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是用獸毛紮成筆頭,再粘結在管狀的筆桿上制成的。壹支好的毛筆應具有“尖、齊、圓、健”的特點。“尖”就是筆鋒尖銳;“齊”就是修削整齊;“圓”就是筆頭圓潤;“健”就是毛筆彈性強,寫出的字銳利矯健。
我國最有名的筆是出自浙江湖州的湖筆,河南的太倉毛筆,河北的侯店毛筆以及湖南湘陰的長康毛筆江西的文港毛筆。
湖筆:湖筆它揮灑自如,經久耐用,素有“筆穎之穎技甲天下”之稱,湖筆的產地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善璉鎮。
湖筆與徽墨、宣紙、端硯並稱為“文房四寶”,漢族傳統手工技藝之壹。是中華文明悠久燦爛的重要象征。湖筆之鄉在浙江省湖州市善璉鎮。毛筆。2006年,湖筆制作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湖筆選料講究,工藝精細,品種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細的如繡花針,具有尖、齊、圓、健四大特點。尖:指筆鋒尖如錐狀;齊:筆鋒撮平後,齊如刀切;圓:筆頭圓渾飽滿;健:筆鋒挺立,富有彈性。湖筆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類;按大小規格,又可分為大楷、寸楷、中楷、小楷四種。湖筆,又稱“湖穎”。穎是指筆鋒尖端壹段整齊透亮的部分,筆工們稱為“黑子”,這是湖筆最大的特點。這種筆蘸黑後,筆鋒仍是尖形,把它鋪開,內外之毛整齊而無短長。這壹帶的山羊,每只平均只出三兩筆料毛,有鋒穎的也只有六錢。壹支湖筆,筆頭上的每壹根具有鋒穎的毛都是在無數粗細、長短、軟硬、曲直、圓扁的羊毛中挑選出來,具有尖圓齊健,毫細出鋒,毛純耐用的優點。
“黑子”的深淺,體現鋒穎的長短。湖筆壹般都是用上等山羊毛經過浸、拔、梳、連、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制而成。善璉湖筆的成名,與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有密切關系。號稱“日書萬字”的湖州人趙孟頫,他對當地湖筆制作技藝,十分關心和重視。據《湖州府誌》載:他曾要人制筆,壹管不如意,即令拆裂重制。這種嚴格的質量要求,壹直流傳至今。白居易曾以“千萬毛中揀壹筆”和“毫雖輕,功甚重”來形容制筆技藝之精細和繁復。湖筆具備尖、齊、圓、健的特點,稱為湖筆的“四德”,所以有“毛穎之技甲天下”之說。
湖筆:亦稱湖穎,是“文房四寶”之壹,被譽為“筆中之冠”。中國的毛筆,起源甚早,而“湖筆”之聞名於世,當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朝。元以前,全國以宣筆為最有名氣。蘇東坡、柳公權都喜歡用宣州筆;元以後,宣筆逐漸為湖筆所取代。據《湖州府誌》記載:“元時馮慶科、陸文寶制筆,其鄉習而精之,故湖筆名於世。”“湖州馮筆妙無倫,還有能工沈日新。倘遇玉堂揮翰手,不嫌索價如珍珠。”人們願以千金重價求買湖筆,足見其聲譽卓著。
湖筆的故鄉在浙江湖州的善璉鎮,相傳秦大將蒙恬“用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外衣)”發明了毛筆。後蒙恬曾居湖州善璉改良毛筆,采兔羊之毫,“納穎於管”,制成後人所稱之“湖筆”。改制湖筆成功後,便將技藝傳給善璉百姓,使之當地幾乎家家出筆工,戶戶會制筆。2000多年的歷史,漢、晉、隋、唐、宋、元時期及當代筆工各領風騷,湖筆已深深融入了這塊土地。因此善璉建有蒙恬廟供之。
蒙恬去世後,善璉筆工不忘筆祖恩惠,捐銀在永欣寺旁建造“蒙公祠”,又稱蒙溪。每當蒙恬和筆娘娘生日(相傳為農歷3月16日和9月16日)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千百年來,在善璉集會膜拜筆祖,企盼筆業興旺,這類民俗活動壹直沿續著。
湖筆又稱“湖穎”,這是它的最大特點。所謂“穎”,就是指筆頭尖端有壹段整齊而透明的鋒穎,業內人稱之為“黑子”。“黑子”的深淺,就是鋒穎的長短,這是用上等山羊毛經過浸、拔、並、梳、連、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白居易曾以“千萬毛中揀壹毫”和“毫雖輕,功甚重”來形容制筆技藝的精細和復雜,所以有“毛穎之技甲天下”之說。
湖筆的成名,與元朝大書畫家趙孟頫有關,他對當地的湖筆制作技藝,十分關心和重視,據《湖州府誌》記載:他曾要人替他制筆,即使壹支不如意,即令拆裂重制,要求非常嚴格,這種嚴格的質量要求,壹直流傳至今。現發展有羊毫、兼毫、紫毫、狼毫四大類、近三百個品種。1983年鄧穎超副委員長訪問日本,曾帶數百套湖筆作禮品贈送給日本朋友。
湖州歷來是東南形勝之地,歷代才子叠出、文風不絕。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米芾、蘇軾、王十朋等都曾為官或寓居湖州;更有曹不興、張僧繇、貝義淵、朱審、釋高閑、徐表仁、燕文貴等湖籍書畫俊才;王羲之七世孫釋智永居湖之永欣寺三十余年,用敗的筆頭積滿五簏,葬之“退筆冢”。他們的書畫活動,帶動了湖州的制筆業的興起。
南宋時期,湖州是士大夫們息影山林的首選之地,他們及附庸的文士們哦詠苕霅之間,唱酬青卞之下,帶動了文房用具的發展;書風的流變和潑灑寫意的文人畫影響了毛筆的筆料由以兔毫為主轉向以羊毫為主;宣州地近宋金邊境,在元兵入寇前的壹二百年間,可能已有部分筆工已南遷至宋都臨安左近的湖州。這壹切,為湖筆的孕育準備了外部環境。
宋元在安徽中南部進行了四十多年的拉鋸爭奪,地處江南的宣城為之雕敝,而與宣城接壤的湖州則十分幸運地免受兵鋒的洗劫,成為南宋遺民聚居之所。宣城的部分筆工徙居臨近的湖州,賴此江南碩果僅存的毛筆使用群體為生,並以他們的需求改進制筆工藝,湖筆就此誕生。
湖筆的蜚聲四海,當始於元。錢舜舉(錢選)的畫、趙孟頫的字、馮應科的筆被並稱為吳興三絕。隨著趙字的雄踞海內、朝野交譽,趙孟頫手中那枝握筆終日、日書萬字而不敗的馮應科“妙筆”,令名便不脛而走,深入人心。有元壹代,湖州制筆能工叠出,馮應科、沈日新、溫生、楊顯均、陸穎等十余人留名史卷,“湖筆”之名就此奠定。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成祖朱棣再遷於北京。文化中心的北遷,使力圖善價而沽的湖筆能工們駕起壹葉扁舟,入京售筆。當時主修《永樂大典》的解縉等人,對陸穎、陸文寶、徐原珪、施廷用等人的佳制激賞不已,紛紛為之賦詩作文加以詠贊。其後,善璉筆工便逐漸散布於大江南北、京師通衢,雖離土而猶重遷,“湖筆”之名,世代不易。對有關文獻記載進行粗略統計,先後開肆外埠的湖筆名店計有:北京戴月軒、賀蓮青、李玉田;上海楊振華、李鼎和、周虎臣(壹說屬宣筆)、茅春堂;蘇州貝松泉;揚州興散寺;天津虞永和等。源源輸出各擅絕技的筆工和各色等第的湖筆、筆胚,維系著“毛穎絕技甲天下”的勝名。
湖筆能夠取代宣筆不僅是歷史的原因,關鍵還在於它的內在品質,也就是制作技術標準和書寫效果上的質量標準。總括起來就是“三義四德”。
“三義”: “三義”指精、純、美。這是從技術說的。“精”指揀、浸、撥、梳、結、配、擇、裝72等道工序都壹絲不茍;“純”指選料嚴格細膩,以“千萬毛中選壹毫”的態度進行;“美”指形、色及配合的毛桿、刻書、裝潢等高度統壹。
“四德”:“四德”指“齊、銳、圓、健”。這是從從書寫效果上說的。“齊”指筆頭飽滿濃厚,吐墨均勻;“銳”是筆鋒銳尖不開叉,利於鉤捺;“圓”指圓轉如意揮掃自如;“健”指健勁耐用,不脫散敗,有彈力而顯書者筆力。
湖筆第二個特點是堅持傳統書法操作。明代方以智認為壹支好筆必須具有“心、被、柱、副”,這和《筆經》裏說的“桀者居前、毳者居後,強者為刃、耎者為輔”是壹致的,也就是壹支毛筆頭,心內要有鋒,必外要被以穎毫,心內的頂峰處要有最好的穎毫作柱,副是指輔助襯托的毫毛也不能不講究。
湖筆的第三個特點是品種多。以用途可分書寫繪畫、工業、特用三大類用筆;以性能分有軟、硬、兼三類。這三類所用的筆料就有十多種獸毛及其它禽羽等為原料,像硬毫中的黃鼠狼(鼬尾)、石獾、馬尾、豬鬃、山兔以富強性,落墨勁有力流利見長,軟毫的羊毫長而穎銳,運軟圓渾圓含墨飽滿,枯潤適用得當則墨色筆意變化無窮。兼毫則剛柔相濟宜書宜畫。如似大小長短粗細來分那就有數百種之多,這和中國許多毛筆產地品種都類似的。
太倉毛筆:位於河南孟津平樂鎮的太倉村的“太倉毛筆”。太倉村,因古為皇家糧倉所在地而得名,全村1100人中潘姓占了95%以上。太倉毛筆制作歷史有據可查是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的,在清末和民國時期達到鼎盛。當時,太倉村制作毛筆的有幾十家,比較有名的是潘友文、潘雲升、潘太生等幾家,這些名字也成為他們各自的號。有兩家還在西安設立毛筆商鋪,專營太倉毛筆。太倉毛筆的特點是筆鋒銳利,飽滿圓潤,吸墨性強,使用起來柔而不軟,婉轉流暢,富有彈性。那時的太倉毛筆銷往陜西、山西、甘肅、內蒙古等諸省(自治區),在北方地區久負盛名。其中以小楷筆最為著名,成為商家不可缺少的記賬工具。太倉毛筆還受到清廷吏部的青睞,成為日常公文的書寫用筆。太倉村制作毛筆者多為潘姓人,所以在鼎盛時期有“南湖北潘”之說。
蒙筆:中國侯店毛筆產於河北省衡水市侯店村,古稱蒙筆,又稱“蒙恬精筆”、“侯筆”,古稱象筆。侯店毛筆選材精良,筆長桿硬,剛柔相濟,含墨飽滿而不滴,行筆流暢而不滯。主要產於“衡水毛筆之鄉”桃城區侯店村,品種多達二百七十多種。侯店毛筆制筆工藝分水盆、零活、幹作、刻字、色裝等三百多道手工操作工序。整個流程全部執行嚴格的檢查驗收制度,使產品質量穩定可靠。李先念、楊成武、高占祥、王任重、姬鵬飛、方毅、劉誌堅等國家領導人到侯店村視察,並試筆題詞。啟功、範曾、劉炳森、肖勞、沈鵬、範曾、孫墨佛等著名書法家及末代皇帝弟弟愛新覺羅傅傑,為侯店毛筆潑墨贊絕。侯店毛筆,蜚聲異域,名揚海外,遠銷日本、歐洲、東南亞等十壹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達三百多萬支。榮獲工藝美術“百花獎”和國家部優產品證書及天津進出口商品檢驗局、天津外貿出口免檢證書。毛筆中“風雲”、“水月”、“小狼毫”等多種毛筆被天津口岸定為“信得過的免檢產品”。侯店毛筆十分重視毛筆的裝飾,以適應國內外用戶的要求。侯店村的家家戶戶幾乎都是靠做毛筆為生,到1952年村裏成立了侯店毛筆廠,這才告別了以前的家庭作坊式生產,走上了工業化之路。侯店毛筆最紅火的上世紀80、90年代,每年來自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各國的海外訂單絡繹不絕,那時為了完成訂單,廠裏經常要加班加點,每年的銷售額都在幾百萬元。侯店毛筆古樸、典雅、精美是廣大書畫家及藝術品收藏家的首選佳品,也是單位或個人交往、饋贈的上等禮品,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長康毛筆:美麗古老的長康鎮座落在中國湖南北部,洞庭湖畔,是典型的魚米之鄉,這裏廟靈毓秀,人傑地靈,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著壹代又壹代文人墨客,如左宗棠、夏尚書等;奇山異水滋養著壹代又壹代心靈手巧的制筆技師。因長康自古屬湖南所轄,故長康所產毛筆稱為“湘筆”。在歷代能工巧匠和書畫名家的***同努力下,長康湘筆贏得了“湘穎之技甲天下”的美譽,並為“文房四寶”之首。長康鎮,也因此被稱為“湖湘筆都”。然而,時代在發展,書畫藝術也不斷變化,傳統湘筆(尤其是純羊毫)筆頸易扁、筆腰較軟、彈性不強,已經越來越不適合喜歡用有彈性特別是喜愛用筆頸易轉、筆腰較健、彈性較強的書畫界人士的要求。
多年來,長康筆業根據眾多書畫名家的建議,根據書寫不同字體和不同繪畫技法對筆性能的不同要求,選用優質的山羊毛、山兔毫、東北、華北黃鼠狼尾毛、松鼠、灰鼠、貂鼠、石獾、箭毛、猸子尾毛、香貍、豬鬃、牛耳毛、山馬毛、進口尼龍毛等原材料,采用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制作技術,改變配料比例,生產八大書畫系列和六大旅遊、饋贈、情侶、壽星、胎毛紀念品等,其中有傳統的羊毫、狼毫、兼毫,還有更為廣泛適用的混合型加健羊毫筆、齊頭筆、石獾筆、狼毫筆和油畫筆、水粉畫筆等各種類型的新湘筆,使長康筆業成為真正做到了具有“圓、尖、齊、健”四大特點的優質湘筆。同時有很多書畫家試筆贊譽,如老書法家史穆題:“有筆壹支,元氣淋漓;萬古之艷,千秋之資;藻擂作賦,葩吐成詩;太白而後,幾人得之”。老書法家顏家龍題:“壹枝獨秀”。老書法家楊炳南題:“妙筆生花”。老書畫家張弓題:“橫掃千軍”。湖南省書協副主席李潺題:“湖南筆藝,湘陰元魁”和“湖南壹筆,毫端生花”。湖南省書畫研究院院長劉雲題:“惠風和暢”。嶽陽市政協主席、書法家張治雄題:“方家求上品,好筆在長康”。老書畫家巢善寶題:“長康特產筆中英,書法長鋒最上乘,墨海遊龍騰巨浪,壹支在手掃千軍”等。
如今,長康筆業的湘筆,不但使用起來得心應手,還能怡神鶴歲,長康筆業的湘筆,不但已成為越來越多的書畫界人士的首選用筆,還被廣大旅遊愛好者、收藏家和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各界人士喜愛,並成為上等佳品,美化家居和饋贈師友的禮品。
毛筆的品種有200多種。根據選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羊毫、兼毫、紫毫和狼毫。有些毛筆還是由兩種獸毛制成的,比如兼毫是用山兔毛和羊毛合制的;紫羊毫則根據兩種毛的比例,有“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也有用山兔毛與黃鼠狼毛合制的紫狼毫。紫羊毫比紫狼毫軟些,羊狼毫的軟硬程度則在兩者之間。兼毫壹般適合初學者練字時使用。
另外,毛筆的大小尺度也有不同。最大的叫楂筆,筆桿比碗口還粗,有幾十斤重;其次是提鬥、條幅;再次是大楷、中楷(寸楷)和小楷。最小的是“圭筆”。初學者寫大字可用大楷,寫小字用小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