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江蘇宜興有什麽特色?

江蘇宜興有什麽特色?

地理位置:宜興位於北緯31 07' ~ 31 37 ',東經119 31 ' ~ 120 03 '。位於江蘇省南端,滬寧杭三角中心,東與蘇州太湖相連,東南與浙江長興、西南與安徽廣德、西與溧陽、西北與金壇、北與武進相連。滆湖鑲嵌其中,三棵山毛櫸(Xi山毛櫸、團山毛櫸、董山毛櫸)伴隨著城市的東西兩側。全市總面積2038.7平方公裏(其中太湖280.7平方公裏);城市建成區面積66.1平方公裏,城市化率55.88%。地勢南高北低,西南為低山丘陵,最高峰黃塔頂611.5m。在東部,太湖是壹個褻瀆的區域,適合種植各種蔬菜。北部和西部分別為平原區和低窪圩區,是宜興的糧油主產區。

截至年底,全市共有1個國家環保科技產業園、2個省級開發區、14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217個行政村、95個社區居委會。戶籍總人口1.071.800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74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0.37%和1.26%。其中男性52.85萬人,城鎮居民56.49萬人。全年出生6952人,出生率6.50‰;死亡79965438人+0,死亡率7.4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7‰。計劃生育率99.85%,獨生子女率89.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625人(按常住人口計算)。有36個少數民族,近4000人。宜興市人民政府宜城街道桃鬥路8號。

自然資源全市耕地6665438公頃,林地50400公頃。中小湖泊29個,水域面積294.3平方公裏;水庫池總容量為65438+3400萬立方米;水資源全年可利用11億立方米。已探明的礦產有27種,如石灰石、大理石、應時砂巖、煤和泥炭。蜀山特有的陶土,是制作紫砂器皿的上等原料。主要用材林為竹、松、杉,其中毛竹1.2萬公頃,總蓄積量3600萬株;茶園5000公頃,年產茶葉6407噸,是江蘇省竹子和茶葉的主產區。這裏有野鴨、黃雀、黃鸝等數百種野生動物,還有狼、野豬、刺猬、松鼠等多種哺乳動物。有銀魚、鯽魚、草魚、貽貝、螃蟹等幾十種水產品。

宜興,地方名產,物產豐富,享有“陶都”的美譽,其陶器馳名中外。何橋豆幹鹹而不澀;清廷的祭品,徐舍的酥糖,甜而不膩;槁城豬女人的肉又香又沙,味道獨特;太湖的“三鮮”白魚、白蝦、銀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瀆地區的百合被譽為“太湖的人參”;丘陵山區盛產板栗、竹子、竹筍、楊梅和多種名優茶葉。“洋縣紫筍”茶在唐代被定為貢茶;2008年,宜興被命名為“中國名茶之鄉”(中國14),成為江蘇省唯壹獲此殊榮的縣(市)。宜興毛竹肉質,顏色黃亮。和黃豆壹起煮,成為江南最好的菜和酒。張著銀杏種核大,苦味少,糯性好,味鮮,潤喉潤肺;野生平菇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陽西蘿蔔、白菜成功註冊“陽西”品牌,白菜被認定為部級無公害產品;杜鵑花的品種很多;夏香芹菜品種繁多,市場廣闊。

宜興古稱景邑,春秋時屬吳。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縣,景邑改為洋縣。西晉泰安二年至永嘉四年(303 ~ 310),朝廷為表彰周貴在興義三兵平亂中的貢獻,設立宜興郡,隸屬揚州。隋開帝九年(589),改稱宜興縣,屬常州。宋太平興國元年(976),為避趙光義之忌,改宜興縣,屬長洲。雍正四年(1726),分宜興、靖西兩縣。民國元年撤銷靖西縣,並入宜興縣。6月1949至6月1953屬於常州地區,6月1953至6月1956屬於蘇州地區,2月1956至3月1983屬於鎮江地區。

宜興是太湖著名風景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南部山區溶洞多,景色奇特。現已發現洞穴80余處,開發開放洞穴5處,其中善卷洞、張公洞於1934對外開放。有五個國家AAAA風景區。善卷洞周邊的許多“良渚”遺跡更吸引遊客;玉脈丹四周巨石環繞,是壹座美麗的花園,終年永不幹涸。蜀山的東坡書院和閘口天元堂的西府海棠,都是蘇東坡親手創建並種植的。滆湖岸邊的天壹度假村,是江蘇省最大的集吃、住、娛樂於壹體的私家園林。市內有紀念“艷羨第壹人”的紂王廟、太平天國附屬宮殿、徐悲鴻紀念館等文化景點。天壹度假村和宜興觀光農業示範園被列入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近年來,註重保護自然風貌,發展生態旅遊,利用城市邊緣和濱水區的丘陵山地,建設龍背山森林公園、團酒風景區、水上樂園和濕地公園。壹個“山中之城、城中之水、園中之人”的山水旅遊城市初步形成。

文化遺產宜興歷史悠久,先民勤勞樸實,留下了許多文物。西溪遺址位於方莊鎮董熙村,是馬家浜文化時期的大型聚落遺址,集中體現了六七千年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先民和平自然的生活。朱熹鎮的朱坡山曾是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居住區。1984年,吳橋村出土的漢代獨木舟被南京博物館收藏。2002年發掘的駱駝墩遺址代表了太湖西部山區向平原區過渡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和文化特征,對研究長江下遊古代文明進程具有重要意義。2002年被列為中國六大考古發現之壹。國山碑建於三國吳天錫元年(276年),被譽為“江南第壹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18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5處(101處),文物控制單位56處,文物10000余件。《梁祝傳說》和宜興紫砂制陶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民間舞蹈如男歡女玩、宜興手工刻紙、宜興堆陶技藝、觀蝶節等是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無錫有3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宜興有33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2009年,在全市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整理和發掘工作,整理登記重點項目1731個。

陶瓷文化宜興陶瓷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開始燒制陶器。在丁蜀等地出土了各種商周時期的古陶器皿和殘片。2002年,新街駱駝碼頭出土了馬家浜文化時期的陶器。錢樹丁蜀明代龍窯是中國唯壹仍在使用的古代龍窯。駱駝墩遺址和古窯址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紫砂、精陶、藍陶、勻陶、彩陶被譽為陶瓷的“五朵金花”,尤其是紫砂成品,以其特有的泥質、雕塑感、古樸的自然美而聞名海內外。明代的“泉壺”,史大斌的“三足如意壺”,向嵊泗的“聖壺杯”,都是國家壹級文物,分別收藏在國家博物館、無錫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館。宜興陶瓷兼具實用性和觀賞性。紫砂作品在國內外多次獲獎,部分作品也被視為國家國際交流的禮品。從1988到1998,宜興每兩年舉辦壹次“陶瓷藝術節”,吸引陶偉傳媒投資,促進宜興經濟發展。宜興陶藝家多次赴臺、赴美拜會朋友,促進文化交流。全市有大型陶瓷企業20余家,民間陶瓷作坊1000余家,從業人員3萬余人,其中具有陶瓷工藝美術專業職稱的2108人,具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稱號的12人(含已故2人),省級大師14人。宜興(紫砂)是省經貿委授予的江蘇省傳統工藝美術特色產業基地。

宜興名人宜興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歷代進士近400人,其中狀元4人,次狀元5人,花探1人。宰相10,將軍15。晉代周初文武雙全,是“周初除三害”的主角,是棄惡從善、洗心革面、怒而勵誌、壹心報國的典型。《陽羨圖記》是中國最早的關於風土人情的著作之壹。南北朝時,將軍陳慶之是壹位偉大的戰士。盧象升是明末著名的反清將領。明代政治家有徐普和周延儒。徐普於12年入閣,功績卓著,是壹代聖賢。周延儒在明朝萬歷四十壹年連中兩元(會元,狀元),第二次是相。

也有很多人在自然科學方面取得了成就。宋代華杉的《吳中水利記》為太湖的治理和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晚清名醫余醫案,解放後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民國時期,邵創辦蠶種總場和虎牌蠶種,發展到江浙皖11分店,年產蠶種64萬粒。現代是人文薈萃。有前高教部部長、清華大學校長,有“壹街雙星”之稱的臺灣省立大學校長於,有“雙子星”之稱的中科院孿生兄弟、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石。截至2009年底,宜興中國科學院共有12名院士:周培源、、、石、朱紅元、朱、吳、、程榮時、、儲俊浩、吳嶽良,中國工程院共有12名院士:周靜、沙慶林、薛鳴秋。宜興大學校長100余人,副高級職稱以上人員約2萬人,素有“教授之鄉”的美譽。他們在各個領域為中國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文化藝術方面,宜興人才濟濟。唐代的,宋代的蔣、和,明代的,清代的,在中國文學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作家蔣芳寫的霍小玉傳記廣為流傳。詩人的詩“櫻桃是紅的,芭蕉是綠的”成為千古名句,與、王、張浚並稱“宋末四傑”,戲劇家創作了“嬌花五首”,其中的《綠牡丹》、《西園的故事》至今仍是越劇、昆劇的保留劇目。陳維崧,晚清洋縣詞派領袖,曾參與明史編纂,與吳江吳茶涵、雲劍彭古晉並稱“河左三鳳”。上海星火出版社原總編輯沙磊,現代文學生涯60年,有壹本傳世詩集叫《時光之歌》。現代國畫大師徐悲鴻的作品享譽海內外,張瑞林、尹瘦石、錢松巖、吳冠中等壹批畫家也享有盛譽。在音樂和戲曲方面,有劉天華弟子褚時柱參與編曲的《劉天華作詞集》、《阿炳盲人歌曲集》,有劉天華弟子蔣風之曾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在民樂演奏方面頗有建樹,有著名二胡演奏家閔惠芬,有歌唱家程、。在新聞出版方面,有20世紀初在新聞界聲名鵲起、被譽為“三大傑出記者”的徐淩霄,有著名記者、《文匯報》創始人之壹的許朱成,有《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王金鳳。

  • 上一篇:求好看的仙俠小說定真相
  • 下一篇:英國皇家對派克鋼筆的授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