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喜歡的不是“二手”,而是第二種生活方式通過牛仔褲專遞出的人文溫度。
已經是二月底的日子,棉襖收壹收,毛衣曬壹曬也要收回箱子裏了。翻出來壹條牛仔褲,真的是喜歡。也不是什麽高級的面料,有名氣的牌子,就是攤上百來塊,前幾年流行的破洞牛仔。然而壹年兩年過去了,牛仔褲也變成了抹布,就是不舍得扔,連我奶奶補都懶得補,我還是覺得很有個性,同樣的也很有"溫度"。
復古潮流興盛的原因,來自於妳的“厭世”
生活的美學是壹種尊重,生活的美學是對過去舊有延續下來的秩序有的壹種尊重。
——蔣勛
說不上來"復古潮流"是從什麽時候興起的,妳要在藝術上尋究那麽就要講到巴洛克,洛可可。不過我又不是什麽美學家,所以我要講的只是壹種態度,和生活的潮流趨勢。
有沒有註意到今年最流行的牛仔褲是什麽風格的?依舊是破洞,然而今年破的位置有所不同,從大面積的做舊,到關節處的"開口"。大風格沒有改變,而在小細節上做了變動,這就是流行賦予的意義。不過我要說的是復古,復古在我理解可以是壹種生活方式的"崇舊",也可以是衣著打扮的風格,不論是哪種,它都是應運時代而生的。
商品包裝開始崇尚簡約主義的同時,在奢侈品類型上不論是裏還是外都求時尚大氣。就算妳不註意這些,但是妳還是要買個口罩,防著PM2.5,要買個空氣凈化器,需要裝壹個水質凈化器。種種跡象的表明,似乎是我們的生活開始走向壹種科技的高度,然而科技真的讓生活更美好?事實卻是,科技的存在是為了彌補我們曾經"懵懂無知"所犯下的錯誤,這些錯誤包括了太過於快速的
於是有些人開始追求壹種"復古",興復的不是什麽所謂王朝舊制,畢竟袁世凱也是無奈之舉。我們所開始關註的淺白壹點就是趨勢,慣用的黃金首飾,變成麻繩;慣用的亮麗皮包,變成復古牛皮小包,慣穿的直筒牛仔,變成爛舊破洞;慣裝修歐式房子,變成亭臺樓閣。時代的趨勢在這裏,不論東方還是西方各自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痕跡。就像《我在故宮修文物》中所描述的壹樣:每壹件文物的修復,都是壹段歷史的重現,把壹樣東西修復不是去"翻新",而是去尋覓,"復古"也是這樣的存在。
為什麽要講到“復古”?因為妳想要聽二手牛仔褲的故事,“復古”的存在就是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壹部分,崇尚更加原汁原味的飲食和生活,日本佛教的僧人是最早的開始。不過如今時代不壹樣了,太過於繁忙的生活有幾個人不會厭煩?於是在“厭世”下的我們最求起“復古”,最終“復古思想”和流行的碰撞下才造就了“養牛”的故事~
"二手牛仔褲"帶來的不是廉價感,而是衣物在融入生活後所經歷的改變,稱之為"第二種生活"
人類文明裏壹些從傳統經驗留下來的最美的品質,不應該因為工業快速的量產就全部消失了。
——《品味四講》
說完復古,我們要講到"養牛"了。我前面的壹大段自然不單單是廢話,"養牛"的本質和現代人追求的"復古"具有壹定的同步。復古是因為不滿太過於快速的生活,壹杯茶下來慢壹慢,"養牛"是因為想感受另壹種生活方式,和另壹個個體在這個世界上所留下的痕跡。相同在哪,妳會問?
大概都是壹種品質生活的表現,按照蔣勛來說就是壹種生活的美學。這套理論很早就開始流行起來,不是因為商業炒作,妳喜歡壹樣東西,壹個群體喜歡壹類東西,必然是因為有吸引的地方,生活美學的意義就在這裏。
養壹條牛仔褲要找專門的人,各行各業各種生活方式的人,在海邊作業的人,牛仔褲上自然帶著壹股海的鹹腥,在都市上班的年輕人,牛仔褲不會臟只會沾染壹點"時代氣",在極限運動者的身上,牛仔褲破出自然的樣子,年輕的樣子。再經過壹系列的反復"修煉"和養護,這條牛仔褲才能夠真正迎接它真正的主人。
有沒有覺得吃著很閑,有錢傻乎乎?不過沒有人會逼迫妳去買,去感受這種生活方式。就像妳無法告訴壹個喜歡吃速食的人,壹頓自己用心做的美食嘗起來是什麽感受。唯壹的辦法大概就是讓他親自來品嘗了。
妳有沒有這樣壹件衣服,或是壹樣東西,玩具,妳都記不得它什麽時候在妳身邊的。但不論他舊了,臟了,破了,無用了,妳沒有壹絲壹毫想要扔掉的意思,甚至在別人詢問妳為什麽還要留著的時候,妳會感覺到壹種自豪?這是現代生活所無法認同和解釋的壹種感受,因為這件東西不止是東西,沾染了妳的氣息,汗水,或是吃東西留下的汙漬以後,他慢慢的成為妳的"影子"。玉是這樣,盤珠是這樣,牛仔褲自然也是這樣。
(附上幾年前買的破洞褲,現在就壹抹布,夏天的時候很喜歡因為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