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為中國直屬書畫院畫家。對儒釋道也有深入研究,樂於做社會慈善。現在住在北京,他是壹個強大的畫家。
從遠古夢境解讀敦煌壁畫
敦煌石窟是中國十大著名石窟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包括莫高窟、玉林石窟、西千佛洞。莫高窟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敦煌石窟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洞窟492個,造像2000多尊,壁畫45000多平方米。如果把這些壁畫按照各自的高度連接起來,可以形成壹個30公裏的畫廊。
現存敦煌壁畫包括早在公元4世紀(北魏)至公元14世紀(元朝)的精美壁畫,公元15世紀(明朝)至公元19世紀(清朝)維修休整時期的壹批壁畫殘跡,以及因國力衰弱、戰亂頻繁導致國寶被外族掠奪的壁畫遺存。據相關文獻記載,敦煌莫高窟在公元336年東晉16時期,前秦開國第二年,壹個做音樂雕像的和尚路過,突然看到金光。如果它看起來像壹千尊佛像,他想在這裏建壹個洞穴來供奉佛像。後來法亮禪師也來到這裏,開始在樂尊邊上修建。此後,僧人和信眾陸續開洞,壹直延續。到了唐朝,已經修建了1000多個佛寺佛龕。由歷代藝術家和僧侶挖掘建造的莫高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壹流佛教藝術,其精美的造像和繪畫令人嘆為觀止,是佛教文化和藝術傳播史上的壹座豐碑。
敦煌是佛教聖地,敦煌藝術屬於宗教藝術,是人類社會折射或反映的藝術表現。從敦煌壁畫可以看出,宗教教義有兩個精神主題:主觀(宗教精神)和客觀(現實人類社會)。宗教精神依靠現實生活來豐富和體現,所以宗教中的意象意境取自現實生活。宗教畫是畫家對宗教的認識和理解在繪畫中實現的,也是利用畫家的生活、感情、技巧和心靈手巧在洞壁上凝結和體現宗教精神的宗教。敦煌壁畫的內容包括:
1.佛畫。佛、觀音菩薩、文殊普賢等佛像,以及法圖、凈土的主佛,沒有太多的情節,畫面大多是各種佛像、儀軌的場景。法國陣容排列威嚴,供人瞻仰、膜拜、膜拜。
2.故事畫。(1)佛教故事是佛經中關於佛自身經歷的故事,以及成佛經歷和前世經歷的故事。如《九色鹿》《妖變》《餵虎》等都是講述撒王子前生哀嘆舍身愛眾,懲惡揚善,教化眾生的故事。(2)婚姻故事是關於信佛男女青年的感情生活的故事。如《比丘尼的自殺》。(3)社會生活故事,以傳記歷史故事畫為代表。如《張隨軍旅行圖》、《剃度圖》等。
3.中國童話。如道教中伏羲女媧的故事,董與西王母的故事,青龍、白虎等佛道結合的形象和情節故事。在285洞、239洞等洞穴中展示。
4.改了之後。根據壹部佛經,創作壹幅壁畫,如《北京經變圖》、《無量壽變圖》。
5.提供者的肖像。出資開洞、雕刻佛像的,稱為施主,他們往往把施主的畫像畫成壁畫,稱為施主或菩薩,也稱為功德像,如西夏王。
6.飛行女仆、音樂家和舞蹈家。天妃是佛教八大教派的神之壹。佛經上說,他們住在美麗的寶山,專事采花露,散花讓花開。它們出現在天空,正值佛家所說的樂鼓齊鳴、天花飛舞的莊嚴時刻。飛翔作為壹種藝術形象出現在中國古代繪畫中,應該說是壹個傑出的創造。它們的飛翔不是靠翅膀,而只是靠微風中飄動的幾根絲帶。無論是平的、斜的、升的、落的,都像是在水裏遊泳,鳥兒在空中飛翔,看起來是那麽的舒適、輕盈、美妙。敦煌壁畫是天空最集中的地方。在莫高窟的492個洞窟中,有370多個洞窟繪有飛天,有4500多具屍體。這些飛天壁畫多繪於洞內,與整個洞窟的壁畫壹起起到裝飾作用,也豐富了“天飛壁滿風”的意境。敦煌第321窟和第320窟的天妃是整個敦煌壁畫中天妃形象最完美的代表。天妃在國外已經成為敦煌壁畫的代名詞。
在敦煌壁畫中,十幾個世紀的畫家的才華、智慧、藝術思維、信仰和技藝,使他們的作品醞釀、積澱和培育了敦煌文化的血脈和精神。這個延續了十幾個世紀的歷史長廊清晰地記錄了中國的歷史和繪畫過程。北魏壁畫多有西俗,十六國洞窟的底紋法就是來自西印度風格,即“凹凸法”。圓臉有暈染,痕跡突出,然後有長臉,這是北魏孝文帝在大陸的中國造型特征。因為隋朝是西域和中原交流頻繁的時期,所以雜糅在壹起。因此,這種模型具有明顯的中原畫法和西域染法相結合的特點,如鼻子、下巴和白眼睛的“三白小臉”畫法。唐代的“無筆之形”豐美,體量厚重,比例適中,與前代“秀骨清面”的風尚形成鮮明對比。唐代敦煌壁畫創作中有“宮娃娃如菩薩,菩薩如宮娃娃”之說,顯示了時代審美和文化意識的走向和追求。中唐時期達到頂峰,大放異彩。經過五代的沈澱,敦煌壁畫失去了原始、自由和浪漫,開始醞釀新的變化。元代的繪畫風格形成了提升中國中世紀風格的繪畫技巧和規則,明代的壁畫風格也不再分中原和邊遠地區。如元代03窟的緊而飛的線描,與黃河上的五彩鑲嵌光華、永樂宮的畫師如出壹轍。
敦煌壁畫色彩豐富、絢麗、神秘,屬於鉤染法的細致重彩。以石材顏色渲染為主,薄色重疊,最後開臉。這種畫法使畫面飽滿,靈動,富有感染力。色調多為白色、綠色、大地紅、藍色、赭色等礦物色。利用這些色調再次相互搭配協調,無論是宏大的結構,還是婉轉深情的小品,都表達得淋漓盡致。
敦煌壁畫是中外交流(中原)和遠程交流(敦煌地區)的結果,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不可分割的壹部分。歷經千百年,滲透到哲學、文學、倫理、教育、音樂、美術、建築、醫學等各個領域。
壁畫圖形作為壹種表達方式,在佛教文化的傳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過去和未來之間傳遞著古老的佛教信仰信息。它的傳遞比文字更直接、更生動,容易被眾生理解。
在社會上,人類應該解讀敦煌壁畫,因為它體現了壹種高尚的精神,那就是平等和慈悲。插圖中佛陀右手的三根手指可能是在向信徒和弟子解釋三種慈悲。即生活中有恩,法律中有恩,沒有恩。其中,法的善是指出於壹切法的統壹感而產生的對物質世界的善;看到所有的水是我的第壹步。壹切風與火都是我的本體,體現了絕對和諧的理念。這種觀念類似於儒家的“天人合壹”觀念和道家的“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體”觀念,是現代人“愛地球就是愛自己”的環境意識的先行者。佛陀左手下的兩根手指,表達了外界自然環境與人的身心同構的獨特思想。“心是幹凈的,土是幹凈的,心是臟的。”反映唯心主義的哲學觀也體現了辯證思想。要想擁有壹個純凈無汙染的世界,首先要從觀念入手,讓自己的心情與環境同步,這樣才能真正缺少生態環境和人類的心情。
年輕畫家林清泉向三所學校捐贈了書籍。
4月22日,平邑青年畫家林清泉將最新作品捐贈給平邑壹中、實驗中學和孟醒學校。這套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林清泉工筆畫,印刷精美,設計精美,堪稱林清泉的傑作。
林清泉自幼酷愛繪畫,在京發展,以壁畫為主,涉及工筆、寫意、書法、佛學。他對壁畫情有獨鐘,十多年來對敦煌、永樂宮、法海寺的壁畫做了大量臨摹和深入研究。他的繪畫功底紮實,壁畫線條流暢圓潤,渾厚有力,色彩素淡淡雅,造型端正莊重,氣象肅穆。他的部分壁畫被中國人權基金會、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日本駐華大使館等社會團體和個人收藏,深得社會各界的喜愛。
據悉,林清泉此次向各學校捐贈了100冊,總價值近10000元。
林清泉的善良受到了老師和學生的好評。他說,向學校捐贈壁畫藏品旨在為學校藝術教育中的壁畫欣賞提供素材,培養學生對壁畫的審美興趣和能力。
唐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