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溫水煮青蛙的遊戲,從古至今使用紙幣有怎樣的風險?

溫水煮青蛙的遊戲,從古至今使用紙幣有怎樣的風險?

北宋是世界上最早玩鈔票的國家,但同時也深受其害。若沒有壹點金融學的常識,惡性通貨膨脹在所難免,紙幣這個?魔鬼?從潘多拉魔盒放出的壹天起,各國的政府都經不住它的誘惑。到了現代依然是各國主要的斂財手段,政府壹旦掌握了利用鈔票來籌款的秘密,政府就會神不知鬼不覺地將財富從民間移走。

第壹部分:是什麽樣的契機,才將紙幣從潘多拉魔盒中放了出來?

宋朝雖弱,但是他的商品經濟卻是古代中國歷代歷朝中最發達的。按普通人的邏輯推演,因為宋朝的經濟繁榮,商品貿易發達,銅錢等貨幣滿足不了市場需求,並且不易攜帶,所以才誕生了方便交易的紙幣。但是紙幣真正的緣由卻又不是那麽回事。

古代每壹項貨幣制度的發明都有點迫不得已的味道,北宋紙幣的由來有兩個客觀因素所造成。

第壹個因素

其實北宋時期並沒有將全國各地的貨幣給統壹,全國大致分為三部分貨幣流通區。第壹部分以四川為代表的四川鐵錢流通區,第二部分以陜西為代表的鐵銅錢混合流通區,第三部分就是其它地區流通銅錢。

雖說鐵和銅都屬於賤金屬,但是古代鐵錢要比銅錢更不值錢,鐵錢有本身的劣勢,重量大,不易攜帶,本身所充當貨幣二重性的價值比較低,再加上政府要求這三個貨幣流通區的錢不許跨界流動。並且當時四川地區商品經濟發達,所以就出現了便於攜帶的交子。

其實宋朝這種紙幣的思想有點像唐朝時期的飛錢,唐朝後期,由於銅錢流通的減少,出現了錢荒,所以各個地方政府就采取了限制貨幣流通的方法,規定商人不得攜帶銅錢離開本轄區。

商人面對這種情況,他們得做生意啊,他們得想辦法,民間就發明了壹種規避這種方法的飛錢,什麽叫做飛錢?其實這是壹種匯兌方式,必須得有相當數量的匯兌場所,就相當於現今意義上的銀行。妳在所在地存了款,去了外地可以在那裏取錢,這種現代的方法,北宋的時候都有人玩了,甚至唐朝時期都有這種兆頭了。

第二個因素

紙幣的出現也和北宋復雜的金融體系有關,北宋是圍繞著金融、國防、鹽業的壟斷行業產生的復雜體系,在這壹種金融制度中,各地區的匯兌所、鹽鈔等極大的刺激了紙幣的出現。由於這種制度極其麻煩,紙幣的出現理所應當。

咱們來推演壹下其中的邏輯,就知道為啥四川先出現紙幣,壹個住在成都的鹽商,想要在陜西賣鹽,他不能拿自己所在地的貨幣去買入食鹽,他得先在本地區的匯兌所換成錢商的匯款憑證,再拿著憑證前往長安。

在長安換成陜西的錢,即使拿到陜西的錢,也不能進行買賣鹽,他得先拿著這些錢去購買糧食等物資,將這些糧食運往邊塞,在邊塞守將中換取憑證,之後商人再拿著憑證前往東京汴梁去換取鹽鈔,然後拿著鹽鈔去山西解州去領鹽。領完鹽以後還得在特定的區域內販賣,鹽商帶著鹽從山西回到陜西,經過上述壹系列的操作,才能賣上鹽。

鹽商賣完鹽之後,他還得將手中的陜西錢換成四川的鐵錢,所以說這種方法太過於麻煩,紙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第二部分:惡性的通貨膨脹,進而導致王朝的滅亡

宋朝人感受到紙幣所帶來的方便與快捷的同時,但是紙幣就是壹張紙,在這張紙的背後得有準備金,才能體現出紙幣的價值。然而每到政府財政赤字之時,總想用多印紙幣來緩解財政壓力。殊不知它正在卷入金融崩潰的危險,紙幣剛剛出現之時,北宋還是小心翼翼,到了南宋時期發現紙幣這玩意兒太好用了,印紙幣加速到失控。

西夏李元昊稱帝,宋仁宗不承認西夏人當皇帝,接下來雙方就進入了持久不斷的戰爭。但也是這次戰爭,使得北宋財政入不敷出,邊關吃緊,政府讓商人往前線運送物資,但是卻沒有錢來付給商人,中央就讓四川多印發了60萬貫交子,去支援陜西軍務。但是這其中有壹個問題,那就是這些交子沒有準備金,會導致市場上的紙幣大幅度貶值,往往是壹貫交子兌換不了1000枚錢幣。

隨著紙幣的增多,老百姓有不少立刻前往匯兌所去兌換鐵錢,銅錢。這就出現了擠兌現象,由於政府沒有準備金,兌換不了百姓手中的紙錢,進而引發了金融危機,北宋的滅亡或多或少跟這個有關。

之後的南宋也亦如此,北方的金國也學南宋印紙幣,由於模仿時用力過猛,像脫韁野馬壹般進入了超級通貨膨脹狀態。

不光古代有這種嚴重的通貨膨脹,近現代也有過很嚴重的超級通貨膨脹。國民黨統治的民國時期,由於內戰以及抗日戰爭的需要,政府得有錢打仗吧,當時的中國戰亂不斷,內憂外患,國家根本就無法進行正規的收稅。國民政府只能在貨幣上做手腳,在抗日戰爭期間,整個國家都已經有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

到了1948年,國民政府為解決嚴重的通貨膨脹,發行了壹種新型的貨幣金圓券,意圖取代原來的法幣。按照規定金圓券發行總額為20億元,它是以黃金作為儲備金,要求壹兩黃金兌換200元金圓券,壹兩白銀兌換三元金圓券,銀幣壹枚兌換二元金圓券,然而對於先前流通的法幣而言,由於法幣也已嚴重貶值,政府要求300萬法幣進行兌換壹元金圓券。

對於穩定國家金融市場是壹個不錯的事,但是對於老百姓而言,卻是無數資產化發成了泡沫。這些東西還沒有完,由於戰爭吃緊,三個月後,國民政府取消了發行限額,開始大量印鈔票,到了1949年5月就發行了60萬億元金圓券,超過了原來20億的3到4萬倍。就是這樣,國民政府伴隨著嚴重的通貨膨脹走向了滅亡。

第三部分:能避免紙幣所帶來的危害嗎?

在宋仁宗天聖元年之前,就發生過壹起古代版的金融詐騙案,當時的四川益州,16家富裕的錢莊就聯合發行了壹種存款憑證,就是交子。但是他們之間並不能互相兌換,這些錢莊收到老百姓的存款以後,他們和現代意義上的銀行做法壹樣,他們也是拿出去放高利貸,進而賺取其中的利息,由於其中壹兩家錢莊老板認為多發行壹些交子,不會被老百姓發現。所以就發行了名不副實的交子,等到老百姓來取錢,錢莊拿不出來錢,進而出現了擠兌現象。

這件事經過官府的處理,政府為了規避風險,從此官府壟斷了紙幣的印發權。但是這並沒有解決紙幣所帶來的風險,由於政府的強制性和權威性,好像政府是紙幣金融的守護者,實則比民間發行的紙幣更厲害。民間紙幣有資本市場的監督,可以進行優勝劣汰,但是政府可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金融監督體制,所以古代紙幣所帶來的危險並沒有被解決過。

那話又說回來了,現代社會的紙幣金融體系是如何規避風險的?現代社會的金融手段比古代更發達,調節國家經濟的手段也很多。發展出了壹種逐步分攤紙幣風險的機制,是多家銀行進行聯合資金,可以在各家銀行間流轉,進而規避風險。

比如美國的美聯儲就是這種機制的產物,美聯儲的組成是由本部和12家美國各地的分行所組成。搞壹個中央銀行,大家組織起來,把金融資源調動起來,在壹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全社會的人壹同前往銀行把錢取光,往往是某壹個地區出現了擠兌現象,其它地區的錢就調過去,讓它不至於破產。

這是壹種對銀行家而言的好遊戲,但是對於老百姓而言,利益卻受到了損失,這些聯合銀行可以大規模地發行紙幣,讓人在不經意中感受到通貨膨脹以及貨幣貶值。這種將風險分化的做法只能延緩通貨膨脹的到來,指不定某壹天會爆發,2007年的次貸危機,以及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這種操作的產物。

總結

紙幣就是壹種溫水煮青蛙的遊戲,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在接受紙幣所帶來的益處的同時,也得接受其風險。自從美國的美元與黃金脫鉤,從此世界貨幣進入了沒有儲備金的時代,貨幣全由國家信用來擔保其價值,但又增加了它的不確定性。

參考文獻《中國古代經濟發展史》《貨幣與帝國》《宋史.食貨誌》

  • 上一篇:消失的故鄉
  • 下一篇:鄧四年級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