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灰頭村距縣城85公裏,偏僻閉塞,土地貧瘠,荒山禿嶺。相傳乾隆皇帝出巡時,他的坐騎面臨荒涼,搖著脖子嘶嘶作響,不願前行。馬回頭由此得名。
2.到了90年代,麻灰頭村還是壹窮二白。唯壹讓村民們感到驕傲的是,德高望重的恒雲老人有壹塊硯臺藏在他的身上。因為這塊著名的硯臺,村民們幾次大開眼界:多少年來,壹輛又壹輛豪車不顧壹路顛簸,開進了村子。參觀者大多是縣長、文化局長和書法家,他們都很欣賞硯臺。
3.壹位專家曾經用手掌摸過硯臺的表皮,用筆輕輕敲擊。後來,他用鏡子仔細觀察了硯臺上的點和圖案。最後,他說這塊硯是四大名硯之首,來自肇慶河和淩蘭峽的匯合處,也就是蘭克山的老坑。當被問及它的價格時,專家們說無法估計。《童鳴誌》中曾有“巧匠知山脈,鑿洞自然有青紫之圓石,可值千金”之說,更何況今日,更何況這正宗精品!
4.專家的話讓欣賞者目瞪口呆,車子掉頭,悄悄回到老人身邊,承諾全家搬到縣城,孩子就業,或者出壹萬塊錢買下來。而恒雲老人只是笑笑,說買不起,買不起,堅持不肯出手。
5.三年前,又有壹輛車進村,是新上任的縣長林。不同的是,林縣長沒有去看望恒雲老人,而是跟著鄉長、村長到村外仔細查看。和他壹起來的幾個科技人員爬上山頭,勘察地形,取樣,三天後回到縣城。恒雲老人站在村口,看著壹路遠去的汽車,手裏撚著胡須,溫柔地笑著。
6.如今三年過去了,馬回頭村瓜果飄香,豬羊肥美。恒雲老人抑制不住胸中的喜悅,眉頭卻鎖著三個念頭。收獲的時候,壹輛車直奔老人家,老人沖出來迎接。他壹見是林縣,喜出望外,拍手拱道:我早料到妳會來。
7.縣長林說,在以前的走訪中,父老壹貧如洗,日月難耐。作為壹縣之長,他怎麽會有心情去享受呢?我今天專程去拜訪了。不知道老人會不會給我眼睛。
8.恒雲老人高興地拿出了那塊著名的硯臺。但見硯臺大如魚盤,壹寸多厚,滿是青紫,渾然天成。林縣長感嘆道,果然名不虛傳。多麽珍貴的硯臺啊!
9.恒雲老人問縣令,如何能視之為寶硯?
10,林縣長笑著說,依我拙見,最重要的是花紋:這是硯臺中十幾種花紋之最,叫魚腦凍紋,可謂白如清雲,松如絮,壹觸即發!老人壹遍又壹遍地問,這個石眼怎麽樣?
11.林縣長反復觀察後說,這個石眼又圓又暈,又黃又黑,瞳孔在裏面,是典型的活眼。我想知道妳是如何收集如此著名的硯臺的?
12,恒運老人告訴我,我的祖上曾經是端州的警察,所以註定要得到。
13,縣長林意識到水果有來源。又是壹番講話後,林縣長想起身告辭。老人伸出手說:慢點!服從祖先意誌,為官清正,造福壹方,精通硯臺者,當予之。今天,這塊硯臺送給林玉縣令,也是壹個老願望。說罷,雙手捧硯,林縣長請。
14,老人說著什麽,聽得縣長眼眶濕潤,心潮如潮。他動情地說,嗯,我來自也門的丹青家庭,對文房四寶略知壹二。可惜這麽好的硯臺只是聞所未聞。今天見到妳已經是壹件樂事了,怎麽還能再期待呢?另外,這麽豐厚的禮物,我怎麽能白送呢?絕不,絕不!老人執意要送,縣令說,妳祖上是端州的警察,可是妳聽過包拯扔三塊硯臺的傳說。
15,恒雲說,我當然知道。李青三年,包拯被任命為端州知府。回到京城,他沒有帶走壹塊硯臺。為了表明真相,我還把朋友送的硯臺扔到了山溝裏。
16,林縣長說,我看是塊不壹般的硯臺。
17,恒運老人說,當然都是好產品。實話告訴妳,這塊硯臺是包拯扔的硯臺之壹。當年確實有祖師爺見證的包拯,扔了壹塊硯臺,只是因為愛惜它的寶貝,才回到山裏去找。可惜剩下的不是粉了就是破損了,不過這塊硯臺掉在了草叢裏,被保存下來重見光彩。林縣令聽了大為驚奇,甚至感慨地說,時隔900多年,他竟然在這裏見到了傳說中的。老伯,這硯臺我不能收。妳已經小心翼翼的收藏了很久了。先給馬回頭村留個財。第二,以硯為鑒,給遊客講好故事。不是更有用嗎?
18,老人壹次又壹次的想給,最後還是看到了林縣長誠懇的話語和誠懇的態度,只好用顫抖的雙手把硯臺收回來放好。之後兩人的手緊握良久,縣長上車道別。
19.回頭看著漸漸遠去的汽車,恒運老人淚流滿面。ZH π()感嘆,它清如水,明如鏡,愛他的人,卻有後來者在哪裏,在我之前,都是逝去的年代?!我只希望有更多這樣的好官員,更多!(選自精選微型小說(精華版))
註②:端州,今廣東省肇慶市古稱,因出產硯石而聞名天下。
註③:石眼和端硯的獨特之處在於像眼睛壹樣自然生長在硯臺上的“石核”。有石眼的端硯非常珍貴稀有。
1.根據拼音寫漢字
被zhōn嘆了口氣
2.第二段下劃線句子的作用是什麽?
側面突出了端硯的珍貴,與下面的林縣長形成對比,或者突出了林縣長的清廉。
3.第六段,寫的是“恒運老人抑制不住胸中的喜悅,眉宇間卻鎖著三個念頭”。根據上下文,簡單說說恒運老人的“喜歡”和“思想”是什麽。
“喜”的是縣令林利民,為官清正;它有望完成我們祖先的遺願。
我的心思是:不知林縣令是否精通硯術;思考如何完成祖先的遺願。
4.按字面回答,林縣令為什麽要講包拯三筆硯的傳說?
縣令林巧妙地借用了包拯擲三硯的傳說,以示自己要以包拯為榜樣,婉言謝絕了恒運老人的禮物。
根據上下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
A.文章開篇介紹了馬回頭村名稱的由來,增加了端州硯的神秘色彩。
b縣令林三年後到恒雲看望老人。原因之壹是他直到三年後才知道恒雲老人有硯臺。
C.恒運老人所持硯臺,在《明史》中有記載。
本文中的端州硯是包拯當年投擲的硯臺之壹。
6.根據文章提供的內容,以端州硯臺為說明對象,寫壹段80字左右的說明文字(不需要馬回頭村的位置和恒運老人的持證人的信息)。
端州硯臺,來自肇慶柯藍山老坑,大如魚盤,有珍貴的魚腦凍紋和新鮮的石眼。厚逾寸,滿青紫,渾然天成。是包拯當年扔的硯臺之壹,到現在已經900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