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清代繪畫文獻簡介

清代繪畫文獻簡介

我以前見過壹些。看壹看...

在當時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影響下,中國清代繪畫呈現出特定的時代風格。卷軸畫延續了元明以來的趨勢,文人畫盛行,山水畫興盛,水墨寫意盛行。文人畫呈現出兩種趨勢:崇古與創新。他們在題材、思想趣味、筆墨技巧等方面有著不同的追求,形成了眾多的風格和流派。宮廷繪畫在康乾時期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呈現出前代庭院的新面貌。民間繪畫的成就以年畫和版畫最為突出,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清代繪畫發展的歷史進程與整個社會的發展變化有關,也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

【早期繪畫】

順治到康熙初年。這壹時期文人山水畫興盛,形成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追求。明末承襲董其昌衣缽的四王畫派,以仿古為宗旨,受到皇室重視,在畫壇占據正統地位。以“金陵八子”、“四僧”(石濤、朱耷、西施、鑒江,合稱石濤、八大山人、洪仁、西施)和新安畫派為代表的壹批明代江南畫家,抒發了他們對山水和繪畫的感情,在藝術上具有開拓創新的精神。

四王派主要指王時敏、王鑒、王逸、王,有時也包括、雲,合稱“四王五雲”或“清初六家”。他們大多以董其昌的藝術思想為金科玉律,致力於師法古代,推崇元四家,強調筆墨技法,追求平和趣味。“四王”因其顯赫的社會地位、廣泛的交遊和眾多的門生,在文人中影響很大,其藝術旨趣受到法家的贊賞。因此,他們被視為繪畫的正統學派,影響他們直到現代。他們在藝術實踐中積累了深厚的筆墨功底,也在筆墨、構圖、神韻、意境等方面總結出了壹些規律性的經驗,特別是發展了幹筆逐層染墨的技法,豐富了中國畫的藝術表現形式。但他們忽視師法自然,回避現實生活,缺乏具體感受,這使得他們的作品大多單調空洞,缺乏生命力和獨創性,阻礙了他們取得更高的成就。在“四王”中,王時敏、王鑒、王更重筆墨,且以重宗黃為主。王被稱為的領袖。王壹還能觀察自然,兼容各種技法,外形也比較多樣。後人稱他為虞山派領袖。從清中葉開始,四王學派對朝野影響很大。居住在婁東派的有丁煌、唐岱、董邦達、方士庶、張宗蒼、錢偉成等。虞山派主要有、李世綽、宋、、蔡元、顧等。此外,還有“小四王”(王羽、王肅、王晨、王久)和“後四王”(王三喜、王汀洲、王、王)。

明末清初,聚集在江南的壹批遺民畫家,表現出與正統畫派相悖的藝術追求。金陵八派以龔賢為首,包括樊圻、高岑、鄒喆、吳紅、葉欣、謝遜和胡藝。他們隱居山林,廉潔奉公,重視師法自然,主要描寫南京周邊風光,揭示山川之美,抒發真情實感,廣泛借鑒前人,力求突破常規,以紮實的技藝創造新意,雖然風格各異。同時,陳卓、王毅、劉、張風等人在南京也很有名氣。

雲壽平:景觀軸線

“四僧”是指石濤、朱耷、西施和鑒江。前兩位是明宗室後裔,後兩位是明遺民,都有強烈的民族意識。他們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對人生經歷和苦悶的感受,寄托對故國山川的激情。在藝術上,主張“借古開今”,反對陳翔殷,重視生活感受,強調表現自己的精神。他們突破了當時畫壇仿古的藩籬,創造了壹種出奇豪放、豁達不羈、別具壹格的畫風,振興了當時的畫壇,對後世影響深遠。其中,石濤和朱耷的成就最為顯著。石濤是清初最具創造力的畫家,他以獨特的山水、新奇的景物、大膽新穎的構圖、多變的筆墨、昂揚的畫風,朱耷以他的花鳥畫聞名,繼承了陳淳和徐渭的傳統,發展了潑墨寫意的方法。作品往往是抒情的,用象征的、寓意的和誇張的方法,來塑造壹個奇特的形象,來表達犬儒主義和國家滅亡的痛苦。筆墨洗練,構圖簡約空靈,場面奇險,風格冷峻俊朗,達到了凝練用筆的藝術境界。對後來的揚州八怪和現代寫意花鳥畫影響很大。的山水由黃、改,以實景為粉本,描繪重山、繁水,密而不擠,以渴筆染之,厚而不滯,氣勢磅礴。與石濤並稱為“二師”,與程正其並稱為“希爾”(號清溪道士)。鑒江的山水以倪瓚為主,他畫了許多名山大川,尤其是黃山的真跡。構圖古樸,山川幽谷奇頑,幹筆渴墨而放序陡峻,境界蒼涼寧靜,充滿清新恬靜之感,真實地展現了名山的品質。他與石濤、合稱黃山學派,與查士表、孫毅、王之睿合稱海陽四家,形成新安學派。

石濤:《風景書》美國私人收藏。

石濤(1630-1724),本名朱,有子、老頭、苦瓜和尚、盲僧等多個綽號。他的法名有元吉、元吉。他是明朝靖江王贊義的第十孫,朱恒嘉的長子,現年55歲。1645歲(順治二年),十六歲。在國破家亡的命運促使下,他從桂林到了泉州,在那裏斷絕了出家,在香山寺改名為石濤。

梅清:黃山圖冊之壹

梅清出生於安徽宣城。生於明朝Xi天啟三年(1623),卒於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順治十壹年(1654)舉人,與石濤交好,互相學習繪畫。石濤早期的山水畫在壹定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響,而他晚年的黃山畫則受到了石濤的影響。因此,石濤和梅清都有“黃山派”的美譽。

從清初到康熙(1662 ~ 1722),還是有壹些畫派和畫家,他們自身的能力還是不錯的。雲的無骨花卉畫,形似而不神似,風格清新淡雅,影響廣泛,被稱為常州派或南天派。袁江的界畫,結構精妙,氣勢磅礴。他是清代著名的邊塞畫家。他的侄子姚遠繼承了他的繪畫風格,被稱為元畫派。其他地方學校包括羅慕洛的江西學校、夢嵐學校和沈蘭的武林學校。還有余、王澍、、上官周等擅長人物和肖像的畫家。周□、以畫龍馬見長,傅山、蒲鶴、法若珍、黃向堅以畫山水見長,都是當時的名家。

【中期繪畫】

康、雍、甘時期是清代社會安定繁榮的時期,繪畫也出現了繁榮的景象。北京和揚州成為繪畫的兩大中心。北京宮廷繪畫曾壹度活躍,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揚州商業經濟發達的地區,出現了揚州八怪,形成了新的藝術潮流。

清代宮廷繪畫,在康熙(1662 ~ 1722)和乾隆(1736 ~ 1795)年間,隨著全國的統壹和政權的鞏固,皇室不僅招募了壹些職業畫師供奉朝廷,還征召了壹些文人畫師變相為其服務。宮中除了設置如意閣等機構收容皇家畫師外,還采用“南書房”的形式,招收具有學士學位和朝廷官職的畫師。有相當多的單身漢和朝臣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宮廷畫師。他們經常畫出服務於目的或有貢獻的作品。這些作品大多帶有“大臣”二字,統稱為宮畫。其內容主要包括:描繪皇後、大臣和少數民族最高領導人的肖像,展示皇後生活的宮廷生活畫,記錄當代重大歷史事件的歷史文獻畫,裝飾和欣賞用的風景和花鳥畫等。款式和外觀更加多樣。人物畫有傳統的工筆和線描,也有吸收西方方法的更寫實的繪畫;花鳥畫有黃泉的工筆素描和雲的無骨法。山水畫多屬“四王”派,但寫意原則在宮中並未流傳。這壹時期最著名的人物畫家有焦秉貞、冷梅、崔□、金廷標、丁和姚。山水畫家有唐岱、徐揚、張宗蒼、方聰等。花鳥畫家有蔣廷錫、鄒壹桂等。也有壹些外國畫家致力於皇宮,如郎世寧,王誌成,伊格內修斯·西切爾巴特等人。他們引進了西畫的明暗和透視,開創了中西合璧的新畫風,培養了許多弟子,受到皇帝的高度重視。自嘉慶(1796 ~ 1820)以來,清代宮廷繪畫日漸衰落,無畫家可贊。

郎世寧:“八匹馬”郎世寧擅長動物繪畫。清朝年間,曾多次進貢良馬,郎也創作了許多馬畫。《柳下惠》八馬圖,姿態各異,刻畫入微,可謂馬的傑作。

清代中葉,南方商業城市揚州是東南沿海地區的大都市,富商雲集,人文薈萃,經濟文化發展迅速。各地畫師也紛紛湧入,賣畫賣藝,其中揚州八怪是最著名的畫師群體。“八怪”並不局限於八個人,而是代表了壹群藝術個性鮮明、風格奇特的畫家。他們繼承了石濤和朱耷的旗幟,重視生活感受,強調表現精神。他們的作品多以梅、蘭、竹、石為主,善用潑墨寫意。他們思想深邃,感情熱烈,形式也不拘壹格,狂放怪異,在畫壇獨樹壹幟,有所創新。主要畫家有金農、黃慎、王、、鄭燮、李、高翔、、華嚴、高、邊守民、閔貞、陳專等人。這些畫家大多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和社會經歷,或仕途失意,被貶謫貶謫,或名利雙收,壹生衣冠楚楚;或出身貧寒,以賣畫為生,他們對腐敗的官場、冷酷的世態、民間的疾苦有著切身的體會,性格和行為也獨具壹格,或迂腐、或狂放、或高傲、或孤僻,他們依附於繪畫,從而形成了藝術上的“奇”。他們以梅、蘭、竹、菊、石、野花、蔬果為題材,用寓言的手段來比喻崇高的性格、孤傲的性格、野趣,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激蕩的感情。在藝術形式上,陳淳、徐渭、石濤、繼承了水墨畫寫意的傳統,不拘壹格,雄渾奔放,自由揮灑,並進壹步發展了斷筆潑墨的技法,形成了個性鮮明、獨具魅力的風格。在“八怪”中,的墨梅竹人物山水,鄭燮的蘭竹,王和李的墨梅,李善的寫意花卉,黃慎和的人物,華嚴的小寫意花鳥等成就最為突出,對後世影響深遠。

[清]焦秉貞《美女》

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山東濟寧。康熙當官時,秦天監制五官,供奉內廷。他擅長畫人物,吸收西方繪畫方法,強調明暗,在露臺上畫圖,刻畫精工。

在這壹時期,鎮江的其他著名畫家有、顧鶴慶創立的丹徒畫派(又稱靖江派、鎮江派),高自己的指畫派,擅長人物畫的,以花鳥、竹石著稱的沈權、、張希寧、,以及金石學山水畫家、西崗、趙等。

【後期繪畫】

從嘉慶、道學到清末,隨著封建社會的衰落,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繪畫領域發生了新的變化。被視為正宗文人畫流派並得到皇室支持的宮廷繪畫正在衰落,而成為通商口岸的上海、廣州成為新的繪畫之地,海派、嶺南派崛起。

上海成為中國近百年來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文人畫家雲集於此。為適應新興市民階層的需要,繪畫在題材、內容、風格、技法等方面形成了新的時尚,被稱為海派。代表畫家有趙、虛谷、任雄、任毅、吳昌碩等。趙和吳昌碩作為文人畫家,在寫意花鳥畫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他們繼承了前人的傳統,將書法、篆刻等藝術表現形式融入繪畫中。他們以蒼勁的筆法、淋漓的筆墨、鮮艷濃烈的色彩和書法石的布局,塑造了瑰麗豪邁的繪畫藝術形象,詩與書法的有機結合,為文人畫開辟了壹片新天地。任雄和任毅是以繪畫為生的職業畫家。與任勛、余人並稱“四任”。他們在人物、肖像、小寫意花鳥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作品運用廣泛,構思新穎,構思巧妙,筆墨靈活,以雅俗共賞的清新活潑風格贏得了廣大市民的喜愛。其中,任逸的技巧全面多樣,以海派最為著名。虛谷以畫花鳥、草蟲聞名。擅長用幹筆裸鋒,墨幹色淡,線條多,風格獨特。他們的畫對現代有很大的影響。

任逸:《風塵三俠》

廣東嶺南畫派形成較晚,以晚清巨潮、巨聯兄弟為先驅,高、、、陳等在民國初年建立了新的畫派。他們學習了素描和水彩畫形成的中西合璧的畫風,為中國畫的新發展做了有益的嘗試。

從道光年間,清朝逐漸走下坡路,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隨著政治的衰落,以熱愛感情、滋養自然為基礎的文人畫逐漸衰落。在上海、廣州等新開放的通商口岸,越來越多的畫家住在這裏。為了滿足新興市民階層的需求,題材、內容、風格、技巧都發生了新的變化。著名的有海派和廣東的嶺南派。

晚清仕女畫

嘉慶、道光年間,出現了兩位著名的人物畫家,即蓋奇和費。他們擅長畫人物和佛像,尤其擅長仕女,被稱為“換派”和“付派”。

蓋啟(1774-1829),字伯雲,號,別號玉湖外史,祖上西域,後居松江。擅長畫仕女畫,也畫山水、花草所畫仕女畫身材修長俊朗,用筆柔和流暢,開創了晚清仕女畫的典型風格。他畫的木刻版《紅樓夢》已經廣為流傳,贏得好評。人物和肖像也簡潔生動。代代相傳的代表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的《神秘詩圖卷軸》。他的孫子改變了他的風格,傳承了他家的知識,也是壹位好女士。

費(1801-1850),浙江婺城人,祖籍,歡喜生。費煜神父在山川中長大,他的家族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傳了下來。因為家境貧寒,他不得不依附於壹個有錢的家庭,畫畫供人欣賞。以畫仕女聞名,與蓋齊並稱“變費”。他作品中的仕女形象美輪美奐,線條松散,色彩清淡,別具壹格。該代表將《紅樓夢》中的十二金鏈畫像畫成故宮博物院的十二金鏈之書。他還擅長肖像畫,後期作品《果園情舊圖》被浙江博物館收藏,技法更加成熟。還可以山水,取法王易和鄖。藝術家的哥哥費丹成、兒子費、兒子費義群等。他的繪畫風格對現代仕女畫和民間年畫影響很大。

晚清山水畫

四王派系勢力在道光、鹹豐年間逐漸衰落,成功的畫家不多。只有唐逸芬和戴的山水畫有所突破,受到當時人們的重視。還有、胡瑗、吳、的山水,壹時也贊不絕口。

◆唐壹菲(1778-1853),本名若夷,號毓生,號周翁,江蘇武進人。曾官為溫州鎮副將軍,後居南京。當田萍王國進攻金陵時,他死在了水池裏。他多才多藝,在百家爭鳴的研究中頗有造詣。他擅長詩詞書畫,擅長山水花卉、松柏。受董邦達的影響,其景觀繼承了“婁東派”的衣缽。後來又發展出淡墨幹筆的擦拭法,使之在枯中潤澤,自成風格,境界平淡。在當時,他與、席剛、戴齊名,被稱為“方希唐戴”。他的妻子董婉珍和他的孩子們也擅長繪畫。

◆戴(1801-1860),本名酒鬼,號裕安,自稱京東居士、鹿林居士,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兵部侍郎山水亦擅花、竹、石。這位山水畫大師屬於“虞山派”,他的畫風由於受到席剛的影響,與“婁東派”接近。其山水,多為擦筆,幹濕分明,布局恰當,但略顯平淡。故宮博物院藏的《宋軼圖》就是他的代表作。其弟戴緒等文人,善山水。

◆杜遷(1764-1845),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官大管事,性瀟灑,遊刃有余。山水、花鳥、人物,山水宗師文徵明父子,多精筆,清麗淡雅,但過於單薄。故宮博物院中邱琳的《走向月亮》中軸線反映了他的典型特征。

◆胡源(1823-1886),本名龔壽,號小橋、壽和、恒雲山民,住上海華亭。以賣畫為生。山水,蘭花,竹花,尤其是梅花畫。清麗飄逸,壹幅風景畫,以濕筆取勝,如故宮博物院“夏山欲雨”軸,近董其昌。花朵豪放,如故宮博物院《松樹桃花圖》中軸線,接近陳淳。

◆吳(1849-1903),浙江嘉興人,本名秋農,現住上海,以賣畫為生。山川接近達摩和戴,而遠離文學和沈,風格是蒼白的,美麗的,陰郁的。

◆吳青雲(?-1916),字世賢,潑墨道士,上元(南京)人,住上海。以山畫山川,借鑒西方方法,描繪煙雲雨景,可以產生新意。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的《劍閣雲》畫卷、中央美院的《海州全景》四幅屏風。

[民間繪畫]

乾隆、嘉慶是最發達的年份,尤其是工商業經濟繁榮的小城鎮。民間畫家也組織了各種行會。主要有壁畫、版畫、年畫等繪畫。壁畫不如前代發達,各地寺廟、道觀、祠堂、廳堂都有不少遺跡,但能代表時代的並不多。與明代相比,民間畫像在寫實技法和表現形式上有了改進和進壹步發展。幸存的作品也不少。康、甘時期版畫曾壹度興盛,官辦的“滇版”版畫有許多宏大的體系,其中大部分是名家貢獻的。典型代表作品有焦秉貞的《犁織圖》、等外國畫家的《平定司令部後方會戰圖》、王的《南巡大典圖》和《官貢圖》等。民間版畫也很繁榮。有著名畫家繪制的木刻肖像和繪畫數十幅,如劉淵的《淩煙閣英雄形象》、上官周的《晚笑堂畫傳》、王玨的《芥園畫傳》、任雄的《劍俠傳奇》、《嶽聖人傳奇》、《高士傳》、《烈縣酒牌》等。同時,在小說、戲曲等書籍的木刻插圖中也不乏佳作。

[清]年畫《和諧圖》

清代木版年畫最為繁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制作區域覆蓋大江南北部分鄉鎮,形成楊柳青、桃花塢、楊家埠、綿竹、佛山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年畫。天津楊柳青是北方年畫的中心,始建於明代中期,盛行於清代早中期。它主要繼承了北宋雕版印刷、宋元繪畫和清代畫院的傳統。多畫喜慶吉祥的題材,內容通俗,畫面吸引人,構圖飽滿,色彩鮮艷,造型簡潔,裝飾性強。山東威縣楊家埠年畫屬於楊柳青年畫體系,講究原色,對比鮮明,風格樸實,更適合廣大農村的需要。江蘇蘇州桃花塢是南方年畫的中心,誕生於明末清初,從清初到太平天國壹直保持繁榮。在描繪傳統節日和吉祥主題的同時,作品還展示了繁華的城市景觀。風格既有古色古香的傳統風貌,又有對西方繪畫強調透視和明暗的模仿。四川綿竹年畫創建於明末清初,盛行於光緒(1870 ~ 1908)年間,造型簡單,色彩鮮艷。廣東佛山年畫始於明朝永樂年間(1404 ~ 1424),興盛於乾隆至抗日戰爭時期,繪有多幅門畫,在華南、南洋等地有售。此外,太平天國政權還重視繪畫創作,在江南壹些地區留下了許多壁畫遺跡,有山水、花鳥、人物等,著名的有《從江觀塔》。年畫方面,有《燕子巖》等傳世作品。

[論繪畫]

清代繪畫史著作的數量比以往任何壹個朝代都要多,多達數百種,其中具有重要價值的不下20 ~ 30種。談畫論和畫法的理論著作,多是論述元代以來的文人畫,並以山水畫為重點探討其歷史發展和藝術特點。很多致力於繪畫的作品,往往是圖文並茂,以地圖的形式出現。最重要的繪畫理論是石濤的《苦瓜和尚畫語錄》,該書運用道家、禪宗的哲學語言系統論述了繪畫創作的原理,有許多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主義思想。、沈宗謙、秦等人的《靜山畫論》、《畫論》、《芥子船畫論》、《桐蔭畫論》等也是著名的畫論著作。本文主要談繪畫方法,如王的《芥園列傳》及後三集所附的《畫略》,以及山水、梅花、竹、花鳥、人物的繪畫方法。高定的《肖像的秘密》致力於肖像技巧。鄒壹桂的《山水畫譜》是我國最早的花卉繪畫專著。高冰的《指畫論》是壹本關於指畫的專著。宋江竹畫雜記。其他很多作品,比如畫後記,畫公式,評價,隨筆等。,也涉及繪畫理論。

繪畫史有多種風格,包括通史、斷代史、專史和地方史;有按時間排列的畫家傳記,也有按姓氏排列的類似於人名字典的畫家傳記。

在源遠流長的繪畫史上,有蔣紹樞的《無聲詩史》,有徐勤的《明畫錄》。張庚的《國朝畫集》是專門為清代畫家所作,收錄了清初至乾隆中期的450多位畫家。馮金波《國朝畫識》、《墨香居畫識》收錄清初至嘉慶畫家1800余人;蔣的《墨畫》,其後的《墨香居畫誌》,收錄了甘、賈、道、鹹四代畫家1286人;張明科的《韓松閣畫論》及隨後的《今日莫林的故事》,收錄了鹹、同、廣三朝330多位畫家,是清代斷代史的最後壹章。

專門的歷史著作,按地域分,有余壹的《於海畫園略》和邵松年的《虞山畫誌補》,都是常熟的畫家專門記載的。王《揚州畫園錄》,獻給清代揚州畫家;上海嘉定畫家作品集《程山畫集》;陶元藻的《越畫心得》是紹興畫家特別挑選的。周良工的《讀圖》中寫道,作者不得不結交清末民初的畫家。也有按類別寫的作品,如胡靜的《國院畫錄》,是清代獻給宮廷畫師的;唐叔虞的《玉臺畫史》,歷代女畫家集;《方莉八旗繪畫錄》、《滿族畫家畫冊》;童壹舉的《木美人名錄》是專門收藏歷代著名畫家的。彭雲燦的《畫史傳》是按畫家姓氏分類的最著名的畫傳,也開創了畫家姓名字典的先河。

到了清代,很多書畫作品融合在壹起,同時出現了綜合系列。《裴文齋書畫手劄》是最重要的宏觀巨著,有***100卷,引用書籍1844種,資料齊全,體例嚴謹,是書畫史上的巨著。

清代記載的書籍很多。《內府集》的記述性書籍比較完整,馮□在甘、賈年間編纂的《秘殿》、《石渠寶坻》幾乎完整地編纂了《內府集》。有些編輯還把自己的筆記整理成作品。如阮元的《石渠隨筆》和胡靜的《西清筆記》。私人收藏和鑒賞家整理記錄的書籍也很常見。著名的有安琪的《莫觀》、的《江村賣夏記》、的《庚子賣夏記》、顧復的《壯觀人生》和吳的《大觀記》等。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壹系列的編纂,邊永玉的《格調古堂書畫集》是記載歷代書籍的代表作。

  • 上一篇:【民俗學專家開講】了解如何度蜜月,刮胎毛,收集唾液,壹下子把握星期!
  • 下一篇:潮州到廈門旅遊路線推薦,100分,好的再追加100!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