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標:臺北市大安區龍泉街81號
誠品恐怕是臺灣省最有名的書店了。來臺灣省後逛的第壹家書店也是位於101下的誠品信義店。誠品書店當然好,但是來臺灣省之前就計劃好了,二手書店是臺灣省買書的重點。壹方面是臺灣省二手書店多,另壹方面是最重要的——便宜。
在桃園玩了壹天回到臺北,朋友帶我們去了臺灣省師大夜市。去之前,我們已經查過夜市附近有壹家很有名的二手書店——九香居。
拐個彎,就能看到老湘聚的牌子高高掛在上面,只是門面有點破舊。不僅樓上看起來像在建的樓房,正門也被路邊停車擋住了,很難拍照。
新年剛過,門口還掛著春聯。夜幕開始,門上的春聯,書店裏略帶醉意的昏黃燈光,讓人感到溫暖。
剛到臺灣省的時候,很好奇臺灣省各種小店的營業時間。臺灣省的家庭店鋪很多,營業時間大多從中午開始,節假日也不營業。老香居門前也掛著營業時間,從下午1到晚上10,臺北人周壹過著悠閑的生活,從門牌上的營業時間大概就能看出來。
當我走進書店時,首先讓我吃驚的是他們的布局。對於老牌書店來說,版面的混亂大概是少有的相似。混沌對應舊,天作之合。但老香屋的布局卻異常整潔,甚至給人壹種對稱感。兩側是占據整面墻的書架,整齊地擺放著各種舊書,中間壹排類似於展櫃,擺放著各種有珍藏或紀念價值的繪本和古籍。我覺得老板很可能是處女座...
有人寫過老湘劇的歷史,我想在這裏直接借給妳:
“說到老湘劇前期日升書店的過去,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末。現在的主持人吳亞惠,她的祖父是做造紙生意的,當時就註意收集舊書。父親吳惠康30多年前正式經營古籍、舊平裝書、字畫的銷售,從最初在何歡南路擺地攤,到在信義路國際學院附近創辦日升書店,再到後來轉戰永康街、金華街,基本上。到了吳亞惠和他弟弟吳子傑這壹代,可以算是三代商賈出身,奠定了今天老香家的基礎。
雅慧告訴我,在臺北,許多二手書店從小販那裏按壹公斤的重量收集書籍,她父親為了保證質量,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就花了很多錢按重量給書籍定價。就這樣,附近的小書商被吸引過來,後來全臺北的書商都把書送到了他們的店裏。很多時候,他們甚至每天都要接納20多人。門前真是車流如織。”(《臺北市中心的瑯嬛——老香居》)
老香居只有200多平米。地方雖小,書的供應卻很充足。吳亞惠提到他們有兩個大倉庫,而且他們還與壹些圖書館和研究單位合作。
走進書店,書籍——當然是最吸引人的東西。臺灣省的書店大多分類很好,很整齊,所以找書並不難。
在老湘局,壹些關於臺灣省的書吸引了我。這部分是關於臺灣歷史的,很多關於臺灣省身份的書很可能不會在中國大陸出版。
此外,臺灣省本土作家寫的壹些小說或詩歌,在大陸市場很難找到,但卻是臺灣省數量最多的二手書店。
逛了很多臺北的二手書店後,妳會發現,老香居的書其實更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老板吳亞惠承認他們的書很貴,並解釋說:“很多經常來這裏的人都知道,如果妳想找壹本書,如果妳給我們壹個主題,我們可以幫助妳。很多研究生,我們都會為他服務。比如他今天要做壹個題目。如果他二十多歲,三十多年前的書,四十多年前的書,他可能不知道,我們肯定比他清楚。所以我們有時會給他壹個建議。我想這就是我要說的。這是附加值。妳在其他書店可能得不到這樣的服務。所以我說,妳可以說我們的書貴,但不能說我們的服務不好。這種服務是增值的,尤其是對那些想做研究的人,但對他來說,書讀得不夠,這仍然是壹種很好的服務。”(《斑駁的老香屋:探尋書頁中的年輪》)
當然,對於二手書店來說,最有價值的還是收藏舊書。中間還有很多老香的舊書。“父親不像壹個商人,他更像壹個收藏家。我有很多珍藏的書,都是父親從全國各地的書市和二手書店給我淘來的。”吳亞惠這樣描述她的父親,可能是因為他的父親為老相舉收集了如此多的古籍。
在老香中間,我還看到了壹本比較有特色的書——名人書信手稿展。
這份手稿是臺灣省當地名人的許多信件和手稿的集合。雖然可能不是真跡,但也有相當的史料價值。而且由於裝訂精美,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舊的東西煥發出新的氣息,這是老相舉說的,在老相舉身上也能深切感受到。
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實體書店逐漸沒落,書店轉型為文化超市。作為書店,書籍當然是主要商品,同時書店也收藏各種文化商品。書籍和文化商品* * *共同構建了書店的文化意義,從而拓寬了書店的概念。
在老湘劇裏,許多小玩意引起了我的興趣。
在入口處,具有臺灣省特色的明信片吸引了我的註意。
在收銀臺附近,各種動漫玩具也特別顯眼。
逛完臺北的各種店鋪,可以發現臺灣省的人大概還有用CD聽音樂的習慣。不僅書店經營光盤,還有專門賣光盤的音像店。
中間有老香的唱片不多,大部分都是和電影有關的音樂。
老香不僅是音樂,還有繪本。
角落的壹個小房間裏,美術書擺滿了四面墻,坐在裏面應該很有感觸。
當我借書的時候,我看到了掛在角落裏的女神的照片。
再說老板娘也是女神...
舊書,舊家具,昏暗的燈光,老香屋的廣告牌上寫著:從舊物的記憶中尋找新的熱情和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