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不僅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壹部分。
玉文化包含著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潔氣魄。
發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而綿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國文化有別於世界其他文明的顯著特點。
中國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尋常的宗教象征意義。
取之於自然,琢磨於帝王宮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顯示等級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為維系社會統治秩序所謂“禮制”的重要構成部分。
同時,玉在喪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無比的神秘宗教意義。
而把玉本身具有的壹些自然特性比附於人的道德品質,作為所謂“君子”應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頌,更是中國人的偉大創造。
因此,玉是東方精神生動的物化體現,是中國文化傳統精髓的物質根基。
中國玉作為中華民族的先民從各種石頭中篩選出來的“石之美者”,具有溫潤瑩澤、縝密堅韌的美感和實用功能。
在這個漫長的篩選過程中,“昆山之玉”也就是“和田玉”成為公認的“寶玉”、“真玉”。
中國是愛玉之國、崇玉之邦,玉石來源約有壹百余處,中國歷史上在用玉制度方面早已體現出真玉、非真玉的界定。
帝王是中國古代最高階級,和田玉在成為真玉的同時,也就成為帝王用玉。
此後,經過無數的歲月,和闐玉方才走入民間。
和田玉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的“國石”。
它象壹顆明珠,在中國歷史文化中放射出燦爛的光輝,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
和闐玉與中國文明的發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可謂淵源深遠。
我國考古學者最新研究考證並提出了中國在石器和青銅器、鐵器時代之間存在著壹個玉器時代是中國文明的起源時代。
早在新石器時代,昆侖山下的先民們就發現了和田玉,並作為瑰寶和友誼媒介向東西運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國最古老的和田玉運輸通道“玉石之路”,即是後來的“絲綢之路”的前身。
和田玉在東西方文化和經濟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和田玉歷來是中國各民族友誼的象征物,和田玉作為歷史的鑒證,雄辯地證明了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壹部分。
從殷商開始,以和田玉為主體的玉器工藝美術新時代登上了華夏民族的玉壇,才出現了稱譽世界的“東方藝術”,才形成了壹部波瀾壯闊的中國玉器史,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人類藝術史上的輝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藝術寶庫的珍貴遺產。
幾千年來在中華民族中形成了民族愛玉心理,“對玉的愛好,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特色之壹。
三千多年以來,玉的質地、形狀和顏色壹直啟發著雕刻家、畫家和詩人們的靈感”。
歷代諸子百家以儒家學說詮釋和田玉並賦予“德”的內涵,於是,玉有十壹德、九德、五德之說廣泛傳播,並被全社會所接受,成為我國玉器久盛不衰的精神支柱。
這種寓德於玉,以玉比德的
觀念把玉和德結為壹體;同時,又將玉與君子結緣,物質、社會、精神三合壹的獨特玉意識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思想建樹,成為中國玉文化的豐富思想和精神內涵。
中國玉文化延續時間之長,內容之豐富,範圍之廣泛,影響之深遠,是許多其他文化難以比擬的。
中國玉文化的輝煌不亞於偉大的長城和秦代兵馬俑的奇跡。
玉文化的成就遠遠超過了絲綢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
玉文化包含著偉大的民族精神,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潔氣魄;“銳廉不撓”的開拓進取精神。
中國古玉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影響深遠,玉和中國民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藝術的產生和發展存在著密切關系,它影響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人們的觀念和習俗,影響著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響著壹大批文學、歷史著作。
中國古玉器世代單件作品的產出與積累,與日俱進的玉器生產技藝,以及與中國玉器相關的思想、文化、制度,這壹切物質的、精神的東西,構成中國獨特的玉文化,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壹個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
鑒賞中國古代玉器,我們不但要欣賞它們的工藝價值,更要研究它們深刻的文化內涵。
我們知道,文化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中國玉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壹個分支,它同樣是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以玉器為主要內容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中國玉文化的產生有其歷史必然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且,不同的學者從不同角度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這裏提出壹些關於玉文化產生原因的看法,以便與鑒賞者交流。
中國原始社會曾有壹個被稱為玉圖騰的階段,表現為中華民族的先民曾經用帶有某種含義的玉雕制品作為民族的標誌,歷史文獻也的確有許多這方面的記載。
例如《拾遺記》卷壹《少昊》記載,少昊的母親皇娥在少女的時候,白天乘木筏在蒼茫的大海上漫遊,有壹天她到了西海之濱的窮桑之地,那裏出產壹種叫孤桑的大樹,高達千尋,吃了此樹果實會長生不老。
在那裏,她遇到了神童“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她與這位童子同乘木筏,嬉戲於海上,他們用桂樹的樹幹作旗桿,將董茅草結於桿上作旗幟,用玉石雕刻成鳩鳥的形態,裝飾在旗桿頂上,即“刻玉為鳩,置於表端”。
後來皇娥生下了少昊,稱號叫“窮桑氏”,也叫“鳳鳥氏”。
而且屬少昊的各族有元鳥氏、青鳥氏、丹鳥氏,祝鳩氏、鳴鳩氏、鶻鳩氏,這是以玉鳥為圖騰的最好體現。
玉石是當時人類用得最多、最廣泛的物質,被推為天地之精,既美觀又實用。
因此,上古之時,先民將玉雕琢成鳥獸等各種圖案,作為圖騰崇拜,而且圍繞圖騰標誌,還產生了壹些原始的公***活動,如包括原始音樂,原始歌舞在內的巫術禮儀活動等,反映了玉圖騰是遠古文化和意識形態——玉文化萌芽初期的壹種形式。
我國關於古代英雄的神話故事很多。
這些人戰功赫赫,智慧超人,為推動中國原始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許多神話故事在敘述這些偉大人物時,也將玉融合了進去,例如,傳說炎帝時曾“有石磷之玉,號日夜明,以之投水,浮而不下”。
其實這是壹種磷光效應,但古人卻把這種自然現象和炎帝神農的聖德聯系在壹起,似乎天地為賢人的聖德所感,以致於玉石都顯了靈;傳說中是軒轅黃帝最早統壹了中國,並建立了典章制度的,國人至今仍以作為炎黃子孫而自豪。
《拾遺記·軒轅黃帝》中記載他曾“詔使百辟群臣受德教者,先列圭玉於蘭蒲,席上燃沈榆之香,舂雜寶為屑,以沈榆之膠和之為泥以塗地,分別尊卑華戎之位也。
”這說明黃帝時代已建立了圭玉制度;唐堯是聖德之主,傳說他得到了壹塊雕刻著“天地之形”的玉版,說明唐堯聖世,功績卓著,與其得玉版受天意和知識有關;夏禹治水,奏萬古奇功,皆因他得到“蛇身之神”傳授玉簡的結果。
所有這些描述將玉的神格化作用與世系英雄緊密地聯系在壹起,強烈地表現了古人對玉的狂熱宗教情緒。
巫術是古代人類社會活動的壹種重要形式,禮天祈福,祭祀祖先等等,《周禮·春官·宗伯第三》曰:“若國大旱,則師巫而舞”。
就是證明,巫術活動的壹般形式是巫師帶領壹群人邊唱邊舞邊敲。
而歷史記載和分析表明,敲打的東西就是玉石,《尚書·舜典》曰:“擊石拊石,百獸率舞”,這描述了古人進行巫術活動的情景,即敲擊玉石發出有節奏的音響,人們模仿著百獸的動作,開始狂熱地舞蹈。
玉是當時制作樂器的最好材料,古人把這壹特征作為衡量玉石的標準,及“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
原始歌舞和巫術禮儀活動在原始社會還是混為壹體的,但到了階級社會,便開始壹分為二,發展成社會上層建築的兩個獨立的部分,原始歌舞演變成“樂”,巫術禮儀演變成“禮”。
壹是文學藝術,壹是行政典章。
玉從參與歌舞、巫術禮儀活動而成為中國古文化的開端之壹。
中國國家的產生與玉文化國家的產生是壹個十分復雜的社會現象,取決於許多因素。
但通過對玉的研究明顯看出,玉在中國國家產生的過程中扮演過十分重要的角色,起過極大的推動用。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玉促進了文明社會的產生
玉促進了文明社會的產生,從而為國家產生打下了基礎:歷史知識告訴我們,在國家形成之前,首先是文明社會的產生。
文明社會所包含的現象和內容很多,比如文字的起源和應用、專門治人的勞心者階層的形成、手工業工匠和作坊的產生、宗教和巫師的出現、工藝美術、裝飾繪畫及其它藝術品的大量創作和運用等。
在這許許多多的文明現象中,玉器和其他文化產物相比,有過獨占鰲頭、特別引人註目的地位。
玉意識演化成國家意識
玉的壹些原始意識逐步演化成了國家意識:同任何國家產生壹樣,中國的國家歷史也經歷過由血緣氏族組織向地域組織演進、由氏族社會向古代都市演進的歷程。
從村落社會到村群社會再到國家政治的過程,這是國家產生的壹般軌跡,這其中國家意識的產生和形成是關鍵。
玉圖騰作為壹個氏族和部落的象征,代表了當時人們已有了氏族、組織和地域組織的意識,而且這種意識必然要進壹步發展擴大,青銅器的使用,推動了這種發展進程。
當玉器的產生和對其的追求進壹步發展時,人們賦予了玉器更為豐富的觀念形態和內容,這些觀念和內容不再是壹個氏族或壹個村落所獨有,它大大超越了氏族地域的界線,成為相當大範圍內人們***同的信仰,***同的崇拜,如玉器時代的玉璧和玉琮可廣泛出土於中國的各個地域,於是便產生了國家建立之初的意識現象,這些現象在《山海經》和《尚書》中有很多描述。
玉器代表的政治等級
古玉器的政治價值表現在古玉器是社會等級制的物化,是古代人們道德和文化觀念的載體。
出土玉器基本上出自有身份和地位的大中型墓葬中,春秋戰國就有“六瑞”的使用規定,6種不同地位的官員使用6種不同的玉器,即所謂“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壁、男執蒲壁”;從秦朝開始,皇帝采用以玉為璽的制度,壹直沿襲到清朝;唐代明確規定了官員用玉的制度,如玉帶制度。
玉的性質推動社會的發展
玉本身的性質推動了私有制社會的發展歷程:玉由於難得和稀有,成為當時人們為數不多的奢侈品之壹,是權力、地位、財富的象征,為了得到這些東西,便開始了掠奪和占有,誰掠奪和占有的越多,誰的地位就越高。
這種過程逐步演化,人與人之間就產生了奴役和被奴役的關系,於是就產生了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
玉推動了古代國家上層建築的發展:國家的產生需要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包括政治理論、思想文化意識、軍隊和武器。
而在所有的上層建築的方方面面,玉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玉制的禮樂器、工具、儀仗器,以及葬玉等都是其重要的內容。
總之,玉與中國古代國家的產生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主要原因在於它本身固有的強烈的兩重性,即既是實用品,又是藝術品。
當作為工具、器物和財富使用時,它屬於經濟範疇;當它作為藝術品為人們所欣賞時,就能使人聯想、遐想以至於幻想。
於是乎關於玉的多種神奇觀念,包括符合人類善良願望的觀念、迎合統治階級奢望的觀念以及與此有關的各項習俗和規定,都統統產生出來了。
玉器的產生要遠早於其它材料的工藝品,它最易為上層建築吸收和運用,客觀上只有它具有較早地登上政治舞臺的條件。
它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其產出數量之大,使用地域之廣,運用形式之高,社會理論之豐富,確實無他物可及。
因而,當古代社會各種文明最終匯成古代地域內的統壹意識形態(即國家意識)時,曾經大量融進了玉文化這個內容,並在中華民族祖先形成國家的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玉文化與古代國家政治理論
玉在中國古代國家政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具體還體現在古代關於玉的壹些概念和學說上,實際上就是當時國家政治理論的內容。
歸納起來有下列四方面內容:
(1)萬物主宰說:這壹學說認為玉能代表天地四方及人間帝王,能夠溝通神與人的關系,表達上天的信息和意誌,是天地宇宙和人間福禍的主宰。
在古文字中,“玉”字並沒有壹點,和帝王的“王”***用壹個字。
《說文解字》段註解釋帝王的“王”字時,認為王者即“天下歸往也。
”董仲舒也說:“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
三者,天地人也。
而參通之者,王也。
”《說文解字》段註解釋玉的字型為“三玉之連貫也”,即三橫壹豎象征壹根絲線貫穿著三塊美玉。
另“皇”字則是“白”和“玉”的組合。
古文中“王”“玉”字型相同,絕非是偶然的巧合,“天地人參通”與王之連貫,兩者關系奧妙,意味深刻。
許多經學典著作中有眾多的描述,證明“三玉之連”實際上就代表“天地人參通”。
《周禮·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
本質上就是玉能代表天地四方,通過它,便能溝通天、地、人間的願望和意識。
(2)天地之精說:這壹學說是用天地之精化生萬物的思想來解釋玉的起源,用陰陽對立的觀點來說明玉的本質和作用,從而把玉推崇為事物之尊者,賦予其神奇的魅力。
這壹學說的論點廣見於各種古代文獻中,例如《周禮正義》引鄭註曰:“貨,天地所化生,謂之玉也。
金玉並天地所化生,自然之物,故謂之貨。
”,此外《白虎通義·考黜篇》、《財貨源統》和《玉紀》等均有相同論述。
(3)道德楷模說:這壹學說的內容是將玉石本身所固有的物理性質與當時社會中對於善惡、是非、榮辱、美醜等觀念糅合在壹起,加以擬人的解釋,作為評價,判斷人們行為的標準,這種說法也廣見於各種古代文獻記載中。
典型的有《說文解字》釋玉為:“石之美者有五德。
潤澤以溫,仁之方也;(此字為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挈(潔)之方也。
”
(4)辟邪除祟和延年益壽說:這壹說法相信玉具有超自然的力量,認為將玉制品供人佩飾或使用,可增加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抵抗力量,防禦邪氣的侵襲,掃除鬼祟的禍患,保障人和物的安全和吉祥。
這種說法在古文文獻中記載也很多。
例《拾遺記·高辛》載:“丹丘之地有夜叉駒跋之鬼,能以赤馬瑙為瓶盂及樂器,皆精妙輕麗,中國人有用者,則魅不能逢之”。
同時相信玉有使人長生不老的功能,相信通過食玉和服用玉類可以實現永遠年輕的目的。
這壹觀念宣揚和使用得最多的大約要推道家的學術和法術了。
東晉葛洪著《抱樸子》,其中《仙藥》壹卷說:“玉亦仙藥,但難得耳。
”又說:“服金者壽如金,服玉者壽如玉。
”等等。
“玉”字始於我國最古老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鐘鼎文中。
漢字曾造出從玉的字近500個,而用玉組詞更是無計其數,漢字中的珍寶等都與玉有關,後世流傳的“寶”字,是“玉”和“家”的合字,這是以“玉”被私有而顯示出玉文化中的不可替代的價值。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壹個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詩文中,常用玉來比喻和形容壹切美好的人或事物。
如:以玉喻人的詞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詞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組成的成語有金玉良緣、金科玉律、珠圓玉潤、拋磚引玉等,有關玉的民間傳說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鴻門宴》、《弄玉吹簫》、《女媧補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愛的兒女以玉來起名,如賈寶玉、林黛玉,還有多少年讀不厭壹部感人至深的《紅樓夢》,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這塊玩石美玉裏了,對玉的愛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紮下了深深的根。
古人雲:"玉入其國則為國之重器,玉入其家則為傳世之寶"。
岫巖玉,產於中國遼寧省岫巖,岫巖縣是壹個山清水秀、物產豐富、藏家聚氣的風水寶地。
經過千萬年的自然演化,凝聚了千萬年的日月山川之精華,從而蘊育產生了聞名於世的國寶珍品---岫巖玉。
岫玉是產於地靈充足的地脈之下,在千萬年的形成過程中吸收了天地之精華、自然之靈氣,所以除了本身具有的可收藏價值之外,更有著風水上的重大價值。
玉是壹種天然礦產,礦物是中藥中的壹類極具特色的組成部分,也是傳統文化裏具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玉文化。
近幾年來岫玉通過能工巧匠的精心設計,制成的工藝品、保健品及各種玉桑拿板材、建築板材等玉產品,不但國內市場極為認可和暢銷,而且已打入韓國、美國、日本、波蘭等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