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己20年的閱讀心得,我推薦以下當代文學作品(附個人分析簡介):
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紐約》,90年代名動壹時的中篇小說,描寫的是王起明與郭燕夫婦在紐約艱難創業的經歷,中間還穿插了王、郭夫婦以及他們的女兒玲玲在對待異國文化時的沖突。
“如果妳愛她,就把她送到紐約,因為那裏是天堂;如果妳憎她,也把她送到紐約,因為那裏是地獄”,這句話被很多人牢牢記住。可惜結局玲玲被綁票殺害了,每次讀到這裏都很感慨:錢真的那麽重要嗎?
戴厚英的《人啊,人》,“反思文學”作品,人為的“鬥爭”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麽?請看書中分析。
書中以孫悅、孫憾母女的悲劇為核心,刻畫了壹大批知識分子在“浩劫”結束後的反思,尤以趙振環的悔恨、許恒忠的昏懦、何荊夫的掙紮奮起寫得最為傳神。
作品采用每章變換壹個敘述角度的表現手法,使作品人物內心世界顯得更立體化,是壹種創新。
淩力的“百年輝煌”三部曲(《傾城傾國》、《少年天子》、《暮鼓晨鐘——少年康熙》),這幾部歷史小說寫的是從崇禎末年到康熙擒螯拜這段歷史時期的內容。
淩力的作品,既有金戈鐵馬、宮闈爭鬥,又有朝堂論政、民間暗流,帝王將相、後妃君臣、在野純儒各色人等刻畫得入木三分。我就很喜歡這位女作家的歷史小說(喜好程度超過高陽、二月河的作品以及當今的網絡穿越文學)。
另外,淩力近年還創作了關於北元的歷史小說《北方佳人》,也很不錯的。書中內容是描寫元為明所滅後北遷大漠,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後裔繼續維持在漠北的統治直至歸降後金的幾百年歷史,其中又以“土木之變”前後(1400年——1450年)的歷史為重點。
全書以薩木爾、洪高娃姑嫂的視角,反映了那段充滿吞並、權謀的史實,同時通過薩木爾——“黃金家族”公主的思考,充分表達了作者反不義之戰的思想。書中有很多關於蒙古風俗與節日、日常生活的描寫都很有特色。
葉廣芩的《采桑子》,民國背景的歷史小說,通過王府最小的格格金舜銘的視角,寫出了壹段沒落八旗子弟的悲歌。讀畢此書,我們可以對八旗子弟有更辨證的認識,我們在了解他們半新不舊的思想,坐吃山空生活的同時,也應該看到他們中的部分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在民族氣節問題前表現的凜然正氣。
或許我們應該知曉,葉廣芩本姓葉赫那拉,她創作這部長篇小說既有童年經歷的影子,也有對民族問題的深邃思考。
禮平的《晚霞消失的時候》,“反思文學”作品之壹。“對真、善、美的追求,才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全部內容。追求真的,是科學;追求美的,是藝術;追求善的,是宗教!”。這番話當年壹石擊起千重浪。
作品通過南珊、李淮平這兩個國***將領後輩子女的愛情糾葛,對宗教的博大性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關於文明與野蠻的分析也成為作品發表後大眾爭鳴的焦點之壹。
也許“浩劫”對李淮平來說意味著在風浪中鍛煉成熟,但對南珊來說卻意味著無情打擊和摧殘。結局南珊信仰耶和華,拒絕與李淮平的結合,使讀者平添了幾分惆悵。
周大新的《第二十幕》,這部長篇小說是以我國近現代民族工商業的壹角——河南南陽地區壹尚姓家族的絲織業經營變遷為題材的。
中國文化的特色之壹是官本位,因此胡雪巖式的成功範例嘗被人津津樂道,但尚家鄙視為官,祖訓永不為官,何嘗不是魏晉之風的體現。
作者借這部作品思考了我國民族工商業在近現代史中艱難沈浮的原因,主角只能在歷史舞臺上當配角——這是民族工商業的悲哀。
葉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王旭烽的“西湖十景”系列文化小說(已寫成八篇),這些中篇小說被譽為“新歷史文化小說”。
上述作品描述的故事普遍都發生在民國,原來秦淮河畔、西湖的民間傳說、稗官野史可以那麽娓娓動人,這些作品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知識分子對文化的堅持與守望,大眾化的語言又體現了當代小說“雅俗***賞”的嘗試。
葉辛的《蹉跎歲月》、《孽債》,梁曉聲的《今夜有暴風雪》、《雪城》, 知青文學的代表力作。
個人覺得葉、梁二人的貢獻在於:作品側重於刻畫知青思想上的覺悟與自身經濟地位的矛盾,刻畫他們面臨觸目驚心的困境以及與新思潮的沖突,為知青遭遇的不公表示深深的同情,因為知青也是人,對痛苦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這幾年葉辛還創作了《孽債Ⅱ》,我想有機會也該買本看看了。
張弦的《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繼魯迅先生的《傷逝》後又壹部劃時代的分析婦女解放問題的短篇小說。
30年前,母親為抵制“把女兒當東西賣”的做法,斷然選擇了自由婚姻;但30年後“浩劫”剛結束的時候,她卻走回當年她母親走過的老路,於是女兒沈荒妹就用30年前的事例駁斥她,“這是怎麽回事,難道天變了嗎?”,作者通過這壹悲劇,聯系荒妹的姐姐存妮與小豹子的悲劇,深刻揭示了婦女解放必須建立在獨立經濟基礎上這壹永恒的真理。
張潔的《祖母綠》,“反思文學”中很有深度的中篇小說。女主人公曾令兒有才華卻愛上了平庸的男主角左葳,“浩劫”時左葳為了自保卻劃清界線拋棄了她,並與另壹女子盧北河結合,“浩劫”後盧北河為了幫丈夫解決科研難題找到了曾令兒,沒想到曾卻壹口答應了。文末曾令兒在海濱旅遊時救起了壹對落水的新婚夫婦,她更確信了“愛”的偉大。
學生年代讀的時候頗有些不解,為什麽壹個女人偏要幫助壹個無能懦弱的男人解決科研難題,而且這樣做的結果並不可能給自己挽回愛情。後來當上妻子、母親以後才開始理解,也許這就是“愛”的偉大,“愛”不需要太多華麗的理由。
馬瑞芳的《天眼》,壹部反映學術腐敗及其危害的長篇小說,知識分子的內耗向來被人看作是遊戲,花樣百出手段無窮,但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又是何等的復雜呢?
作品深受日本現代作家夏目漱石的《我是貓》影響,以女主人公南琦的波斯貓“雙眼兒”的視角,展現了壹幅大學校園博士、導師和他們親友團的眾生相。在鞭撻學術腐敗的同時,刻畫了林東籬、南聖村、章鶴年等壹批正直的鴻儒和南瑛、蘇倩如等壹批恬淡、以平常心自居的基層知識分子,並以此表達了個人“休把黃葉認黃金”的觀點。
聯系作品創作於90年代初,當時學術腐敗遠不如今天普遍,但作者卻以敏銳目光分析到位,非常難得。
劉斯奮的《白門柳》,壹部反映明清之交反君主專制思想誕生的長篇歷史小說。擺脫了歷史小說“帝王將相”的窠臼,書中的主人公是復社清流,如黃宗羲、冒辟疆、錢謙益以及“秦淮八艷”等人。知識分子的進步性與軟弱性在書中表露無遺,在血與火的洗禮中,這些人的思想都得到了歷練。
楊生民的《漢武帝傳》,樊樹誌的《萬歷傳》、《崇禎傳》,很嚴謹的歷史人物傳記,從全方位評價上述帝王的治國方略,分析他們的成敗得失。
我對歷史傳記素來要求很高,但面對著這幾本引經據典、旁征博引的傳記,只能用“五體投地”來形容讀後的感受。而且書中很多歷史資料都是我們日常難以收集到的,具有很高的歷史參考價值。
何建明的《落淚是金》,壹部反映貧困大學生群體生存現狀的長篇報告文學。貧困大學生的內心世界究竟是怎麽樣的呢?他們是怎樣自救的?他們的心裏需要怎樣的撫慰?讀完這本書後就能得出詳細的答案。
作者花了壹年多時間走訪全國各大高校,采訪了無數貧困學生和在校老師,所有事例都具有深刻的說服力。
這部報告文學的出色之處在於不僅僅揭露傷痕,更高明之處在於反思,正如作品中貧困生所作新詩《請為我保留壹面向陽的山坡》和作者多次在采訪中不忍追問等事實描述的那樣,問題是多方面的。但是我們相信,貧困大學生是有頑強生命力的壹個社會群體,他們應該受到尊重。
當然,我讀過的當代作品遠不止這些,不過我卻有個特點:偏重於閱讀傳統的家庭、歷史文化題材的小說,習慣於現實主義或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我基本不讀先鋒文學和網絡小說。
我在百度知道也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如果樓主感興趣不妨看看我以前的推薦內容,看看自己還喜歡閱讀下列的哪些推薦作品:
/question/92764933.html
所有回答都是自己用了整個晚上的時間“敲”出來的,如果樓主對上述作品還有需要了解的地方可以M我,只要我在線能回答的都將盡力為妳解決,因為我讀過的現代、當代文學作品,即使沒壹千八百,三五百總是有的,如果要寫心得並不難,只不過我不願意當職業槍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