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潘家園的畫展作用

潘家園的畫展作用

連環畫展火了潘家園

1角錢壹本的《三國演義》、2角錢壹本的《西遊記》,這些曾經伴隨我們成長的“小人書”,如今是不是還能在您的書櫃裏找到蹤跡?

為期4天的連環畫展讓潘家園舊貨市場再現摩

肩接蹱的熱鬧景象,展覽期間舉行了全國首次連環畫專場拍賣,場面火爆異常。1957年由朝花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瓦崗寨》(兩本壹套)以2萬元拍出了全場最高價,1957年天津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虎符》拍出19100元。小人書以收藏品的身份又壹次走入人們的視線。

“連迷”老版四大名著最火

看球有球迷,聽戲有戲迷,收藏“小人書”的也有自己的圈子,叫“連迷”(連環畫迷)。56歲的安徽人於登雲就是壹個地道的“連迷”。

老於在潘家園名氣不小,只要來潘家園打聽連環畫,沒有不認識他的。

18日早上剛開門就有人登門賣書,壹位北京的“連迷”就來推銷存貨——壹套83版30冊的《水滸》。老於壹邊談生意,壹邊給記者當起了師傅。

老於淫浸此道已快20年,早就練出壹副火眼金睛。“舊書分品相,最好的就是十品(十成新),沒有任何破損、汙漬、折痕。現在老版的十品書基本都不會拿到市面上交易,都是暗地裏交易。”邊說著,老於拿著這套《水滸》端詳了起來,“邊角折了,封皮有汙漬,而且這個版本出版挺多的,也就是七品。”壹番討價還價,100元成交。“壹般來說版本越老、品相越高越值錢,價格差距很懸殊。”

交易做多了,“連迷”們壹來二去的都成了朋友,許多人都有了自己收藏的愛好。“有的專收解放後出版的壹些老版,如57版、58版、60版的四大名著,現在壹套八品都能賣五六萬,還缺貨,有價無市。”

書看品相,人也分類別。現在的“連迷”上至七十歲,下到“80後”全都有,三十歲以下的買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的新版連環畫,四五十歲的主要收文革時期的革命題材小人書,而六十歲以上的就主要收藏解放前後出版的小人書。“各有所需,但主要是歲數大的人收,壹種懷舊情結吧。”

作者畫小人書是個辛苦活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連環畫創作走入低谷,其中不光有外在競爭,行業本身也存在壹些“先天缺陷”。

編創壹頁腳本的稿費從50年代1角4分錢,到80年代3元至5元,再到今天8元。繪畫壹頁從50年代2元至3元,漲到現在的30元到50元。但這樣的稿費與編繪者付出的辛勞相比,並不高。

曾參與繪制《三十六計》的北京日報原美術部主任穆永瑞說:“連環畫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僅有構圖,還有制作。連環畫作者就是導演,不僅管演員、還得管服裝、道具、場景。比如繪制歷史題材連環畫,就得考慮各歷史時期的服裝、服飾特點,為了增加各方面修養而進行的案頭工作也很多。”

穆永瑞說,影視、卡通豐富了各年齡段讀者的生活,沒有了市場,連環畫就很難風光再現。而所有針對老版老畫的炒作和收藏也恰恰反映了當今連環畫的窘境。“炒出天去,也都是老作品,沒有新東西。”

同時,連環畫創作需要時間。湖北連環畫創作者汪國新、鄭桂蘭夫婦花了十年創作了長篇連環畫《長江三部曲》。

從1980年到1990年,夫婦倆自費赴長江源頭、成都、重慶、武漢、南京、杭州、上海等地20多次,他們的兒子就這樣被背在背簍裏,跟著風餐露宿從1歲長到10歲。

《長江三部曲》自1982年到1990年,出齊10冊,***1666幅畫,其中沒有壹幅畫構圖相同,並在創作中運用了很多電影手法,摘取了全國第三屆連環畫評獎中的繪畫二等獎和文學腳本二等獎。

“她寫壹頁腳本稿費3角錢,我畫壹幅畫稿費3元錢,根本談不上賺錢。能堅持下來全靠對長江的感情和對藝術的信念。”汪國新提起當年的堅持依然很感慨。

編輯現代連環畫經歷了三次高潮

從1953年調到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冊編輯室,到1985年主持成立中國連環畫出版社,姜維樸的壹生與連環畫結下了不結情緣,他的回憶之中處處閃現著連環畫的蹤跡。

中國古代就有連環畫

在中國古代就有用連續圖畫表達故事的形式。1983年,姜老在洛陽壹座西漢時期的古墓中考察發現,墓室壁畫中用白描手法刻畫了8幅畫面,完整地敘述了齊景公“二桃殺三士”的故事。而著名的《韓熙載夜宴圖》就是用連環畫記錄南唐重臣韓熙載家宴的故事。

據介紹,明、清時期出版的許多章回體文學書籍都繪有線描插圖,有些書壹回故事就有壹幅插圖,俗稱“回回圖”,也叫“繡像”。雖然插畫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連環畫,但采用的繪畫手法和方式都可以算是現代連環畫的雛形。

從1887年海外的石印技術伴隨著插圖插頁形式的書籍流入中國,上海出現了“點石齋”等畫報,刊登了壹些表現時事新聞的連環畫,深受讀者歡迎,現代意義上的連環畫由此誕生。

現代連環畫離不開魯迅

1889年,第壹本石印本連環畫《三國誌》由上海文藝書局出版,被認為是現代最早的連環畫。從1925年到1929年,上海世界書局出版了《西遊記》《水滸》《三國誌》《封神榜》《嶽傳》等5部長篇連環畫,封面都印有“連環圖畫”的字樣。從此,人們就把這種圖文結合,繪有連續性圖畫的讀物統稱為“連環圖畫”。

可當時的文化界並不接受連環畫是壹種繪畫文化,普遍覺得它是壹種庸俗產業,難登大雅之堂。在連環畫發展陷入口誅筆伐時,1932年,魯迅用壹篇《連環圖畫辯護》首次公開提倡連環畫,他說:“連環畫不但可以成為藝術,並且已經坐在藝術之宮的裏面了。至於這也和其他的文藝壹樣,要有好的內容和技術,那是不消說的。”

正是魯迅旗幟鮮明地提倡連環畫,整個中國文化界風向才發生了變化,壹大批知名畫家投入到這個行業的創作中。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壹大批優秀作品的問世,連環畫迎來了現代史上第壹個發展高峰,誕生了連環畫界四大名旦:趙宏本、嚴紹唐、錢笑呆、沈曼雲,此外還有周雲舫等壹批名家。

30冊《水滸》出了30年

1949年12月,中央在北京成立了大眾圖畫出版社,1951年合並成立了人民美術出版社。1953年,姜維樸調到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冊編輯室,負責主持連環畫編輯工作。

從1953年開始,姜維樸和他的同事們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出版《水滸》,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壹套長篇連環畫,集合了當時國內最優秀的六位連環畫大家:徐燕蓀、蔔孝懷、墨浪、陳緣督、任率英、吳光宇。

“那時畫連環畫是用毛筆壹筆筆地畫,連畫面下的文字都是毛筆寫的小楷,非常精美,但費時費力。”《水滸》第壹版根據七十壹回腳本只出了21冊,敘述到梁山英雄排座次,6位大家畫了2年多時間。

1957年21冊《水滸》出版後,其它名著以及大量革命題材連環畫也陸續出版,全國掀起了壹股連環畫熱潮,不管是知識分子還是農民群眾,幾乎人手壹本,連環畫迎來了發展的第二撥高潮。

“後來政治鬥爭頻繁,到了文革開始後,古典文化被完全否定,所有古典連環畫全部停止出版,改出革命題材的,《水滸》的版樣都給造反派銷毀了。”說起往事,姜老有點痛心。

文革結束後,連環畫又迅速恢復了活力,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每年連環畫出版數量達到2000余種,姜維樸也完成了壹個心願——《水滸》30冊的最終版面世,壹次最高印刷了160萬套。1981至1983年,全國連環畫平均每年印刷8億冊,發展達到了頂峰。

  • 上一篇:江雪柳宗元_江雪古詩
  • 下一篇:球王萬歲章節目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