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申大鵬
生日:1983年3月21日
職業:藝術家、大學教師
畢業院校:天津美術學院
作品類別:油畫
現居:北京與大連
代表作:《島》、《星期壹》、《英雄》、《紅》等
中文名:申大鵬
民族:漢族
出生地:遼寧大連
出生日期:1983年3月21日
職業:藝術家、教師
畢業院校:天津美術學院
代表作品:《島》、《星期壹》、《英雄》、《紅》等
基本資料
姓名:申大鵬
生日:1983年3月21日
職業:藝術家、大學教師
畢業院校:天津美術學院
作品類別:油畫
現居:北京與大連
代表作:《島》、《星期壹》、《英雄》、《紅》等
人物概述
1983年生於大連,2002年以專業課文化課總成績第壹名考入天津美院油畫系。2009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研究生部。現為大連理工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繪畫教研室教師,是中國當代80後具有代表性的青年藝術家。
申大鵬以細膩寫實的手法,獨特敏感的視角,超乎想象的畫技完美地呈現了震撼人心的畫面。他的繪畫作品更多的是對於藝術家自身及這壹代年輕人的內心心理活動的關照,這種關照真實可信而又直擊心靈。他的作品涉及回憶,夢境,現實,內心等多個角度,準確的體現了在這高速發展的當代社會年輕人的心理狀態及精神特征。看他的作品猶如壹次深入藝術家內心夢境與情感世界的探索,在由豐富的色彩與形式交織成的想像空間裏旅行。近幾年來他在延續繪畫線索的同時,又進行了新的藝術探索。
藝術之路
2004年參加第三次句集畫會《全新代的崛起》當代藝術展。(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05年參加天津美術學院馬利油畫展並獲壹等獎。(天津美術學院)
2005年參加《磁極》天津當代藝術展。(天津)
2005年參加全國美術學院優秀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
2006年參加首屆全國美術學院師生作品展。(深圳大芬村)
2006年參加《獨生壹代》第壹回合展。(北京瑪斯德比當代藝術中心)
2006年參加《超驗的中國》當代藝術展。(北京阿拉裏奧畫廊)
2006年參加天津美術學院本科畢業作品展,並獲二等獎。(天津美院美術館)
2007年作品參加《匡時中國當代藝術拍賣會(70後藝術專場)》,並成功拍出作品。
2007年參加北京798藝術節主題展《抽離中心的壹代》。(北京706大廠房)
2007年參加北京國際畫廊博覽會。(北京會展中心)
2007年參加“藝術北京”國際畫廊博覽會。(北京農覽館)
2008年參加仁藝術中心8月群展。(北京仁藝術中心)
2008年參加“藝術北京”國際畫廊博覽會。(北京農覽館)
2008年素描作品被韓國啟明大學永久收藏。
2009年參加天津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生作品展,並獲二等獎。(天津美院美術館)
2009年舉辦《少年物語》個人畫展。(北京仁藝術中心)
2010年參加“藝術北京”國際畫廊博覽會,作品入選藝術突破單元。(北京農覽館)
2010年參加光州雙年展藝術博覽會。(韓國光州)
2010年參加寓言的風景——閆珩、申大鵬雙個展。(香港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2010年參加關東新生代美術作品展。(大連)
2011年作品參加“旋轉木馬”第三屆中國新銳繪畫獎展覽。(北京時代美術館)
2012年作品參加亞洲畫廊藝術博覽會——中日韓畫廊精品展。(上海展覽中心)
2012年作品參加《仁藝術中心十周年青年藝術家群展——圍觀》。(北京仁藝術中心)
作品在國內外多個書籍、報刊與雜誌發表,多幅作品被個人與機構收藏。
人物評價
“80後”的新生力量(高松)
第壹次看到申大鵬的作品,就被他的"功力"所震撼,他的作品中充斥著壹種"80後"的獨有的壓力感、孤獨感、怪異感。
"80後"壹代,他們的眼中往往是充滿著茫然、無助。他們大都受了良好的教育,可是當他們真正的從象牙塔中走出來的那壹天才發現自己的天真。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使他們面臨著空前的社會壓力。"房奴"、"車奴"似乎已經成了他們的代名詞。"80後"壹代,是孤獨的壹代,他們是獨生子女的第壹代,三班倒的父母使他們從小就沒有玩伴,只得終日獨自面對枯燥的玩具,這就逐漸形成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與人交際,所以他們的思想意識中沒有集體,只有個人。"80後"壹代,同時也是怪異的壹代,他們崇尚孤獨,卻喜歡幻想。他們崇尚自由,卻充滿叛逆。
申大鵬通過他高超的技術把畫面中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蝴蝶NO.1》中孤獨少年瘦弱的身軀上卻長著象征夢想的翅膀,戴著眼鏡的眼睛中卻充滿了驚恐。《蝴蝶NO.2》中滿是綠色的房間中壹個少年卻用老式的縫紉機和熨鬥制造自己的夢想。《星期壹》中飄揚的紅旗和夾著皮包的男人形成了壹種鮮明的對比,女學生空洞的眼神,顯然是對商業化社會的壹種漠然。《父女》中女孩與父親獨有的距離感。《島》中那飽經風雨的壹家人。申大鵬用他獨有的視角畫了"80後"的人生。
2006年
少年的私人記憶(朱其)
申大鵬的繪畫具有80壹代的新藝術特征,他這壹代人成長於中國崛起的社會背景,但他的藝術深入描繪壹種少年的私人記憶,從他的父親、妹妹、時尚到超現實的夢。
這壹代的繪畫也許稱不上偉大,但回歸到壹種絕對的自我真實。申大鵬的繪畫類似壹種少年的私人筆記,他只畫跟他直接體驗的私人記憶有關的壹切,他的父親、妹妹以及他自己,再也沒有別的題材了。
他畫得最多的是他的父親,是那種東北的勞動者,有時候看起來像個下崗工人,臉朝天驚詫的表情,毛發豎起,眼睛向上瞪大著近乎變形地泛出眼白。有時候看上去甚至像個身體壯實滿身贅肉的屠夫,上身裸露躺在鐵架床上。
申大鵬創作了壹個新的“父親”,這個父親不再是上壹代人眼中的代表很多中國人的集體父親,而只是他壹個人的父親。“父親”形象的私人化,也使他選擇了壹種更無微不至的顯微鏡的繪畫方式:超級寫實主義。申大鵬的每壹張畫都畫得很慢,因為他要細描每壹個身體乃至皮膚的細節,很多細節比照片還要細,甚至具有照片沒有的細節。
但他不認為自己是在畫照片,他認為他的繪畫中的父親有不少變形,甚至將皮膚斑痕的想象性放大,這是照片不可能做到的。他的寫實主義的父親形象具有壹種東北社會主義工業時代衰退期的底層特征,不僅呈現出身體勞累的真實感,而且充滿“體溫”甚至現場的靈魂狀態。
有意思的是,申大鵬的“父親”形象,不是指向壹種社會關懷以及集體意義,而是轉向壹種極其私人的觀看。他自己也畫了壹張“自畫像”,把自己描繪成壹個小屠夫,非常呆滯荒誕的青春表情,但他的自我特征就像許多80壹代,表現得生活比上壹代人優越了很多的新氣質。他還畫過他妹妹,壹個比他看起來更新世代的酷女孩,穿著性感時裝,時髦抽煙的手舉在半肩,壹臉不知人世疾苦的茫然神情。
父親、妹妹以及他自己,申大鵬完成了壹個家族的私人譜系的塑造。在某種意義上,繪畫的方式對申大鵬而言就像是壹種圖像的手段,通過這種精細入微的刻畫手段創造壹個私人的形象史。形象的“私人化”,這似乎是他追隨他那壹代人及其中國的社會變遷的必然結果,在他的私人記憶中,似乎不再敢信任他沒有直接親歷過的任何事情,甚至連對私人經驗、記憶和想象之外的任何東西都沒有興趣。
這在申大鵬的繪畫中幾乎變為壹種本能反應。他在壹個時期的人物繪畫的水平有時候簡直相差很大,如果涉及到他的父親、妹妹,他就畫得栩栩如生,充滿形象的力量;如果涉及他私人圈以外的人,人物就像壹個沒有內在精神的時尚軀殼。
他近期的繪畫轉向壹些超現實的裝飾性很強的想象性圖像,比如壹個孩子與壹對蘋果,壹個嬰兒在荊棘叢中,或者壹個卡通兒童高舉著壹條巨大的魚。似乎在自我想象的領域,他也不願意越出自己沒有經歷的界限,只限於少年的私人記憶。對公***性、上代史、觀念意識形態以及非親身的領域,申大鵬覺得私人領域是最自由、安全以及可靠的。為此,超級寫實主義成為放大這壹私人性筆記的最佳手段。
申大鵬的形象的“私人化”,事實上不僅是他壹個人有這種趨向,實際上有壹批他的同齡人正在出現“私人化”的潮流。從上壹代近二十年為之奮鬥的“個人性”,到申大鵬這壹代的“私人化”,如何定義這個取向的意義?也許“私人化”本身就是壹種意義,他不需要在參照什麽,這使得申大鵬的藝術的表達在人性和語言上比上壹代人更細膩,但是畫面的格局卻大為縮小,甚至只有少年的私人記憶。但在壹個高速變動的時代,還有什麽能讓年輕壹代覺得更可靠呢!
2009年
寓言的風景(魏星)
申大鵬的作品則更多的是對於藝術家自身的內心心理活動的關照,他的作品以極為細膩和高度寫實的手法,去表現身邊熟悉的人和事物。但它們又並非是現實主義的,而是帶有超現實的風格,並且把流行的卡通樣式與超級寫實的技巧完美地結合在壹起,從而形成了他自己的個人風格。觀看他的作品猶如壹次深入藝術家內心夢境與情感世界的探索,在由豐富的色彩與形式交織成的想像空間裏旅行。
2010年
“意油未盡”中國當代青年油畫家介紹(梁健)
申大鵬的作品是利用寫實的手法來映射自己在夢中感知到的事物,如《縫紉機》、《蘋果》以及《花兒》等作品,每壹個細節都是讓人信服的真實存在,然而通過畫家有意識的組合,卻仿佛卡夫卡中的幻境。畫家構造出的夢境強壯有力,從而脫離了飄渺的定義。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