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武漢南通北大,為什麽歷代不建都武漢?

武漢南通北大,為什麽歷代不建都武漢?

九省通衢的武漢,雖然與北上廣深相比還有壹定距離,但也算是壹個相當富裕的大城市。是壹個交通便利,經濟文化繁榮的非常好的地方。而交通便利,文化經濟發展良好的武漢,卻沒有被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統壹王朝選為都城?

原因和武漢的“江湖”有關。

武漢有許多湖泊和水。全市約有160個湖泊,被稱為“百湖之城”。長江和漢水在此交匯,所以武漢四通八達的交通優勢自古就有。但武漢沒有被歷代王朝選為都城,也與“水”有關。

武漢不僅湖泊多,雨水也多。所以武漢存在比較大的“洪水”隱患。同時,四通八達的江湖使武漢交通便利,壹度使武漢在古代戰爭中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所以武漢成為不同朝代的都城也是情理之中。

所以,這樣看來,武漢確實有些“成也江湖,敗也江湖”的意思。

1,武漢的前世說到武漢,是因為它水土豐饒,這片土地上的文明相對燦爛。根據考古成果,武漢的人類文明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即距今8000年左右。

武漢的地方建制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

那時候人們的概念裏沒有“武漢”,只有“沙縣,江夏縣”。

值得壹提的是,武漢著名的黃鶴樓原為吳所建的瞭望塔,而武昌作為武漢三鎮之壹,因三國孫權建都鄂州而得名,取“以武興市”之意。

後來明朝朱見深統治時期,漢水改道,嘉靖年間新漢水北岸誕生了漢水鎮。這就是地理上“武漢三鎮”的早期形成。

清末,漢口因《天津條約》的簽訂而成為通商口岸。光緒二十五年,漢水北部叫夏口廳,就是現在的漢口。漢陽即“漢陽縣”,隸屬漢口。辛亥革命後,民國政府將轄有漢陽縣的漢口與武昌、漢口並為三鎮,定名為“武漢”,基本成型。

2、武漢“澄葉江湖”從以上武漢的前世我們可以知道,武漢三鎮的最初形成都與“水”有關,武漢從古至今的發展,大多得益於“水”的饋贈。

為什麽這麽說?

我們可以知道,在中國古代,主要的交通方式之壹就是水運,武漢自古以來就有大大小小上百個湖泊。漢水和長江除了澆灌這片土地,也把這片土地和外界連接起來。

換句話說,縱橫交錯的水路意味著武漢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觀察武漢的“家史”,可以看到李白《五月梅花落江城》詩中的“江城”,是因為唐代的“武漢”。當時得益於唐朝的開放和多元文化的包容,江城(武漢)逐漸繁榮起來,成為經濟文化集中的商業中心,這種“優勢”壹直保持至今。

明朝時期,武漢因水路、陸路四通八達,成為“楚地第壹繁華”。

換句話說,武漢三鎮縱橫交錯的“江湖”,讓它自古以來就富可敵國。

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武漢在江湖“進京之路”中迷失了。

3、武漢“敗家江湖”武漢自古就是湖泊眾多的地區,武漢夏季雨水非常充沛。這裏,武漢自古以來也是“洪水”相對較多的地方。

在古籍中,武漢第壹次有記載的洪水是在公元前185年,如下:

“夏天江河泛濫,難民有4000多人。”

從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到公元前的洪水使成千上萬的人流離失所。

武漢很多詳細的水災記錄,也可以在武漢地方誌中找到。比如從明洪武二十三年開始,基本上每隔兩三年就有以下記載:

“大雨滂沱,淹沒了無數的人和動物”。

“連續下了幾天的雨,鹿舍的人和動物都被淹了。”

“暴雨終日,河水泛濫,淹沒了數千公頃的田地,淹死了人和動物。第二年,又發洪水。”

......

民國時期,武漢也發生了嚴重的水災,有關記載如下:

“黃麻暴雨,山洪暴發,淹堤、淹田、淹災,河水暴漲,長江水位達到27.86米,田地被淹,房屋倒塌。”

這場洪水給武漢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武漢三鎮幾乎都遭到了洪水的襲擊。與此同時,民國時期局勢動蕩。當時武漢無論是救災還是災後恢復都做得不好。許多人在洪水中淹死,壹些人在洪水後死於疾病。

武漢人,包括在武漢生活過壹段時間的人,對於武漢雨季的暴雨,甚至是幾年壹遇的“洪水”,大概都不會太陌生。

作為壹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人,顏小二大概每隔幾年就會在家“看海壹次”,好幾次門口的狗已經深到可以“去遊泳”了。同時,每到雨季,地勢相對較低的大型商場往往會準備“沙袋”,以應對雨季的“大水”。這壹點,在武漢生活過壹段時間的人應該都有體會。

說了這麽多,再來說說歷代沒有正統王朝皇帝以武漢為都城的原因就簡單多了。

換句話說,武漢雖然有錢,有江湖,交通發達,但是“雨”太多了。

本來陸地上就有很多“水”,雨季也有很多水落下。所以洪水自古以來就是武漢的問題。

試想壹下,遼闊的王朝國家每隔幾年就被淹壹次,這還在嗎?而且洪水過去後,如果不及時處理,還可能引發壹些傳染病。這對於醫療不發達的古代來說是壹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對此,我們可以認為,武漢之所以難以被古代正統王朝的君王選為都城,主要是因為“泛濫”的問題。

4.另外,四通八達的水路利於交通,也容易腹背受敵。與此同時,武漢從唐朝開始因為交通便利而逐漸富裕起來。畢竟當時的武漢(唐代稱江城)縱橫交錯,財富和文化可以通過“水路”在這裏交匯。

但“條條大路通羅馬”固然方便,但也意味著,如果把核心權力放在這個方便的“地方”,而核心權力又沒有那麽強大和受到威脅,就非常容易形成“兩面受敵”的局面。畢竟“水路”自己人能走,“敵人”也能走。

所以基本可以得出壹個結論,武漢之所以難以被歷代正統君王定為都城,與其縱橫交錯的江湖有關。當然,這不是唯壹的答案。歡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見。

參考資料:

武漢:百年洪水記憶,武漢地方誌等。

註:本文為閆小二哲學著述原創獨家發布,如有處理、抄襲等侵權行為,壹經發現將追究責任。文中圖片來自網絡,部分素材來自網絡。它們被入侵並刪除(兩周內)。請喜歡這個系列。

  • 上一篇:文件整理協議
  • 下一篇:求 推薦(晉江BL小說)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