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標本的制作方法
動物標本的制作方法
哺乳動物標本是動物學研究的重要資料之壹,也是我國的寶貴財富。可以長期保存,為科研、教學、展示、展覽服務。可根據需要制成假剝皮標本、骨標本、液浸標本、附肢等標本。現將制作各種標本所需的工具和方法敘述如下。
1.剝離工具:解剖刀、解剖剪、骨剪、長鑷子(鋒利,前端內無鋸齒)、解剖盤或塑料片、細鉛絲或竹筷子、腦勺(取壹段鉛絲,前端搗碎彎成勺狀)、針、線、棉花、竹絲、混有三氧化二砷和明礬的防腐劑。
2.在對標本進行測量之前,對標本的相關部位進行測量是必不可少的壹步,只有獲得準確的數據才能更好地鑒定物種。測量工具和物品包括鋼卷尺、標尺、標簽和收集本。測量包括以下項目(圖3-1)。重量:動物身體的總重量;體長:大型動物的吻部至肛門,吻部至尾基部;尾長:從尾巴根部到尾端的長度(尾毛除外);後足長:從跗關節的最後壹端到足的前端(爪除外),有蹄類動物應測量蹄的前端;耳朵長度:從基部到耳殼頂部的長度(除了毛簇)。大型哺乳動物還需要測量肩高(從肩背中線到前指尖)、胸圍(前腿後胸部的最大圍度)、腰圍(後肢前腰部的最小圍度)和臀高(從臀背中線到後腳趾尖)(圖3-2)。
3.制作動物標本
(1)小型哺乳動物標本可分為科研用假剝皮標本和教學展覽用生態標本。
①假剝離標本(以大鼠為例)
剝皮:將小鼠屍體放在解剖盤和塑料布上,用手術刀沿腹部中間肛門前方至胸骨後端切開皮膚。手術時不要用力過猛,以免劃破腹腔,汙染皮毛。然後用刀背或鑷子分離與切口和後肢相連的皮膚和肌肉,分別將後肢推出切口,切開膝關節並去除小腿上的肌肉(圖3-3a),剝離背部周圍的肌肉。然後切斷生殖器、直腸和皮膚的連接處,清理尾基周圍的結締組織,左手握緊尾基,右手慢慢向上拉尾椎,直至完全拔出(圖3-3b),繼續剝至前肢,肘關節處切斷,去除肌肉,剝至頭部, 用手術刀緊貼顱骨至耳,切或切耳根至眼時,可看到壹層白色網狀瞼緣,小心切凈。 剝離上下唇時,先將鼻尖軟骨切掉,再用手術刀剝離下唇。此時,皮膚和身體已經分離,除去皮膚中的脂肪和附著在皮膚上的肌肉,均勻塗上防腐劑,在四肢骨骼周圍裹上壹點棉花,代替原來的肌肉,然後將老鼠皮膚翻過來,形成壹個皮膚朝外的直管。
將比原尾椎骨略細、略光滑的1竹假尾椎骨填充、切割,或用鉛絲緊纏棉花制成假尾,插入大鼠尾部,假尾比原尾長,達到腹腔口1/2,即可固定尾部,支撐全身。然後將蓬松的棉花揉成前薄後厚的形狀,用大鑷子夾住棉花的前端,然後從開口處緊緊插入頭部,再將蓬松的棉花適當填充在四肢和軀幹不足的部位。此時,切好的尾椎要緊貼腹部的棉花,使尾椎不上翹。縫合切口時,標本要放直,針要從裏向外縫。
整形手術和固定標本制作的質量與整形手術有很大的關系。整形手術時,標本要橫放在桌面上,頭朝左,前腿內縮,掌側朝下,後腿伸直,足底側朝上,尾部平,用鑷子夾起棉花,看起來像微凸的眼球。頭發要整齊,耳朵要直立,頭要略尖,臀部要拱起(圖3-4)。標簽貼在右腳上,標本放在固定板上,四肢用大頭針固定。陰幹後,假去皮標本制作完成。
(2)博物館、教學等單位的生態標本,經常把動物標本做成生活姿勢進行科普。剝離的方法和假剝離標本基本相同。填充時只需用鉛絲(大型動物用鋼條或鋼板)支撐其四肢即可。使用的鉛絲類型取決於動物本身的大小。頭部、四肢和尾部分別由1根導線支撐。頭部的鉛絲先用棉花卷成和頸部原有肌肉壹樣粗細和長度,壹端固定在顱骨上。妳也可以保留原來的頭骨。另將1導線從足底沿肢體骨後側插入肢體,留壹段固定。鉛絲沿著四肢骨骼彎曲,用線綁在骨骼上,仍然需要在四肢上加棉花來代替原來的肌肉。尾骨不要用竹子做,壹定要用鉛絲做各種姿勢。
(2)中型哺乳動物的標本制作壹般指家兔、旱獺、巨松鼠和黃鼠狼,如黃鼠狼。制作方法與小型哺乳動物基本相同。因為這種標本比較大,所以腹部的開口略大。在用竹絲填充身體時,需要壹根竹棍來支撐身體。
(3)大型哺乳動物標本制作壹般指虎、豹、野豬、鹿等。,而且壹般有兩種制作方法,生態標本和保存皮膚和頭骨不填充假體用於科研。以這類標本為例,可以從尾巴根部到吻部和四肢內側制作。但在對付有角的偶蹄類動物時,需要在兩角與頸後之間開壹個“丫”口,並把角根部周圍的皮割去;角度較大時,需要在頸側操作。此外,四肢的蹄和爪需要留在皮膚上。
(4)壹些小動物(如蝙蝠、老鼠等)的液體浸泡標本制備。),這種方法可用於防止腐爛和脫發,因為野外工作條件不能壹次完成,或因為標本幹燥後不能清晰地看到分類的目的,以及因為內臟器官的研究需要。方法是用75%酒精溶液或5 ~ 10%福爾馬林溶液浸泡從腹腔開口暴露的臟器。浸泡前,每個標本都要綁上壹根編了號的竹簽,便於查閱資料。
(5)昆蟲侵蝕法制備骨標本這種方法適用於制備脊椎動物的各種骨標本。以動物標本為例,過去往往是先去皮去內臟,再用清水煮熟,用鑷子除去附著在骨頭上的肌肉制成,但費時費力,容易損傷標本,影響其分類、鑒定和收藏。近年來,我國采用鞘翅目昆蟲——皮膚癬菌幼蟲的食肉習性去除附著在骨骼上的肌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紹如下。
①形態及蟲源:我們所用的皮蝽體呈橢圓形、黑色或赤褐色,或有花紋,長度為2 ~ 12mm;幼蟲身體分節,全身長毛。屋塵蟎分布在中國的北方和南方。它們不僅喜歡吃肉,還咬書、衣服、生皮床單、藥材等。進行這種方法時,需要先采集培養蟲群,最好在溫暖的春夏季節采集蠓。這時候妳可以帶著血肉去吸引它們,也可以在蠓經常活動的屠宰場,賣血肉的攤位,畜牧公司的皮毛倉庫去采集。
(2)蟲蝕培養法:將采集的蠓放入四周光滑的容器中,如長方形鐵盒、大玻璃容器等。容器的底部可以覆蓋壹層棉花。如果集裝箱較大,可以在壹定距離內加壹層大眼隔斷或鐵絲網。為了讓容器內的空氣流通,不容易爬出來。頂部開有壹個窗口,上面覆蓋著細鐵絲網。將野生動物或昆蟲類動物的屍體去皮、清洗、幹燥,風幹後放入容器中。此時容器的溫度應保持在27 ~ 29℃,濕度不能超過70%。為了保持壹定的溫度和濕度,可以在容器中放壹個盛滿水的小碟。如果溫度和濕度適中,小型哺乳動物的頭骨只需十幾個小時就可以清洗幹凈,中型動物有時需要2 ~ 3天。實施這種方法時要隨時檢查,以免蟲蛀過度,導致骨質流失。完全脫水的幹標本要在水中浸泡,這種方法要在肌肉柔軟幹燥後進行。昆蟲侵蝕後,骨骼標本仍保留著骨骼的原始顏色。如果不用於分類鑒定,可在骨表面塗抹4%雙氧水,獲得白色標本。
③註意事項:屋塵蟎是壹種重要的害蟲,要防止其逃逸造成危害。如果昆蟲太多或者停止餵食,可以用開水燙或者用火燒。
(6)蝙蝠標本的制作根據用途壹般有兩種方法。
①液體浸泡標本蝙蝠是群居動物,有時會被壹次性抓到。除部分制成標本外,其余可保存在70%酒精溶液中。方法是在蝙蝠腹部切壹個缺口,缺口大小以溶液浸入內臟為準。科學研究需要在液體浸泡前記錄各種測量數據,然後用繪圖墨水或鉛筆在竹竿上寫下標本編號,綁在左腳上(線要短,避免纏繞)放入容器中。野外工作結束後,要盡快鑒定,以“種”為單位將人放入裝有70%酒精溶液的廣口瓶中,瓶外仍需註明學名、產地、采集時間。
②假剝標本可以用這種方法做成科研標本。
剝皮有兩種:背部剝皮和腹部剝皮。因為厚背不容易破壞標本的分類,而且有明顯的特征,所以還是剝背比較好。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從後面離尾端1 ~ 2 cm處切開,沿背線向腰部切開,用手把肉輕輕分開,用手托住後肢,在股骨與身體的連接處切開,去掉所有肌肉,另壹後肢同樣操作。*骨頭可以從基部切掉。切除生殖器和直腸後,用鑷子夾住尾基,左手拉出尾椎,然後翻皮,從胸部剝去皮肉,切斷上臂骨和肩胛骨,拔出並刮掉肌肉;處理頭部時,用貼近顱骨的刀依次切掉耳根、眼緣、上下嘴唇。最後,為了防止昆蟲在皮膚裏啃食,砷被均勻地塗在各處。
填充時將頭發向外翻,將肱骨上端、前臂橈骨、後肢拉回原位,尾骨用去皮的竹簽或細鉛絲代替。取壹團比原體積大1倍的棉花,將壹端折成骷髏頭狀,用鑷子夾住,從後開口處向上推至親吻端,再用多余的棉花補足不足。這個時候假尾骨要放在棉花的上部。填好後,再縫。沒有必要縫吻。拉下上唇蓋住下唇就行了。理順頭發,腹部朝上做初步整形。整形時胸部比原來的形狀略豐滿,腹部自然平坦,其他部位按原來的形狀排列。
固定蝙蝠標本的翼膜比較脆,陰幹後容易折疊,必須縫在硬紙上,不僅不易變形,而且長期使用也不會損壞。方法是取壹張比單面展翼標本大的硬紙(馬糞紙就夠了),將成型的標本腹部朝上平縫在紙上。習慣上是折右翼,伸左翼,壹點壹針(圖3-5)。蝙蝠的外部形態特征大多集中在頭部,所以縫好後需要對耳朵(包括耳屏)和鼻翼進行整理,並在陰幹的過程中精心塑形,使其陰幹後仍能保持原來的形狀。蝙蝠頭骨也是分類鑒定必不可少的,可以和標本壹起縫在紙上。
昆蟲標本的制作方法:
如何使用昆蟲針(1)
壹般來說,昆蟲的針刺入昆蟲胸部的中心。為了保證重要的分類學特征不被破壞,也為了規範同類標本的制作,針叉甲蟲應避開胸腹部的胸足基底窩,在右翼鞘前部穿針,使針剛好在右書中的中足和後足之間穿過。對於蠑螈等半翅目昆蟲來說,進針應略偏於小盾的右側,這樣既保護了小盾的完整性,又不會損傷胸腹表面的喙和喙槽。直翅目昆蟲,如蝗蟲,應將蟲針插入前胸背板後方,背中線向右,以免破壞前胸背板和蹼上分類特征的完整性。膜翅目(蜜蜂和螞蟻等。)和音階
翼手目昆蟲(蝴蝶、蛾子)從中央插入,穿過中足基節中部。
短針(雙針)的使用方法是將硬白紙或透明膜制成的小三角紙(或長1.8mm的火柴棍)插入長針,然後將00號短針插在三角紙或火柴棍上(針尖朝上),最後將昆蟲標本插入短針。這種方法是專門為制作微小昆蟲而設計的。
還有壹種制作不需要展開翅膀的微小昆蟲標本的方法,就是在昆蟲針上插壹張特制的小三角紙,然後在尖端貼上透明膠,把昆蟲身體的右側貼在上面。
雙浸昆蟲標本的制作方法
大多數浸泡昆蟲的標本保存在翼手目、彈尾目、雙翅目和藍足綱中,以及生活在水中的卵、幼蟲、幼蟲蛹和完全變形的昆蟲如蜻蜓目和蜉蝣。為了防止蟲子浸泡後變形,較大的蟲子要先用開水燙壹下。烹飪時間取決於蠕蟲的大小、嫩度和種類。壹般可以煮到蟲體直,略硬。對於體型較大、皮厚的幼蟲,需要5-10分鐘的烹飪時間,對於小而軟的幼蟲,2-3分鐘就足夠了。
未煮過的幼蟲在浸泡在保存液中時,通常會收縮並改變其大小和形狀。
甚至讓蟲子變黑。所以在浸泡昆蟲的幼蟲等必要標本時,這壹步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條件有限,也可以用開水熱浴的方法,類似泡面。
在水中或熱水浴中煮沸過的樣品立即放入保存液中保存。而較大的昆蟲或體內水分過多的物種,需要在壹段時間內多次更換,才能長期保存,否則標本會因為帶入保存液的水分過多而腐爛或被汙染。
3.制作展示樣品的方法
展覽用昆蟲標本主要用於普及昆蟲知識、教學和參觀。制作方法是將昆蟲標本按壹生的發育順序排列在壹個展覽箱內,如卵、不同年齡的幼蟲、蛹、成蟲等。同時,相關資料也要放入箱內:受害植物的葉片、天敵、防治或利用的照片等。通過壹箱箱展覽標本,觀眾可以了解壹種昆蟲的生活概況,以及它與環境和天敵的關系。在展箱中制作成體標本時,需要展開翅膀的物種不需要用昆蟲針固定。而是將標本背面朝下,平放在姿勢臺上,用真尖釘住胸部。
展開翅膀,擺正姿勢。晾幹後,拔出蟲針,貼在展盒的適當位置。幼蟲、卵、蛹可以用充氣或浸泡標本制作,但要密封。浸泡標本的制作方法是:首先將標本放入質地較好的玻璃瓶中,將各種顏色的棉花或泡沫塑料緊貼標本,使蟲體不能在玻璃瓶中滾動,然後用酒精噴燈或氧化焰噴燈燒灼玻璃開口的壹端,用鑷子將其拉成微小的細口,用註射器註入保存液,再燒灼細口使其愈合。根據需要將其固定在展示盒中的適當位置。
也可以用玻璃標本法,類似於展覽箱,但不需要棉花,標本上下都可以用玻璃。因為篇幅問題,就不介紹了。如有需要,請聯系本站。
有機玻璃包埋昆蟲標本的方法
利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俗名有機玻璃),通過包埋制成了類似人造琥珀的昆蟲標本。優點是不怕蟲蛀,不產酶,避免損壞。由於透明度強,易於觀察,特別適合作為展覽和教材。
材料和工具:
制作有機玻璃包埋的原料是從化工原料商店買來的生熟單體。(1)原料單體為未經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無色透明。
明亮的液體,包埋標本時用作溶劑。(2)成熟單體為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為無色透明粘稠液體。它只能在5攝氏度的低溫下保持原有的性質,在高溫下會聚合硬化。因此,生的和熟的單體應儲存在大的玻璃塞罐中,並保存在冰箱中。為了方便使用和避免浪費材料的不當處理,可以用兩個50毫升的小廣口瓶倒入壹些單體以備使用。
準備用於包埋的昆蟲標本:
最好選擇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膜翅目、鱗翅目的成蟲,四肢完整,顏色鮮艷,外皮堅硬。較大昆蟲的內臟和各種昆蟲的幼蟲也可用於包埋,但由於含水量較高,所需程序較為復雜。無論是哪種昆蟲嵌入,都需要提前做好梳理和清潔工作,才能提高清晰度和美觀度。
模塑:
器具是玻璃板(底部)和載玻片(邊緣)。模具的制作取決於嵌在標本中的有機玻璃的外部形狀:正方形、長方形、菱形(如果做成圓形,也可以用不同大小質量好的平底玻璃皿作為模具)。模具形狀確定後,先把所需的玻璃模具擦洗幹凈,反復檢查。若表面有傷痕或起毛,則不能使用,以免脫模困難或標本埋塊表面不平整。制作模具時,先在玻璃板下墊壹張方形的紙,以便用載玻片圍出滿意的形狀。然後用鑷子蘸壹點煮熟的單體在載玻片的接縫上面,使其沿著縫隙外側流下,以粘合接縫。這種粘接方法需要進行兩次。然後放入40攝氏度的培養箱中約半小時,使成熟的單體聚合硬化。
模具做好之後,可以註入4-5 mm的熟單體(不能太稠,防止接縫處的膠黏部分溶解,如果有氣泡,用手術刀刺破)。放入40攝氏度的溫香中12小時使其聚合硬化為固定層。如果分多次註射,硬化單體的厚度應不小於3毫米。為了標記嵌入昆蟲的名稱,在第二次註射熟單體之前,將浸泡在原料單體中並用繪圖墨水清楚書寫的標簽放入並溶解在熟單體中。擺放的姿勢要看情況。
嵌入:
首先將幹燥後的昆蟲標本浸泡在原料單體中壹小時左右,使蟲體完全浸透。此時將成熟的單體註入預先做好的模具中,但這次的量不得超過蠕蟲厚度的壹半,以免放置標本後蠕蟲漂移位置。然後從原料單體中取出標本,使蟲體背面朝下,放在模具中煮熟的單體上。用鑷子或解剖針調整標本的位置。待其穩定後,移至有玻璃蓋的盒子中,避免灰塵,以備日後觀察。雖然這種聚合需要很長時間,但是不容易產生氣泡。兩天後,用解剖針探查。當蒸煮過的單體已經聚合成半固態並且沒有完全硬化時,可以加入5 mm的蒸煮過的單體。之後每隔1-2天,在加入熟單體前,按上述方法檢查。但以後最好從模具的壹端註射,避免不規則註射互相擠壓產生不易排出的氣體。
模塑和成型:
脫模後可以用剪刀、鋼敲、磨石進行修整,尤其是最後聚合的部分。完成後,有些部分會失去光澤,可以用布拋光機拋光。
昆蟲標本上的標簽是標本上最原始的記錄,相當於單頁戶口本。準備好的標本應及時貼上標簽。================
返回
對於新制備的標本,應立即插入兩個標簽(有壹個長1.5cm、寬1.0cm的黑框):第壹個標簽上寫著采集地點、海拔高度和采集時間;在下壹頁寫下主機或收集方法、環境和收集器的名稱。經研究,對系統研究後有學名和中文名的昆蟲標本進行核對,並在下面加上第三個有中文名、學名和鑒定人姓名的標簽。經研究,前人未發現的新種應在標本下標註為新種或亞種。
新物種標簽用三種不同顏色代表等級,從新物種標本中選取最典型的壹種,指定為正常標本,下面用紅色標簽;選擇壹個與正常標本完全相同但性別不同的作為配型標本,使用藍標;剩下的,作為二次模,標簽應該是黃色的。
標簽應使用繪圖墨水清晰書寫,以防止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褪色或模糊不清。如果泡在標本瓶裏就更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