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所謂‘金甲’東西方都有,是貴族為了顯耀身份在鎧甲上鍍金而已。現存故宮的清代盔甲中,康熙和乾隆都各自有壹件金色盔甲,它是康熙和乾隆分別在大閱兵時方才穿戴的大閱甲,其制作卻與人們壹般所理解的‘金甲’有所不同。”曹連明告訴記者,康熙與乾隆的大閱甲形制基本相同,其特點是不用金屬,而用金線在黃緞上繡出金版紋,代替甲上的金屬,甲的部分內裏使用藍綢裏,正面使用黃緞,黃緞上以金線繡有龍紋等圖案並布滿金帽釘。
“由於大閱甲並不是在戰場上所使用的盔甲,而是壹種禮儀盔甲,因此並不主要以金屬制甲,但是大閱甲周身金線及金帽釘等也要耗費不少黃金才能制成,而其分量卻是十分輕便,大概也就是壹件棉袍的重量。”
大閱甲頭盔原是牛皮做胎
據介紹,康熙大閱甲的制作工藝十分精巧,其上衣雲紋主要用綠、墨綠色等,其間四合如意雲用粉、粉紅、紅、月白藍色等;靈芝雲用粉、紅色等組成。上衣正面黃緞地上布滿金帽釘,左、右各以金線繡壹條正面升龍,上衣背面與衣前紋飾顏色壹樣,所不同是居中繡有壹條正龍。衣下擺處繡有平水、壽山、海珠、雜寶、珊瑚等紋飾,其左、右護肩,面部藍地繡金龍各九條,並在中部鑲嵌有壹紅寶石和壹東珠;左、右護腋、前鐺、側鐺顏色均黃緞地,布金帽釘,各繡壹條正龍及平水、壽山、雲紋等紋飾。下裳為左、右兩鐺,每鐺均為黃緞地,上繡行龍十六條,在每兩條行龍間用金線采用釘金針法,以絲線固定排列整齊***五道。
有意思的是,大閱甲中的盔,呈現金黃色澤,卻也並不完全是由金屬制成,而是用牛皮做胎,以黑漆,鑲以金、珠為飾;盔頂以金累絲鏤空為座,飾以雕龍,嵌大小珍珠數十顆。據曹連明介紹,盔周圍鑲有梵文,間有瓔珞紋,此盔平日不戴用時,存放在漆木盒內,盒內飾有黃緞棉綢布,以免碰壓,以示珍貴。
乾隆金銀珠雲龍紋甲胄三年完工
大閱甲在清宮現存的盔甲中可謂是制作最為精美的甲胄,但曹連明告訴記者,北京故宮博物院還保藏著壹套乾隆二十六年制成的金銀珠雲龍紋甲胄,這套甲胄通身閃爍著金龍,有正龍、升龍、行龍16條,既非皇帝戎裝,也非大閱禮時穿戴,是提供皇帝賞玩的珍品,其工技之精巧,可謂稀世珍寶。
這套甲是用小鋼片聯綴而成,表面只露金、銀、銅、黑四色圓珠組成的雲龍圖案,重15.4公斤,由乾清宮養心殿造辦處制造。自乾隆二十六年開工,至乾隆二十九年完成。用材有蕪湖鋼、金葉、銀葉、紅銅葉、黑漆。制作過程,先將蕪湖鋼打成厚約1毫米、長4毫米的小鋼片,將小鋼片的壹端鑿成半圓珠形,並分別包上金葉、銀葉、銅葉或塗上黑漆,另壹端鉆壹個供穿線連結的小孔,然後將它們組成雲龍,壹排排地用線穿釘在底襯上。底子銀色,龍身金色,龍發龍須龍尾銅色,鉤邊線黑色。全套甲***用60萬顆小鋼片穿連而成,甲裏鋪絲綿和綢裏。據稱,在制作時,先試做成壹塊鋼布,乾隆帝見到鋼的顏色不夠華貴,指示要改為金、銀、銅、黑四色,次年又做了試樣,驗明四種顏色不變,乃於乾隆二十六年正式制作。其胄以皮胎髹黑漆,鑲有金、珠裝飾,周圍飾龍紋,並以梵文與瓔珞相間,胄頂以金累絲為座,嵌紅寶石及大珍珠70余顆。
清宮戲中的鐵葉甲與事實正相反
《滿城盡帶黃金甲》中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五代十國時期,據悉,五代十國的盔甲發展基本沿襲唐末制度,鎧甲又重新全用甲片編制,其重量至少也有幾十公斤。而據史記載,我國古代的盔甲也並不輕。在宋代,歐洲鎖子甲的重量不過15公斤,15世紀時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以重量而言,中國宋代的步人甲是中國歷史上最重的鎧甲,根據《武經總要》記載,北宋步人甲由鐵質甲葉用皮條或甲釘連綴而成,是最接近歐洲重甲的中國鎧甲,其重量壹般在三十公斤左右。而到了清代,則是輕甲發揚光大的年代,也就是說從重量上看,清代的盔甲更加輕便而易於使用。
曹連明指出,清朝時大量使用的鎧甲是綿甲,也稱鐵葉甲,是在堅厚的綿或絹的布料上鑲嵌有鐵片,並用銅釘固定的壹種鎧甲。綿甲具有壹定的防寒性,適合中國北方步騎兵使用,厚實的布料中密嵌著鐵甲葉,對冷兵器和火器都有壹定的防護能力。“這種棉甲看上去,就像壹件棉大衣壹樣,特別之處在於其鐵葉並不是縫制在棉布的外面,而是嵌於內側的,這就與時下盛行的許多清宮影視劇中我們所能看到的將士盔甲鐵葉均露於衣外的情形有著迥然不同的差異。”曹連明同時指出,除非禮儀用盔甲,壹般實戰中的盔甲,即便是皇上禦用,也很少會出現真材實料、真正意義上的“黃金甲”。
相關鏈接
故宮現存逾千件八旗盔甲
據曹連明介紹,在大閱兵中,八旗各營需身著盔甲,接受皇帝的檢閱。而清代八旗盔甲有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等,均由清代杭州織造局制作,現存故宮的有壹千多套八旗盔甲。
據介紹,清代八旗盔甲以綢為面,藍布為裏,內絮壹層薄薄絲棉,其面飾有等距銅鍍金圓釘。甲由八部分組成,即上衣、下裳、左右護肩,左右護腋,前遮縫、左遮縫,穿時,由銅鍍金紐扣連綴成壹體。八旗盔甲種類形制相同,所不同者唯在顏色,正黃通體為黃色,正藍通體為藍色,正白通體為白色,正紅通體為紅色。鑲黃、鑲白、鑲藍三旗各以原旗本色為主,其邊緣飾以紅色。鑲紅旗甲中為紅色,邊緣飾以白色,以示區別。乾隆間兩次由杭州織造局織造,達數萬套,供大閱兵時穿用,平時則貯藏於西華門城樓內。
故宮藏努爾哈赤、皇太極盔甲說法不實
曹連明在接受采訪時還特別指出,北京故宮現存有紅閃緞面鐵葉盔甲和藍緞面繡龍鐵葉盔甲各壹套,其中紅閃緞面鐵葉盔甲,隨甲有壹黃木牌墨書:“太祖高皇帝紅閃緞面盔甲壹副,紅閃緞面鐵鐵盔壹頂,石青緞面盔襯帽壹頂……”而另壹藍緞面繡龍鐵葉盔甲,隨甲有壹黃木牌墨書:“太宗文皇帝繡藍緞面盔甲壹副,繡藍緞面鐵鐵盔壹頂,石青緞面盔襯帽壹頂,金累絲盔纓壹個……”
因此,這兩件盔甲分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與清太宗皇太極禦用盔甲的說法也就隨之流傳開來。但是,曹連明指出,他從第壹歷史檔案館中所查檔案得知,這兩件盔甲其實並不是當年清太祖努爾哈赤與清太宗皇太極真正的禦用盔甲,而是乾隆東巡時,以盛京(沈陽)所存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禦用盔甲為藍本回京後仿制的,根據檔案記載,這兩件禦用盔甲的原物當年在盛京(沈陽)恭貯,但是現在沈陽故宮已經沒有這兩件盔甲的實物了,因此,現存北京故宮這兩件盔甲乃是乾隆朝的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