求時事利弊,在饗宴賞賜的日子,可以讓人人都分別進見,詢問他們生活寒暖,給予親密情意,誘導曉諭讓他們言說,考察他們的誌趣,讓他們都感恩戴德,懷著想要報恩的心情。孫權采納運用他的建議。

他外出任建忠中郎將,統領武射吏三千人。等到淩統死後,他又統領淩統的人馬。

這時候,賦稅兵役繁多,加上瘟疫流行,百姓家戶減少,駱統上奏疏說:“臣聽說做壹國國君的,以占據疆上為富強,以形成威儀賞罰為尊貴,以光大德行恩義為榮耀,以永世傳承國統為福運。但是財富需要百姓生產,強盛依賴百姓力量,威儀依仗百姓勢力,福貴來自百姓繁育,德行期待百姓興旺,道義通過百姓才能實行,追六點都已具備,然後順應天命,承受福運,保全宗族,有益邦國。

《尚書》說:‘民眾沒有國君不能輕松安寧,國君沒有民眾不能統治四方。’由此推論,是百姓要依靠國君而安寧,國君要依靠百姓完成大業,這是不變的規律。

如今強大的敵人沒有消滅,四海之內沒有平定,三軍有不盡的兵役,長江邊境有不懈的戒備,賦稅微調繁重,從開始以來將近十二年,加上瘟疫死喪的災禍,郡縣空虛,田地荒蕪,聽說屬下的城邑,百姓家戶逐漸減少,又有很多是老弱病殘,很少壯年男子,從聽到這消息那天,我心急如火燒。思索其中的緣由,平民百姓沒有見識,既有安居本土看重遷移的品性,而且又有先後出外當兵的人,活著生活困苦沒有溫飽,死後屍骨丟棄不能送回,因此尤其留戀故土害怕遠出,將遠出看成是死壹樣。

每當有徵調出發,貧困本分負擔很重的人先被輸送。稍有錢財的,拿出全部積蓄行賄。

不惜用光,輕率剽悍的人就逃散到險要地帶,結成群夥作惡。百姓虛弱枯竭,饑餓而憂愁躁動,憂愁躁動就不經營產業,不經營產業就導致窮困,導致窮困就不對生活有樂趣,所以口腹饑餓,就會邪惡心思繭動而叛離的就多了。

還聽說在民間,不是生活稍微能自足的,生下兒子,大多不撫養;屯田的貧窮士兵,也有很多丟棄自己的兒子。上天生育他們,而父母殺死他們,臣害怕這樣會違逆祥和的氣氛,觸動天地陰陽。

並且殿下開創基業建立國家,這是沒有窮盡的事業,強大的鄰國敵人不是壹下子可以消滅的,邊界長期守備不是個把月的防衛,而軍隊百姓減損,後來出生的不養育,這不是能歷經長遠歲月,達到成功的。凡國家擁有百姓,就像水中有船,平靜就安穩,動蕩就危險,百姓雖然愚昧但不能欺騙,雖然軟弱但不能壓迫,因此聖明的君主重視百姓,國家禍福取決於他們,所以對百姓有張有弛,觀察時勢決定政策。

當今地方長官這親近百姓的職位,只是以完成任務為能事,註重應敷眼前的急事,很少有還能用恩惠來治理,符合殿蔔像上天覆蓋那樣的仁義,殷勤撫恤百姓的恩德的人。官府政治百姓風俗,日益敗壞,逐漸衰微,勢必不能長久。

治療疾病要趕在病情沒有很重時,除滅禍患貴在禍患沒有很深前,希望殿下稍用繁忙政務的余暇時間,註意思考察省,彌補恢復荒疏不足,深謀遠慮,撫育殘余百姓,增加入力財力,與日月星辰同輝,和天地壹樣崇高。這是臣駱統最大的願望,足以死而不朽了。

孫權被駱統的話感動,給予特別的重視。駱統因隨陸遜在宜都打敗蜀軍,升任偏將軍。

黃武初年,曹仁進攻濡須,派非主力部隊將領常雕等人襲擊中洲,駱統和嚴圭***同抗擊打敗了他。駱統封為新陽亭侯,後來任湍須督。

他多次陳述有利時政的意見,前後數十次上書。所說的都是好的事情,文字太多所以沒有全部載錄。

尤其是他認為占募的做法在民間助長邪惡,敗壞風俗,滋生出離心叛逆思想,應當急速停止,孫權和他反復商討,最終就實行了他的主張。駱統年紀三十六歲,在黃武七年去世。

駱統(193年—228年),字公緒,會稽烏傷(今浙江義烏)人。三國時吳國將領、學者。

陳國相駱俊之子。有集十卷。

3. 文言文翻譯“杜審言,字必簡

文言文原文:

杜審言,字必簡,襄州襄陽人,晉征南將軍預遠裔。擢進士,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見疾。蘇味道為天官侍郎,審言集判,出謂人曰:味道必死。”人驚問故,答曰:“彼見吾判,且羞死。”又嘗語 人曰:“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誕類此。累遷洛陽丞,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司馬周季重、司戶郭若訥構其罪,系獄,將殺之。季重等酒酣,審言子並年十三,袖刃刺季重於座,左右殺並。季重將死,曰:“審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訥故誤我。”審言免官,還東都。蘇(廷頁)傷並孝烈,誌其墓,劉允濟祭以文。武後召審言,將用之,問曰:“卿喜否?”審言蹈舞謝,後令賦《歡喜詩》,嘆重其文,授著作佐郎,遷膳部員外郎。初,審言病甚,宋之問、武平壹等省候何如,答曰“甚為造化小兒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壓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見替人”雲。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為文章四友,世號“崔李蘇杜”。(《新唐書·杜審言傳》《唐才子傳》)

譯文:

杜審言,字必簡,京兆人。是西晉杜預的後世子孫。在鹹亨元年與狀元宋守節同榜登進士第,任隰城縣尉。審言憑借自己才能過人,為人高傲,被眾人忌恨。蘇味道任天官侍郎時,有壹次審言參加官員的預選試判,出來後他問旁人說:“蘇味道必死。”聽到此話的人大驚,忙問是何原因,審言回答說:“他見到我的判詞,應當羞愧而死。”審言還曾說:“我的文章使屈原、宋玉的賦也成為部下,我的書法使王羲之也成為學生。”他的自負傲慢就像這樣。後來審言因事獲罪,被降職為吉州司戶參軍。到武則天將他召回,準備重用他時,問他:“妳高興嗎?”審言手舞足蹈,表示謝恩。武後命他作《歡喜詩》壹首,詩寫得令武後滿意,受職為著作郎。後來他又任修文館直學士,直到他病逝。當初審言病重時,宋之問、武平壹曾去看望他,他對二人說:“我受盡了造化小兒的苦,還有什麽可說的!不過我活著,老是讓妳們出不了頭。如今我快死了,只是遺憾找不到接替我的人呀!”審言年輕時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並稱為“文章四友”。

4. 文言文《唐恪轉》翻譯唐恪,字欽叟

參考譯文

唐恪,字欽叟,是杭州錢塘人。四歲喪父.聽到人家說到父親就悲傷地哭泣。憑皇帝的恩賞登第,調任郴縣縣尉。縣裏有個百姓被害但屍體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鄰居,強迫他自己承認是兇手,縣令認為真實的。唐恪為那人爭辯,縣令說:“如果辯護錯了就會牽累妳。”恪說:“我做縣尉而不能捕到兇手,還要使無辜的人去死嗎?”親自外出訪問尋找,晚上就有人來告發,天明就找到屍體,於是抓獲了兇手。任榆次知縣時,縣裏有壹個豪紳的兒子稱霸於鄉裏,聚集逃亡者,包庇奸邪之人,不交納賦稅,前後的知縣都沒有敢問的。唐恪用道理好言開導他,他省悟自悔(或“覺悟過來悔恨自己”),改變當初行徑(或“強自克制,改變初衷”)而成為壹個性情謹厚的人。大觀年間,唐恪被任命為屯田員外郎,拿著符節招納夷人。夷人開始害怕懷疑,衣服裏面穿鎧甲來迎接他,唐恪讓幾十名衛兵都撤離,壹人獨往。夷人望見後歡快高呼,扔下兵器服從命令。

調任滄州。黃河決堤,大水沖到城下,唐恪登城搶修。都水孟昌齡發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報告說水勢正猛烈,船應當用來防備緊急情況;滄州是最遠的邊境,軍隊沒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調遣。孟昌齡大怒,彈劾他,唐恪不為之所動,更加盡心治理水患。大水退去,滄州城得以保全,皇帝下詔嘉獎。

靖康初年,金兵攻入汴梁,李邦彥推薦唐恪,授予同知樞密院事,到了後又任命為中書侍郎。這年八月,又任命為少宰兼中書侍郎,皇帝對他禮遇有加。然而唐恪做相,無拯救時世的大謀略。金兵第二次侵來時,要求割讓三鎮,唐恪召集朝廷大臣商議,認為應當割給金兵三鎮的人占十分之九,唐恪聽從他們的意見。使者已經出發,這時各路勤王的部隊才聚集京城周圍,唐恪就命令他們停止前進,都回師而去。等到金兵逼迫城下,唐恪才開始後悔,就秘密地對皇帝說:“唐朝從天寶年後屢次失去京城又復興的原因,是天子在外可以號召四方。現在應該效法景德舊事,留太子居守京城,而皇上您西遷洛陽,占據秦州和雍州,親自率領天下的人征討,從而爭取復興國家。”皇上將要聽從他的建議,而開封尹何栗入見,引用蘇軾的現點,說周王朝之失算,沒有比東遷更嚴重的了。帝幡然省悟,改變主意,以腳跺地說:“現在應當以死守社稷。”提拔何栗為門下侍郎,唐恪的計策不被采用。

唐恪跟從皇帝巡城,被都城的人攔住擊打,唐恪策馬快跑才得以脫身,於是就呆在家裏請求辭去官職。繼而禦史胡舜陟彈劾他的罪行,說:“唐恪的智謀不足以經營籌劃邊關的戰事,只長於交結宦官,現在國家形勢日益緊急,確實不可以在這個官位上任職。”皇上就讓何栗代替他做宰相。

5. 荀攸字公達文言文翻譯

荀攸字公達,荀彧的侄子。祖父曇,任廣陵太守。少年時父親去世。到曇死的時候,生前的部下張權要求守曇的墓。當時荀攸年僅十三,認為此事可疑,就對他的叔叔荀衢說:“這個官員的臉色不正常,該不會有什麽陰謀吧?”荀衢醒悟過來,於是向張權追問原因,果然查出他是殺人後亡命天下。荀衢由此以荀攸為異。後來大將軍何進當權,征集荀攸等國內有名氣的人士二十多人。等到到達後,被任命為黃門侍郎。後來董卓作亂,虎牢關以東的諸侯起兵討伐,董卓被迫遷都長安。於是荀攸與議郎鄭泰、何颙、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人謀劃說:董卓無道,比之於古時的商紂夏桀有過之而無不及,天下之人都怨恨他,雖然他有強兵保護,實際上只不過是壹個匹夫罷了。如今應當殺了他來謝百姓,然後占據肴關、函谷關來輔佐皇上號令天下,這是齊桓公和晉文公壹樣的義舉啊。”後來事情眼看就要成功時被發覺了,何颙、荀攸被捕入獄,何颙畏罪自殺,而荀攸談笑自若舉動和尋常壹樣,正趕上董卓死了被免罪。

曹操把天子接到許都,讓荀攸做了汝南的太守,官制封為尚書。曹操聞名荀攸的大名已經很久了,得知他要來效力非常高興,詢問荀彧、鍾繇說:“荀攸,非常厲害,現在我得到他的協助,天下還有什麽可以擔心的阿!”曹操封荀攸為軍師。建安三年,讓荀攸跟從張繡出征。荀攸對曹操說:“劉繡和劉表關系是唇齒相依的,劉繡的軍隊靠劉表供應的糧草來維持,如果劉表不能維持糧草的供應,他們兩個必然互相救援。故意示弱,把其中壹個引誘出來殲滅;如果圍城久了,他們肯定會出城相救的。”但是曹操不聽從荀攸的意見,直接去進攻劉繡,以之交戰。在劉繡戰況危急的時候,劉表果然率領軍隊來救援。結果曹操的軍隊出師不利,曹操對荀攸說:“後悔沒有聽妳的勸告阿。”後來使用荀攸的意見再次發兵出征劉繡,大敗劉繡。

第2年,曹操又領軍討伐呂布,壹直推進到下邳,呂布戰敗退守在下邳城裏,曹操的軍隊久攻不下,因為連續的作戰士兵都很疲憊,曹操準備放棄進攻返回許都。荀攸和郭嘉對曹操說:“呂布有勇無謀,如今他連續三場戰鬥都失敗了,現在是他的士氣最低落的時候。三軍士氣已主將為主,如果主將的的鬥誌都沒有了他的軍隊就更加不用說了。雖然呂布的軍師陳宮也有些才華但是太晚了,呂布的士氣還沒有恢復,而陳宮得的計策還沒有決定,趁現在我們全力進攻呂布的軍隊,壹定可以將它打敗。”曹操大軍引沂水、泗水,水淹下邳,城墻崩潰,呂布大敗被俘虜。

後來荀攸在白馬救了劉延,用計策殺死了顏良。看的出荀攸的計策有攻有守,曹操每次稱贊荀攸的時候都說:“荀攸表面看起來很笨,其實他是很聰明的,沒用用什麽力氣,全部用他的智慧就可以解決了,顏子、寧武都比不果他。”

6. 文言文,馮從吾,字仲好,

馮從吾(1557~1627),字仲好,號少墟,西安府長安(今陜西西安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晚明著名學者。萬歷十七年(1589)進士,官至工部尚書,創辦關中書院,人稱“關西夫子”。

馮從吾是明代關學把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融合的集大成者,並是東林黨在西北的領袖。

馮從吾居家從事學術著述的同時,也十分熱衷於講學。為了宣傳他的學術觀點和政治主張,借用西安城南門裏的寶慶寺(今西安書院門小學)作為講學場所。 馮從吾的追隨者很多,不久,聽眾竟達幾千人,連明王朝的陜西地方官也來聽講。時人評其曰:出則真禦史,直聲震天下;退則名大儒,書懷壹瓣香。

寶慶寺地窄房小,難以做講學施教長久之地。萬歷三十七年(1609),陜西布政使汪可受、按察使李天麟等遵從馮從吾的意願,在寶慶寺東側小悉(西)園撥地,籌建關中書院。

關中書院初期占地數十畝,核心建築為“允執堂”,進出六間,空間宏闊;青瓦紅柱,肅穆莊嚴,是講學集會之所,其名取自《中庸》“允執厥中”之句。繞堂左右各築大屋(教室)四楹,東西號房(宿舍)各六楹。堂前辟有半畝方塘,豎亭其中,砌石為橋;堂後置壹假山,名曰“小華嶽”。又栽槐、松、柏、梅各種名木,壹時松風朗月,槐香荷語,“煥然成壹大觀”。三年後,新任布政使汪道亨於書院後部又建“斯道中天閣”,以祀孔子,收藏儒家經典。後世經不斷修葺擴建,到晚清已具相當規模,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壹座高等級學府。

關學自張載於北宋初始創,後因朱子學興起,迄南宋及金元日趨消沈,然至明代,因有呂涇野(木冉)諸君重振之功,關學遂有勃興,至晚明由馮從吾而總其成,從吾遂為涇野之後關中之第壹人。李二曲說:“關學壹派,張子開先,涇野接武,至先生(少墟)而集其成,宗風賴以大振。”(《答董郡伯》,載《二曲集》卷17,中華書局1996年版)故研究明代關學,馮從吾之思想是不能繞過的。然“以禮教為本”和崇尚氣學的張載關學,其學脈在張載卒後則幾經變化,先有諸呂卒業於二程門下,後“關中人士”亦“多及程子之門”;繼有朱子學之北傳,北方有許魯齋衍朱子之緒,關中學人如高陵諸儒“與相唱和,皆朱子學也”;至明代,陽明學崛起東南,渭南南元善傳其說,此為關中有王學之始。經數十年之傳播,“王學特盛”,如呂涇野從學於湛甘泉,切琢於王門弟子鄒東廓(守益),足見關中士人多向心學。從吾受學於許孚遠(敬艹奄),受其影響既主“格物”,又信“良知”,遂能“統程、朱、陸、王而壹之”(以上見《柏景偉小識》,載《關學續編》),走出自己的學術之路。黃宗羲將馮列於“甘泉學案”,但其由張載所開躬行實踐、崇尚氣節的關學宗風則在從吾身上有著深刻的印跡。從吾所面對的是晚明王學空疏學風日漸泛濫的學術局面,遂能以救時弊為己任,且形成自己獨立的學術風格,並開明末西部學術向實學轉向之先。

7. 文言文閱讀,溫體仁,字長卿,烏程人,,,

出處:《明史 卷三百八·列傳第壹百九十六·奸臣》 溫體仁,字長卿,烏程人。

萬歷二十六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累官禮部侍郎。

崇禎初遷尚書,協理詹事府事。為人外謹而中猛鷙,機深刺骨。

崇禎元年冬,詔會推閣臣,體仁望輕,不與也。侍郎周延儒方以召對稱旨,亦弗及。

體仁揣帝意必疑,遂上疏訐謙益關節受賄,神奸結黨,不當與閣臣選。先是,天啟二年,謙益主試浙江,所取士錢千秋者,首場文用俚俗詩壹句,分置七義結尾,蓋奸人紿為之。

為給事中顧其仁所摘,謙益亦自發其事。法司戍千秋及奸人,奪謙益俸,案久定矣。

至是體仁復理其事,帝心動。次日,召對閣部科道諸臣於文華殿,命體仁、謙益皆至。

謙益不虞體仁之劾己也,辭頗屈,而體仁盛氣詆謙益,言如湧泉,因進曰:“臣職非言官不可言,會推不與,宜避嫌不言,但枚蔔大典,宗社安危所系。謙益結黨受賄,舉朝無壹人敢言者,臣不忍見皇上孤立於上,是以不得不言。”

帝久疑廷臣植黨,聞體仁言,輒稱善。而執政皆言謙益無罪,吏科都給事中章允儒爭尤力,且言:“體仁熱中觖望,如謙益當糾,何俟今日。”

體仁曰:“前此,謙益皆閑曹,今者糾之,正為朝廷慎用人耳。如允儒言,乃真黨也。”

帝怒,命禮部進千秋卷,閱意,責謙益,謙益引罪。嘆曰:“微體仁,朕幾誤!”遂叱允儒下詔獄,並切責諸大臣。

時大臣無助體仁者,獨延儒奏曰:“會推名雖公,主持者止壹二人,余皆不敢言,即言,徒取禍耳。且千秋事有成案,不必復問諸臣。”

帝乃即日罷謙益官,命議罪。允儒及給事中瞿式耜、禦史房可壯等,皆坐謙益黨,降謫有差。

亡何,禦史毛九華劾體仁居家時,以抑買商人木,為商人所訴,賂崔呈秀以免。又困杭州建逆祠,作詩頌魏忠賢。

帝下浙江巡撫核實。明年春,禦史任贊化亦劾體仁娶娼、受金,奪人產諸不法事。

帝怒其語褻,貶壹秩調外。體仁乞罷,因言:“比為謙益故,排擊臣者百出。

而無壹人左袒臣,臣孤立可見。”帝再召內閣九卿質之,體仁與九華、贊化詰辯良久,言二人皆謙益死黨。

帝心以為然,獨召大學士韓爌等於內殿,諭諸臣不憂國,惟挾私相攻,當重繩以法。體仁復力求去以要帝,帝優詔慰答焉。

已,給事中祖重曄、南京給事中錢允鯨、南京禦史沈希詔相繼論體仁熱中會推,劫言者以黨,帝皆不聽。法司上千秋獄,言謙益自發在前,不宜坐。

詔令再勘。體仁復疏言獄詞皆出謙益手。

於是刑部尚書喬允升,左都禦史曹於汴,大理寺卿康新民,太仆寺卿蔣允儀,府丞魏光緒,給事中陶崇道,禦史吳甡、樊尚璟、劉廷佐,各疏言:“臣等雜治千秋,觀聽者數千人,非壹手壹口所能掩。體仁顧欺岡求勝。”

體仁見於汴等詞直,乃不復深論千秋事,惟詆於汴等黨護而已。謙益坐杖論贖,而九華所論體仁媚珰詩,亦卒無左驗。

當是時,體仁以私憾撐拒諸大臣,展轉不肯詘。帝謂體仁孤立,益響之。

未幾,延儒入閣。其明年六月,遂命體仁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體仁既藉延儒力得輔政,勢益張。逾年,吏部尚書王永光去,用其鄉人閔洪學代之,凡異己者,率以部議論罷,而體仁陰護其事。

又用禦史史褷、高捷及侍郎唐世濟、副都禦史張捷等為腹心,忌延儒居己上,並思傾之。初,帝殺袁崇煥,事牽錢龍錫,論死。

體仁與延儒、永光主之,將興大獄,梁廷棟不敢任而止,事詳龍錫傳。比龍錫減死出獄,延儒言帝盛怒解救殊難,體仁則佯曰:“帝固不甚怒也。”

善龍錫者,因薄延儒。其後太監王坤、給事中陳贊化先後劾延儒,體仁默為助,延儒遂免歸。

始與延儒同入閣者何如寵,錢象坤逾歲致政去,無何,如寵亦去。延儒既罷,廷臣惡體仁當國,勸帝復召如寵。

如寵屢辭,給事中黃紹傑言:“君子小人不並立,如寵瞻顧不前,則體仁宜思自處。”帝為謫紹傑於外,如寵卒辭不入,體仁遂為首輔。

體仁荷帝殊寵,益忮橫,而中阻深。所欲推薦,陰令人發端,己承其後。

欲排陷,故為寬假,中上所忌,激使自怒。帝往往為之移,初未嘗有跡。

姚希孟為講官,以才望遷詹事。體仁惡其逼,乃以冒籍武生事,奪希孟壹官,使掌南院去。

禮部侍郎羅喻義,故嘗與基命、謙益同推閣臣,有物望。會進講章中有“左右未得人”語,體仁欲去之,喻義執不可。

體仁因自劾:“日講進規例從簡,喻義駁改不從,由臣不能表率。”帝命吏部議,洪學等因謂:“聖聰天亶,何俟喻義多言。”

喻義遂罷歸。時魏忠賢遺黨日望體仁翻逆案,攻東林。

會吏部尚書、左都禦史缺,體仁陰使侍郎張捷舉逆案呂純如以嘗帝。言者大嘩,帝亦甚惡之。

捷氣沮,體仁不敢言,乃薦謝升、唐世濟為之。世濟尋以薦逆案霍維華得罪去。

維華之薦,亦體仁主之也,體仁自是不敢訟言用逆黨,而愈側目諸不附己者。 文震孟以講《春秋》稱旨,命入閣。

體仁不能沮,薦其黨張至發以間之,而日伺震孟短,遂用給事中許譽卿事,逐之去。先是,秦、楚盜起,議設五省總督,兵部侍郎彭汝楠、汪慶百當行,憚不敢往,體仁庇二人,罷其議。

賊犯鳳陽,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等議,令淮撫、操江移鎮,體仁又卻不用。既而賊大至,焚皇陵。

譽卿言:“體仁納賄庇私,貽憂要地,以皇陵為孤註,使原廟震驚,誤國。

8. 高鳳篤學文言文全文翻譯

原文 高鳳篤學 高鳳字文通,南陽人也。

少為書生,家以農畝為業,而專精誦讀,晝夜不息。妻嘗之田,曝麥於庭,令鳳護雞。

時天暴雨,而鳳持竿誦經,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問, 鳳方悟之。其後遂為名儒,乃教授業於西唐山中。

翻譯 高鳳,字文通,家裏以種田為生。妻子曾經到田裏去,在庭院裏面晾曬麥子,讓高鳳看住雞(以防吃麥)。

那天突然下了雨,高鳳拿著竹竿讀儒家經典著作,沒有發覺麥子已經被積水沖走了。妻子回來後責怪高鳳,高鳳才發覺小麥被沖走了。

滿意請點右下角的采納謝,不滿意請追問,您的支持是我奮鬥的動力。

  • 上一篇:朋友圈優質精簡的文案
  • 下一篇:校園生活四年級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