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電腦國慶手抄報,大字!話少!

電腦國慶手抄報,大字!話少!

有句話叫“民以食為天”。可以說,人們把“食”作為生活的最低標準,同時又把“食”作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從“食”的變化,可以反映壹個社會的貧富興衰,領略社會歷史的變遷。

(1)剛建國——生活貧困,吃得太少或者吃得太少。

(2)改革開放前有很大改善,但糧食匱乏單調,票子盛行,人民營養不良,部分農村沒有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

糧票是計劃經濟的產物。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缺糧。中央政務院6月1953+10月65438發布命令:全國實行糧食計劃供應,采取憑券定量售糧的辦法,糧票出現。北京從8月1960開始,全市餐飲行業都是憑票吃飯,食用油、禽蛋、肉類、豆制品、蔬菜的供應也受到限制。這壹時期的法案種類繁多。除了糧油布票之外,還有額外補貼的豆票、糕點票、高級腦力勞動者油票和節日票。有的地方還發了煤球票、冰棍票、煙酒糖票、豆腐票。門票盛行的時代,也是物質匱乏的時代。只有逢年過節,人們才能憑票買些蛋糕、糖果、幹果,分量很小。

問題:為什麽有人用112頁的票?

答:由於生產力水平不高,物資供應緊張,人們需要用票來限制購買力。

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食物和蔬菜短缺,人們經常在吃不飽的時候用胡蘿蔔充饑。由於缺乏最基本的營養,人有點臃腫。

(3)改革開放以來——不僅吃飽,還要吃好,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深入人心。

90年代以來,糧食的供求走向市場,糧票的消失成為歷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終於停止使用糧票,糧票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壹些象征短缺經濟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現在這些時代的符號都成了收藏者手中的珍寶。

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大大豐富了,菜場,超市,大賣場,各種食品應有盡有。人們對食物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得健康,科學衛生的理念深入人心。人們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口味清淡。他們應該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高脂肪和高膽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為食物不足用來充饑的野菜、粗糧,現在都成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思考》:為什麽曾經因為食物不足用來充饑的野菜、粗糧,現在成了餐桌上的美味?

回答:因為過去人們缺糧,只有野菜和粗糧,人們沒有辦法解決溫飽問題。現在糧食供應充足,人們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好。人們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選擇綠色食品。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產力的進壹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

3、住宅建築的新面貌

(1)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生活條件惡劣。

城市居民的房子大多面積小,設施差。比如北面的院落,南面的亭子,非常擁擠淩亂,房子太小,給人壓抑感。農村,北方內陸多為土坯房、窯洞,南方多為茅草房。這些房子破舊失修。人和動物有時住在壹個房間裏,衛生條件差。

(2)改革開放前——不斷改善,但生活條件依然較差。

風格統壹單調的平房取代了建國初期的破舊房屋。壹塊塊魚鱗狀的瓦片取代了破舊的屋頂,墻壁也不再是石磚,而是用石灰做成的又平又白的墻。但屋內幾乎沒有什麽裝飾,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起來簡單整潔,充滿了和諧與寧靜。

(3)改革開放以來,居住面積擴大,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老式的普通住宅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於是新的住宅小區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樓房鱗次櫛比,宛如壹座新城。

從1998開始,北京開始建設經濟適用房,為正在重建的居民和北京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了買得起的選擇。通過保障房,人們明白了什麽叫做“破舊立新”。大量居民走出了沒有廚房、廁所、下水道的老房子,搬進了住房質量有保障、居住環境優美、購物交通便利的新樓房。

今天,人們有更多的選擇居住,包括高層住宅區,復式建築,花園社區,甚至獨棟住宅的特色別墅。當我們登上高樓,俯瞰城市的五彩繽紛的風景時,我們也可以體會到古人的豪情“登峰造極,壹覽眾山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裝修也成為熱點。各種風格的裝修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體現了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

4.四通八達的交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交通不便

在大城市(如北京和上海),電車和汽車更常見,而人力車和自行車是更常見的交通工具。在普通的中小城市,自行車和人力車也不在少數。在農村,北方有馬車和人力車,南方有小船和牛車。步行是最常見的旅行方式。

(2)改革開放前——改良型,但主要是自行車。

壹五期間將建成寶成鐵路和鷹潭至廈門鐵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建設到“世界屋脊”,把祖國大陸和邊疆緊密聯系起來,便利了經濟文化交流;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國家整體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開放前,城市的交通資源極其有限。除了用兩條腿走路,人們還可以用公共汽車和自行車來代替步行。然而,公交線路很少,車廂經常擁擠。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當然是自行車。中國曾被稱為“自行車王國”,可見人們對自行車的依賴。但是當時的道路建設也非常落後,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3)改革開放以來,交通條件明顯改善,鐵路、公路、航空快速增長。

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中國,旅行對許多人來說不是壹件愉快的事情。買票、坐公共汽車和交通都很困難。由於鐵路運能不足,當時的鐵路客運量每天超載50%,高峰時超過1,000%,每天有80萬人站在列車旁。但全國每年積壓物資高達654.38+0.5億噸,南北運輸缺口達6000萬噸。

民國時期,連接南北的大動脈是韓晶鐵路,但時代的進步使其無法滿足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果斷決策:京九鐵路三年開通,京九鐵路的概念有了更新。鐵路的南端從江西九江延伸到香港九龍。5月2日,1993,壹次建成的規模最大、投資最大、裏程最長的鐵路幹線開工。1995 165438+10月16日上午,京九鐵路全線鋪通。1996 9月1,比計劃提前4個月,京九鐵路投入運營。這條鋼鐵大動脈橫跨九省市,緩解了南北運輸矛盾,解決了鐵路運輸的瓶頸問題;它連接著即將回歸祖國的香港和北京,維護著香港和澳門的繁榮穩定。它經過了許多革命老區,給老區人民帶來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壹個國家交通現代化的主要標誌。高速公路的擁有量也成為衡量經濟發展程度的壹個指標。從1984到65438+2月,胡加高速開始在滬建設,並於1988、10、31建成通車。這是中國第壹條高速公路,揭開了中國公路建設史上新的壹頁。除了省際高速公路,中國許多省區都在本地區修建了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了全國範圍的高速公路網。同時需要指出的是,便捷的交通也帶來了城市發展中的環境問題,亟待解決環境汙染和交通擁堵問題。有興趣的同學要寫壹篇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強環保意識,了解建設和發展生態城的重要性。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通往現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充滿活力,人潮湧動,交通穿梭。這些交通工具也是五花八門,公交線路更多,設施更完善(不僅有普通公交車,還有更高級的豪華公交車和雙層公交車,裏面安裝了空調和移動電視);甚至出租車招手,私家車也屢見不鮮,地鐵、輕軌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現。在繁忙的工作中,人們發現往返路程縮短了,道路變得越來越順暢...人們的交通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假期出遊增多,國內遊和境外遊開始從觀光旅遊向休閑度假轉變,出境遊越來越受歡迎,選擇越來越多。而且走馬觀花的旅遊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遊客的需求,個性化旅遊悄然升溫,人們放松了心情,開始真正享受旅遊。

  • 上一篇:瓷器收藏的保護方法技術
  • 下一篇:白酒的銷售如何操作?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