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壹次,
每個月都要存錢,養成存錢的習慣。
如果錢不多,註意基金、國債等穩健型投資,風險小,投資少。
如果資金較多,可以考慮投資小戶型或者商鋪,但是風險較大。
總之,首先要有存錢的習慣,但是不能存錢,也要有投資的觀念。
其次,我告訴妳壹個道理(或者妳可以把它當成壹個故事,看看億萬富翁是怎麽理財的。)
理財不是培養百萬富翁、億萬富翁,而是教會我們科學有效的理財理念,讓我們的生活壹天天好起來,帶給我們安全感和成就感。
比爾·蓋茨為VIP停車位的停車費苦惱。
世界首富蓋茨以驚人的速度積累財富。他在短短13年間積累了幾個國家的巨額資產,美國媒體常常不由自主地將他神化。蓋茨的投資秘方到底是什麽?他是如何管理這筆巨額資產的?
蓋茨雖然是頂尖的計算機奇才,但在財務管理的具體操作上,難免“技不如人”。為了讓財務事務不至於過多地牽制自己的精力,蓋茨雇傭了壹名“黃金管家”。1994年,當蓋茨在微軟股票之外的財產超過4億美元時,他聘請了年僅33歲的勞森作為他的投資經理,並向勞森承諾,如果微軟股價持續上漲,勞森可以將更多的錢用於其他投資。除了50億美元的私人投資組合,勞森還是蓋茨捐贈的兩個基金的投資經理,他將自己的微軟股票捐贈給了這兩個基金。勞森的工作就是以最好的價格賣出這些股票,並在合適的時機買入債券或其他投資工具來完成這個過程。經過專家的關照,這兩只基金每年的稅收貢獻已經超過了世界500強中最後幾家上市公司的凈收入。
蓋茨和壹個朋友坐同壹輛車去希爾頓酒店開會,但是他們來不及找到停車位。他的朋友建議停在酒店的VIP車位。“哦,這要花12美元,這可不是個好價錢。”蓋茨不同意。“我來付錢。”他的朋友說。“這不是壹個好主意,”蓋茨堅持說。"他們要價過高。"因為蓋茨的固執,車沒有停在VIP車位。是什麽原因讓蓋茨不願意多花幾個錢把車停在VIP車位?原因很簡單。作為壹個有才華的商人,蓋茨深深懂得,花錢應該像做菜放鹽壹樣恰當。每個人都知道鹽的妙用。鹽少了,菜就沒味道了;鹽太多,又苦又鹹,哪怕只有幾塊錢甚至幾毛錢,讓每壹分錢發揮最大效益。壹個人只有用好每壹分錢,才能成就事業,成就幸福生活。
沃倫·巴菲特的五大投資原則
巴菲特的集中投資原則被許多投資者奉為金科玉律。但是我們都沒有聽說過巴菲特的管理理論。但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他的投資原則,就會發現這些原則也是企業家應該遵循的原則。我相信,有了這些原則指導我們做生意,每壹個普通人都可以做出驚人的成就,就像把巴菲特的原則運用到股市投資中,會取得不平凡的成績壹樣。
巴菲特的第壹個投資原則是“尋找優秀的公司”。這個原理是基於這樣壹個常識:壹個經營良好的公司,管理者能夠信任的內在價值壹定會在股價上體現出來。所以投資人的任務就是做好自己的“功課”,在無數種可能中找出那些真正優秀的公司和優秀的管理者。
第二個原則是“少即是多”。對於壹個普通人來說,巴菲特認為只要有三家公司的股票就夠了。他的理由也是基於壹個常識:妳買的股票越多,妳就越有可能買壹些妳壹無所知的企業。通常對企業了解越多,關註越深,風險越低,收益越好。
巴菲特的第三個原則是“在高概率事件上下大賭註”。換句話說,當妳堅信自己遇到了壹個遙不可及的大好機會時,唯壹正確的做法就是大舉投資。
巴菲特的第四個原則是“耐心”。他有壹句話,短於五年的投資是傻瓜投資,因為企業的價值通常不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完全體現出來,妳能賺的那點小錢通常會被銀行和稅務局瓜分。
巴菲特的第五個原則是:“不要擔心短期的價格波動”。他的理論是,企業既然有內在價值,就會體現出來,問題只是時間。“選擇幾只長期能產生高於平均水平收益的股票,把大部分資金集中在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漲跌,堅持持股,穩中求勝”是巴菲特的集中投資思想。
成為百萬富翁的捷徑
有人認為,美國大約有500萬個家庭的財富為654.38+0萬美元,其中80%屬於第壹代富人。對於這些人來說,致富不是擁有昂貴的汽車和別墅,而是壹份長期穩定的收入。正因如此,金融專家認為,只要遵循壹些普遍原則,人們就可以挖掘致富的潛力。他們總結了以下規律,或許能給妳壹些啟示。
錢生錢法律。1967年,北卡羅來納州的拉爾夫兄弟決定通過出售股份籌集資金開壹家雜貨店。他們聯系了100個熟人,這些人以每股10美元的價格購買了100股。30多年過去了,原來的雜貨店已經成為擁有1000多家連鎖店的“食品之王”大公司。其股價為每股65,438+009美元,當年有78名投資者成為百萬富翁。
量入為出。1960年,漢托和喬治娜從古巴來到美國時,身無分文。1966他們大學畢業後成為記者。他們致富的策略是節省每壹分錢。因為銀行儲蓄是按復利計算的,所以夫妻倆每個月都會按時去銀行存錢。他們的生活非常節儉。打折商品是他們經常買的。他們經常從報紙上剪下打折券來買便宜的東西,帶著盒飯去上班。幾年後,他們把大部分收入存了起來。直到1987,他們才把1250美元投入同壹個基金,8年後他們成為了百萬富翁。
不要負債。如今,信用卡公司有各種優惠措施來吸引新客戶。銀行也大力推廣住房抵押貸款。面對這樣的誘惑,普通人很容易失控。代價就是妳欠了債,還得付利息。70%的美國百萬富翁是無債務的,他們知道每1美元的利息,可供投資的錢就少1美元。所以他們買的房子壹定是買得起的,經濟上綽綽有余。
自己創業。個體戶成為百萬富翁的幾率是工薪階層的四倍。工薪階層的收入取決於雇主願意付出多少。自己創業的人,如果聰明能幹,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漫長的等待。想要長期的財富,就要有足夠的決心,拒絕短期利益的誘惑,守住核心資產。微軟的比爾·蓋茨(Bill Gates)因為能抵擋住誘惑,不放棄微軟的大部分股份,連續多年蟬聯世界首富。任何壹個投資者在致富的路上,都不是有錢人。需要長時間的等待,合理安排自己的資金,選擇正確的投資方向,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富人。
淡定無憂。投資賺錢沒有理由,但有錢人壹定有辦法讓自己度過投資的低潮。專家發現,大多數富人都是打牌高手。他們大多生活規律,婚姻穩定幸福。有誌於致富的人,不妨跟上自己的生活態度。
臉皮厚。富人的行為模式不同於普通人,他們經常會做出違反社會規範的事情,引起別人的厭惡。美國最大零售商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奧爾頓經常擾亂市場價格。壹旦抓住機會,他就伺機與供應商討價還價。所以供應商都知道和沃爾瑪做生意不容易。因此,如果妳想成為壹個好紳士,妳最好放棄發財的夢想。
成為富人的八個步驟
有人認為理財是富人和高收入家庭的專利。妳必須有足夠的錢,才能談投資理財。其實影響未來財富的關鍵因素是投資回報率和時間長短,而不是資金量。美國人查爾斯·卡爾森(Charles Carlson)在調查了美國170名百萬富翁的家史後,寫了壹本名為《成為百萬富翁的八個真相》的書。卡爾森總結了成為百萬富翁的八個步驟:
第壹步是現在就開始投資。他在書中說,在美國,超過60%的人連成為百萬富翁的第壹步都沒有邁出。每個人在邁出第壹步的時候都有壹堆理由,但其實這些理由都只是無關緊要的借口。有人可能會說:“沒時間投資。”卡爾森說:“那妳為什麽不減少看電視的時間,集中精力學習投資理財呢?”
第二步,設定目標。不管目標是準備孩子的學費,買新房還是50歲前舒舒服服退休。無論妳的目標是什麽,妳都必須制定壹個計劃,並全心全意地為之努力。
第三步,花錢買股票或者基金。“買股票能讓妳富起來,買國債只能保住妳的財富。”這位百萬富翁的經驗是:不要相信那些黃金、稀有收藏品之類的東西,而要專註於股票,這是建立財富的開始。
第四步:百萬富翁不是通過投資高風險股票而致富的。他們大多只投資普通藍籌股,速度慢但風險低。
第五步:每月固定投資。讓投資成為妳的習慣。無論妳投入多少,只要妳每月固定投入,就足以讓妳超越2/3以上的人。
第六步,堅持就是勝利。調查顯示,3/4的百萬富翁購買壹只股票並持有至少5年,近40%的百萬富翁購買壹只股票並持有至少8年。股票買賣資金頻繁,不僅要承擔風險,還要支付高額的資本稅、交易費、券商傭金等。“交易多了不會讓妳富起來,只會讓代理富起來。”
第七步,利用好稅務局這個投資夥伴。不喜歡稅局不是建設性思維,而應該把稅局當成妳的投資夥伴,關註稅收新規,善於利用免稅投資理財工具,讓稅局成為妳致富的助手。
第八步,限制金融風險。大多數百萬富翁過著無聊的生活。他們不喜歡換工作,只結過壹次婚,孩子不多,平時也不搬家,生活沒有太大的意外或新鮮。穩定是他們的共同特點。
理財是壹場“馬拉松比賽”而不是“百米沖刺”,更多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對於短期不可預測,長期收益高的投資,最安全的投資策略是先投資,等待機會再投資。
塑造良好的理財心態
在學習理財時,很多人最關註的是如何掌握投資技巧:如何從手中賺錢,如何在股市中選擇合適的股票,如何使用基金等投資工具,如何投資房地產或企業,如何盡可能地節省稅收,如何為退休或遺產做出最佳安排等等。是的,要想有效地理財,我們必須了解各種投資工具的特點,然後制定壹個整體計劃來實施,但有壹點比這些技巧更重要,那就是首先要有壹個正確的理財心態。如果妳的態度不對,即使妳有最好的理財方法,也往往是徒勞的。
自古以來,金錢的吸引力是不可抗拒的。誰不希望銀行存款或者凈資產不斷上漲?但是,人的貪婪是貪得無厭的。為了追求金錢和物質,他們會付出任何代價——家庭、健康、良心甚至自己的生命。80年代華爾街投機者公開宣揚“貪婪是好的”,90年代股市的長期上漲讓很多人瘋狂斂財,卻不知道貪婪是理財的第壹大忌。
貪婪不僅導致經濟損失,還會危害個人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建議妳反思壹下自己的理財態度,然後抓緊時間為自己的財務做壹個周密的規劃,耐心等待收獲。
富人有哪些特殊技能是那些每天省吃儉用,每天拼命工作的上班族所缺乏的?富人如何在有生之年積累如此巨大的財富?那就是:投資理財的能力。人們金融知識的懸殊是造成真正貧富差距的主要原因。
獲得財務自由的前提
理財的基本條件只有三個:固定儲蓄,追求高收益,長期等待。
假設有壹個年輕人,從現在開始40年,每年可以定期儲蓄1.4萬元;如果他每年存的錢可以投資股票或房產,獲得平均20%的年回報率,那麽40年後他能積累多少財富?大部分人猜測金額落在200萬元到800萬元之間,最多猜測654.38+00萬元。但是,正確答案是:1.5438+0億,壹個讓所有人都驚訝的數字。這個數據是根據金融學中計算年金的公式得出的。計算公式如下:1.4百萬(1+20%)40 = 1.01億。
這個神奇的公式表明,壹個25歲的上班族,如果以這種方式投資,直到65歲退休,也能成為億萬富翁。投資理財沒有什麽復雜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觀念。概念對了,就贏了。每個靠理財致富的人,只是養成了壹個普通人不喜歡也做不到的習慣。
有句話叫“人有兩只腳,錢有四只腳”,意思是錢有四只腳,錢追錢比人追錢快得多。壹個人壹生能積累多少錢,不取決於妳掙多少錢,而取決於妳如何理財。致富的關鍵是如何理財,而不是如何開源節流。
目前,儲蓄仍然是大多數人的傳統理財方式。但是,把錢存在銀行短期最安全,長期卻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銀行存款有什麽問題?錯誤在於利率(投資回報率)太低,不能作為長期投資工具。同樣,假設壹個人每年儲蓄654.38+0.4萬元;他把錢全部存銀行,享受平均5%的利率(更何況我們現在是低利率時期,利率微乎其微,壹年只有1.98%)。40年後他可以積累1.4萬元(1.5%)40 = 1.69萬。與投資回報率20%的項目相比,兩個項目的收益相差70多倍。
更何況,貨幣的價值還有壹個隱形殺手——通貨膨脹。在5%的通脹率下,如果妳把錢存在名義利率為5%左右的銀行,那麽實際回報等於零。所以壹個家庭在銀行存兩個月的金額就夠了。許多金融專家建議將財產分成三等份,壹份在銀行,壹份在房地產,壹份在更具投機性的工具。不妨將投資組合分為“兩大壹小”,即大部分資產以股票和房產的形式進行投資,小部分資金存入金融機構以備日常所需。
第三:這個網站是教妳如何正確理財。
/c?word = % C8 % E7 % BA % CE % 3B % C0 %埃德% B2 % C6 & amp;URL =/sy/sy2 % 2e htm & amp;b = 0 & ampa = 46 & amp用戶=百度
哈哈!!!
好好學習,億萬富翁都知道怎麽理財,更何況妳只有那點小錢也是很合理的,我相信妳!!^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