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雜寫》是江洋寫的壹篇令人難忘的文章,回憶了她遇到的人和經歷的許多事。她的記憶裏似乎沒有悲傷,只是敘述了壹段過去的歷史,卻不感嘆自己曾經生活艱辛,傷心卻不受傷。所以文筆溫暖,充滿了江南女子的溫柔,和她淡泊塵世的從容態度壹樣意味深長。
今天看到幾段,讓我笑了。我實在不忍心壹個人偷著樂。為每個人提取它的權利。
其中壹段是《第壹次儀式——整理舊物》,講述的是1955年4月,作者收到壹張綠色的儀式紙條,被邀請參加5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儀式。因為綠條紋是最後壹節課,而且是她第壹次參加典禮,所以特別開心。隨著儀式,有壹個通知,解釋在哪裏上車,在哪裏下車,以及儀式的規則。但她是唯壹獲得綠色條紋的人。如果不認識路,下車就找不到觀景臺了。筆者憂心忡忡。因此
我說:“壹定有很多綠色條紋。我上了車,發現壹個綠條紋的最醜的男人,就盯著他看。”“為什麽要找最醜的?”我說:“免得人家以為我喜歡他。”家裏人都笑著說不合適:“男的越醜,看到女同誌盯著他看就越覺得對他有意思。”
看到這裏,我不禁笑了。我覺得我寧願盯著好看的,因為我怎麽可能盯著難看的呢?!
另壹篇文章《第壹次下鄉》,講的是作者下鄉實習時發生的事情。作者沒有具體寫在村裏打工的艱辛,甚至說人家給她們安排了最輕的工作,她們卻遠離丈夫和女兒,同時又為生活擔憂。我覺得那才是最可悲的。再多的苦,只要親人在壹起,苦也不算什麽。因為家的溫暖可以彌補壹切。然而,從這短暫的時間裏,作者發現了壹點點快樂。
比如食堂的廚師,常常在飯前挑出最軟最甜的紅薯,堆在爐子上,給作者和他的女伴吃。但是幾位老先生吃了紅薯,肚子裏產生了大量的氣體,讓他們又氣又泄氣。有壹次,壹位老先生壹口氣有壹尺半長,還在搖搖晃晃,翻出幾個曲子。
看到這裏,我歇斯底裏的笑了起來,實在憋不住了。她很難如此生動地描述廢氣,好像她能看到氣體形成煙霧的形狀。
再比如,每晚在燈光下,我們談論美食,稱之為“精神晚餐”,滿足自己的渴望和厭倦,津津有味地“吃”。
我可以想象畫蛋糕充饑的場景。這四個字的美,不僅寫了抽象,也就是空談,還寫了大家在壹起的狀態,也就是開會,還寫了吃的東西,也就是飯菜。
這篇文章裏最讓我覺得對不起作者的是,作者下鄉的時候,她老公寫給他的信因為經歷過幾次運動,有些精神錯亂,怕出問題就燒掉了。再看這壹段:
莫在家的時候,三天寫壹封,兩天寫壹封。總是有兩三張小字紙。我的同伴只相信我,他們都取笑我。我的貼身襯衫上有兩個口袋,真絲背心上也有兩個,每個口袋最多能裝四五封信(都已經拆了信封,只能插壹半,露出不到壹半)。我存不下20個字母,肚子裏全是右上方的硬字母。雖然還沒有形成大肚子,但是彎腰不方便,信紙也不會彎曲,稀稀拉拉的響,還是有掉出來的危險。其實大家都可以看這些信,既不惡心,也不政治可恥。但是,幾次運動下來,我就有些精神錯亂了。感覺文字往往像解放前廣告裏的“百靈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壹旦出現這種效果,白紙黑字寫下來,沒有任何論據。所以只敢放在貼身口袋裏。我的口袋裏沒有空間了,所以我不得不把信拿出來藏在包裏。我的身體很輕,但我的心很重。結果,我不得不硬起心腸。如果我存更多的信,我會被燒死。記得在縫紉間的泥地上當著女伴的面燒了兩三次。這是我這輩子默默寫的最好的情書。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思想而言,旅者不如居者忠信”“孤獨寂寞”,他的“情懷”更是悲天憫人。在他翻譯的那個老外的話裏:“離別的悲傷是為住戶設計的”,“這裏壹切都是壹樣的,只是我還在,妳的耳朵已經不在了。走的時候沒有留下來的人難過。”(見《談藝術》第541頁)他天天去昌黎搗糞,還抽空寫信,叫我不要回信。我經常後悔燒掉了這麽多珍貴的信件。唯壹的安慰是:“妳可以活半個月,但活不了三十。”就算回家了,又怎麽能逃過丙丁的搶劫呢?此外,這些信件中有許多不像“曾的信”,旨在展示當代生活,並為後代樹立榜樣。它們是為我壹個人寫的。就讓火神菩薩給我收了吧。
我打出了這段文字,想到這裏,淚水湧上了眼眶。如果保留這些信件,作者今天在閱讀和回憶的時候會不會黯然神傷?
我恨不得把所有相關的事情都拋在腦後。我是壹個懷舊的人。就像我曾經保留著小時候的課本,作業本,玩具,因為看著它們,我就能記住我的生活,我不忍心失去它壹點點。後來因為家裏沒房,我媽就把它們放在我奶奶家,我奶奶覺得它們占地方,就把它們賣了。很可惜,但是已經沒有了。我有壹段記憶,我總是能重溫它。
江洋是個可愛的女人。它不僅能春雪,還能趕走巴麗人。靈活變通。艱難。她是壹個多麽強大的女人,也許只有擁有如此平靜心態的女人,才能比得上錢鐘書那種孩童般的真誠男人。只有這樣聰明的女人,才能配得上錢鐘書這樣的才子佳人。生活上相互扶持,心靈相通,生活品味相同,是最完美的天生壹對。
同時,我羨慕江洋。我自己的生活經歷就是壹段歷史。經歷了這麽多的歷史,我可以從更高、更廣、更深的角度來看待過去、人生和壹切。
本文發表在Iris電子雜誌第91期。
於常民
《瓦力》是皮克斯十年來最成功的作品,深受大眾和影評人的喜愛。人們喜歡故事中的兩個主角:瓦力和夏娃,他們通過啞劇表達自己深刻而微妙的感情;兩個機器人時而像小動物,時而像孩子嬉笑怒罵。學者們欽佩對電影歷史的準確致敬,奇特的性別表現,以及敘事與時間尺度之間令人難忘的微妙關系。
瓦力(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