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壹代奇人張謇:41歲中狀元,彈劾李鴻章,棄官從商,終成實業家

壹代奇人張謇:41歲中狀元,彈劾李鴻章,棄官從商,終成實業家

凡是人生取得壹番事業成就者,大致有兩條路徑:壹是順應大流抓機會,二是另外開辟大格局、新空間。

後者成事更難。

清朝晚期有壹位科舉狀元張謇[jiǎn],便屬於後者中的佼佼者。

他博學多識,也是書法家,更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還被譽為“中國近代第壹實業家”。

清鹹豐三年五月(1853年7月),張謇在海門廳長樂鎮(今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常樂鎮)出生。

在家庭良好的教育下,張謇自小飽讀詩書典籍,頗有文才。

按照“學而優則仕”的人生路線,張謇準備進入科舉道路。但由於祖上三代沒人獲得過功名,也即“冷籍”,需要多付出報考費。

於是在家人、老師的安排下,他以鄰近如臯縣的張駒之孫張育才的名義,報名註籍。

張謇初試雛鳴,順利連過生員、秀才兩關。

然而鬼使神差,此後十年裏,張謇參加了五次“鄉試”卻都未中。

張駒看到預期的回報落空,就用冒名壹事要挾張謇壹家,不斷索要錢物,並以“張育才忤逆不孝”之名將張謇告上公堂。

在科舉時代,“孝道”是學子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若背上“不孝”之名則會被革去功名,重則下獄問罪。

這場訴訟延續多年,張謇家人為此心力交瘁,也破費了很多錢財,家道也因此困頓。

而少年張謇本人,則被搞得名聲狼狽。

幸好張謇的老師們愛惜他的才華,為他四處調解。通州知州孫雲錦也出面幫他向朝廷說情。

到張謇20歲時,此案才告終,朝廷同意張謇重填履歷,恢復通州原籍,撤銷控案。

為了改變被自己拖累的家庭生活窘境,張謇發揮筆墨特長,開始了幕僚生涯。

他先後應邀為恩人孫雲錦、淮軍“慶字營”統領吳長慶當幕僚。

在此期間,張謇起草了幾篇政論文章,名聲大噪。 北洋大臣李鴻章和兩廣總督張之洞都爭相禮聘,但被張謇壹概婉拒。

後來,張謇則回鄉讀書,準備繼續圓科舉夢。

他參加“順天鄉試”,錄取為第二名。

但蹊蹺的是,十多年前屢試不中的噩夢再次重演,張謇接下來十年間屢次參加“會試”卻不中。

其實,這裏有個極富戲劇性的原因。

當時翁同龢等朝廷大員很賞識張謇,著力延攬,在“會試”中讓人暗中識別他的考卷。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連續四次“會試”中,他們都誤認了別人的考卷,將別人指定取中,反倒張謇連連落第。

壹個本可大展才華的飽學之士,還有貴人相助,然而卻與功名擦肩而過。

光緒二十年(1894年),慈禧六十壽辰而特設恩科會試。

本已心灰意冷的張謇,因父命難違,勉強進京應試。結果連連過關。

到殿試時,兩朝帝師、深得光緒帝信任的軍機大臣翁同龢迫不及待,匆匆評閱完張謇的考卷之後,勸說其他閱卷大臣將其定為第壹。

隨後他特意向光緒帝介紹道:"張謇,江南名士,且孝子也。"

於是,張謇得中壹甲壹名狀元,在壹波三折的科場道路上終於修成正果。這壹年,他41歲。

張謇得中狀元的同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這也使得清廷的“帝黨”和“後黨”的矛盾激化。

以翁同龢為首的“帝黨”,喜歡發布“主戰”言論,抨擊“主和”的李鴻章等“後黨”,企圖為光緒帝爭取實權。

張謇則自然成為“翁門”弟子,激揚文字,指點朝政,成為“帝黨”的骨幹。

就在兩派鬥爭激烈時,張謇父親病故。於是他循例“丁憂”,回籍守制。

回籍守制期間,自然不能出任朝廷官職。

署理兩江總督的洋務大臣張之洞愛才心切,向朝廷奏派張謇在家鄉興辦洋務。

張謇則投桃報李,針對中日《馬關條約》的後果,躊躇滿誌地提出速講商務、廣開學堂、修建鐵路等建議。

隨即,張謇選定水陸交通方便的唐家閘籌建紗廠,並規劃為商辦性質。

然而在籌款期間,他四處奔走卻困難重重,工程中途停滯。

無奈之下,紗廠被改為官商合辦。但紗廠卻壹直未能如期建成。

三年“丁憂”期滿,張謇按例回京復職。

當時,受光緒帝重用康有為等人推行新政。張謇則大力響應,協助老師翁同龢寫了不少奏議,敦促朝廷發展洋務,促進工商業發展。

然而不久,“維新運動”夭折,翁同龢等人被慈禧免官。

已經深諳官場險惡的張謇,對仕途心灰意冷。

他在老家籌辦紗廠三年,心中已屬意蔚藍的另壹片天空。

雖然那是壹片前所從未踏足過的陌生天地。

他毅然放棄京城的仕途,借故請假南歸,以實現“實業救國”的夢想。

當然,雖然他離開了京城官場,但由於人際關系淵源,加之興辦實業離不開朝廷人脈資源,因而後來他也不得不斡旋於朝野之間。

例如他曾被清廷任命為商部頭等顧問官。積極參與君主立憲活動,籌辦成立了江蘇咨議局。宣統帝退位時,他負責起草了退位詔書。

“辛亥革命”後,張謇出任北洋政府農商總長兼全國水利總長等職務。

在民國時期,由於他的崇高聲望,因而受邀長期活躍在政壇。

在張謇的努力斡旋之下,光緒二十五年(1899)4月,擁有2.04萬紗錠的大生紗廠終於建成投產。

然而接下來,遇到了運營資金困難。

向股東告急,無人響應;打算將廠房出租,遭到惡意殺價。

走投無路之際,張謇破釜沈舟,全面投產,用棉紗的收入來購買棉花,維持運轉。

自助者天助。隨後,棉紗的行情看好,大生紗廠的資金不斷擴展,艱難生存了下來。

張謇曾經考中狀元也即“文魁”,因而大生紗廠早期的棉紗產品就使用“魁星”商標,下設有“紅魁”、“藍魁”、“綠魁”、“金魁”、“彩魁”等產品。

隨著資金的不斷積累,張謇在紗廠附近的海門圍墾沿海荒灘,建成原棉基地—通海墾牧公司。

接著,在當地先後創辦了廣生油廠、復新面粉廠、資生冶廠等,逐漸形成唐閘鎮工業區。

為了便於設備和產品的運輸,他在唐閘沿江興建了天生港以及發電廠,在城鎮之間修通了公路,使得天生港逐步成為當時南通的主要長江港口。

另外,他在東臺縣墾地數十萬畝,發展棉植,解決紗廠的原料。

此後,張謇的實業版圖壹步步得以拓展:

於是,南通成為當時中國著名的實業模範區,張謇被譽為“中國第壹個實業大王”。

從壹個筆墨書生、狀元翰林,突然投身於從未接觸過的工商實業,竟然成績斐然。

張謇成功完成了中國古代文人千古未有的人生蛻變。

在“實業救國”的理念指引下,張謇逐漸建成了壹個相當完整的工農業產業鏈,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形成了壹個民族資本集團—大生資本集團,建立了民族經濟體系,減少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經濟的控制。

張謇認為,培養人才是發展工商業的前提條件,開辦學堂、引進西學,培養和使用各類專業人才是強國之本。

張謇早年追求科舉功名,苦心鉆研書法,而且終生至老也沒荒廢。

書法理論家孫洵在《民國書法史》書中,把張謇列為重要書法家:

張謇對書法教育也很重視,在其創辦的很多學校中都開設有書法課,培育了壹批書法人才。

他還創辦了翰墨林印書局,這是壹家中國近代頗具影響力的印刷出版機構。同時,它也促進了近代書法的交流與傳承。

另外,張謇還創建了南通博物苑,以加強對金石書畫等的集中保護和交流,同時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使其成為傳播科學、普及知識的場所。從而開啟了中國文博事業之先河。

另外,張謇與馬相伯成立了中國圖書有限公司,以“鞏護我國教育權、驅策文明之進步、杜絕外人之覬覦、消弭後來之禍患”為宗旨。

張謇還與史量才等人購得《申報》的產權,使其在短期內成為具有重大影響的報刊。

張謇具有超前的發展眼光、敏銳的商業思維、卓越的市場經營能力,但是他並沒有完全以盈利為目的商人思維行事,而是兼顧了 社會 責任和文化信仰。

當張謇的實業版圖轟轟烈烈地擴展、 社會 聲望如日中天之時,壹場商業危機卻不期而來,最終擊垮了他。

民國11年(1922年),棉紡織業發生危機。

日本的同行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支持,在隨後的中日紗廠競爭中迅速拖垮了張謇的大生集團。

而張謇多處尋求資金支持而未果,以致債臺高築,實業崩盤,無可挽回地走向衰落。

幾年後,民國15年(1926年)8月24日,張謇在家鄉南通病逝,享年73歲。

張謇先生壹生經歷坎坷、傳奇,大器晚成,勇於開拓奮鬥,碩果累累,開辟出多條前世前人未走之路,成為中國 歷史 上著名的“狀元實業家”,彪炳史冊。

尤其是他興辦實業救國、積極發展教育和 社會 公益事業的偉大情懷,令人景仰,也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

2016年3月24日,中國首艘萬米級載人深淵器專用科考母船--“張謇”號,在浙江省溫嶺市松門鎮舉行下水儀式。

#書畫新國潮#

  • 上一篇:河西梵宮之冠——武威海藏寺(下)
  • 下一篇:白芷煮肉的功效和作用,白芷燉瘦肉的功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