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他和高更已經與印象派產生了分歧,但同時又對表現主義或象征主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有了建立“南方印象主義”或“印象主義分離主義”的計劃。後來因為兩人關系惡化,高更離開,梵高在割掉耳朵的事件後逐漸分道揚鑣。因此,他們沒有組成任何團體。1890年,在聖雷米的莫索精神病院長期住院治療後,梵高回到巴黎,住在瓦茲河畔的奧威爾。他得到了加塞博士的特殊待遇,勤奮作畫,包括加塞博士的《瀟湘》和奧威爾的《教堂》。然而,1890,10年10月27日,他在與加塞博士發生爭執後,突然開槍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梵高壹生留下了豐富的作品,直到他離開後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在這些作品中,作者追求自我精神的表達,壹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躍扭動。這種藝術對20世紀的表現主義影響深遠,尤其是畫家蘇丁和德國表現主義,他們從梵高的作品中吸收了許多重要的原則。他是繼倫勃朗之後,荷蘭最具世界影響力的畫家。然而,在他還活著的時候,a * * *只賣出了1幅畫。
1.被解雇的傳教士
當壹切看似壹帆風順的時候,發生了壹件讓範高大沮喪的事情。1847年,梵高瘋狂地愛上了房東的女兒尤爾蘇拉。但姑娘並不在意這個沈悶的荷蘭青年,嫁給了別人。初戀的痛苦羞辱了梵高的心靈,使他的性格變得憂郁易怒,人生從此進入了顛沛流離的時期。
梵高失戀後變得越來越沈默寡言。孤獨的他此時逐漸轉向宗教,深深沈浸在超越個體生命的神聖思想中,無心從事藝術品經銷商的工作。1875 65438+2月,他壹個人悄悄回了家。第二年春天被解雇。之後梵高遊歷了巴黎、拉姆斯蓋特(英國)、布魯塞爾等地,做過店員、老師和學徒。這期間,他看到了下層人民的貧困,同情他們。為了“安慰天下所有不幸的人”,他把希望寄托在宗教上。
1877年,梵高去阿姆斯特丹準備神學院入學考試。他刻苦學習,每天花18到20個小時鉆研希臘語中深奧的教義和動詞變化。然而,難做的作業讓梵高深受打擊。“我只想把和平帶給窮人,給他們生活上的快樂,讓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滿意。我想這麽做,但為什麽要承受這麽多挫折和痛苦?”
梵高在阿姆斯特丹求學期間,壹方面努力實現自己成為神父拯救人類悲劇靈魂的願望,另壹方面也對繪畫越來越感興趣。他經常閱讀藝術雜誌,經常參觀美術館。米勒和倫勃朗等藝術家的作品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開始臨摹他們的作品,並經常在野外寫生。但這種研究帶來了梵高的矛盾心理。把千千萬萬個世界畫在畫布上的欲望和獻身傳教的欲望像兩把火壹樣在他體內洶湧澎湃。雖然後者(說教)暫時壓制了前者(繪畫),但當兩者融合時,繪畫的欲望化為強烈的火焰,猛烈燃燒。然而,在趨同之前,仍有許多曲折和艱難。每當梵高認為自己的思想出格或者疏忽了應盡的義務時,他就用自我懲罰的方式:躺在床上,用棍子打自己的背。不久,梵高將自己放逐,搬到壹個沒有任何家具的簡陋房間,把漂亮的衣服等東西送給別人。這種自我懲罰的傾向在梵高之後的生活中隱約重現。
1876年,厭學的梵高回到伊甸園,下定決心做壹名畫家。當時,剛喪偶的表妹凱瑟琳住在他家。梵高很喜歡這個表妹,接著就求婚了。但凱瑟琳被梵高狂熱的愛嚇壞了,逃回了娘家。不甘心的梵高追到阿姆斯特丹,把手放在煤油燈下,懇求見她壹面。之後梵高在海牙與妓女席恩相依為命,甚至把壹切都給了她,甚至在奧胡斯割下自己的耳朵,明知自己的行為極其不檢點,最後在奧爾夫悲慘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些性質相同的行為都反映了梵高強烈的自殺傾向。這種傾向不僅源於對宗教信仰的狂熱,也是為了反抗社會不合理的、世俗的法律。梵高的自我懲罰反映了他對現實的無能為力。同時也造就了他近乎恐怖,狂熱,執著的感情。
時至今日,很多人仍然認為梵高是壹個異於常理的天才,但回顧他的繪畫過程,仔細閱讀他留下的大量信件,就可以知道梵高履行了壹個男人應該遵守的原則,那就是對自己誠實。他的瘋狂和自殺,絲毫沒有傷害他純潔的精神。遺憾的是,只有哥哥西奧壹直很依賴他,認可他的真誠。
在伊甸園短暫停留後,梵高來到布魯塞爾的教會學校學習。1878 65438+2月,梵高在父親的幫助下,當天到達了“地球上火與礦物* * *共眠的地方”——勃利。他講授聖經,訪問貧困家庭,給孩子們講課。他在壹封信中說:“那天勃利的景色如畫中壹樣美麗獨特。聖誕節前連續陰天,這幾天還下了雪。這些風景優美的房子讓人聯想到中世紀的繪畫,或者讓人想起紅綠、黑白等強烈色彩的對比效果的繪畫。”這封信顯示了他對傳教工作的熱情和他天生的畫家的眼光。5438年6月+次年10月,布魯塞爾委員會接受了他的申請,允許他暫時在瓦姆村擔任傳教士,為期6個月。梵高非常高興。在這個礦工村裏,他以自己早年在基督裏的經歷為榜樣,願意把壹切都給窮人。他省吃儉用,盡力幫助礦工。礦井發生事故時,他去照顧傷員;斑疹傷寒流行時,他去護理病人。盡管如此,梵高的高尚品格還是被教會組織嘲諷為自找麻煩,最後以不符合教規為由被革職。
拿起刷子
梵高被突如其來的打擊驚醒了,他開始反思。那天走在勃利冷雨淒涼的袁野上,他深深地感覺到身體裏有什麽東西。在極度的壓抑中,宗教狂熱慢慢消失,隨之而來的是在他腦海中流淌的對繪畫的渴望,這種渴望正在超越其他壹切感情,即將沖出。“我想重新站起來。眼前的壹切都變了。我的鉛筆壹天比壹天更好控制了。”
1880年,經過深思熟慮,27歲的梵高毅然放棄了自己的“聖職”,決定重拾畫筆,借助藝術創作拯救貧苦大眾。雖然這個計劃遭到了父親的強烈反對,但他得到了在油漆店工作的弟弟西奧的全力協助。年底,梵高來到布魯塞爾,開始自學藝術,次年,我以海牙畫家莫夫為師,接受正規訓練。壹向急躁易怒的梵高耐心地研究起來。他勤奮,堅定,有概念,有計劃性。他總是就同壹個主題拍許多照片。從他的壹系列靜物畫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如何小心翼翼地試圖用色彩關系來代替明暗。作品《努南教堂進進出出》(1884)體現了梵高對光的敏感。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動態,與明暗形成鮮明對比,強調光的象征作用。在《林中少女》(1882)這幅畫中,“覆蓋著落葉的紅棕色地面,由於樹木的濃蔭,突然變得明亮和黑暗,多色調……”自然之美深深打動了梵高。他用充滿強烈感情的畫筆描繪眼前的壹切。
梵高從壹開始就知道自己想畫什麽,想表現什麽。他所缺少的是他不能隨意畫他想畫的東西。這些表面的形狀和美感並不是繪畫的主要目標。他要畫的是辛勤勞動者的姿態和與大地抗爭的人們的汗水、動作、神態。這些人是農民、煤礦工人、除雪工人、堆草捆的人和其他勞動人民。他想畫出他們所有的手勢和動作。對他來說,“描述勞動者的運動”是“現代藝術的核心”。他不怕不正常,不誇張,不扭曲。他的願望是準確捕捉他的動作和手勢。他抄襲了米勒的《農事》和《壹天四小時》。他想繼承米勒未完成的作品,畫出《讓米勒知道》。梵高在探索個人藝術道路之初,就將對勞動人民的真摯同情植入作品。
1882 65438+10月底,梵高遇到了壹個30歲的妓女,滿臉麻子,爛醉如泥,身為人母,還懷有身孕——克裏斯汀·瑪麗亞·霍魯尼庫(席恩)。梵高非常同情她的坎坷經歷和惡劣的生活條件。他把所有的愛都傾註在照顧這個女人身上,並以他為模型畫了壹幅名為《悲傷》的石版畫。梵高試圖和她壹起生活,但她離開了。
1883年,他結束了與席恩的同居生活,梵高離開海牙前往德倫特。他可以看到到處都是泥炭棚,新阿姆斯特丹,壹個貧窮的農民,住了幾天。模糊的地平線和泥炭山,勞作的農婦,淡紫色和白色的天空和像暴風雨壹樣的重雲,梵高在他的畫作《田野裏的農婦》(1883)中留下了這壹切,這是梵高在寂靜的荒野中尋找自我安慰和找回生活信念的心情的寫照,這使作品具有了深深的宗教色彩,從中不難看出米勒的作品。
1883年,梵高回到了他父親工作的教堂所在地紐南。在紐南的兩年裏,他不斷提高自己的素描技巧。受荷蘭現實主義繪畫風格的影響,他的畫色彩灰暗,充滿鄉土氣息。這壹時期所作的《吃土豆的農民》(1885)是梵高畫了許多農民素描後的傑作。為了完成這項工作,他用同樣的作文做了兩次練習。壹個小品壹個小品。他還畫了許多農民和農婦的肖像,以及壹些室內靜物和手的素描。畫面采用倫勃朗的光線集中法,以狂野的筆觸強調人物的身材和體態。他註重的是畫面所表達的情感,而不是色彩之間的關系。“我要解釋清楚,那些人是怎麽在光天化日之下吃土豆,手放在盤子裏種地的……”在這幅農民“聖餐”畫像中,梵高無視城市化的現代味道,用真摯的感情描繪出淳樸農民的美好和力量。不難看出,梵高前段時間渴望成為壹名“農民畫家”。
從努南時期開始,梵高逐漸意識到色彩的神秘和微妙。1885 165438+10月底,梵高去了安特衛普,他在那裏等待著魯本斯明亮大膽的色調和日本浮士德版畫中可以看到的更新的色彩語言。在三個月的時間裏,他沈浸在學習中,欣賞魯本斯的風采,接觸日本浮士德版畫,被港口之都安特衛普的活力所激發。深沈的色彩開始變得清晰,筆觸變大,人們開始註重對比之美,這就是色彩的覺醒。梵高準備動身前往正在經歷色彩解放的藝術之都巴黎。也是在這個時候,梵高創作了他的第壹幅自畫像。從此,他開始了著名的自我反省。
3.巴黎印象主義
1886年3月初,33歲的梵高抵達巴黎。他被巴黎自由的藝術氛圍和鮮明的印象主義深深震撼了。他意識到眼前的藝術世界和自己的創作有很大差距。他急於了解印象派,這使他焦慮不安。經過西奧的介紹,梵高認識了壹批印象派畫家,並與他們討論新的繪畫技巧。梵高看到自己的作品中充滿了和他們壹樣的鮮艷色彩,捕捉到了陽光下瞬間的變化,熱血沸騰。他認為“出現了新的想法,畫出了與幾年前完全不同的畫。”
在藝術之都巴黎,這個目光銳利、性格孤僻的年輕人接受了印象派的洗禮。自1874年第壹次展覽以來,印象派運動在當時達到了頂峰。莫奈、畢沙羅和西斯萊各自成了壹家人。他們否認物體的固有顏色,只依靠自己的視覺經驗來再現畫面中的事物。這種繪畫理論深刻地影響了梵高。初到巴黎的梵高雖然還沒有完全脫離陰郁的基調,但他的筆法已經逐漸呈現出壹種淡淡的愉悅。他研究色彩的對比和不協調,學習色彩分割和素描的新技法,逐漸孕育出超越他人境界的藝術創作。
梵高這壹時期的作品表現出強烈而鮮明的印象派色彩,也融入了新印象主義(點彩主義)的神秘色彩。比如在《塞納河畔》這幅類似畢沙羅風格的畫作中,梵高表現出了對光線和明暗效果的全面掌握,也表現出了對強烈色彩的偏愛。比如《托姆基叔叔》(1887)這幅畫,用深藍色和紅棕色襯托,背景是華麗的浮畫,色調和色度似乎太強烈了。巴黎的風景尚未脫離互補色混合的灰色調,而《花束》則是梵高研究印象派技法的代表作。
從安特衛普開始,梵高就熱衷於日本的浮士德繪畫。在巴黎,梵高經常光顧壹家專門收藏浮士德畫作的畫廊。在這個“日本味道”的中心,梵高仔細研究了這裏的藏品,做了很多復制品。其中他最喜歡日本畫家廣中的作品。他抄襲了廣中的《神宮梅屋店》,做了《日趣(梅樹)》(1887)。雖然這是臨摹,但畫中的紅天綠地比原畫更為強調,梅枝的線條也更為大膽有力。另壹個副本《雨中橋》(1887)把原畫中大海的灰色換成了綠色,讓原畫中的壓抑感蕩然無存。梵高從浮士德的繪畫中汲取特點,在保持個性的基礎上,博采眾長,開始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進而站在了現代繪畫的最前沿。
巴黎的生活是放蕩不羈的,各種藝術形式和混亂的城市生活讓梵高感到不安和孤立。他酗酒,行為愚蠢,變得激進,看起來極度過敏。即便如此,他仍然勤於寫作。鈴鼓咖啡館的女孩(1987)就是在這個時期畫的。畫中的女子是梵高常去的咖啡館的女主人,奧古斯蒂娜·謝加杜麗。這幅畫中微妙的筆觸和色彩的並置顯示了梵高的點彩傾向。
有著印象派燦爛色彩的梵高,內心有著強烈的情感需要宣泄。在陰沈沈的巴黎,他每天都渴望烈日和更光明的地方。因為在他心裏,有十倍於太陽的熱情,他迫切需要壹把火來觸發它。
4.艾爾的陽光
1888年2月,梵高抵達法國南部的阿爾勒,立刻被阿爾勒融雪和春回大地的美景所陶醉。總之,我擺脫了梵高的印象派客觀主義的描述自然的方法,用我個人的感覺來創作。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裏,梵高畫了200多幅作品。這幾乎是他在巴黎兩年間畫的總和。這時,梵高的才華充分顯露出來,他自己的旋律和大自然的旋律已經融為壹體。在陽光明媚的麥田裏,梵高快樂得像只知了。每天從早到晚,他都努力工作。面對陽光明媚的艾爾,梵高的思維異常活躍。他的繪畫技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不再把所有的註意力都放在情節主題上,只考慮怎麽畫。阿爾勒的吊橋(蘭格羅巴橋1888)是梵高在阿爾勒的原創傑作。吊橋以藍天為背景,輪廓清晰;河水也是藍色的,河堤接近橙色;岸邊有壹群穿著鮮艷外套的女人;壹輛馬車正穿過吊橋。整個畫面色彩清新,呈現出壹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充分體現了梵高在繁忙的生活中飽滿而愉快的心情。在《花園》(1888)這幅畫中,把阿爾郊區的田園風光和豐收景象放到了畫布上。強烈的色彩對比和準確的距離法使畫面堅定穩定,充分表達了梵高在大自然懷抱中平和自信的心情。這幅畫不再像印象派那樣,色彩在大面積鋪開,從近處到遠處透視。雖然色彩強烈,但整個畫面卻很平淡,明亮,富有節奏感。這種源於印象主義又不同於印象主義的形式,極大地調動了畫家創作的主觀能動性,導致了表現手法的應用和新的表現領域的發展,使梵高成為後印象主義的代表人物
南方的夏天很熱,梵高就待在家裏畫了壹些肖像畫,還有《夜晚的咖啡館》(1888)、《向日葵》(1887)等作品。《夜晚的咖啡館》描述的是梵高徹夜停留的蘭開夏郡咖啡館。他認為夜晚比白天更有活力,所以他經常去戶外畫星星。在這幅畫中,橘黃色的天花板與深藍色的星空形成了反向的對比,仿佛展現了希望與遺憾、渴望與閑散這兩個主題的對比,隱約暗示了梵高自身復雜而躁動的精神和永無止境的呻吟。
向日葵是梵高的崇拜,是太陽的光,是光和熱的象征,是他內心情感之火的寫照。對於這種生長在地球上的太陽,法語叫旋轉的太陽,英語叫太陽之花。梵高對它的熱愛,對南方陽光的追求,是對旋轉炙熱天體的壹種向往,他試圖捕捉從中心向四周旋轉的分量感。花瓶裏的十四朵向日葵,以黃色調為主調,加上壹些青色和綠色,奏出壹曲黃綠交響曲。畫面運用了裝飾性的排列,又因其有力的筆觸,極具生命力,是梵高同類作品中的傑作。
梵高的《阿爾勒的肖像》、《阿爾勒的姑娘》(1888)、《阿爾勒的姑娘》等作品充滿陽光和明亮的色彩,表達了簡單和紮實。梵高用壹顆純凈的心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覺描繪物體。《郵差陸郎先生》(1888)這幅畫中,梵高以海軍藍為主調。為了強調衣服的褶皺,使用了黑色的線條,制服上的金色紐扣像星星壹樣閃閃發光。棕色柔軟的胡須削弱了制服帶來的嚴謹,讓畫中的人物感覺像牧師。細看這些人像,模特的呼吸、形體、氣息都展現得淋漓盡致。
5.孤獨的“朋友之家”
艾爾的梵高信心滿滿。雖然物質生活極其艱難,但他仍然幻想著建立壹個可觀的藝術生活。為了謀生和建立精神堡壘,梵高夢想在艾爾建立壹個新色彩主義畫家的畫派,即“朋友之家”(“未來畫室”)。1888年,梵高向巴黎和布魯塞爾的朋友發出邀請,希望藝術家們都來阿爾勒創作世界上最美的圖畫。不幸的是,高更是唯壹壹個在65438年10月20日到達阿爾勒的人。
兩個人的生活在前幾周還算和諧,在11之間,經常因為繪畫意見不同而發生爭執。這時候高更開始用黑色的輪廓來勾勒畫面,加上彩色的面來處理,富有裝飾的味道。梵高的性格是熱情的,以自己的感覺為唯壹指引。高更也不喜歡艾爾。他渴望更原始的生活。兩個固執的人為了各自的藝術主張開始了對峙。
65438年2月,梵高畫了《梵高的椅子》。椅子周圍沒有人,傳遞出壹種深深的悲傷。大概梵高意識到高更要走了,他要陷入壹種沒有歡樂也沒有爭論的孤獨境地。“朋友之家”顯然是失敗的。這壹沈重的打擊,加上近九個月的狂熱創作,讓體力和精神都極度衰弱的梵高在與高更的又壹次爭吵後,終於割下了自己的耳朵,並將割下的耳朵裝在信封裏交給了阿爾的妓女蘭秀兒,請她“好好保存”。高更讓梵高住院,並給提奧發了電報,讓他馬上來,自己也回到了巴黎。西奧趕到時,梵高已經處於嚴重的歇斯底裏狀態,很快就被送進了精神病院。
1889年6月,梵高壹度出院。他“希望在這裏做壹些他想做的事情,在春暖花開的時候畫壹些果園。”在此期間,梵高創作了《叼著煙鬥的自畫像》(1889),這是他自畫像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無論紅橙背景,藍帽綠大衣都是純色。皮膚是棕色的,帶有黃色和紫色的反光。這些顏色對比強烈,但極其和諧。色彩純凈明亮,充滿生活氣息,整個畫面呈現出壹種飽和度。但即便如此,這幅畫也絕不是梵高出院後心理穩定的反映,而是他因為意識到別人的白眼,面對奧運會和高更時不得不承受的沈重心理負擔,以及對病情復發的恐懼而產生的焦慮和恐懼的種種復雜心態的體現。自畫像是梵高繪畫藝術的最大特點之壹,梵高用畫筆描繪生活的瞬間,凝視自己,完整真實地表達自己。梵高的自畫像大致列舉如下:
安特衛普時期
1885 1張圖片
巴黎時期
1886 7件
1887春季1夏季16秋季5
1888 1張圖片
Arr周期
1888夏季1秋季3冬季1
65438+2在0889年春天
聖雷米時期
65438+3 0889年秋
從創作時間上看,1887的夏天是創作最多的時期。那時,梵高正處於他第壹次到達巴黎的震驚之中。他對外部世界的審視轉向了對自己的凝視,他不斷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平衡自己的感情。
梵高通過自責和傷害自己來發泄內心的孤獨和焦慮。他的熱情和熱情往往伴隨著興奮和急躁,但他的性格急躁、直爽,使他與眾不同。所以,他不斷地自我反省。這也是為什麽他在短短三年半的時間裏創作了42幅自畫像。他用這種方式無情地剖析和探索自己,讓他感到更加不安和孤獨。
6.“痛苦就是生活”
對藝術的狂熱,讓梵高壹生近乎瘋狂。1889年2月初,梵高的病再次爆發。5月8日,梵高來到距離阿爾25公裏的聖雷米精神病療養院。在這裏,他畫醫院裏的花園,警衛和窗外的風景。他把自己交替的希望和絕望,以及對生活的各種感受,都寫進了畫裏。色彩、筆法、構圖都達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
黃色的麥田(1889)描繪了養老院窗外的風景。這幅畫完全沒有直筆,壹切都是卷曲的,噴湧的。金黃色起伏的麥田和火紅的柏樹,隨著微風的吹拂和搖曳,讓人感到愉悅,但白雲和粉綠色樹冠組成的不透明的天空卻顯得厚重而壓抑。整個畫面是矛盾的,焦慮的。
梵高在療養院壹直呆到第二年5月,期間病情反復。發作時,整個人處於恐慌狀態,有時會吞咽油漆或油,甚至服毒。遇襲後,我完全冷靜,頭腦清醒,壹得到許可就試著畫畫。這壹時期的作品與阿倫尼烏斯時期的作品完全不同。主宰奧胡斯時期的黃色交響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對生活的熱愛。線條變得簡單、有力、厚重;曲線和螺旋的節奏主導了這幅畫。大地、天空、星夜、樹木都呈現出炫目的運動感。
《星夜》(1889)是梵高色彩象征主義的代表作。在起伏的天空中,星星像龍壹樣旋轉,新月是漩渦,深綠色的柏樹像火焰壹樣從大地深處湧出,教堂的尖頂不安地伸向天空。梵高改變了傳統的造型方法,改變了印象派在色彩上的可觀察性,強調主觀感受的表達。這正符合梵高的繪畫主題:繪畫不僅要滿足於描繪事物的外在形象,還要在以情描繪自然的同時,表達藝術家的主觀見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個性和獨特風格。聖雷米山(1889)是壹幅具有梵高個性的作品。描繪山丘的筆觸形成了壹系列的彎曲,仿佛從大地中浮現出來。雖然“山不像山那麽厚,輪廓那麽粗,...但線條生動、有力、有力,即使有點誇張,仍是壹幅好畫。”(梵高)
在此期間,西奧夫婦生了壹個男孩;藝術評論家奧利維爾寫了第壹篇關於梵高的評論。《紅葡萄園》已經賣出去了,這是梵高有生之年賣出的唯壹壹幅作品。然而這些好消息並沒有真正讓梵高的心情明朗起來,隨著病情的不斷惡化,梵高已經準備離開醫院的環境。
1890年,梵高回到巴黎,在西奧夫婦的公寓裏接受了四天的治療。17年5月,梵高搬到了離巴黎不遠的奧弗,由壹位關心印象派畫家的醫生謝佳照顧。梵高住在市政廳前廣場樓上的咖啡館裏,和室友們相處融洽。周圍的人都不知道他是養老院的。梵高的心情平靜了壹段時間。他畫了許多謝佳博士和他女兒的肖像,以及當地的鄉村風景。這幅畫中重新出現了令人愉快的藍色。小屋(1889)中彎曲起伏的線條,比聖雷米時期的線條更加舒適寬廣。臺詞像音樂壹樣充滿節奏感;筆觸有強有弱,輕重緩急很舒服。俄耳甫斯這個美麗的地方讓梵高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然而,這種平靜並沒有持續多久,悲傷和沮喪又壹次席卷了我的內心。
壹部強烈的悲劇作品誕生了。是兩部預言死亡來臨的作品——《暴風雨的天空和麥田》(1890)和《麥田與成群的烏鴉》(1890)。梵高曾經在巴黎畫過壹幅孤獨的小鳥在空中飛翔的畫(1887),清新明朗,仿佛能從畫中聽到遠處的歌聲。而《暴風雨的天空》和《麥田》則用淡淡的色調充分表達了令人窒息的、焦慮的情緒和對現實的失望。《麥田裏的烏鴉群》用強烈而豐富的色彩,畫出壹種凝視死亡的蒼涼意境。梵高的暗示手法非常成熟。梵高的藝術生涯已經達到巔峰,他的人生歷程即將結束。
當梵高得知壹直幫助他的弟弟西奧因為婚姻和孩子陷入經濟困境時,他的心徹底碎了。“我把錢還給妳,現在我要去找自己的家。”寫完給哥哥的這段話,1890年7月27日,梵高背著畫架走到麥田裏,在離他停留的地方幾百米遠的農家庭院旁,舉起了胸前的手槍,扣動了扳機。子彈沒有擊中他的心臟,他搖搖晃晃地回到了臥室。那天晚上,梵高嘴裏叼著煙鬥,壹言不發。第二天,我和來看他的西奧談了他的藝術觀點。晚上開始虛弱,壹直到半夜(65438+7月29日淩晨0: 30)才停止呼吸。
“痛苦就是生活”,這是梵高最後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