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白族瑤族的風俗習慣

白族瑤族的風俗習慣

白瑤族人通常結婚早。結婚的最佳年齡是17到20歲,20歲之後,他就成了壹個老人。白的男人姚卻是無比的豁達,在婚禮當天,新娘被允許見她以前的戀人。如果白瑤族的男方受不了新娘婚前有情人的事實,就會被人們指責,人們就會認為這個男人不豁達白瑤族新娘結婚那天,從早上八點到下午四點,最後八個小時可以和前任情人告別。告別儀式完全是公開的。娘家也要給新娘準備20斤糯米,作為給愛人的最後禮物。

結婚那天,兩個年輕人站在新郎家門前,等著向客人敬酒。每壹個想進新郎家的客人,都要通過兩個男孩設置的“酒”關。敬酒時喝偶數,表示成雙成對。在婚禮的第二天,新娘將回到她的家庭。第三天,新郎去接新娘的時候,迎親隊伍和送別隊伍就設了壹個長長的酒席,叫半路酒。中途飲酒,場面詭異宏大。

白瑤不僅有壹場奇特的婚禮,還有壹段不平凡的愛情歷程。白瑤族青年男女習慣於逛夜街。每當他們去圩田,天黑後,白瑤族青年男女三三兩兩地湧向湖邊尋找他們的如意郎君。月光下,街上人頭攢動,隨處可見白褲和卿卿我我的姚夫婦。情侶之間愛得那麽深的時候,甚至會把嘴湊到對方的耳朵上,唱瑤歌。歌很小,只有情侶才能聽到,滿大街都是浪漫。

婚姻習俗:白族瑤族壹般不與外國人通婚。白Ku瑤族有著淳樸的民風和獨特的喪葬習俗。割牛、打銅鼓、跳老猴是白褲瑤為死者舉行的喪葬儀式。整個葬禮莊嚴肅穆。祭祀場面莊嚴肅穆。白瑤族的這壹傳統喪葬習俗不僅是為了表達幸存者對死者的哀悼,也是壹種全民祭祖活動。因為他們相信個人和集體是由祖先聯系在壹起,在歲月的長河中並肩跋涉。這個習俗中的銅鼓、皮鼓是喪葬活動的主要打擊樂器,平時不能隨意敲打。傳說白褲瑤的銅鼓和皮鼓是古代出征和報警用的。有壹次,白跟和姚打了起來。由於寡不敵眾,首領身負重傷,最後不得不逃入深山。後來首領傷重不治,忍氣吞聲。為了祭祀這位領袖,姚牢房敲鑼打鼓,砍牛,給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從那以後,銅鼓和皮鼓就和祭祀聯系在壹起了。家裏有人去世,死者家屬在葬禮前派人拿著牛刀給我舅舅送來了葬禮報告。我叔叔壹看到刀就知道了這個故事。第二天,舅舅帶領幾十個人,扛著銅鼓,提著風桶,到死者家去打。銅鼓是白瑤族的聖物。投入使用時,人們會殺雞放鞭炮,在埋銅鼓的地方舉行敲鼓儀式:“銅鼓,我們尊敬妳,請說話,請告訴我們的祖先,保佑我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說完這些話,我拿出銅鼓去參加葬禮。葬禮結束後,還要舉行拜鼓儀式,把鼓埋起來,這樣鼓就不會跑了。

葬禮前壹天要打銅鼓,為死者“開路”,讓更多的人聽到鼓聲,自動前來參加葬禮。在白苦瑤的心目中,割牛送葬就是對老人的尊重和孝敬。他們認為牛是前輩創業的結晶,應該和前輩齊頭並進。割牛的時候,世界各地的親朋好友都來參加這個莊嚴的儀式。在割牛之前,先排壹個2米高左右的木樁,在木樁上放壹個竹制的陷阱,然後用鐵圈把牛的鼻子系上,在鄙視圈外面系上壹根長長的麻繩,讓牛繞著木樁旋轉。割牛前,死者家屬按男女排好隊,每人餵壹口手裏的谷穗,拜牛而哭。最後,主持割牛儀式的巫師撒上大米,宣讀祖先的功過,逝者的經歷,以及後人對逝者的緬懷。看完,砍牛手從舅舅手裏接過砍牛刀,對著牛就砍。把牛栓住後,他取了牛血,倒進準備好的酒裏,然後放在竹簡上。對鼓手,對親戚朋友,對所有人。

斬了牛壹之後,他進入了第二次祭祀儀式,打銅鼓,跳猴子來激勵他。這個儀式把葬禮推向了另壹個高潮。擊鼓之前,應該先祭鼓。主鼓手將鼓放在銅鼓圍成的場中央,村中長輩點上三支香,放上祭祀頭,並獻上酒飯祭祀鼓。大鼓祭完後,從左到右,從外到內,從裏到外,取米酒,祭銅鼓,唱鼓歌。銅鼓祭祀完畢,主鼓手開始敲鼓,角號手從兩邊進來,吹著喇叭,喇叭的低音深沈地旋轉著,像是在哭泣。過了壹會兒,號手回到了原來的位置,鼓聲又開始了。主鼓手把雙臂放平,打另壹面鼓,同時開始演奏,從左到右依次是送別死者和祈求祖先保佑的壹聲炮響。槍聲壹落,鼓聲又起,藤制的鼓槌敲著鼓心,發出咚咚的聲音。主鼓手雙腿並攏跳躍,舞槌擊鼓。根據鼓的節奏,所有的銅鼓手也敲起了銅鼓。打銅鼓的都是男的。他們彎腰站在鼓的壹側,左手拿著鼓槌,輕敲鼓面,右手拿著鐵絲,輕輕鼓著身體。在他們的右後方,另壹個人用手將聲音與木制的風筒連接起來,以壹定的節奏來回搖擺,使銅鼓發出低沈的* * *聲,鼓聲在幾十個村莊和山谷中回蕩。村民們聽到鼓聲,或擡著銅鼓,或帶著粘粘的年糕趕來。鼓聲越來越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來參加葬禮,葬禮儀式的場面更加隆重體面。主鼓手壹邊指揮著帶鼓的銅鼓表演,壹邊跳起了老猴舞,表達人民的願望,讓逝者的靈魂升天,驅散大家心中的悲傷陰影,消災。他從左向右跳,雙腿微微彎曲並攏,然後用兩個木槌擊鼓。他手中的木槌有規律地從頭頂、耳朵、肩膀、大腿、小腿等部位相互擊打,或繞著鼓左右轉動。它的舞蹈動作既像壹只老猴子爬上來摘果子,又像農業勞動中的鋤地、挖坑、播種,表現了人們對前人辛勤勞動的深深敬意。

老猴舞又叫猴鼓舞,當地稱之為“偷窺澤格拉”,意為模仿老猴舞。相傳,很久以前,壹位老姚曼在山上敲鼓,趕走了吃大豆的猴子。起初,猴子們害怕得不敢跟著鼓聲下山。後來,倔強的猴子趁他睡著的時候悄悄打鼓。當老人醒來時,他驚訝地看到猴子在打鼓。看著看著,他不禁被猴子的敲鼓和跳舞吸引住了。他暗暗記住了這些動作,回到家就模仿老猴子打鼓,於是受到這只猴子的啟發。低沈的號角聲,鏗鏘的銅鼓聲,莊嚴的皮鼓聲,久久回蕩在山間,帶著每個人的記憶,響徹雲霄。

白與姚合葬壹家。同壹個家庭有固定的墓地。人們把棺材擡到墓地,下葬後,墳前豎起兩根圓形木柱,上面刻著幾條路,中間插著剁碎的牛角。角越多,死者越光榮。葬禮後,殯儀員中的每個人都可以像往常壹樣得到壹塊牛肉和壹個糯米球。白褲瑤喪葬儀式中的砍頭祭牛場面,與雲南廣南出土的漢代銅鼓腰上的拋牛紋極為相似。因此,白褲瑤將牛斬首以示葬禮是南方民族的古老習俗。白褲瑤愛抓老鼠。根據老鼠喜歡夜間活動的特點,他們把捕鼠器放在墻角屋後、村邊、四角盡頭,或者荒山野嶺裏,每天傍晚設下重圍。第二天,捕鼠器收了,每次,最少的得了35只老鼠,最多的得了四五十只。如果這個村的老鼠都被獵殺完了,他們就會利用空閑時間,背著口糧,挑100多只老鼠去別的民族,別的鄉鎮,甚至去別的縣抓,邊抓邊曬肉,經常滿載而歸。

老鼠肉被白瑤族視為美味佳肴,主要用於中國新年和招待貴賓。未婚男性留給來“老家”的表哥(愛人)去“嘗心”。如果表妹來了“香家”吃不到老鼠肉,被女方視為懶惰無能,被拒絕結婚,原來的甜蜜從此淡如止水。年輕人抓的老鼠越多,得到的榮耀就越多,得到的愛也就越多。

白褲瑤捉老鼠的“夾子”簡單精致,形似弓箭。弓是竹子做的,長約三尺,弦是麻繩做的。捕鼠時,將弓的左端緊緊插入泥土或石縫中,將兩根五寸長、交叉成剪刀狀的細竹片緊緊綁在距左弓端五寸處的弓臂上;向左傾斜的竹片的上端與弓弦的壹端系在壹起,並與右弓端的弦線連接;右傾竹片的上端系有雙折套索,套索連接在左弓端;兩個剪刀狀的竹片都在套筒內,不會滑落;在右傾竹片上端右側系有壹個手指大小的竹滑環,可與系在細繩上的小圓竹釘以五寸的距離相扣以拉緊細繩(此時系在左傾竹片上端的細繩松弛),在小圓釘下端的剪刀叉內水平放置壹個小竹尖,在竹尖上串上老鼠喜歡的油炸食物。貪吃的老鼠把頭伸進剪叉裏咬食物,碰到了橫竹尖,橫竹尖從剪叉裏滑出,影響了小圓竹釘。小圓竹釘迅速從領子上滑落,弓弦彈力的作用點瞬間移到了左傾的竹片上。原本松弛的繩子突然拉長,把左傾的竹片拉向右邊,交叉成剪刀的兩個竹片突然合攏,老鼠被夾在叉子裏動彈不得。

還有壹個關於白褲瑤捕鼠的感人傳說:相傳遠古時代,洪水吞噬了人類,只剩下白褲瑤兄妹。為了繁衍後代,姐姐把自己保存的棉籽送給哥哥作為信物。誰知棉籽被老鼠吃了,姐姐很生氣,要求哥哥不消滅老鼠就不要結婚,於是哥哥發明了上述捕鼠器消滅老鼠,得到了壹段美好的愛情。捕鼠的習俗代代相傳。當白瑤族男女成年後,他們的頭發將終生不剃。男人用白布將擰好的頭發從後腦勺到額頭緊緊擰在壹起,女人則將頭發梳成發髻,用黑布巾蓋好,再用縫在黑布巾兩端的白布綁帶綁成壹個整體。留頭發戴頭巾的習俗被白褲瑤稱為“包頭無發”,在我國少數民族習俗中非常獨特。姚珍愛那條帶毛的白褲子。包頭不僅成年男女禁發,長在頭上的辮子也不再剃了。即使是每天掉下來的頭發,也要小心翼翼地撿起來,用紙包好,收集在柵欄裏。

在白瑤的口頭傳說中,他們對頭發的重視源於壹次可怕的經歷:很久以前,幾個陌生的操著鄉音的小販到瑤寨賣針線之類的小商品。他們主動通過走訪村莊來吸引顧客。商品比價格便宜,交易方式也很特別。那些買不起的人被允許交換其他商品,甚至剪下的頭發也可以交換商品。來自貧困家庭的村民爭相剪頭發,以換取他們所需要的東西。然而,奇怪的小販離開後不久,可怕的事情發生了。壹種可怕的急性傳染病在瑤寨出現,很多人被感染,到處都是屍體。災難發生後,瑤族人民拿著死者的衣服向神靈求簽,以查明災難的原因。占蔔師回答說:“不久前,有人到妳們村裏采集頭發,拿回來,用針和沙子混合,在上面施了咒語,讓妳無兒無女。”從那時起,白瑤珍惜她的頭發,不再刮胡子和剪頭發,並在頭發脫落時撿起來收藏。

  • 上一篇:電商客服自動回復的文案集合六十條
  • 下一篇:矢量插畫圖庫-位圖方法是如何以位模式來表示壹個圖像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