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鋁制品,人們多少有些爭議。因為既然鋁制品作為餐具長期使用是安全的,那麽用於短期或者偶爾煎中藥的就不會有大問題。但如果中藥方劑中有壹些酸性或堿性較強的藥物,如烏梅、山楂、五味子、木瓜、硼砂等。,最好不要用鋁制器皿煎藥。
銅器皿和鐵器皿也不建議用來煮中藥。古人從來不提倡用銅器皿煎藥,因為銅會導致人體中毒。雖然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鐵器皿,但不適合煎服中藥。鐵可與中藥中的鞣質反應生成鋁鞣質和鐵鞣質,產生黑綠色沈澱,服用後可引起惡心嘔吐;鋁、鐵還能與朱砂等含重金屬的中藥反應生成有毒的遊離汞。
以上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1.煮中藥最好的方法是陶瓷器皿裏的砂鍋和沙鍋。因其化學性質穩定,不易與藥物成分發生反應,導熱均勻,保暖性好。
2.其次,可以使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銹鋼鍋。
3.煎藥時不要用鐵、銅、鋁等金屬器皿。由於金屬元素容易與藥液中的中藥成分發生反應,可能會降低療效,甚至產生毒副作用。
希望大家在熬制中藥的時候能夠選擇合適的容器,這樣藥效才能更好。
問題二:中藥用什麽火熬?1,治療外感風寒的中藥,必須用武火煎20分鐘。,
2.滋陰壯陽的中藥壹定要用小火慢慢“煮”40分鐘以上。
3.有些礦物質中藥,如石膏、磁鐵等,必須“煎”10-20分鐘,以利於有效成分沈澱。4.壹些揮發性中藥,如麝香、乳香、冰片等。,必須是“裹絲”和“後來”。就是用絲綢把這些易揮發的中藥包裹起來,以免流失,留著再次熬煮。之後,妳等其他藥煎到壹半,再加入煮沸。
5.各種中藥的原料壹定要用清水清洗,去除灰塵;其他雜質,如草莖,昆蟲,土塊,沙子和礫石,也必須清理幹凈。
6、壹副中藥,可連煎三次,將三次藥液混合分成三份,每日三次。
7.冬天,妳應該把藥水溫熱後再服用。
8.喝完藥水,可以用溫水漱口,吃壹點甜品,消除中藥的難聞味道。
9.註意服藥後身體的不同感受,告訴醫生適當“加減”初始處方。
問題三:中藥怎麽煮?妳用哪種鍋?前不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了《醫療機構中藥煎藥室管理規範》,規定醫院中藥煎藥室禁止使用鐵質等腐蝕性器皿作為煎藥容器。那麽在煎中藥的過程中,除了這個還有什麽其他的註意事項嗎?專家表示:“在煎藥的過程中,壹些細節確實會影響療效,所以在平時壹定要多加註意。
細節1:不要用手碰藥。
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細節。買回來的中藥大多用紙包著,有的是塑料袋做的小包裝。把藥放進煎藥容器時,很多人的手都會碰到中藥。眾所周知,這個動作有時會影響中藥的療效。如果手上塗了護手霜或者香皂,對中藥是壹種汙染。所以中藥最好不要用手碰,直接倒入容器中。
細節二:不要用鐵鍋。
砂鍋和陶罐是最好的煎藥容器;玻璃容器和搪瓷容器(完好無損)次之;鐵鍋、銅鍋、鋁鍋、錫鍋都不能用來煎藥。指出:“這是因為中藥的化學成分非常復雜。因為銅、鐵、鋁等金屬的化學性質活潑,容易與中藥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比如鐵容易與鞣酸反應生成鐵鞣酸,會使藥液顏色加深,使藥液有鐵銹味,影響藥效;鋁與有機酸反應生成化合物,被人體吸收,在肝、腎等組織中蓄積,對人體造成損害;青銅器受熱容易氧化產生對人體有害的銅銹。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質量,直接影響中藥湯劑的臨床療效。
另外,有些人會用家裏做飯用的砂鍋煎藥,壹定要註意沖洗幹凈,這樣水放出來後表面就不會有油花了。因為油會影響中藥的療效。
細節3:用蒸餾水。
水質也會對中藥療效產生影響。歷代名醫對煎藥用水都有嚴格的要求。比如李時珍把煎藥用的水分為雨露雪水等五種。這些水是天然的蒸餾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水不那麽硬,更純凈,可以把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影響降到最低。
雖然不能像古人那樣追求水質,但是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用蒸餾水或者純凈水,或者涼開水。自來水可以加熱除氯,但不能直接用熱水或開水煎煮,只能冷卻。
很多家庭都在用大桶礦泉水,但是礦泉水並不是煎藥的好選擇。這是因為礦泉水含有壹些礦物質和金屬離子,比如鈣,對中藥的療效也有壹定的影響。
問題4:煎中藥用什麽鍋?買煎藥的砂鍋時,要挑壹塊石頭,在砂鍋邊緣輕輕敲擊。會發出砰的壹聲,清脆的聲音,給老人回味無窮。如果有劈啪聲、悶音、短音或沒有混響,聲音質量就很差。另外可以帶壹瓶水,挑鍋的時候把水倒進鍋裏,觀察鍋底和四周有沒有漏水或滲水。泄漏差;好的壺是不漏水,敲擊時聲音又大又脆的壺。
如果妳有壹個好的鍋,妳應該可以使用它。買回來之後要清洗幹凈。鍋內放入大半鍋水,加入小米(或大米)250克,熬成粥。粥煮好後,倒出來。之後,藥鍋就可以正式打開了。使用時要註意,藥燒開後,把藥汁倒出。此時砂鍋溫度尚高,不要往鍋裏加冷水,砂鍋熱了容易裂爆。藥汁倒出後再加入熱水為宜。
最好使用陶器、砂鍋、不銹鋼器皿等。煎藥時,避免使用油膩的鍋、鐵鍋、鋁鍋等金屬器皿。因為油垢中可能含有致癌物——3,4苯並芘,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鐵可與煎劑中的鞣質、油脂、生物堿、蒽醌、香豆素及其苷類發生反應,服用後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