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玉溪市峨山縣怎麽樣?

玉溪市峨山縣怎麽樣?

峨山彜族自治縣

雲南省峨山彜族自治縣成立於1951,12年5月,是新中國誕生後的第壹個彜族自治縣,也是雲南省第壹個民族自治縣。全縣有兩個街道、兩個鎮、兩個鄉,土地面積2908869畝,人均26.1畝,耕地面積174099畝,人均1.2畝。在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生活著654.38+0.4萬勤勞、勇敢、智慧、淳樸的彜族、漢族、哈尼族、回族、蒙古族等各族人民。少數民族占62.8%。目前有彜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等。

編輯本段的歷史沿革

峨山歷史悠久。根據塔甸老龍洞出土的人類下頜骨、石器、骨器、獸骨等化石,證明約在1-20000年前,人類已經生活繁衍。

據史料記載,峨山地區在先秦時期屬古滇國管轄,漢代屬宜州郡豫園郡。三國時期,宜州郡定為建寧郡,峨山屬建寧郡豫園郡,隋屬南寧總督府。唐初屬南寧絳縣。後來屬於南詔通海都督府。宋代大理國屬秀山縣。元憲宗第六年(1256),有1000戶,0萬戶轉阿。元世祖致遠十三年(1276),遷易州,轉臨安路;二十六年(1289)遷易縣,屬安福。明洪武十五年(1382),仍設易縣,劃歸臨安府。明制清沿。民國開國者,仍名易縣。民國二年(1913),下府,設路。民國18 (1929)年,廢除道統,改由雲南省政府管理。19年(1930),改稱峨山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0月24日在滇中成立峨山縣臨時人民政府,1949。1950年2月2日,縣臨時人民政府從滇中遷回縣城。1951 12年5月,峨山民族自治縣成立。

1954 6月18更名為峨山彜族自治區。1956 65438+10月17更名為峨山彜族自治縣李玉璽區。1971年調入玉溪地區。1998轉玉溪市。

編輯此行政區劃。

峨山彜族自治縣轄雙江、小街、甸中、化念、塔甸、岔河、大龍潭、浮梁棚5鎮3鄉。華年農場?目前有彜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等。

編輯本節2005年經濟發展概況。

2005年完成。

國內生產總值6543.8+4.86億元,比2002年增加5.85億元,年均增長654.38+04.3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25億元,比2002年增加2.87億元,年均增長3.015%;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1.5億元,比2002年增加0.58億元,年均增長26.72%;農民人均純收入2928元,比2002年增加802元,年均增長11.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28元,比2002年增加2498元,年均增長12.07%。

2005年,工業經濟拉動全縣生產總值11.2個百分點,比2002年提高6.7個百分點。資源和區位優勢逐步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越來越明顯。同時,很好地促進了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農業的基礎地位不斷加強,以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重點,加大農業投入,實施農業科技措施,不斷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全縣糧食種植比重由2002年的50.4: 49.6優化到2005年的41.5:58.5。烤煙支柱地位得到鞏固,糧食、油菜穩步發展,畜牧業結構調整和良種引進力度加大,林業發展政策進壹步完善。

在黨的領導下,完成了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以私有制為主要形式的國有和集體企業改革。進壹步理順體制,明晰產權,激活機制,盤活存量資產,優化增量資產,促進生產要素向優勢特色產業集中,支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增強發展動力,不斷提高產業發展水平,形成以“壹瓶酒、壹塊鐵、壹袋肥、壹鍋油”為主體的縣域特色產業。

第三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壹、二、三產業比重由2002年的24∶33∶43調整到2005年的22∶36∶42。[1]

2011年綜合

[2]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37.92億元,增長10.5%,第壹、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618萬元、17.97萬元、13.77萬元;財政總收入7.65億元,增長3%,地方財政收入3.86億元,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23億元,增長3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54.38億元,增長2654.38+0.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6元,增長12.3%;農民人均純收入6089元,增長16.4%;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4.6%;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2‰;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7%。

農業經濟

農業總產值9.95億元,增長7.8%。糧食總產量5591萬公斤,增長17%,確保了糧食安全。烤煙生產再創佳績,煙葉收購11.64萬公斤,銷售收入221萬元,首次突破2億元大關,煙農增收4355萬元,實現煙草稅收4858萬元。全力支持紅塔集團推進全國首個煙草種植基地玉溪莊園和峨山豐沃園建設,努力打造有機煙葉生產基地。種植油菜6.29萬畝,實現產值3598萬元。蔬菜種植3.43萬畝,實現產值9837萬元,增長53.9%。積極推進良種繁育、動物防疫和標準化生產工作,實現畜牧業產值3.54億元,同比增長15.6%。穩步推進“2213”工程,新植竹子2.43萬畝,核桃291萬畝,魔芋1.02萬畝,除蟲菊1.2萬畝;共種植竹子13.22萬畝,核桃17.33萬畝。完成中低產林改造65438萬畝。農業保險覆蓋面逐步擴大,農業保險賠付324萬元。全面落實農作物良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等強農惠農政策,兌現補貼資金11.55萬元。啟動草原生態保護獎勵補助資金,兌現339萬元。投入1656萬元,實施村級公益事業“壹事壹議”財政獎補項目52個。投資265438+萬元實施17個新農村重點村項目。

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總產值52.63億元,增長14.8%。“四個壹”特色優勢產業實現產值36.53億元,優勢地位更加凸顯。實施《關於加強工業園區建設的意見》後,園區的產業集聚功能和輻射帶動能力明顯增強,入園項目26個,實現產值37.42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765.438+0.1%。重點工業項目順利推進,田源生物質能源、順興紙業65438+萬噸包裝用紙、宏豐建材60萬噸回轉窯水泥等產業化擴產項目建成投產;礦冶集團年鐵礦深部開采技術改造、天恒通泰公司1萬噸菱鐵礦磁選、劣質褐煤深加工等項目穩步推進。綠之江流域梯級水電開發第壹期龍門電站即將竣工,第二期雨果電站建設正在積極推進。新銀河化工搬遷擴建、中糧集團1.5萬噸木薯燃料乙醇、湘展公司3萬噸數控機床鑄件及精加工等壹批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

服務行業

以商貿流通、交通運輸、民族文化旅遊、房地產為重點的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實現增加值6543.8+0.377億元,增長7.7%。積極發展民族文化旅遊,完成《峨山縣旅遊總體規劃(修編)》、《亮子路之戀》文化旅遊線路規劃和《塔店鎮大溪部分區域概念性規劃》編制。推進“伊人谷”等景區開發建設,全年接待遊客7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57億元,同比增長15.1%。繼續實施汽車下鄉、家電下鄉、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全年補貼15338臺、6710000元。交通運輸和房地產保持快速增長,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持續發展。市場監管和服務能力進壹步提高,城鄉市場蓬勃發展。

編輯此段落的種族概況。

目前有彜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等。

編輯運輸的這個部分

峨山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國道213貫穿全境,是通往思茅、西雙版納等南部邊疆的交通咽喉。縣城距昆明126公裏,距玉溪28公裏,距昆玉鐵路終點站17公裏。昆玉、豫園高等級公路建成後,到昆明只需1多小時,到玉溪20分鐘。?

編輯自然資源的這個部分

峨山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鐵、煤、銅、鈷、鎂、鉛、鋅、矽、高嶺土、矽浴土、花崗巖、大理石等。這些礦藏大多分布在公路沿線,質量好,賦存集中,便於開采。其中鐵礦石儲量1億噸以上,平均品位50%以上,煤炭儲量近3000萬噸,且多為優質無煙煤。峨眉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生態環境良好,低緯高海拔立體氣候,極其適合各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生長。茂密的森林有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

編輯此部分的基礎結構

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納入國家電網,全縣8個鄉鎮73個村(辦)全部通電、通路;已建成公路65,438+0,356公裏,新建高速公路(豫園公路)預計2000年通車。城鄉程控電話總容量近萬門,開通了移動電話和無線尋呼機,建成了15個專業市場。

編輯自然地理的這個部分

峨山是高原地貌,東部地形狹長,西部地形寬闊。中國海拔2000以上的高山有60多座,較大的有高露山、大溪山、宗果山、大黑山和火石頭山。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部被曲江(縣內稱仙河)切割,形成由西北向東南高山峽谷相間的地貌。中部的岔河、塔店、浮梁棚等鄉鎮屬於巖溶較為發育的石灰巖地區。山巒起伏,洞穴窪地多,地下溝渠河流縱橫,地表水源匱乏。西部和北部山高坡陡,清深谷窄,地形破碎。全縣平均海拔1691m,最高點為北部甸中鎮鏡湖行政村火石頭山,海拔2583.7m,最低點為呂雉西側的雅樂,海拔820m。

峨山地層出露完整,從最晚第四紀到古昆陽群地層,其中7000萬年至2.25億年前的中生代地層分布最廣,占全縣總面積的60%以上。

峨山位於康滇地盾的東部邊界。燕山運動期間(約7000萬年前),康滇地盾強烈褶皺,形成了許多斷裂帶。縣城東部的雙江和小街位於曲江斷裂帶上,地殼運動強烈,地震活動頻繁。據史料記載,從康熙三十五年(1695)到公元1970年的275年間,共發生了7次大地震。10月5日上午1970 1: 00: 34發生裏氏7.7級大地震,震中在小街鎮大海恰行政村駐地梅子樹村。地震影響了雲南省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其中峨山、通海、華寧、建水等縣受災最為嚴重。峨山受災面積達475.8平方公裏,占全縣總面積的23.58%。小街、雙江等鎮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嚴重。

編輯這部分生物化石

1,恐龍化石。現在它在甸中鎮西古雅村附近,在顧靖村以南1.5公裏的山坡上。岔河沿河村、中正村東200米山坡上;大龍潭達克村;在西社叠以北1 km至綠之江山坡等多處發現了距今2.35億年、1.7億年、晚三疊世至早侏羅世的恐龍化石。

2.古代象牙化石。15在甸中鎮團山水庫發現長0.11 m、寬0.08 m、厚0.025 m的古象牙化石,現由峨山縣文化館收藏保存。

3.其他動植物化石。在甸中鎮嘉裏木村發現壹具爬行動物化石,經鑒定為“蛇尾屬新種”,命名為“峨山蛇尾屬”。時代是侏羅紀晚期。在嘉裏木村附近的“莫若壹多”(彜語,魚睡覺的地方)發現了許多魚化石,經專家鑒定為“早侏羅世硬骨硬鱗魚”,是現代邊魚和鯉魚的祖先。此外,塔店鄉黑尼村附近也發現了“莫若壹朵”化石。

浮梁棚鄉稻香村以西呂雉河沿岸的懸崖峭壁上有許多中生代植物化石。在碳質灰巖上,有多種喬木亞綱和層次分明的真蕨類植物化石,被專家稱為中生代植物化石寶庫。

4.恐龍腳印。在典韋村東茅山腳下的“仙池”石灰巖上,地質隊發現了198265438+2月的1707個恐龍腳印,每個腳印呈雞爪狀,間距為1.2m,中趾為0.31m。兩邊腳趾0.25米..

據調查,1.7億年前,“仙池”壹帶是沼澤和湖泊地區,氣候炎熱,水邊生長著茂密的蕨類植物,是恐龍生活和活動的地方,所以它們經常在湖邊的淤泥上留下明顯的腳印。後來湖泊幹涸,植物死亡,恐龍隨著氣候環境的變化而滅絕,但留下的腳印卻隨著泥土變成巖石,成為珍貴的化石而保存了下來。

編輯此本地特產

街頭搗碎雞

華年燒鵝

坡腳雜菜

核桃煮雞蛋

玉林泉酒

玉林春酒始創於清朝中葉,民國時期在滇中地區聲名鵲起,至今已有280多年的歷史。玉林春酒壹直堅持雲南傳統小曲小鍋發酵工藝,堅持純糧釀造。以其棉、甜、凈、爽的獨特風格和人格魅力,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並在米卡中歷久彌新,帶給人們激情和歡樂。

2005年,玉林泉酒業乘勢而上,與世界500強企業——泰國TCC集團聯姻,實現強強聯合,成為中國白酒行業第壹家外商獨資企業。依托泰國TCC集團雄厚的經濟實力、先進的管理理念、良好的人脈關系和卓越的產品品質,玉林春天將建設成為中國大型小曲清香型白酒生產基地和國際知名品牌。公司註冊資本6000萬元,員工500多人。通過外部引進和內部培養,造就了壹支能吃苦、懂管理、善管理、精技術的專業隊伍。2008年,玉林泉酒業基礎酒產量達到7000千升,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利稅超過2000萬元。公司20年成功研發53原漿白酒、12年50陳釀白酒、52陳釀白酒。以其獨特優良的品質和精美的包裝裝潢,引領雲南小曲白酒躋身中高檔白酒行列,改寫了雲南有好煙、好茶、無好酒的歷史。

玉林泉酒業發展過程中,捷報頻傳。2007年,玉林泉酒獲專家評選的“雲南十大名酒”第壹名。榮獲“雲南名牌”,連續八年榮獲“雲南省消費者最喜愛商品”稱號。2005年,中國酒業協會將玉林泉評為“全國白酒產品質量安全誠信品牌”,國家白酒評審委員會改選評定樣品酒。商務部舉辦“中國名酒”評選活動,玉麟泉被專家譽為雲南省唯壹參評品牌。最可喜的是,玉林泉酒業成為雲南省唯壹壹家參與中國《小曲酒》國家標準制定的企業。玉林春酒作為雲南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產品檔次和行業地位大幅提升,成為全國37家重點白酒生產企業。

氣候特點:峨山屬於亞熱帶半濕潤涼冬高原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日照充足。總的氣候特征是: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溫差立體分布。年均日照2286.9小時,日照率52%。年太陽總輻射量為每平方厘米127130卡。年平均氣溫15.9℃,月平均最低氣溫1月為8.4℃。7月最高為21.2℃。

由於縣內不同地區海拔高度懸殊,氣溫不壹。華墊、雅樂等低熱河谷地區最高,年平均20℃左右,農作物壹年可收獲三次,大溪、宗郭等高寒山區最低,年平均13℃左右。

由於縣內小塊種類多,地域性強,低熱河谷壩散布在山間,小範圍內山與山之間溫差非常明顯。無霜期約268天,部分地區幾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霜凍出現。降水量適中,年平均降雨量934.6毫米。

其分布特點是:山區多於壩區,壩區多於河谷區,如富糧棚、塔店,年降雨量1000-1100 mm,雙小街930 mm,甸中、大龍潭800 mm,低熱河谷區如雅樂、華年僅700 mm..降雨集中在夏季和秋季。5月-65438+10月平均降雨量為765.6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82%,特別是8月中下旬有暴雨或大暴雨。165438+10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達到169.3 mm,僅占全年降雨量的18%。降雨量每年變化很大。比如1971年降雨量達到1229.4 mm,而1979年降雨量只有518.1.4 mm,年降雨量850-65438+。在過去的40年中,有65,438+09年是豐水年,8年是正常年,65,438+03年是短年,其中有5年是年降雨量小於750毫米的幹旱年..

參考數據

  • 上一篇:熊本市詳細資料大全
  • 下一篇:班慶地下有多少寶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