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褒姒(bāo sì),史記作襃姒,周幽王姬宮涅的王後,褒姒原是壹名棄嬰,被壹對做小買賣的夫妻收養,在
褒姒
褒國(今陜西省漢中西北)長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國,褒人獻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愛如掌上明珠,立為妃,寵冠周王宮,翌年,褒姒生子伯服(壹作伯般),幽王對她更加寵愛,竟廢去王後申氏和太子宜臼,冊立褒姒為王後,立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嘆氣道:“周王室已面臨大禍,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陽所預料,原來褒姒因為過不慣宮中生活,加之養父被太子宜臼所殺,心中憂恨,平時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艷麗迷人,周幽王發出重賞,誰能誘發褒姒壹笑,賞以千金,虢國石父獻出“烽火戲諸侯”的奇計,周幽王同褒後並駕遊驪山,燃起烽火,擂鼓報警諸侯壹隊隊兵馬聞警來救,至時發現平安無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見壹隊隊兵馬,像走馬燈壹樣來來往往,不覺啟唇而笑,幽王大喜,終於因此失信於諸侯,公元前七七壹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殺,褒姒被擄,(壹說被殺),司馬遷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史記·周本紀》)意思是說,褒姒不喜笑,周幽王為了她壹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來了。西周遂亡。 《史記·周本紀》: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唐代著名詩人胡曾也寫有褒姒傾國詩篇:“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烽火戲諸侯。只知壹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
褒姒
編輯本段身世
褒姒,姓姒,古褒國人。褒國立國之地就在今漢中平川中部、留壩縣以南地區,因此她算是壹個陜西人。褒國“禮婦人稱國及姓”,所以她就被叫做褒姒了。關於她的身世,史書上壹本正經地記載著壹個近乎荒誕的故事。
褒姒
在《國語·鄭語》和《史記·周本紀》裏,都有相關的記載。大致意思是講,夏朝末年,褒人的神靈“化為二龍,以同於王庭”。也就是說,有兩條龍在夏王大庭性交,此二龍是褒神變化而來,自稱是褒人先君。夏王對此深感恐懼,便占蔔問神靈,是殺掉呢?是趕跑呢?還是制止它們的性交活動呢?貞問結果是“莫吉”。於是夏王又改蔔請示說,那能不能把龍漦(註:“龍所吐沫,龍之精氣也”)收藏呢?神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告曰“吉”。於是夏王拿來上好玉帛,用簡策給神靈打個報告。二龍顯完靈後,立馬消失了,只剩下壹攤黏糊糊的龍漦。夏王命人把這“寶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櫝匣裏,好好保護。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禮祭之。這件寶物壹直傳到周厲王末年,厲王禁不住好奇,便打開觀看,可壹不小心,把龍漦灑流於王庭,還無法清除。周厲王很是慌張,便決定用巫術除之,他讓宮女裸著身子大聲喧嘩,迫使龍精化為玄黿。後來,這只黑色的大鱉爬到王府裏去了,恰巧被壹個七歲的小姑娘碰上。周宣王年間,這個小姑娘在“及笄”之年(15歲)竟然 “不夫而育”,生下壹個女嬰。這個女嬰長大後便是褒姒。因為她出生得莫名其妙,所以宮女很害怕,便“懼而棄之”。這時恰被壹對以賣桑弓弧、箕箭服為生的夫婦發現,看她可憐,便將其抱養,並逃到褒國。那麽,他們為什麽要逃跑呢?因為在宣王時期,民間留傳著壹個童謠:“檿弧箕服,實亡周國。”宣王聽了很不高興,恰好發現這對夫婦正在賣這些玩意兒,便派兵去抓他們,然後殺掉。也就是說,這對夫婦是在逃跑途中撿到這個“同病相憐”的小姑娘的。而厲王不知道,正是他的所作所為,明違神旨,卻暗合“天道”,終埋下禍根。赫赫宗周,終滅在“檿弧箕服”養女的笑聲裏。 這個被命運之神派到人間執行特別任務的女嬰,自然備受上天的恩寵。等她長大後,已經出落得非常美艷。恰在這時,不知褒國的國王由於什麽原因得罪了周幽王,為求得赦免,便將她獻給了周幽王。編輯本段典故傳說
周幽王三年(前779年),褒國將其獻給幽王。她的美貌令周幽王“見而愛之”,可謂壹見鐘情。周幽王對她非常寵愛,加上她的肚子也很爭氣,為周幽王生了壹個叫伯服的小王子,更是嬌寵得不得了。褒姒的手段可謂高明,最後竟然說動幽王廢去申後及太子宜臼。幽王七年(前775年),她終於被光明正大地扶正,做了王後,而她的兒子伯服也理所當然地成為太子。在那個時代,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信天命,那句有讖語性質的童謠舉國上下都知道,而褒姒的身世也不是個秘密,可天命不可抗,君王又如此昏庸,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對此,周朝的太史伯陽只能幽然嘆曰:“禍成矣,無可奈何!”
褒姒
《琱玉集》說褒姒性不喜笑,但“其壹笑有百二十種媚”。因此,幽王為了博得她壹笑,曾以“千金”之財征集能讓美人歡笑的“金點子”(這便是“千金難買壹笑”典故的由來),但耗去許多錢財,試了很多辦法,或召樂工鳴鐘擊鼓、品竹彈絲,或命宮人歌舞進臨,或命司庫每日進彩絹百匹、撕帛以取悅褒姒,可她就是不笑。後來,朝中有個“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的大奸臣虢石父,出了個餿主意,這便是有名的“烽火戲諸侯”。編輯本段歷史遺跡
古史載“秦築長城、起驪山之冢。”長城最初的形式是各種獨立的關城、隘口、垛墻、煙墩、樓堡等。秦
驪山烽火臺
始皇統壹中國後,便把諸侯中燕、趙、秦三國北邊的關隘、邊墻、烽火臺連接起來,其它如齊、魏、楚長城,只有讓它們自生自滅了。以驪山烽火臺來看,那是周代就有的地屬秦國的煙墩(烽火臺)。故此,驪山烽火臺當屬長城最早的發端之壹。編輯本段褒國介紹
褒國,位於漢中市以北、褒谷口以南的平原上。它是夏禹以國為姓,分封的13個奴隸主統領下的姒姓部落之壹。它的領土範圍,大約包括褒河下遊兩岸數十平方公裏的地方。
周幽王
褒國是夏王朝的侯服之國,依照夏禮,有向夏天子朝貢的義務。褒國的貢賦,是沿褒水而上,運至渭河,再東渡 黃河,運抵河南境內的夏都城。漢中的先民,早在夏王朝時,已經走向了中原。 在夏朝和商朝的近千年漫長歷史中,褒國偏隅壹方,過著平靜的半農耕、半漁獵的聚落生活。中原文化源源不斷地越過秦嶺,經由褒國向巴蜀傳播。褒國在創造自身文明的進程中逐漸強盛起來。商朝末期,周武王伐紂,諸侯紛紛響應。褒國此時在蜀國的勢力範圍之內,便與蜀人壹起,參加了討伐紂王的戰爭。此後,褒國與周王朝在經濟、文化方面的交流日漸密切。 周宣王時,周的德化已覆蓋漢江流域。褒國作為周南的諸侯國,便臣服於周室。但因秦嶺的阻隔,又往往政令不甚暢通,使周王室鞭長莫及,蜀國乘隙不斷向漢中盆地擴張,褒國受控於蜀國,不能正常向周王室納貢。到了西周末年,周幽王便出兵討伐褒國。褒國的奴隸主褒妁為平息戰爭,便將國中壹個美麗的女奴褒姒獻給了幽王。壹則家喻戶曉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便由此而產生。編輯本段史書記載
三年,幽王嬖愛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廢太子。 太子母申侯女,而為後。後幽王得褒姒,愛之,欲廢申後,並去太子宜臼,以褒姒為後,以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讀史記曰:“周亡矣。”昔自夏後氏之衰也,有二神龍止於夏帝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夏帝蔔殺之與去之與止之,莫吉。蔔請其漦而藏之,乃吉。於是布幣而策告之,龍亡而漦在,櫝而去之。夏亡,傳此器殷。殷亡,又傳此器周。比三代,莫敢發之,至厲王之末,發而觀之。漦流於庭,不可除。厲王使婦人裸而噪之。漦化為玄黿,以入王後宮。後宮之童妾既齔而遭之,既笄而孕,無夫而生子,懼而棄之。宣王之時童女謠曰:“檿弧箕服,實亡周國。”於是宣王聞之,有夫婦賣是器者,宣王使執而戮之。逃於道,而見鄉者後宮童妾所棄妖子出於路者,聞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婦遂亡,奔於褒。褒人有罪,請入童妾所棄女子者於王以贖罪。棄女子出於襃,是為褒姒。當幽王三年,王之後宮見而愛之,生子伯服,竟廢申後及太子,以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太史伯陽曰:“禍成矣,無可奈何!”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國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後,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 選自《史記 周本紀》編輯本段沈冤得雪
《新世紀周刊》2007年第10期摘錄《比竇娥還冤的褒姒》編輯:王曄
褒姒
壹直以來,與褒姒聯系在壹起的總是“亡國妖妃”、“紅顏禍水”、“狐貍精”之類的狠毒字眼,好像她的罪行罄竹難書。可是,翻閱壹下史書,我卻發現,褒姒的“罪大惡極”卻僅僅在於她是壹個不喜歡笑的冷美人,並不像前朝的妲己那麽狠毒。 在《史記》中,關於褒姒的身世扯得很遠,很玄。而扯那麽玄乎的目的是想證明,褒姒其實不是人,而是妖精。她是龍的唾沫化作玄黿附著在壹個宮女身上,制造出的壹個妖孽。而這個妖孽的出現註定了周的滅亡。這就是典型的“妖魔化”,古人搞垮搞臭某個人的慣用伎倆。在史書中,除去妖魔化的成分,關於褒姒本人的所作所為,我並看不出有什麽“罪惡”、“歹毒”之處,甚至連“妖媚”都看不出來。 同樣的,如果抹去刻意的“妖魔化”,褒姒其實有著悲慘的身世,也算是個苦命女子。她長在窮人家,後被人買去獻給了周幽王。獻出褒姒的人是大臣褒坰之子。褒坰在壹次諫言中,被周幽王打進了大獄。而褒坰之子深知周幽王好色成性,就想出了美人換父的計策。在壹偏遠鄉村,他發現了村姑褒姒,驚為天人,就從她父母手中買下了她。 “烽火戲諸侯”後,褒姒笑了,這正是史學家們抓住不放的壹個罪證,並以次斷定褒姒是個禍國殃民的狐貍精。可是褒姒的笑是什麽笑?是開心的笑,滿意的笑?還是冷笑,恥笑?以褒姒的個性來分析,我看冷笑的可能性恐怕更大。當然,最重要的是,這個愚蠢的想法並不是褒姒想出來的,而是奸臣虢石父和周幽王***同的“傑作”。作為事先經過壹番精心包裝,褒姒被送到宮中。 《東周列國誌》中如此形容褒姒:“目秀眉清,唇紅齒白,發挽烏雲,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傾國傾城之貌。”絕色美女褒姒果然深得周幽王的寵愛,褒坰自然也被免罪釋放。但是美人褒姒似乎得了抑郁癥,進宮後就幾乎沒笑過。和那些成天在周幽王面前獻媚的後宮佳麗相比,褒姒簡直就是“出汙泥而不
褒姒
染”,絕對清高。而周幽王像中了蠱似的迷上了褒姒,絞盡腦汁想博得美人壹笑,但是褒姒也跟鐵了心似的,冷酷到底,就是不笑。於是,後來就有了那出“烽火戲諸侯”的鬧劇。這段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也就不再贅述。毫不知情的觀眾,褒姒又為何要承擔罵名呢? 而且在史書中,也沒有任何關於褒姒陷害忠良,恃寵驕橫,濫殺無辜的罪證。難道褒姒的罪過就在於她太美,而且太酷嗎?我看,褒姒的最大不幸就在於遇到了壹個昏君。但是很多人卻認為是褒姒導致了周幽王的昏庸。其實不然,在褒姒進宮之前,周幽王已昏庸得夠可以了。他不理朝政,沈迷於吃喝玩樂,酒肉池林,荒淫無度,聽信讒言,打擊忠臣。周朝末年,天災人禍,民不聊生,縱使沒有褒姒,周幽王也是個徹頭徹尾的昏君,更何況褒姒並無諂媚、蠱惑之舉。但她卻和妹喜、妲己等人壹樣承擔了“亡國妖妃”的罪名。對於妹喜、妲己,的確可羅列出諸如獻媚專寵、排除異己、陷害忠臣等禍國之實,而褒姒除了深得周幽王寵愛外,卻幾乎沒有其他劣跡記載。 再說,周幽王寵不寵愛她,她並不能主宰。而我們甚至有理由相信褒姒根本就不想得到這種寵愛,所以她才拒絕媚笑。想想褒姒這壹生,其實充滿了不幸。出身貧寒,由人買賣,受人擺布,之後又被送進深宮,與昏君作伴。即使拒絕諂媚,也無可奈何。而在最後,犬戎攻入西周,褒姒被虜走,此後杳無音信,生死未蔔。結局實在是悲慘。 當然,每個人的悲劇也都有其自身的原因,而且她的壹生也並無善舉。因此,我們在為她平反的同時,也不能刻意去美化她,甚至將其吹捧為女英雄,這些都是不符合事實根據的。編輯本段文史記載
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寵,於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寵,於是乎與膠鬲比而亡殷。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寵,生伯服,於是乎與虢(音“國”)石甫比,逐太子宜臼(音“救”)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音“增”)人召西戎以伐周,周於是乎亡。”(《國語》) 夏之興也以塗山,而桀之放也以妺喜。殷之興也以有,紂之殺也嬖(音“必”)妲己。周之興也以姜及太任,而幽王之禽也淫於褒姒(《史記·外戚世家》)。 赫赫宗周,褒姒滅之(《詩經·小雅·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