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十六年(1659),石出生於福建省晉江縣埡口鄉。他是“水霹靂”施瑯的次子。康熙二十壹年(1682)六月,時任福建水師提督的施瑯奉命以武力為平臺。他的兒子石和石世貞都參與了武力攻臺。施瑯率領兩萬多水師和壹百多艘戰船從銅山來到澎湖。經過幾天的激戰,守軍被打敗了。[2]
石當時隨父出征,親眼目睹了轟轟烈烈的澎湖之戰,於是寫下了壹首充滿* * * *的詩:“獨往東,可倚天威,大展宏圖。用盔甲摧毀洞穴屋,然後渡海。煙霧驅散了千帆的篝火,海浪卷著旗幟和數以百萬計的風。將軍生在澎湖時,還是個老英雄。”[2-3]
早期官員
康熙二十四年(1685),石因為父親的陰影,被任命為江蘇泰州知府。石在擔任泰州知府期間,為官有方,泰州治理有方。[1]
康熙二十七年(1688),江蘇淮安被淹。康熙帝派大臣監督修河堤,很多人跟隨欽差大臣。沿途驛站居住擾民嚴重,石嚴懲罪犯。[4]
湖北發生起義,臺州官兵去救援臺州邊界。史派人去為他們準備食物和青草。他派人拿著棍子監督征用糧食的官兵。如果發現官兵擾民,立即逮捕並嚴懲。他手下的官兵都遵紀守法,不敢越雷池壹步。[5]
康熙二十八年(1689),史在京口(今鎮江)承修沙船,因遲到,吏部商議降級。太守尚書為史求情,說他清正廉明,希望朝廷留用他。康熙帝批準了富拉塔的請求。石當場被提升為揚州知府。揚州人經常喜歡四處遊蕩,但石制止了這種風格,揚州的氣氛發生了變化。[6]
康熙三十年(1691)八月,海潮驟起,泰州龔凡堤潰決。石要求捐款修復堤壩。[7]
官場升遷
康熙三十二年(1693),施被任命為江寧知府。康熙三十五年(1696),其父石郎病逝,總督範因石深受百姓愛戴,請求朝廷允許其執掌朝政。禦史胡德到書上說,史要去職守孝,後為其母。過了壹年多,被授為蘇州知府,但仍不肯上任。[8]
康熙三十八年(1699),石駐軍三年後,被授予江南淮虛道銜。
康熙四十年(1701),湖南按察使壹職空缺,朝廷官員推薦史上任。大學士伊桑A入朝奏事,康熙帝上書說:“我知道石為官很清廉,但遇事多疑,普通百姓會和學生打官司,他壹定會保護百姓;朱升肯定會對貴族們提起訴訟。做事不偏不倚,不疑神疑鬼?像史這樣的官員,給他錢和食物之類的東西,這是恰如其分的。”就在這壹年,被任命為駐湘公使。原來湖南地稅丁銀要交稅,曹密要交京費。石到湖南後,取消了所有的保健費,並把京費減少了四分之壹。人們立石碑來紀念石的做法。
石長期在江蘇、安徽做地方官,是因為民意的挽留。[9]康熙四十三年(1704),石調任安徽任公安大臣。[10]
康熙四十四年(1705),石調任太仆寺。康熙四十五年(1706),因疏忽劫掠湖南典當行,被革職。三月,他被封為順天府知府,上書朝廷,要求禁止四方擅自辦理訴訟,奸詐之人接管捐輸,牙醫查扣貨物,妓女歌舞餐飲,等等。康熙帝下令各部討論,並作出表率。[11]
康熙四十八年(1709),施被任命為左副都督,同時掌管府尹事務。康熙四十九年(1710),調任財政部侍郎、宰相梁倩。很快他就被調到了州長的倉庫。[12]
主要水運
康熙五十四年(1715),施被授為雲南巡撫,上任前任漕運總督。
石出任漕運總督後,對漕運積弊進行了詳細的調查,革除了對黃金的嫉妒,彈劾了貪墨的官員,廢除了勞動中的不合理成分,對漕運的管理非常嚴格。全年監督油罐車運輸,確保油罐車運輸,不敢稍有疏忽。當時清朝正在西北邊陲打仗,石利用漕運運送物資,經河南到達陜西。[13]
康熙五十九年(1720),因為陜西大旱,發生了饑荒。康熙帝命石到達陜西,幫助巡撫鄂亥提高俸祿,並要他勘測黃河水運從河南到安到陜西沿途的路徑,調查陜西現存糧石的數量。石沿黃河西行,寫道:“從河南孟津縣到陜西太陽渡,有數十條纖徑不同的灘地,有的地勢南高,有的在黃河以北。從澠池以下,該船下水後可運載300多石糧食;從澠池到上遊,河水比較高,只能載幾十塊石頭。柱子到神門沒有纖徑,但路邊的石頭往往有方眼和石鼻。在過去,它的痕跡仍然可以看到。從陜西到xi安,河道相對穩定,有運輸路線。所以在河圖上描繪了康熙帝。”他還說:“從河南到陜西三門,現在沒有船可以運。太陽谷以下可改為汽車運輸,從太陽谷坐船到Xi安黨家碼頭更方便。黨家碼頭入庫後,又可以用汽車運輸,可以運輸糧食二十萬石,白銀十萬三千兩。但是運20萬石小米只能運10萬石大米。求皇上讓河南用兩石谷換壹石米,運輸費用可以省壹半。如果擔心大米難儲存,請照常把舊的送出去,放在新的裏。”
信送進去後,康熙皇帝關心陜西災情,拿出50.2萬元唐金,下令開倉放糧。又因地方官多在軍前,遂命部裏選官抵陜,命史掌管此事。石下令分十二路訪貧,按各家人口分糧,遠近皆救。[14]
老死
康熙六十年(1721)春,有雨,災情減輕。康熙帝命史繼續去巡撫那裏運糧。[15]
康熙六十壹年(1722)四月,史因病欲退。康熙帝命其留下,命其子施廷相到郵局視察。同年5月,石病逝於淮安,享年64歲。遺疏請求隨其父石郎葬於福建,康熙帝允其遺囑,下旨賞其清廉,並予以安葬。
司法和民事方面的主要成就
康熙二十八年(1689),史升任揚州知府。當時揚州民間糾紛很多,但史處理的案件既不曠日持久,也不冤,其善於破案的名聲遠播。[17]
康熙五十九年(1720),陜西鬧饑荒。在救災過程中,石發現陜西的大部分倉庫都被浪費了,將被彈劾。地方長官鄂海打算告訴他壹些關於他的兒子丁祥在會寧擔任法官的事情,暗示如果他被彈劾,將對他的兒子不利。石說:“入朝為官以來,我沒有關心過自己,也沒有關心過我的兒子。”最後被彈劾,於是鄂海被罷官,離開了陜西。[18]
改革弊端
石被任命為湖南公使,掌管湖南的財政、錢糧。當時湖南的土地稅在人頭稅中加了徭役費,運到京城的大米還要運到北京,百姓苦不堪言。他到了之後,廢除了所有的徭役費,減去了四分之壹的到北京的交通費。湖南人民歡欣鼓舞,為他刻碑立傳。[2]
利用水運
史主要是與錢和食物打交道的官員。他曾去江蘇督糧。那時候運糧是個肥差,連負責押運的低級武官都可以扣留大米藏貨收贓。作為漕運總督,石並不指望利用手中的權力牟取暴利。而是深入基層,想盡辦法解決運糧內部管理混亂的頑疾。當時的水運船只經常無法滿足日程,道路結冰,駕駛船只的士兵非常辛苦。官員經常克扣大米,勒索船夫。石坐在淮河邊,等曹密過來,親自上船,開艙查看米色好壞多少。在船上,他只與船夫悄悄交談,官員不準窺探、偷聽。他很快放了船,水手們免去了被勒索的痛苦。[19]
石也每天帶著兩三份文件上了船,沿河航行。在船上,他用壹本小冊子詳細地記下了天氣和海流的深度,並預言有壹天會有船到達某個地方,非常準確。他的船走在前面,遇到有水的淺灘,他事先想到船重人少,就先在這裏準備了駁船。如果有護衛官私留,遇到逆風什麽的,會給他看小冊子。他們視他為神,認為他能預知未來。對於那些敲詐勒索、貪汙受賄、中飽私囊的官員,“立杖壹箭,示眾。”但在1934年,原來亂七八糟的漕運政務被消除,水手不再受苦,百姓不再受欺負,漕運船只如期往返,官員保住了自己的位置。石對的漕運管理得很好,多年以後,他仍然為百姓燒香祈福。[19]
康熙五十九年(1720),西北邊境局勢緊張。從河南到陜西,軍隊調動運輸頻繁。史奉命前往陜西,協助巡撫鄂海監管軍餉。他還發揚踏實、踏實、能幹的工作作風,親自駕船回黃河以西,把漕運路線勘察清楚,繪制了詳細的路線圖。[20]
人們對《清史稿》的評價:時輪是壹位英明果斷的官員,抑驕戒吏。有鄭輝,百姓稱之為“青田”;“陳彭年和石時輪明相愛,不怕強。”[21]
康熙皇帝:“自州牧薦歷,我無罪自持,壹向如此。”
陳康琦在《浪前傳》中寫道:“公平來源於‘不要寡,不要怕強’二字。" [22]
《泉州府誌》:“機警,勤於辦事,聽朝廷之言,拾毛如神。如果他所在的縣有可疑病例,妳就應該轉移。既然州牧薦歷,無罪自持,壹以貫之。”[23]
個人作品《南唐集》八卷。
《弘毅詞》是壹卷。
坊間典故不提他們的名字。
因為施瑯* * *有大功勞,康熙讓他挑幾個兒子給朝廷照顧,這樣以後他們的仕途起點會高壹點。石朗提到了他所有的兒子,但他沒有提到石時輪。後來,石的官才被康熙知道了,康熙終於明白,石郎對這個次子最有信心,認為他完全可以靠自己出人頭地,所以沒有提他的名字。
偏執
有壹次,湖南缺壹個按察使,所有的官員都推薦石。大學士Isan ' a宮邀康熙。沒想到康熙說:“我知道天下賤,但事情發生時我偏執。人民起訴學生,就是偏袒人民;當所有的學生起訴士紳時,他們將是裸體的。只求成功怎麽可能偏執?如果妳是壹個世俗的人,把這件事委托給錢谷是合適的。”石的為民決策被康熙皇帝形容為“偏執狂”。這種“偏執”恰恰刻畫了他可敬可愛的以人為本。[24]
靈活處理案件
石初任江都縣令時,任何親友走後門來拜訪,他都斷然拒絕。當時江都有壹句話:“沒有聯合,閻羅老了。”所以人們常把他比作剛正不阿的包拯。然而,有些人將他與包公相提並論,說包公總是剛毅誠實,坦率,但他可以為所欲為。也就是說,他在辦案中總能靈活運用,以智取勝。我在江都的時候,有個人曾經犯下重罪。他寄錢給壹位官員尋求幫助。那官員說:“妳快死的時候就大叫壹聲。我自有辦法。”到了刑場,犯人真的嚎啕大哭。但旁邊的官員說:“快認罪!”轉身離開了。石公在壹旁看著,馬上意識到這個人被漢奸賣了。[25]
他嚴懲了叛徒工廠。他在擔任順天知府,也就是首都市長的時候,大力整頓首都的面貌。步兵司令托合其,當時受到康熙帝的寵愛,每次出門都有騎手迎接。有壹次在路上遇見了他,和站在路邊。陀何琪嚇壞了,他下車問道。石大聲說道,“國家的制度是,只有王公才可以帶著侍從出行。我以為是王子,就在路邊等著。沒想到是妳!”還說要為他寫壹本書。陀何琪嚇得連連道歉。他“不欺寡婦,不使大臣強”,以智取勝,富有戲劇性。
外表不吸引人/不起眼
石小時候多病,長大後卻長得很醜。《清史稿》記載:“曹西安是公仆,相貌醜陋,人名‘殘缺’。官郡初,伊尹去見上官,上官要麽掩嘴壹笑,公道地說:‘公醜是因為其貌嗎?人面獸心,可惡的耳朵。如果是的話,那麽這只野獸看起來就像壹顆人的心,那又有什麽害處呢!據此,百姓稱他為“不完全”。[26]阿清王朝的鄧之誠,說自己“眼歪手翹,腳瘸,門偏”,所謂“五行不全”。於是,頗有幽默感的康熙給了他“不完全適用”。
文怡館
康熙三十二年(1693),史升任江寧知府,掌管上元、江寧等八郡。他上任後,立即革除舊規,嚴懲貪官,百姓安居樂業。這時,他的父親施瑯去世了。按照禮儀,他要離職三年,回家吊孝。在他離開的那壹天,成千上萬的人倒在了去留的路上,舍不得離開他。自然,他不能允許,所以人們每人捐了壹便士,在政府辦公樓前建了壹個亭子以示紀念,並把它命名為“文怡亭”。
家庭成員父親
施瑯:清朝靜海侯,明末清初軍事家,清初重要將領。
兄弟
長兄:施世澤,又名石矛,收養施瑯已故的哥哥施趙可為繼承人。
三哥:施世謙,授外交大臣。
四哥:石士奇,康熙十九年(1680)石郎之前從北京回到福建,二十歲。康熙二十年(1681),施瑯在廈門上任後,奉其父之命,準備武器,運送錢糧,協助施瑯準備東征。兩年後在鵬泰入伍,立下戰功。
五弟:石室Q,石郎隨父任福建水師提督。
六弟:石世秋,康熙二十二年(1683)隨父攻臺,康熙三十五年(1696)入伍加爾丹。康熙六十年(1721),朱壹貴舉事,施世貞圍剿,與蘭亭妃在臺灣會師。
七哥:史世華,經驗豐富的官員,被授予潤州(今鎮江)軍士軍銜。施瑯攻臺時,隨父任福建水師提督。
八弟:石,無職,死後繼位為靜海侯。
石墓位於鎮接待村自然村的山上。石陵園是清代巡撫施瑯之子石之墓。園內有石羊、石虎、石馬、石將軍壹隊,石牌坊壹座,重慶牌位壹座,苦幹亭壹座。兩座陵墓相距不到3公裏。墓群的背面和左側起伏,綠樹成蔭,美不勝收,是風水寶地。[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