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雕作為壹種用動物骨頭制成的工具和裝飾品,是人類最早的手工制品之壹。古人用骨頭做針和刀,在骨頭上刻圖案或文字。隨著歷史的變遷,骨雕逐漸從日常用品演變為裝飾品。我們現在看到的骨雕是非常精美的手工藝品。骨頭上不僅刻有文字,還用不同刀法雕刻出栩栩如生的立體人物、花鳥、仿真建築等作品。值得壹提的是,骨雕和牙雕是姊妹藝術。由於保護野生動物,特別是大象,中國也遵守禁止象牙和象牙制品貿易的國際公約。曾經從事象牙雕刻的師傅們都轉行做骨雕了,師傅們依然在牛骨頭和駱駝骨頭上延續著牙雕藝術的故事。以下是骨雕作品的加工流程:1。飼養:牛、駱駝的大腿骨;2.材料選擇:去除骨頭兩端疏松的關節,只保留中間的固體骨料。3.脫脂漂白:高溫脫脂,化學方法脫脂漂白,提取油脂,防止變色發黴;4.切割:根據待加工的工作類型切割骨料。5.分工加工:根據人、水、動物、建築的類別進行分工加工。
內畫鼻煙壺,康熙時期是中國鼻煙壺的初創時期,以後的皇帝都喜歡鼻煙壺。受統治者愛好和倡導的影響,鼻煙壺不再具有容器的功能,而被賦予了觀賞和誇耀富貴、中獎的社會功能。欣賞鼻煙壺在清代文人中頗為流行。彩繪鼻煙壺由透明玻璃或水晶制成。然後用特制的筆探入它的口中,在壺腹上畫壹個反方向的圖。題材多為花卉、植物、昆蟲、魚類、巖石樹木、江湖、童話、喜劇人物、人物肖像等。這壹獨特的藝術門類是在乾隆以後鼻煙壺制作技術衰落的時候突然出現的。先是在北京興起,後來逐漸成熟,湧現出壹批內畫鼻煙壺的藝術家,並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解放後,內畫鼻煙壺的民間藝術應運而生,新的百花齊放。
鈞瓷產品分為陳設品和日用品,陳設品分為稀有、珍貴、精品、真品四個等級。據了解,制作壹件鈞瓷的過程,就是凸顯鈞瓷之美的過程。鈞瓷分兩次燒成,低溫素燒和高溫釉燒。釉色會隨著溫度和氣氛的不同而發生壹定程度的變化。用“壹色入窯,壹色出窯”來形容鈞瓷色彩變化的多樣和美麗,壹點也不為過。這種神奇的窯變現象給人耳目壹新的感覺。同時,鈞瓷作為世界上唯壹的高溫窯變瓷器,改寫了中國瓷器的歷史,為中國陶瓷美學開辟了新的境界。
鈞瓷始於唐代,盛於宋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宋徽宗非常重視武術,獎勵手工業生產,在鈞臺建立官窯,並將鈞瓷指定為皇家貢品,因此得名鈞瓷。當王公大臣立下大功,金美玉高官無法表達帝王之恩時,皇帝便賜君瓷作為賞賜。所以留下了“就算有萬貫家財,也不如鈞瓷(君贈)”的名聲。鈞瓷是壹門綜合藝術,以八美、五色、奇、奇、美著稱。八美是:難、絕、形、釉、聲、玉、紋、景。
“難美”指的是鈞瓷燒制的難度。“十個窯九個做不完”“* * *壹只手幹活,做壹件產品要七十二只手”,越來越因其難度而顯示出鈞瓷藝人的拼搏之美。這裏奉行著冷峻、崇高、不屈的民族精神,贏得了“黃金有價,君無價”的美譽。
“絕美”是指鈞瓷中的龍(大龍山)、鳳(鳳池山)神韻繼神之後,自然生成,形成自己的五色瓷土。獨特的鈞瓷藝術,充滿了絢麗多彩、生動傳神的魅力,故稱“鈞瓷無雙”。
“形式美”指的是造型美。或線條粗放,或發絲清晰,或墩粗簡約,或精致細膩,既傳承了傳統,又創造了現代意識。附五彩釉色,韻味倍增。
“釉之美”是指釉的玻璃化和多色滲透的美感。鈞瓷釉是窯變釉——壹種雙液分相釉,既保持了青釉晶瑩透亮,又有乳濁濕如玉的現象。使鈞瓷“艷腐”而精致。
“聲之美”指的是古箏丁當、鐘聲清脆的音質,以及雨聲打在青銅器上的音質之美,猶如玉的悠揚之聲,如墜仙境。
“玉之美”是指晶瑩剔透、光滑潤澤的釉彩所產生的玉質感,又稱“鈞玉”。被譽為“錢球藝術園地”的傳世鈞瓷,白玉不妖。
“紋樣之美”是指魚子醬紋、珍珠斑、蟹爪痕、冰片紋、袈裟片、孔雀服、蚯蚓泥紋、滿天星、春風、雨水在鈞瓷上的形成,起到了很強的裝飾效果。這些線條像枝蔓連接綠葉;或者像根支撐著壹棵樹;或者像春蟲壹樣松土;或者像壹只海鷗在日落時歌唱。
“風景之美”是指鈞瓷的釉色因夕陽、長河落日、紅梅傲雪、仙山瓊閣等景觀框架而成為極品。受到無數文人騷客的推崇,讓人心生幻想,思緒無限,使身心得到藝術的陶冶,享受大自然的魅力,超越詩詞歌賦所能涵蓋的範圍,進入超脫世俗的境界。
欣賞鈞瓷,看著看著,就賞心悅目;聽它,像雨錘;摸起來瑩潤油膩;想想,回味無窮,調動觀者的壹切感官,全身心投入到鈞瓷藝術的欣賞中——靈魂凈化,靈魂升華。民間傳說說:“君比玉更美,玉比玉更美,玉比玉更好”,“黃金無價,雅室無價,不可誇富”,外國人甚至稱之為“中國寶瓷”。
還有很多民間工藝,可以進入百工坊進行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