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瓷磚是什麽時候發明的?

瓷磚是什麽時候發明的?

根據出土實物資料,我國在三千年前的西周就出現了建築用瓦。西周時期,磚也用於建築。

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制陶業進壹步發展,陶窯窯室容量擴大,火室加深,枝箅增多,火力大,熱量分布均勻,並通過封窯嚴密,采用最後階段灌水的方法,減少了陶胚中的鐵,制成了比紅陶、褐陶硬度更大的灰陶和黑亮蛋殼陶。這種制陶技術為後來磚、瓦、陶水管的出現準備了條件。

上世紀70年代,在河北省槁城縣太西村遺址發現了壹堵由夯土和土坯制成的商代中晚期城墻。土坯是未來燒磚出現的前奏。

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古周的中心地帶,陜西岐山縣鳳雛村和扶風縣陳釗村,相繼出土了壹批大型西周時期的建築基址,並出土了大量的瓦片和瓦。因此,大量的出土實物資料證明,我國在3000年前的西周就出現了建築用瓦。這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壹個重要進步。然而,瓷磚的使用直到春秋時期才逐漸普遍。

西周時期,磚也用於建築。陜西省寶雞市文物調查隊曾在陜西省岐山縣趙家臺發現壹批西周時期的空心磚條,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磚。空心磚呈長方形,中空,外部印有細繩紋,制作規範,呈方形,長1m,寬0.32m,厚0.21m,壁厚0.02m..經考古人員現場勘察鑒定,確認出土空心磚的灰坑為西周標準灰坑。

戰國時期出土的磚數量不多,種類有空心磚、地磚和小條磚。在秦早期的雍、東陽、鹹陽、燕下都等戰國遺址中已出土了壹些地磚和大型空心磚。空心磚最長可達1.5m,只有做成空心磚才能燒透,同時減輕重量,便於移動。秦都鹹陽遺址發現了多種磚,質地堅硬,多為青灰色。壹般制造方法是模壓成型和圖案印刷。從出土文物來看,當時主要的制坯方法是“片制”法和壹次成型法。“制件”法是將泥拍成塊,鋪在與磚壹樣大小的裝飾模板上。四塊泥巴組合成壹個方筒,然後壹端用小塊泥巴堵住,接縫處用軟泥抹平。壹次成型制胚法,磚墻外殼較厚,由泥堆而成。磚角無縫,制坯後雕刻磚面花紋。

戰國晚期,中國出現了壹種空心磚墓。1988年,陜西臨潼東陵發現兩座戰國晚期磚墓,為我國最早的磚墓。兩座墓,壹座用475磚,壹座用155磚。磚的規格約為長42厘米,寬15厘米,厚9厘米,重18公斤。

在秦朝,磚被廣泛用於建築。在秦始皇陵遺址中,發現了三種條形地磚和壹種曲磚。秦代的磚主要是官辦手工業生產的。秦始皇陵出土了蓋有“左四仙瓦”和“左高斯瓦”印章的磚。左司是秦時期以制磚制瓦為主的左的簡稱。

空心磚在西漢早期很流行。它們被用來在地上鋪臺階或臺階,在地下建造墳墓。空心磚墓的結構可分為平頂箱型和雙坡頂型。所用磚從十幾塊到壹百多塊不等,有長方形磚、圓柱形磚、三角形磚等多種樣式。空心磚的形狀和尺寸根據每塊磚的位置分別設計,制坯時需要標註編號,避免組裝時混淆。這可能是最早的預制建築。空心磚壹般是素色或者印有簡單的幾何圖案。而在河南,則有許多印有人像的空心磚,內容豐富多彩,有樂舞、騎射、車馬、田獵、門闕、神話故事等。如1970年9月,在鄭州新通橋附近發現壹座保存完好的漢代畫像空心磚墓。整個墓室由133塊各種形狀的空心磚砌成。整個幕布所用的空心磚,除了封門磚和地磚,都是素色的,墓頂和壁上的磚上都印有精美的人像。

西漢時期,除了官手工業之外,制磚業也有所發展。遼寧遼陽三道壕西漢村遺址發現了7座磚窯,每座磚窯可裝磚約18000塊,窯旁有許多水井。

空心磚制作復雜,不適合大規模生產,而小條磚具有制作容易、承載力強、砌築方便、應用靈活等優點。到了東漢時期,小條形磚逐漸取代了空心磚。到了漢代,小磚的尺寸逐漸規範,長、寬、厚的比例約為4:2:1,使其在砌墻時可以靈活搭配。為了配合條形磚的使用,產生了各種異形磚,如榫卯磚、企口磚、楔形磚、弧形磚等。

魏晉以後,小磚的應用更加廣泛,產量也有所增加。到了唐代,地板磚的使用比較普遍,唐代長安大明宮龍尾道遺址出土了大量素紋和蓮花紋的方磚。據專家推測,衛龍路層面將鋪設素方磚,坡道上將鋪設蓮花紋磚。

瓦是壹種重要的屋面防水材料,其使用始於西周早期。1976陜西岐山縣鳳雛村發現壹組大型建築基礎。根據壹根碳化木柱的放射性碳測定,日期約為公元前1000年西周早期。在屋頂堆積物中發現了少量瓦片,這些瓦片本應只用於屋頂的重要部位和部分屋脊。同時,在陜西扶風陳釗村也發現了大型西周建築基址群。從出土的陶器來看,上層建築建於西周中期。在該遺址中發現了許多類型的板狀瓷磚、管狀瓷磚和半瓷磚。(瓦鋪在屋頂,管瓦蓋在兩排瓦之間,瓦是屋檐前管瓦的瓦頭。)瓷磚上有瓷磚釘和瓷磚環來固定瓷磚的位置。陜西豐溪科發現壹片瓦片碎片,斷面呈人字形,可能是屋頂的屋脊瓦。還發現有未燒制的瓷磚,推測這裏有專門燒制瓷磚的手工作坊。西周晚期的瓷磚也在洛陽的王灣和北京劉立河的董家林發現。據此推測,西周早期的宮殿建築開始在屋頂使用瓦片(可能在屋頂等處。),屋頂大多是西周晚期到東周早期的瓦片。那時候的瓷磚都是用陶土盤做的。它們的制作方法是先用陶土盤造壹個圓形的陶瓷坯體,然後將坯管切開,切成四六塊瓦,再切成管瓦,然後在窯中燒制。瓷磚厚薄不均,反面有手印,表面有粗糙淩亂的繩紋。

春秋晚期和戰國時期,瓦片的使用增多。在各國城市的廢墟中留下了許多瓦片,包括許多帶有圖案的瓦片。各國瓷磚的圖案都不壹樣,體現了各國獨特的文化藝術風格。如秦國流行各種動物圖案的圓瓦,如跑鹿、奔馬、四獸、三鶴等。趙是有三鹿紋和畸形雲紋的圓瓦;顏主要有饕餮、雙龍、雙鳥、山雲紋等。戰國時期,瓦的結構有了顯著的改進,即瓦釘與瓦體分離,既加強了瓦的固結,又簡化了瓦坯的制造。

秦漢時期是瓷磚發展的繁榮階段。瓦當從戰國時期開始由半圓演變為全圓,到東漢時已是全圓。秦漢時期的瓦當圖案非常豐富,瓦當的人物也很多。如漢代長安地區建築的瓦當,有的裝飾有“長樂未盡”、“永生無限”等吉爾吉斯文字;壹些宮殿和政府辦公室經常使用他們的名字作為裝飾,如“上林”和“左毅”。在王莽時期,占蔔盛行,用四神象征四方是占蔔的內容。因此,王莽祠堂的四門壹般采用青龍瓦為東門,白虎瓦為西門,朱雀瓦為南門,玄武瓦為北門。1986年,遼寧省文物部門在綏中縣強子裏村發現壹處秦漢宮殿大遺址。發現了直徑52厘米的瓷磚,可想而知當時建築的宏偉。

西漢中期,輪制技術應用於制瓦業,泥條盤施工法逐漸被淘汰。洛陽龍虎灘村北魏政府建築群遺址出土了大量質地致密堅實、表面磨光、有光澤、制作精細的瓷磚。包括板瓦、管瓦、蓮花瓦、獸面瓦、平菱角瓦釘、獸面脊瓦、梟尾等。,推測這是北魏政府的手工藝品。瓷磚上刻著或印著磚家的字。根據刻的字可以知道,當時政府以地道的形式制作瓦片,地道主人是壹個低級武職,地道主人下面還有技師和某種工人。壹個熟練的工人叫工匠,分三個工序:輪(用陶瓷輪制作瓦坯)、切(分瓦坯)、昆(拋光瓦)。生產瓷磚的工匠和工人可能是按照軍事組織來組織的。

唐代的瓦有三種:灰瓦、黑瓦、琉璃瓦。灰色瓷磚質地粗糙松散,用於壹般建築。黑瓦致密,打磨光滑,多用於宮殿和寺廟。如唐代長安大明宮漢元寺遺址出土的黑陶瓦,大徑23厘米,用於寺頂;小的直徑15 cm,大的用於廊頂。還有少量綠色琉璃瓦,用於檐脊。南北朝以後,由於受佛教藝術的影響,瓦紋多為蓮紋,在唐代長安興慶宮遺址中,發現的蓮紋瓦多達73種。

  • 上一篇:壹元硬幣什麽年份值錢
  • 下一篇:對電視劇中楚漢傳奇的思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