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家族的後人都有那些名人?我知道的最有名的是:
(愛新覺羅)啟功: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金溥聰:臺灣政治人物(俗稱金小刀,是現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的得力幹將),曾任中國國民黨秘書長,現任臺灣駐美代表。愛新覺羅啟驤:書法家。愛新覺羅啟新:書畫家。愛新覺羅啟祥:書法家。愛新覺羅啟星:美女演員。愛新覺羅啟笛:歌手。我知道的就這些了,還有壹些改姓的或移居國(境)外的也有很多。愛新覺羅家族還有後人嗎有的宣統皇帝溥儀雖沒有後代但溥儀有三個弟弟,七個妹妹,分別如下:
二弟溥傑(1907-1994年),娶嵯峨浩,生兩女。大妹韞媖(1909-1925年),嫁郭布羅·潤良,無子女。二妹韞和(1911-2001年),改名“金欣如”;嫁鄭廣元,生壹子三女。三妹韞穎(1913-1992年),改名“金蕊秀”;嫁郭布羅·潤麒,生兩子壹女。四妹韞嫻(1914-2003年),改名“金韞嫻”;嫁趙琪璠,生壹對子女。三弟溥倛(1915-1918年),不滿三歲夭折。五妹韞馨(1917-1998年),改名“金蕊潔”;嫁萬嘉熙,生三子壹女。四弟溥任(1918年-在世),改名“金友之”;娶金瑜庭,生三子兩女。六妹韞娛(1919-1982年),字“芯多”;嫁王愛蘭,生壹子四女。七妹韞歡(1921-2005年),字“芯笑”,改名“金誌堅”;嫁喬宏治,生兩子壹女。其中溥傑與日本皇室女子結婚有兩位女兒此外,愛新覺羅·溥任,又名金友之,亦是北京市政協委員,現仍健在,溥儀有個堂弟,叫金溥聰,本名:愛新覺羅·溥聰,是臺灣知名政治人物、學者,馬英九重要之幕僚以上均為愛新覺羅的直系,亦有旁系子孫,例如原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愛新覺羅·啟功”,屬正藍旗,據說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遠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第五子、和恭親王弘晝,曾祖父、祖父都是科舉出身,但先生自己並不十分認同。當然,還有壹些是養子養女之類,現在多數“愛新覺羅”姓也有改姓漢族“金”姓的,以上回答不知您滿意否愛新覺羅家族現在都有哪些人如今愛新覺羅氏大致有30—40萬人!!!!!!!!!!!!!!!!
愛新覺羅家族的分布16世紀80年代,愛新覺羅氏還只是壹個人數很少的家族,包括努爾哈赤的六祖以及他們22個兒子所組成的家庭。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滅亡止,後金、清朝壹***存在296年,經歷了11代12位皇帝。在這近3個世紀中,後金、清朝的皇帝,擁有眾多的後妃,他們的子孫也擁有遠超過常人妻室的妃妾,加上中國崇尚多子多孫的古老傳統習俗,因而愛新覺羅家族子孫繁衍十分迅速。有的學者認為,清朝入關前,在第2代皇太極時期,皇族成員約有100人;到第3代順治時期,皇族成員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時期,皇族成員約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時期,皇族成員已超過1000人;到第7代嘉慶時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滅亡以後,到20世紀30年代,皇族後裔已達2萬人。1936出版的《愛新覺羅宗譜》,收集了這個家族幾百年來的世襲繁衍材料。自16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努爾哈赤這壹支系的後裔,僅男性就有近3.4萬多人,整個宗室的後裔有4.6萬多人,還有覺羅系統的後裔計3.4萬多人,合計有8萬多人,而這還僅僅是男性。如按皇子與皇女的比例來計算的話,那麽,愛新覺羅家族在3個多世紀中,宗室的後裔有8萬多人,覺羅的後裔有近6萬人,整個愛新覺羅家族計有後裔近14萬人。不難看出,這近300年的時間,愛新覺羅家族,是處於壹個擁有特權的時期,子孫繁衍的速度是很快的。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近70年間,愛新覺羅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分已成了歷史,政府行為的修譜已無可能,純正的血統已無保障,婚姻狀況也日趨復雜,幾乎沒有任何家譜問世,家族人口的統計已很困難。不過,壹種趨勢是很明顯的,愛新覺羅氏的人口,仍然還在不斷膨脹,血緣關系也由近及遠,逐漸形成眾多分支。據估計,如今愛新覺羅氏大致有30—40萬人。如~愛新覺羅·紫薇愛新覺羅·州迪和其實到清朝最後的三代皇帝,由於近親結婚,幾乎是沒有子女,有也是早早夭折.所以現在估計子孫很少.愛新覺羅,這個姓,後來也有了簡化,有的改為"趙",有的為"羅"等等,很多.清皇族後裔在全國分布廣泛,其生活狀態多種多樣,對待“愛新覺羅”姓氏的態度也各不相同。不願提皇族身份62歲的崇文區副區長金毓嶂是醇親王載灃的長孫。他說“我們家的人都不姓愛新覺羅,都什麽年代了,姓那個有點兒古怪。”醇親王載灃的11個孩子中4個是男孩,除末代皇帝溥儀外,還有溥傑、溥供和溥任。溥儀無後,溥供3歲早夭,溥傑只生有兩個女兒,溥任的長子就是金毓嶂。溥任的次子金毓峑在北京某大學任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的副院長,三子金毓嵐是朝陽區和平街第壹中學的高級語文教師,還是壹位古玩收藏家。對於家族中出了兩個皇帝,金毓嶂說,這是歷史的選擇,他的家族對此很不情願,也很不勝任。“因此我們沒有必要總是提起皇族身份。”金毓嶂說。為愛新覺羅姓氏自豪在身份證上,這位45歲的女畫家名叫毓紫薇,愛新覺羅·毓崌是她的正式名字。姓氏的恢復對她的事業有所幫助。“畫會好賣壹些,”她說,“人家壹看,‘愛新覺羅’,就認妳的畫。”毓紫薇說,自己的畫是“有行無市”,大多賣給了朋友。毓紫薇是崌親王奕訁宗的第4代孫女,奕訁宗是道光五子,即金毓嶂的曾祖父——第壹代醇親王的哥哥。“從心底裏,我對愛新覺羅這個姓氏感到自豪,”她說,“因為我們這個家族裏出了康熙、乾隆這樣的好皇上。”難以概括的群體關於“愛新覺羅”的姓氏,在前北京市民委副主任趙書看來,“正支的皇族後裔很少自己冠以愛新覺羅氏,旁支的就喜歡這麽叫,尤其是在書畫界。”他給這種現象起了個名字,叫作“時代功利性”。在沈陽,60歲的德崇開了壹家“愛新覺羅·德崇文化商行”,專門經銷清代傳統的文化工藝品。如果妳叫他“德崇”,他會嗓音洪亮地糾正妳:“我是愛新覺羅·溥旻!”不過,他的家譜中的貴族血統要追溯到努爾哈赤才可見到。對比幾個歷史階段皇室後裔或低調或高調的行為方式,北京市滿學會會長閻崇年認為,辛亥革命後,皇族後裔紛紛改姓,建國後的壹段時間裏又強調階級劃分,因此皇室後裔對“愛新覺羅”姓氏比較忌諱;現在他們以家族為自豪,恰好說明社會心態的寬容與進步愛新覺羅的後人姓什麽清朝滅亡以後族人多改漢姓,如安、廖、曾、金、王、孫、艾、羅、肇、範、關、鄂、趙、李等。而愛新覺羅就改成了金,也有壹些人改姓肇(趙)或其他漢姓。
愛新覺羅家族簡介
16世紀80年代,愛新覺羅氏還只是壹個人數很少的家族,包括努爾哈赤的六祖以及他們22個兒子所組成的家庭。
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滅亡止,後金、清朝壹***存在296年,經歷了11代12位皇帝。
在這近3個世紀中,後金、清朝的皇帝,擁有眾多的王妃皇後,他們的子孫也擁有遠超過常人妻室與妃妾,加上中國崇尚多子多孫的古老傳統習俗,因而愛新覺羅家族子孫繁衍十分迅速。
後金入關前,在第2代皇太極時期,皇族成員約有100人。
到第3代順治時期,皇族成員是419人。
到第4代康熙時期,皇族成員約有490人。
到第5代雍正時期,皇族成員已超過1000人。
到第7代嘉慶時期,皇族已近4700人。
清朝滅亡以後,到20世紀30年代,皇族後裔已達2萬人。
1936出版的《愛新覺羅宗譜》,收集了這個家族幾百年來的世襲繁衍材料。
自16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努爾哈赤這壹支系的後裔,僅男性就有近3.4萬多人,整個宗室的後裔有4.6萬多人,還有覺羅系統的後裔計3.4萬多人,合計有8萬多人,而這還僅僅是男性。
如按皇子與皇女的比例來計算的話,那麽,愛新覺羅家族在3個多世紀中,宗室的後裔有8萬多人,覺羅的後裔有近6萬人,整個愛新覺羅家族計有後裔近14萬人。
這近300年的時間,愛新覺羅家族,由於處於壹個擁有特權的時期,子孫繁衍的速度是很快的。
擴展資料愛新覺羅姓氏解析
滿語“愛新”是族名,“金”的意思。
“覺羅”是姓氏,是以努爾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覺羅”(今黑龍江省伊蘭壹帶)作為姓氏,發源地在寧古塔舊城東門外三裏。
“愛新覺羅”這壹姓氏的含義是,金子般高貴神聖的覺羅族。滿洲姓氏分為兩部分,壹部分是姓,壹部分是基於血緣宗親關系的族名。
愛新覺羅壹姓中,愛新是族名,覺羅是姓。
“覺羅”與“愛新覺羅”兩者的關系類似漢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關系(李姓與趙郡李氏,謝姓與陳留謝氏,張姓與桐城張氏,翁姓與常熟翁氏等)。
除愛新覺羅外,覺羅這壹姓氏還有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通顏覺羅、嘉穆瑚覺羅、西林覺羅等分支,都源於同壹始祖。因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該族遂成望族,以全稱相稱,“愛新”遂變為姓氏的壹部分。
參考資料:
愛新覺羅後裔譜系表後金入關前,在第2代皇太極時期,皇族成員約有100人;到第3代順治時期,皇族成員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時期,皇族成員約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時期,皇族成員已超過1000人;到第7代嘉慶時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滅亡以後,到20世紀30年代,皇族後裔已達2萬人。1936出版的《愛新覺羅宗譜》,收集了這個家族幾百年來的世襲繁衍材料。自16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努爾哈赤這壹支系的後裔,僅男性就有近3.4萬多人,整個宗室的後裔有4.6萬多人,還有覺羅系統的後裔計3.4萬多人,合計有8萬多人,而這還僅僅是男性。如按皇子與皇女的比例來計算的話,那麽,愛新覺羅家族在3個多世紀中,宗室的後裔有8萬多人,覺羅的後裔有近6萬人,整個愛新覺羅家族計有後裔近14萬人。這近300年的時間,愛新覺羅家族,由於處於壹個擁有特權的時期,子孫繁衍的速度是很快的。
近支輩分胤、弘、永、綿、奕、載、溥、毓、恒、啟、燾、闿、增、祺、敬、誌、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近70年間,愛新覺羅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歷史,政府行為的修譜已無可能,純正的血統已無保障,婚姻狀況也日趨復雜,幾乎沒有任何家譜問世,家族人口的統計已很困難。但1937年之前康德偽皇帝在偽滿洲國最後壹次整體的修繕了家族譜系,所有宗室、覺羅都羅列其上,現存中國國家圖書館。後愛新覺羅密雅納支派根據原先存留下來的碟譜和東北遼中新民地區的情況又由家族族長帶領修繕了譜系,《愛新覺羅宗譜密雅納支》每十年系統修訂壹次,已經成為定規。經遼寧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的批準,愛新覺羅密雅納支派恢復了家廟,每年的陰歷五月十三舉行家族內祭祀。現在還有愛新覺羅後人嗎? 1、現在還有愛新覺羅後人。
2、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近70年間,愛新覺羅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歷史,政府行為的修譜已無可能,純正的血統已無保障,婚姻狀況也日趨復雜,幾乎沒有任何家譜問世,家族人口的統計已很困難。但1937年之前康德偽皇帝在偽滿洲國最後壹次整體的修繕了家族譜系,所有宗室、覺羅都羅列其上,現存中國國家圖書館。 後愛新覺羅密雅納支派根據原先存留下來的碟譜和東北遼中新民地區的情況又由家族族長帶領修繕了譜系,《愛新覺羅宗譜密雅納支》每十年系統修訂壹次,已經成為定規。經遼寧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的批準,愛新覺羅密雅納支派恢復了家廟,每年的陰歷五月十三舉行家族內祭祀。 愛新覺羅現在姓什麽在哪兒愛新覺羅家族後代還有多少愛新覺羅氏的近支從康熙年間開始采用漢人按輩分取名的方法:胤、弘、永、綿、奕、載、溥、毓、恒、啟、燾、闿、增、祺、敬、聖、誌、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如今差不多發展到“闿”字壹輩了。
清朝覆滅後,“愛新覺羅”壹度成為壹個諱莫如深的詞,按照清帝遜位時的規定,愛新覺羅氏都改姓金、肇、毓、艾、羅、駱、趙……
有學者估計,清朝覆亡時愛新覺羅家族人口應該接近14萬人(努爾哈赤的曾祖父、祖父的後裔也算在內),如今愛新覺羅氏大致有30—40萬人,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其中大多分布在北京、河北、東北三省。他們對待“愛新覺羅”姓氏的態度也各不相同。
愛新覺羅後代中書畫家很多,據統計有100多位書畫名家。比如愛新覺羅·紫薇,是道光皇帝第五子惇勤親王奕誴的第4代孫女。對媒體,她表示:“從心底裏,我對愛新覺羅這個姓氏感到自豪,因為我們這個家族裏出了康熙、乾隆這樣的好皇上,這份榮耀不允許我做出與身份不符的事情。”關於姓氏與事業,她說:“畫會好賣壹些,人家壹看,‘愛新覺羅’,就認妳的畫。”
當代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也本姓愛新覺羅,是雍正帝九世孫,他的高祖父是乾隆皇帝同父異母的弟弟弘晝,但啟功先生卻從來不承認自己姓愛新覺羅,只說姓啟名功,有人曾給他寫信“愛新覺羅·啟功”收,他連看都不看,標明“查無此人,請退回”。老先生曾言“不吃祖宗飯,不做八旗子弟”,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不靠家族圖名牟利,就像王羲之落款時從不寫上自己是瑯琊王的後代,但書聖的地位卻是自己掙來的。啟功說他給百家姓增加壹個姓氏:啟。
現在還有愛新覺羅的後人嗎?也就是滿洲正黃旗人。皇帝後人,就是例朝例代皇帝家族的後代還有愛新覺羅的後人,且數目龐大。如大書法家啟功,女畫家愛新覺羅·毓崌。
現如今,姓愛新覺羅的人已經高達30~40萬。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滅亡止,後金、清朝壹***存在296年,經歷了11代12位皇帝。在這近3個世紀中,後金、清朝的皇帝,擁有眾多的後妃,他們的子孫也擁有遠超過常人妻室的妃妾,加上中國崇尚多子多孫的古老傳統習俗,因而愛新覺羅家族子孫繁衍十分迅速。
當今滿清皇室後裔有的對皇族後裔的身份避而不談,例如大書法家啟功,也有的人對皇族後裔的身份為榮,例如女畫家愛新覺羅·毓崌。
自16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努爾哈赤這壹支系的後裔,僅男性就有近3.4萬多人,整個宗室的後裔有4.6萬多人,還有覺羅系統的後裔計3.4萬多人,合計有8萬多人,而這還僅僅是男性。
如按皇子與皇女的比例來計算的話,那麽,愛新覺羅家族在3個多世紀中,宗室的後裔有8萬多人,覺羅的後裔有近6萬人,整個愛新覺羅家族計有後裔近14萬人。這近300年的時間,愛新覺羅家族,由於處於壹個擁有特權的時期,子孫繁衍的速度是很快的。
擴展資料
啟功(1912——2005),自稱“姓啟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號苑北居士,北京市滿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
雍正帝胤禛——五子和親王弘晝——壹子永璧——二子綿循——三子奕亨——五子載崇——二子溥良——長子毓隆——獨長子恒同——獨長子啟功
啟功出生於書香世家,啟功之祖父毓隆(1872年-1923年)幼承家學,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甲午恩科二甲109名進士,散館授編修。
啟功之曾祖父溥良(1854年-1922年)年輕時,請求革去封號、俸祿,參加科舉,並考中光緒六年(1880年)二甲第三十七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
啟功之遠祖和親王弘晝(1712年-1765年)是歷史上有名的荒唐王爺,喜好辦喪事,吃祭品,但亦有歷史學家指他其實是為免卷入弘時(雍正三子)和弘歷(雍正四子乾隆皇帝)對皇位的爭奪而以“荒唐”為名韜光養晦。
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世界華人書畫家聯合會創會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愛新覺羅
百度百科啟功
都有(20)愛新覺羅(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