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求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申請報告

求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申請報告

石阡縣郭蓉鄉樓上村始建於明弘治六年(1494)。這是壹個以周家族為主的血緣村落。全村位於東北部和西南部,距石阡縣城15公裏,面積4.2平方公裏。它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底蘊豐厚。集古樓、古宅、古巷、古橋、古井、古樹、古墓、古籍、古風、古韻於壹體。被譽為“佛頂山下明清古村落”,是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樓上村整個村落以北鬥七星樹為中心,從舒天到北鬥七星的耀光、天街形成四個象限,分為四個不同的地帶,東南象限為生產區,西南象限為居住區,西北象限為娛樂區,東北象限為墓葬區。功能分區清晰,令人驚嘆。住宅區的布局更是令人驚訝。整個居住區的道路結構是壹個“鬥”。“鬥”字的起點是壹三合院(馬桑木舊居)的中心,終點是村裏的水源(天府井),起點位於北鬥七星的星星連線上。

壹、樓上村概況

(1)地理位置

樓上村位於貴州省石阡縣郭蓉鄉。位於東經108 07 ',北緯28 41 '。距縣城15km。位於貴州省東部,銅仁地區西部,石阡縣南部,地處佛教名山佛頂山腳下,與省級佛頂山自然保護區緊密相連。樓上村是周聚居的明清古村落,面積4.2平方公裏。331戶,1.556人,周占90%以上。

(2)環境條件

1,地質,土壤

樓上村以喀斯特地貌和侵蝕地貌為主,地貌多樣,北高南低,有山地、河谷盆地、丘陵等。土壤有地帶性黃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和山地黃棕壤。

2.氣候

上婁村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年平均降水量1095毫米,無霜期約280-295天,全年日照多。總的氣候特點是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

3.水文學

樓上村屬於烏江水系,發源於佛頂山脈。其水的特點是:山高谷深,溝壑密布,排水條件好,地表河流發育完整,坡度大,急流瀑布多,水資源豐富。該地區的主要河流是遼仙河。

(3)規模

樓上村現有耕地1087畝,其中耕地832畝,土壤255畝。轄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31戶,1556人。

(四)交通、電力和通信

上婁村距石阡縣城15公裏,距鎮遠107公裏,距銅仁127公裏,交通便利。

樓上村電力發達,居民和農民用電率達到100%。

樓上村裏通訊方便,有程控電話,有1移動通信基站。

㈤經濟和社會發展

樓上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種植業、農民工和各種特色產業。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860元是480公斤。

二,歷史沿革,地方和民族特色

(1)歷史演變

樓上,古稱“齋集”。後來因為樓正上方的壹條溝裏有壹棟樓,下面長長的巷道是過道,所以叫“樓巷”。因“上”與“項”諧音,故長期稱為“樓上”,壹直沿用至今。

樓上的村子大多姓周,是靠家族紐帶建立起來的寨子。有近65,438+00人的家委會,都是宗族中的長輩或受人尊敬的人。其作用是組織協調家庭中的家庭成員,對家庭成員的收入進行第二次分配。所以它家委會的職能很多,很容易統壹職權,這也是和其他村不壹樣的。

據《周氏族譜》記載,周系汝南巨族,原姓姬,祖籍江西南昌府鳳城縣橋東巷,名大本堂。明朝秀才周國,到四川威遠縣,在江西建會館,住在洛陽鄉大坡孫金坡,後遷居四川樂業縣天井壩仁義鄉,明朝弘治六年(65438+),到宅基(古稱第壹次上樓)時,準備了壹百七十二兩銀子買田作家的生意。到四祖周國楨的時候,我已經是大富大貴了。後來盜賊屢屢來冠,官員受賄。周國楨想用妳的錢保他的財,就去省屬公署參了宅。順治年間,又遭吳三桂兵變,地方崩亡燒。他的祖先都被它毒害了,只剩下幾個人。他的妻子和七個兒子相繼去世。他知道這是做官的不幸,所以發誓永遠不做官。當他60多歲時,他與李氏結婚並生了三個兒子。他頒發文憑作為禮物,每天早晚齋戒念佛,廣泛布施,設立祭祀儀式。其間,他買了農場和莊園,盡可能讓每個家庭都富裕起來,以免走上仕途(永遠不做官)。

(2)民族特色

至今,樓上村還保持著獨特的古老民族習俗,如喪婚、打嗩吶、民間刺繡等。

哭嫁歌是樓上村民婚姻中特有的形式和內容。女孩子從小就開始跟長輩學唱哭嫁歌。人們把能不能哭能不能嫁作為衡量壹個女人聰明和德行的標準。如果他們只哭不唱,或者只唱不哭,或者只哭不碰,都被認為才華和德行低人壹等。哭婚貫穿整個婚禮過程,壹般持續幾天。越是臨近結婚的日子,越是悲傷。先是整夜哭,然後每晚都哭。臨近婚期的時候,往往會哭壹夜。哭婚的內容豐富多彩,有哭父母的,有哭兄弟姐妹的,有哭親戚朋友的,有哭面子的,有哭衣服的,有哭上轎子的,有哭木匠的,有哭讀書人的,有哭商人的,有哭媒人的等等。

哀歌是當地葬禮的主要內容。長期以來,除了形成壹套完整的儀式外,還形成了壹種特殊的唱喪歌的形式來表達對死者的感情。喪歌,又稱“孝歌”、喪跳繩,代代相傳。到了近代,這種習俗得到了繼承和完善,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形式和內容。喪歌分為開歌、收死者、唱孝經、送神歌四個程序。

元宵節,又稱“燈節”、“高泰戲”,清末傳入上樓村,逐漸流行起來,通常在正月初壹。每個壹等班由20人左右組成。屆時,花燈團將走村串戶,在正廳和院壩演出,以傳統劇目為主,反映現實生活。

三。歷史文化資源

樓上村文物保護單位多,歷史文化價值高。各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其中省級1處,縣級6處,包括周氏宗祠、小屯寺、周墓、廟、玉皇廟遺址、雙龍洞等。

(1)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樓上村的古建築

樓上村古建築群建於明萬歷年間,集梓潼宮(戲樓、正殿、南北兩廂及庭院、後殿、觀音閣)、天府古井、明清古宅為壹體。梓潼閣建於南陵八年(1654),清康熙三年(1664)建五大殿。道光二年(1835),觀音寺建成(毀),鹹豐十壹年(1861),部分毀於苗人平叛,同治二年(1863),毀於士兵。同治六年(1867)重修正殿和兩廂。光緒八年(1882),重修後殿。民國五年(1916)修建劇場,民國二十七年(1938)村民集資修建天府井。房子多為清末建築。5438年6月+2004年2月,石阡縣人民政府公布樓上村古建築群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國時期,梓潼宮古建築群作為私塾使用。解放後由石阡聯合小學使用至2003年,劇場曾是寄售店。2004年,縣財政撥款20萬元對其進行保護性維修。5438年6月+2004年2月,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劃歸文物部門管理。石阡縣文物管理所對這壹地區的古建築進行了有效的保護和管理。

梓潼宮古建築群位於樓上村村頭龜甲山頂,現存建築有戲樓、正殿、兩廂、後殿等。與古村落、古巷道、古屯卡、古墓葬、梯形水田、遼仙河、森林丘陵、成群棲息在古樹上的白鷺壹起,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歷史環境和人文空間。梓潼宮古建築群占地3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483.7平方米。正廳、兩廂、後廳在壹條中軸線上。正殿在最高處,其平面比後殿高2.5米。劇場位於正廳北側,相距約100米,地勢比正廳低20多米。天府井在村子的西邊。

2003年,樓上村被石阡縣列為古村落予以保護,作為其核心組成部分的梓潼宮被給予特殊保護。2004年6月,邀請貴州省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對梓潼宮古建築現狀進行了調查,並制定了保護維修設計方案,2004年底進行了維修。

劇院:劇院是壹座兩層樓的建築,有壹個藍色的瓦片屋頂,坐落在壹座山上,從東到西。結構是左右翼樓配走廊,中間投射舞臺。三間房寬,總寬12米,開間進深6.35米,廂房進深2.9米,建築面積98.70平方米。明天* *用了16列,其中8列落地。兩個廂房用了八根柱子,其中六根落地。二樓明室前為戲臺,正面畫有“福”、“祿”、“壽”屏風,兩側各有壹個門洞,正面及兩側梁下掛有草紋,屋檐下安裝有鶴頸椽板。兩個廂房的壹樓位於樓梯的二樓。第二層的前檐,兩個山頭,後檐都是木板。兩座山的後檐都有圍欄。壹樓是混凝土的,有石柱基礎。兩層樓板。大梁的題字是“民國五年”。

正殿:是壹座藍色瓦房的小樓,混合掛山,有梁有鬥。坐東向西,開間五間,總寬17.2米,檁條l5,進深8.3米,建築面積L42.76m2平方米..正廳比後廳地板高2.5米。開間梁架為吊梁式,26柱,其中14柱落地。有走廊的前檐。開間的老檐柱之間安裝壹扇隔斷門,老檐柱之間中間是壹扇對開的門,兩邊有檻窗。兩個柱子之間裝了壹個板,中間開了壹個直窗。明室後檐中間有板門,兩邊有檻窗。兩次之間和兩次之間的後檐都是用木板封的。明代後檐金柱之間,裝板至穿梁,裝走板,置神龕。兩個梁分兩次裝,兩個梁分兩次裝,分別開兩個直窗,兩個山面遮檐。前面的檐廊是青石鋪成的,內部是水泥地面。兩處之間的後檐處有石梯可下到後廳。北廊有“重修梓潼宮序”石碑。屋頂部分,椽子上直接鋪上小藍瓦,銅錢卷成草紋脊剎,灰色塑料吻。

南北兩廂及庭院:南北兩廂寬度為兩室,總寬6.15m,7檁條進深3.15m。梁架采用l5柱,其中9柱落地,為鬥掛青瓦屋面。東邊有過道,水泥地面,中央立柱之間有對開的門。西面有樓板,前檐有檻窗和板門,後檐有板,中間有窗。橫梁之間有木頭隔板。

庭院。呈長方形,南北長11m,東西寬6.3m。地面用青石板鋪成,水平對齊,垂直寬窄不壹。庭院西側是壹座長11 m,高2 m的照壁,照壁中間有壹個燕子口,內置神像。

後堂:為兩重檐四角青瓦小樓,開間三間,總寬l6米,檁深11,進深6.5米,建築面積l04平方米。明式二層為金字塔形屋頂,重檐四角。* * *明日之間帶l5柱,其中四柱落地,底部減兩柱,雷公柱放二樓。兩次之間為鬥梁框架,* * *使用18列,其中10列落地。後殿前檐有回廊,兩山有檐。明室壹樓,舊檐舊柱間裝格子門,二樓四周裝風窗。兩次之間,在老檐老柱之間裝壹個窗臺,裝壹個走臺板。後檐都用木板封住了。兩座山在第壹個路口裝了木板。兩次之間有樓梯通往二樓。前檐廊鋪綠色石板,內部鋪混凝土。明朝的屋頂是草蓋的,有屋脊,葫蘆頂,小青瓦頂。大梁的銘文是“清光緒八年正月初七汝南人修”。

天府井井口位於東北和西南方向,井上建有壹座小型青瓦屋頂建築,占地30平方米。分兩級,第壹級井池用來洗菜,第二級用來洗衣服。井口南側有壹塊修井石碑。原井邊有個六角亭,早毀了。

明清古民居:村裏的民居保留了明末清初的風格,在貴州省內並不多見。村裏的居民樓分南北向,依山而建。明清時期古老而深邃的建築比比皆是。村內200多棟民居建築中,明代建築5棟,清代建築58棟,民國建築34棟。這些古民居建築裝飾簡潔明快,風格鮮明,工藝精湛,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人文價值和環境、建築藝術價值。房子多為四合院、三進院落,四合院三間正房,兩邊兩間幹欄式廂房。龍門呈漢字字形,寓意辟邪避邪,富貴不外露。龍門不在正房對面,卻是傾斜的,青石板古巷橫著走,也叫“斜院屋”。三合院,三間正房,兩側兩間幹欄式廂房。有些房子的大廳上有匾額,門旁有對聯。這些對聯都有其淵源,大多與主人的人生經歷、家族的輝煌和作者的願望有關,內涵豐富,意境深遠。窗欞上鑲嵌著雕刻的人物、鳥、獸、蟲、魚、鹿、鳳、花等圖案,可謂大師之心,其藝術水平令人驚嘆。其古民居建築精美,花窗雕工精巧,技藝精湛,妙不可言,呈現出壹幅龍鳳起舞、鳥鳴蟲鳴的畫面,體現了這裏的祥和與滿足。

樓上的村民住在壹個“鬥”字形的古巷裏。所有的巷子都是青石板鋪成的,斑駁凹陷。巷寬2-3.5米,有壹條寬0.3-0.4米的排水溝與之平行。整個村子的天然雨水和生活用水都是通過這條溝流入廖仙河,流入烏江。幾百年前,這條道路和排水系統的科學設計仍然令人驚嘆。

巷道也是上婁村最好的防火區。壹旦發生火災,人們只需支撐住最近巷道兩側的石墻,就能直奔屋頂,掀掉瓦片,讓火苗跳起來,從而切斷火道,阻止火勢蔓延。而且樓上村的院子兩邊,有壹個用石條壘成的火塘。強大的防火設施使樓上的村莊在500多年的時間裏沒有發生嚴重的火災,它們被完整地保存至今。

四合院,家家戶戶都有龍門,只要把龍門關上,就可以防盜。

貴州省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地區文化局組織專家和專業人員對梓潼宮古建築進行了實地考察、論證和評估,壹致認為梓潼閣古建築是樓上村、樓上村、周氏家族古建築歷史發展的重要實物見證和信息載體,記錄了明清至民國時期樓上村、石阡的政治變遷、經濟繁榮和文化興衰。現存建築的布局、形制、脊飾、自然觀、風水觀,展現了當時古代工匠和民眾的審美觀念、心理特征和價值取向,為研究周的民俗學、禮儀學、風水學、環境生態學、家族史等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依據。

(2)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氏宗祠周氏宗祠南北向,寬三間,總寬15米,檁深10米,進深6.5米,建築面積97.5平方米。大梁上的題字是“住在貴州貳負施思新二甲所樓上”“清光緒十九年上半年貴司仲冬成立”。西走廊有壹塊名為“倫水石碑”的石碑。

小屯寺小屯寺的修建日期不詳。小屯寺規模宏大,殿堂輝煌。整個寺廟建築精美,布局恰當,陳設典雅,殿堂壯觀。由於戰爭土匪的原因,這裏只有正殿、寺基、僧墓和天井院落,他們的石堤、石階、石凳、石鼓、石缸都保護得很好。五座僧侶古墓距今100-200年,均有石碑可考。小屯寺坐北朝南,占地800平方米,建築面積240平方米。

周墓村古墓葬眾多,陰宅陽宅相依,墓葬文化深厚。有碑碣古墓群四座,九子十子、文墓等。陵墓的建築特色在省內罕見,參觀者絡繹不絕。數百年來,周姓人壹直刻苦讀書,人才輩出,包括進士、貢生、秀才四十余人。目前有大專學歷學生11人,中專學生7人。周壹直奉行勤儉持家、隱忍退讓、孝禮義耕讀書之道。今日之風之淳樸,村民之以禮待人,皆因於此。

葛亮寺始建於清代,占地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它在20世紀80年代被拆除,並被改造成壹個糧庫。有三個大殿,建築框架基本保存完好。

玉皇廟遺址玉皇廟建於清代,占地3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平方米。它在解放初期遭到破壞,現存的石階保護得很好。

雙龍洞分壹方壹圓,壹雌壹雄。兩個洞穴之間的距離為100米,每個洞穴的長度為1000米。洞內鐘乳石種類繁多,主要景點有“新娘嫁衣”、玉觀音、飛來瀑布等10以上。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

(1)木偶戲

木偶戲是流傳在樓上村民中的壹種木偶戲。鼎盛時期,演出遍及全縣各地和湘鄂渝黔邊區的各民族。它的遠祖可以追溯到遠在漢魏時期的“木雕人像”的“傀儡”,是宋元時期的漳頭傀儡遺存。據口頭資料記載,大約200年前,從湖南辰溪傳入,至今已傳承八代。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發展到鼎盛時期,有太平級、興隆級、天府級、楊本家級、泰鴻級。現在“泰鴻班”的後人還在搞這個布袋戲。其基本要素包括唱腔、鑼鼓、“頭”、服飾、道具、表演等。木偶戲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獨特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多樣的社會功能。附近的縣是石阡特有的,所以有“中國木偶戲之鄉”的美譽。2006年獲得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2)儺戲

儺戲被專家譽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石阡的儺戲活動始於元代,明清時期遍及石阡全境。現有儺戲班近30個。儺技很驚險,比如“上刀山”“下火海”。1998之後,詩倩諾面膜連續三次在北京和深圳展出,受到中外專家的壹致好評。

仡佬族儺戲的面具大膽誇張,每壹個面具或真或美或醜,都是仡佬族人民雕刻的惟妙惟肖。

(3)長號嗩吶

樓上的村長,嗩吶,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屬於自然形成,自由組合的民間樂隊。現在村裏有兩支長號嗩吶隊。每當有婚喪嫁娶、喬遷、生日慶典之類的活動,都會邀請長號嗩吶隊為其慶祝或哀悼,這是當地人民喜怒哀樂的真實寫照。現在妳可以播放80多首關於情感和生活的歌曲。

(4)民間藝術

樓上村在民間藝術中自成體系,表演形式獨特,風格獨特,靈活多樣,頗具地方特色。有花燈舞、花燈戲、秧歌、龍燈等群唱技藝,在民間廣為流傳和表演,重要節日還自發組織演出。

不及物動詞保護措施

樓上的古村經歷了500多年的歷史,最遠的是明代古民居。多年來,明清時期原有的古建築、古樹、古墓葬,在民眾自覺的保護意識下得以很好的保存,多年的歷史被民眾自編的族譜記錄下來;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在樓上古村原貌保存、古建築修繕、環境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加大財政投入。保護機構、保護範圍、保護標誌、保護檔案“四有”逐壹落實,防火、防盜、防破壞的規章制度和具體措施較為完善,使樓上古村的歷史文化風貌得以較好保存。

(1)具體措施

樓上古村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就是保護古村的形成、空間格局、街道尺度、文物古跡等歷史文化要素,延續歷史文化環境。貫徹“分類保護、積極修復、嚴格控制”的工作方針,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註重歷史文脈延續,傳承歷史遺產,加強文物保護。

1、保護規劃範圍內的建設單位,應當符合保護規劃的具體要求,並依法取得縣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批準。設計單位應當按照保護規劃中規定的設計要求進行設計。

2、保護規劃範圍內不得有下列行為:

(1)違反保護規劃拆遷或建設;

(二)改變保護規劃確定的土地使用功能的;

(三)突破建築高度、容積率等控制指標,違反建築體量、色彩要求的;

(4)破壞古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確定的院落布局和胡同肌理;

(五)其他不符合保護規劃的行為。

3.古寨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建築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分類、保護和整治:

(1)不可移動文物按照文物保護法律法規進行保護;

(2)有保護價值的建築,按照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進行保護;

(3)其他建築按照古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的要求進行整改,樓上。

古寨歷史文化街區內建築的具體分類標準、保護和修繕要求由縣人民政府制定並公布。

4.古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中具有保護價值的文物或者建築,由縣人民政府統壹確定,設立保護標誌。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壞或者非法移動、拆除保護標誌。

5.古寨歷史文化街區的消防設施和通道應當按照相關消防技術標準和規範設置。因保護需要不能達到規定標準、規範的,公安消防機構和縣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協商制定相應的消防安全措施。

6.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築不得非法拆除、改建、擴建。

7、古村落歷史文化街區修繕文物或建築,應報經縣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和縣文物保護單位批準後實施。

(二)文物修復、環境整治工作。

1.2004年,石阡縣建設局委托貴州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石阡縣上古村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並於2005年3月通過論證。

2.2004年8月,縣財政投入20萬元,對古寨的梓潼宮、戲臺、天府井進行了修繕;

3.2005年,上級有關部門投資60萬元對古寨內部環境進行了整治。

4.2006年,貴州省建設廳投資24.8萬元,對樓上村的道路、排水系統等環境進行了改造。

(3)最終目標

通過制定樓上古村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制定保護措施,加強原貌保存、古建築修繕、環境整治,設立保護機構,明確保護範圍,設立保護標誌,建立保護檔案,延續樓上古村數百年的歷史文化,更好地保護文物古跡,實現古村落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七。歷史文化資源綜合評價

樓上村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村落,文物保護單位多,文物古跡豐富,歷史文化價值高,對當時社會的民俗學、風水、環境生態等方面都有研究價值。該村還擁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神奇奇妙的自然文化、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非物質文化。所以樓上村是典型的明清古村落,歷史文化名村。

  • 上一篇:母親,請不要忘了我
  • 下一篇:求胡歌、楊冪、劉詩詩、唐嫣、黃誌瑋、還有飾演花楹的那個女孩等人的詳細資料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