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壹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沈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壹下英雄們的氣息。”
顯然,羅曼?羅蘭要用英雄主義的精神來矯正時代的偏向。在羅曼?羅蘭看來,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偉大是痛苦和孤獨,是自我同無形物的抗爭。在同壹引言中他還說:“我稱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偉大的人。”他正是緊緊抓住了英雄偉人痛苦的心靈,把戰勝苦難作為衡量英雄的壹把閃亮標尺。而他的《名人傳》就是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苦難英雄的心靈傳記,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壹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壹生,可以成為壹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壹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是什麽支持著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著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峰,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如果說《貝多芬傳》是英雄主義的號召,是力的頌歌,那麽《托爾斯泰傳》則是壹首安魂曲、壹支哀歌,壹闋送葬曲。貝多芬偉大的痛苦是因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運,托爾斯泰偉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觀意誌的選擇。《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壹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妳是否依照妳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於,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壹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壹個無名的小城壹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這裏只照顧壹個列夫?托爾斯泰?”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回應,在這裏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裏留給我們的永恒的東西。
11.讀了《三國演義》壹書,使我受益匪淺。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壹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第壹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雙城記》。全書充溢著撲朔迷離的色彩,作者以壹連串引人入勝的故事為框架,以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為背景。在黑暗的資本主義社會裏,農民階級和工人階級忍受著資產階級無情的剝削。正如作者所說:“昌盛而又衰微,篤誠而又多疑,光明而又黑暗,這是充滿陽光希望的黎明,又是陰暗失望的長夜,人們擁有壹切,卻兩手空空。”而主人公西德尼·卡爾頓、露西·曼內特和查爾斯·達爾內之間真摯的情感,成為這部名著亮麗的壹筆。
12.《荷馬史詩》是具有豐富意義的光輝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學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會的重要歷史文獻。
它正式成書於公元前 6 世紀。包括兩部史詩,壹部為《伊利亞特》(又譯《伊利昂紀》),另壹部是《奧德修紀》(又譯《奧德賽》)。史詩的內容來源於公元前 12 世紀末希臘島南部地區的阿開亞人和小亞西亞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間發生的壹場 10 年的戰爭。戰爭結束後,民間便有了許多傳說,傳說以短歌的形式歌頌戰爭中湧現出來的英雄事跡,並與古希臘神話交織在壹起,由民間歌人口頭傳誦,代代相傳,每逢盛宴或節日,就在氏族官邸中詠唱。《荷馬史詩》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成就,是古希臘文學中的瑰寶,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是壹部深受人們喜愛的作品。
13.前幾天,我看了壹個童話故事——《海的女兒》它講述壹個人魚和人之間的動人故事。
《海的女兒》童話中的主人公生活在海的深處,是壹條美人魚。她在海底世界裏度過三百多年的歲月,然後化為泡沫,結束她壹生的幸福。她放棄了海裏的生活,忍受著痛苦把自已的魚尾變成了人腿。後來她救了壹個王子並喜歡上了他,而那個王子和鄰國的公主結婚了,她的希望沒有了。她如果繼續成為“海的女兒”就要刺死那個王子後,就可以回到她的家人中去,回到屬於她自已的世界。但她沒有這樣做,卻自已投入海中化為泡沫。
我喜歡《海的女兒》。它使我懂得了生命可貴。在任何事前面都要有堅強的毅力,勇敢地去面對它。在這本書裏,我不僅知道了壹些美好的故事,還受到很大的啟發教育。在生活中,我碰到困難時,要像小人魚壹樣堅強的面對。在學習上,我也要像小人魚壹樣堅持不懈。
14.讀《只有壹個地球》有感
讀了《只有壹個地球》這篇文章後,我知道了: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是生命的搖籃。
據有幸飛上太空的宇航員介紹,他們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壹個美麗、晶瑩而唯壹有生命的星球,在它周圍裹著壹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地球總是無私地為人類做著貢獻,但是由於人類不知珍惜,不加節制地開采和隨意地破壞,不但使地球的自然資源越來越少,還造成了壹系列的生態災難,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威脅。例如1995年7月份,我國發生了壹件事:幾家工廠因過量地向大海和空氣中排放汙水和汙煙,以致造成大量酸雨下降,使大片森林和莊家受損。這樣既汙染了環境,又使自然資源受到了嚴重損失。
只有壹個地球,地球的公民們,快醒悟吧!讓我們壹起保護我們的家園——地球!!!
15.《駱駝祥子》讀後感
終於看完了《駱駝祥子》,腦海中不禁思緒萬千。
祥子,壹個善良淳樸,對生活具有駱駝壹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的人。他是壹個普通的車夫,卻不安於現狀,希望有壹天自己也能買上屬於自己的車,做壹個獨立的勞動者。他為了美好的生活而努力,而奮鬥。他節儉,他質樸,他堂堂正正地做人,為自己的夢想不斷地努力後來。三年後,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但是沒過多久,車就被大兵搶走了。很快,反動政府的偵探又騙取了他所有的積蓄。祥子,壹個多麽有夢想的人,得到的卻是悲慘的結局。 認識不斷在追求著的,追求成功,追求幸福,追求……而在這個追求的過程中,人們壹不小心,就會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來的自己,失去了自己最初的理想。就像壹粒有棱有角的石子,為了追求自己的
夢想,挑入波濤洶湧的大江裏面,隨著澆水壹路前進,不斷磕碰,最後,為了生存,原來的棱跟角都會被消磨掉。
人生也許也是這樣的壹個過程。
明天會是什麽樣?沒人知道。而現在唯壹能做的,就是把握好今天。
16.<復活>是托爾斯泰長期思想探索的藝術總結,是他對俄國地主資產階級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壹部長篇小說。
<復活> 托爾斯泰在 <復活> 中,對地主資產階級社會進行了尖銳無比的批判,表達了他對國家、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的看法。他以強烈的憤怒,揭發專制制度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主人公:瑪斯洛娃、涅赫柳多夫。
在托爾斯泰的臉上,沒有他所有作品裏,肖像、照片上流露出來的那種令人生畏的表情,沒有因五官線條分明而使人感到的那種生硬的感覺,沒有像塊塊壘起的花崗巖似的那種剛強然而呆板的神情,沒有壹生中使所有的人都服從於他的那種無限的威勢,這些特征都沒有了。而這些特征過去是有過的,而且曾經壹度正是托爾斯泰的基本特征,但是隨著歲月的消逝和他本人的努力,卻消失了。
托爾斯泰以接近數學般的正確性在走完生命的歷程時,性格變得非常柔和,感情變得十分純潔,剩下像孩子壹般的善良。
17.讀《遙遠的島》有感
在《成長的歲月》的《內心的成長》這個分目錄裏,有篇名叫《遙遠的島》的文章,給我們講述了兩個孩子內心成長的故事。
從前有兩個孩子,他們壹心向往著海上的那個神秘而異彩紛呈的小島。可是當終於有壹天,他們真的踏上這個小島之後,才發現,這只不過是壹片不成樣子的荒野。他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就是曾日夜向往的小島。他們回家之後壹直很難過,也從此不再看這個小島了。
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我感觸很深。從對夢的癡心幻想到逐步認識冰冷的現實,也是成長的壹個重要的內容。我想起了以前在作文選上看過的壹篇作文。它講的是作者快小學畢業了,想考上重點中學。壹天晚上,作者的媽媽請了重點中學的幾位老師到家裏來吃飯,並給他們送禮,讓他們幫幫忙,讓作者“順利”進入重點中學。作者當時感觸很深,也很詫異,重點中學不是只有考好試才能進的嗎?為什麽有些人學習不好也能進重點中學?大人卻對作者說:妳是小孩,妳不懂
18.《簡?愛》壹反傳統小說中以溫柔美麗的女子做主角、以浪漫動人的愛情傳奇為故事的舊格式,寫出了壹個出身低微、相貌平平的女子與不公平的命運抗爭的故事。
主人公簡?愛是不幸的,她自幼失去父母,唯壹愛她並領養她的舅舅又過早地棄她而逝。她初涉人世,便過著寄人籬下、任人驅使的悲慘生活,飽嘗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痛苦。為了逃避嚴酷的現實,她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她酷愛的書和大自然上。書豐富了她的感情世界,陶冶了她的性情,苦難又磨煉了她的意誌,使她養成了堅毅倔強、外柔內剛的性格。《簡?愛》為千千萬萬受欺壓的下層平民喊出了心聲,為千百年來在男尊女卑社會裏飽受欺淩的姐妹們喊出了心聲,這是它至今仍然是各國的讀者最喜愛閱讀的小說之壹的主要原因。
19.《昆蟲記》是壹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壹字壹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壹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壹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麽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爾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仿佛自己就是壹只在旁觀的昆蟲。每壹只昆蟲都有人壹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壹招忘到腦後去了。”
《昆蟲記》是法布爾以壹生的時間與精力,他仔細的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並將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後編寫成書。《昆蟲記》十大冊,每冊包含若幹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壹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
20.《紅樓夢》讀後感
黛玉性格裏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壹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花前癡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壹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壹如碧玉般盈澈。用壹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裏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著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壹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水滸傳》讀後感
1. 《 水滸傳》這本書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壹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給我腦海裏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壹個字:義。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壹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壹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麽是不該做的,什麽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壹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壹些醜惡的東西同化了。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2. 春節放假,我讀了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我深深地被這本書所吸引,它讓我體會到了魯濱遜那驚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看完這本書,使我深受感動。壹個人身陷絕境,竟能這樣對生活充滿信心,勇敢地面對生活,創造生活,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使我認識到,人不論何時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被困難嚇倒,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始終保持壹種積極向上、從容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和挑戰厄運。只有這樣,才能像魯賓遜那樣,永遠是壹個勝利者。
3愛的教育》讀後感
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麽 帶著這個思考,我與壹個意大利小學生壹起跋涉,去探尋壹個未知的答案.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壹本孩子愛看的書,壹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壹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壹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壹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壹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沈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說愛是壹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壹次服刑,人們為了某壹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幹沈重的活兒;那麽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壹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壹種愛,壹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童年》講述的是孤獨孩童“我”(阿廖沙)的成長故事。小說以壹個孩子的獨特視角來審視整個社會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壹個充滿仇恨,籠罩著濃厚小市民習氣的家庭,這是壹個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說也展現了當時整個社會的腐敗、沒落而趨向滅亡的過程。小說通過“我”幼年時代痛苦生活的敘述,實際反映了作家童年時代的艱難生活及對光明與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時也展現了19世紀末俄國社會的廣闊社會畫卷。每壹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對於我來說童年會是我最寶貴的收藏,就高爾基寫的《童年 》這本書來說,童年應該是他的壹段悲慘遭遇,壹段深情的回憶!
譽世界的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寫下了不少教育孩子,同時也使成人受益的童話故事。其中《皇帝的新裝》是他的代表作之壹。 沈迷於漂亮衣服的皇帝,整天只顧著要穿各種好衣服,管理國家卻是那樣昏庸腐朽至極!他居然會相信“誰看不見漂亮衣服誰就愚蠢、不稱職”這樣的鬼話。那些大臣是多麽地虛偽和愚蠢啊!倒是哪個無知的孩子更令人佩服些。皇帝後來顏面盡失威嚴掃地,究竟是騙子的錯?是大臣的錯?還是自己的錯?我們不能只把錯誤局限於某些人,考慮得更深遠些,歸根到底,還是人性的虛偽和阿諛奉承以及社會的不良風氣在作怪。 《皇帝的新裝》中的事情雖然未曾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但是其中的不良社會風氣是比比皆是!特別是象那些阿諛奉承的大臣的人,他們為了自己的名和利,不惜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只求有利與己。 這個故事使還是小孩子的我也深受啟發,我壹定不要做那種虛偽透頂的學生,怕自己的不足暴露在太陽下面而想盡辦法掩蓋。因為在學習上,來不得半點虛假,我知道,只有大膽暴露自己的缺點,讓別人、讓自己盡快發現,才能使自己很快改正缺點,而越來越進步,離成功也越來越近!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以美國少年生活為主體寫成的。故事的時代背景,是十九世紀美國密西西比河的聖彼得堡。 故事的主人公湯姆是個天真、活潑而又頑皮的典型美國少年。他和野孩子夏克,各幹出了許多令人捧腹的妙事。像湯姆被罰粉刷圍墻,竟施出詭計,不但使別的孩子心甘情願代替他工作,還自動奉上謝禮。後來和夏克逃到荒島去,人們以為他們淹死了,正在教堂為他們舉行喪禮,而他們卻躲在教堂的鐘樓上偷聽。這些頑皮的舉動,雖然不能給我們做模範,但是,他為了正義,毅然地挺身出來作證人,拯救那無辜的罪犯沫夫彼得。並在頑皮之余,居然和夏克破獲了壹樁謀殺案,成為眾人欽佩的小英雄。看來,湯姆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其實孩子的頑皮有時候正好體現了孩子的天真爛漫。 這種童真過了孩童時代就很難再尋,能讓我們找到的,就只有壹點點偶爾才會想起的甜蜜回憶。我相信,即使妳的童年再艱苦,回想起來妳也會很開心。誰沒有在小時候做過壹件半件的傻事?當妳越長大,妳就會越覺得這些傻事有趣。 我說童年就像壹罐甜酒,時隔越久,嘗起來就越香,越純,越讓人回味。 人總是會長大的,除了個兒長高了,身子強壯了以外,人的思想也在長。妳對世界的看法不同了,懂事了,不再幼稚了。不過人是要越變越好才是。千萬不能像歷險記裏的那個心狠手辣的壞蛋卓伊壹樣,他壞事做盡,人見人憎。但最後他還是惡有惡報,得到了壹個活活餓死在山洞裏的下場。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
在這本書中,寫得是主人公,壹位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冒險故事,其中壹些令人心驚肉跳。在小人國裏,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壹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裏,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於手掌間,並與蒼蠅和蜂子展開鬥爭;後來,他來到神秘的飛島國,這裏的人利用鳥的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壹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骃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裏,更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讀著讀著,我仿佛隨著格列佛壹起走進了那個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長得像魚的飛島國居民,以及慧骃和耶胡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覺得最特別的要數飛島國的居民。他們的眼睛都長在壹側,而且是壹個愛好樂器的民族,在他們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歡的樂器。那裏的侍從必須要時刻敲打大臣們的腦袋,否則他們總愛異想天開。……讀了這本書後,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氣和冒險的精神,他是個與眾不同的男子漢,他壹見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內心冒險的沖動。作為壹名醫生,他專門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只,以為船員看病為由,去環遊世界,到處冒險。
《繁星春水》是大作家冰心的詩歌集,裏面的內容是冰心平時隨便記下的“隨時隨地的感想和回憶”。這兩本書含蓄雋永、富於哲理,很受大家的歡迎,因此成了教育部《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定書目。
“聰明人,拋棄妳手裏幻想的花吧!她只是毫無縹緲的,反分卻妳眼底的春光。”詩歌集裏,我最欣賞的就是這首詩了。我從前就是個愛幻想的人,天天沈迷於對未來的幻想,而不能明智地改善現在。我小時都會幻想自己的未來多麽的成功,多麽壹帆風順、無與倫比,但那僅僅就是幻想中的開得壹朵尤其艷麗而遙不可及的花兒,不是現實,我那時學習就是因為“愛想而不愛做”變得壹點也不用心,成績也是日益地跟不上。天天幻想,很多時候會與難得的大好機會擦肩而過,我記得是我二年級的時候,數學計算比賽,其他同學全都躍躍欲試,積極準備著,而我卻想象自己壹定會有好成績,到了比賽時,壹看試題,就傻眼了,大部分同學都上榜了,我卻壹鼻子灰,那時是追悔莫及呀!喜愛幻想,而沒有壹點意向想努力去爭取現時中真正香味撲鼻的花,那就只是壹場毫無意義的白日夢!我們都應該把幻想的花扔掉,去摘真的鮮花
《追風箏的人》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父親仆人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作者並沒有很華麗的文筆,她僅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細膩 的勾勒了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卻給我以震撼。當仆人哈桑——阿米爾最好的夥伴,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在角落裏施以暴力時,阿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卻蜷縮在陰暗的角落裏默默註視,直到淚流滿面卻仍不敢挺身幫助哈桑時,我聽到了心碎的聲音。可命運的指針並沒有停止,阿米爾因為懦弱而極端害怕直至慚愧不已,無法面對哈桑。最後甚至栽贓他,讓他永遠離開了這個家。到後來阿米爾獲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悔恨與傷痛糾結。當中年的阿米爾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時,他卻不顧危險,前往家鄉阿富汗,開始了救贖。但時間是可怕的,因為它可以讓壹切都改變。終於回到家鄉的阿米爾,目睹了家鄉的變化,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同時也見到了兒時的老管家,見到了荒廢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訊。哈桑死了,阿米爾的救贖卻沒有停止,哈桑唯壹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爾兒時的宿敵手中,兒時的懦弱和愧疚纏繞著中年的阿米爾……,
西遊記
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壹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壹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壹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壹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壹切鬥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壹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壹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然而,每個人都明白, 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壹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 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壹種開闊進取, 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麽它能夠傳承至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