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淺談如何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

淺談如何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

淺談如何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 篇1

 壹、與傳統教學設計的區別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壹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而信息化教學設計是以學為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以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應用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環境,獲取、利用信息資源,支持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優化教學效果。

 從定義來看,使我明白了傳統的教學設計是面向知識點,以講授重點、難點為中心展開,突出“教”;而信息化教學設計是面向過程和基於資源的設計,突出“學”。

 二、信息化教學設計不等於教案,也不等於課件

 在這幾年的教學工作中,我主要把重點放在如何講好壹節課,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正因為我追求於這種“現實”的成果使得我壹直沒能靜下心來思考這些理論上的知識,教學設計並不等於教案,也不等於課件。教案是分節課編寫,針對教學內容進行詳細描述,順序遞近。而信息化教學設計從靜態教學設計,轉變為動態信息設計讓課堂充滿活力,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它從傳統教學設計,轉變為網絡教學設計讓解讀教材變為引導知識學習;從集體統壹設計轉變為個性化設計;從重視結果評價,轉變為能力評價,關註學會學習、學會創新、綜合素質。

 三、信息化教學設計註意點

 1.信息化教學設計需要註意的點是信息資源的選擇,如網站、多媒體資源庫、課件等等;其次是教學情境的創設,如我在講解職業學校機械制圖《零件的測繪》壹課時,我在課前用德國壹高新五軸聯動的德瑪吉數控設備進行機械加工做成壹視頻,在課題引出之前播放,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內容,這能強烈引發學生學習熱潮,對數控專業的再壹次認識。

 2.信息化教學設計需要註意的是由“教”轉變為“學”,其實這些年來壹直知道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我所疑惑的是現在課堂中還有很大壹部分教師不能真正的將課堂的這份“主權”還給學生,其中的原因也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努力的;

 3.最後是關註評價方式,及時評價可以有效獲得教學成果,鼓勵比打擊更有成效,所以我們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說話藝術。

 四、信息化的教學模式有別於傳統的教學模式

 我認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它是壹種教師主導的講授型教學,它的學習環境比較貧乏,基本上是壹種固定的、復述式的學習,而學生主要通過個體學習來完成學習任務;而信息化教學模式,它是基於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自主、探索、交互式的教學,它有著豐富的學習環境,比較開放,而學生主要通過協同學習來完成學習任務,以“任務驅動”和“線,在相關的有具體意義的情境中確定和教授學習策略與技能。

淺談如何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 篇2

 摘要: 本文明確了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內涵,總結了信息化教學設計具有的五個主要特點,將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媒體與資源、互動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作為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要素進行了分析,為開展信息化教學活動提供了借鑒依據。

 關鍵詞: 信息化教學設計;特點;要素分析

 壹、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內涵

 參考祝智庭教授主編的《現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壹書對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定義,信息化教學設計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全優化的系統方法。信息化教學設計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業成就,其過程可概括為:利用手段——情境安排——系統優化,其研究對象為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系統。

 二、信息化教學設計的主要特點

 傳統的教學設計主要是以行為主義理論為基礎[1],信息化教學設計在傳統教學設計的基礎上,還引入了構建主義、多元智能和系統科學理論[2],因而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傳統教學設計有著明顯的差別,體現了許多不同於傳統教學設計的特點與要求。

 (壹)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關鍵理論基礎是構建理論。信息化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是運用信息技術,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創建壹個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式的學習環境[3],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構建性的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信息化教學設計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強調學生進行自主設計式的學習,不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在相應時間和空間裏進行同質的學習,以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二)基於開放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時,要采用開放的系統思維方式,基於開放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思考整個教學過程,以克服傳統教學設計相對封閉、線性思維的特征,讓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下,按照自己的學習需求,利用豐富的信息資源進行自主化的學習,探索和解決問題,改變以往封閉、被動、填鴨式的教學方式。

 (三)以問題、任務為驅動。問題或任務是學習目標的情境化體現[2],教師要以教學課程的大概念為背景,圍繞壹個完整的問題或任務設計、安排教學,讓學生成為問題(任務)情境中的角色,促使學生學習相關的知識,激發學生創新思考,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能力。

 (四)反饋調節與學習評價的及時性。信息化教學設計要求對教學過程實施迅速、及時的評價。教師根據收集到的“實時”信息,對學生的學習做出迅速的評價和反饋,學生通過反饋結果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並做出相應的學習策略調整,以達到對學習過程的監控和調節。同時,通過采用網絡化教學評價系統,可促使學生養成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學習評價和反饋調節的效率。

 (五)要求師生具備相應的信息化素養。信息化教學設計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進行基於任務、基於合作、基於研究的學習。這就要求師生必需具備壹定的信息技術素養,否則就會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只有當師生的信息技術素養達到相應的水平,才能保證信息化教學設計被廣泛應用且富有成效。

 三、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要素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要素大致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媒體與資源、互動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幾個方面。

 (壹)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是衡量教、學質量的尺度,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對教、學雙方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制訂教學目標通常要考慮以下問題:

 1.使學生學到哪些知識?學到什麽程度?

 2.鞏固哪些知識?為學習哪些知識做準備?

 3.要結合日常學習、生活中哪些實際情況?

 4.要培養學生哪方面的技能?並達到什麽程度?

 5.使學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糾正哪些錯誤的觀點?

 6.要培養學生哪些能力?等等。教學目標要定得恰如其分,過高、過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於執行和落實。

 (二)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並不是固定的,根據不同課程的教學特點和教師的教學風格,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的主要模式有:

 1.多媒體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下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利用計算機、投影等設備輔助其課堂教學,該模式適用於理論講授、專題講座等,有利於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網絡教室模式。這種模式通過網絡形成壹個教學交互系統,除具備大屏幕投影外,教、學人員都應有壹臺計算機,該模式適用於有交互操作的教學內容,在計算機操作和網絡化模擬操作中應用較多。

 3.網上自主學習模式。這種模式下學生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如:多媒體課件、網絡課程等)進行自主學習,是信息化環境下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該模式主要適用於課堂教學的鞏固與提高,前提是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相應的教學環境。

 4.網上協作學習模式。這種模[4]式通過網絡實現學生與計算機、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和交互,該模式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可調動教、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必須有相應的網絡教學平臺作支撐。

 5.研究性學習模式。采用這種模式時教師提出問題,同時提供大量的網絡資源或其他信息資源,讓學生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研究得出相應的結論,該模式註重培養學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媒體與資源。

 選擇教學媒體,設計教學資源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內容的展示、助教和助學活動的開展等都需要通過教學媒體與資源來體現。

 1.教學媒體的選擇。媒體的選擇,就是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選擇儲存和體現教學信息的載體(如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媒體直接介入教學活動過程,用來傳遞教學信息,可使學習者的感官受到最直接的刺激。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主要是呈現事實、創設情境、提供示範、解析原理等。

 2.助教型教學資源的設計。目前在教學中,助教型教學資源的應用主要形式是電子講稿。它是傳統板書教學的補充與拓展,使用得當有利於增強教學內容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增加教學的`信息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3.助學型教學資源的設計。助學型教學資源是為適應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需要而設計的,它是助教型教學資源的補充與完善,它的主要形式是多媒體課件。設計助學型教學資源時,必須突出自主學習功能,以解決某壹特定問題為主要目標,選擇那些適於多媒體表現的內容,采用模塊化結構,將教學資源設計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導航器,並使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及人性化的界面。

 (四)互動教學活動

 互動式教學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為了達到壹定的目標,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同推動教學的過程。現代教育理論倡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媒體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與學是緊密聯系的兩個方面,教學工作只有當教師與學生***同參與,形成雙向信息交流與互動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常可采用的互動教學活動有教學對話、分組討論、角色扮演等。

 (五)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采取科學的評價標準,運用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量,並給以價值判斷。教學評價應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始終[5],利用教學評價系統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如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互評等)進行評價,以便為教學提供及時的反饋,讓教師隨時了解教學開展的情況並及時調整教學。

 參考文獻

 [1]張劍平,李慧桂.信息化環境下教學設計的基本問題研究[J]. 電化教育研 究.2005年第9期:33-37.

 [2]周坤亮.信息化教學設計研究綜述[J].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 2011年1月第1期:64-67.

 [3]黃傑.對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J].教育信息技術.2007年第6期:27-29.

 [4]孫誌飛.信息化環境下課程教學設計支持系統研究[D].南京:解放軍理工大學,2009.

 [5] 章學軍.教育信息化環境下教學設計的探討[J].科教文匯.2007年4月上旬刊:45.

 信息化教學設計包括哪些主要環節?

 1、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壹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2、信息化教學設計是上海師範大學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運用系統方法,以學為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以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應用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環境,獲取、利用信息資源,支持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優化教學效果。

 3、教學設計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4、信息化教學設計主要環節包括:單元教學目標分析、教學任務與問題設計、信息資源查找與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學生作品範例設計、評價量規設計、單元實施方案設計和評價修改。

  • 上一篇:妳推薦壹種不太鹹的面醬嗎?
  • 下一篇:壹年級小牛怎麽寫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