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皇帝尊黃,為什麽洪武瓷器還這麽尊紅?

皇帝尊黃,為什麽洪武瓷器還這麽尊紅?

釉裏紅是元代創制和燒制的,真正成熟是在明初洪武時期。有人稱釉裏紅為瓷器中的貴族。但它的出身、經歷、氣質、價值,更像是壹個在江湖上留下諸多傳奇的俠客。既是稀世珍寶,又是幾經隱退,幾經重現的曲折。背後是壹代帝王的軼事,考古出土的傳說,收藏者的故事。

釉裏紅瓷器在當今世界已經很少存在了,但是每壹件從歷史的迷霧中走出來的樂器,都代表著釉裏紅的獨特魅力。就像天津博物館精品館裏陳列的釉裏紅松竹梅罐,壹直靜靜地立在那裏,講述著壹個關於釉裏紅瓷器的獨特故事。

燒制壹件釉下紅瓷難度很大,只有經驗豐富的窯工才能掌握好溫度,達到端莊、艷麗、純凈、鮮艷的色彩效果。“由於對窯內燒成溫度和氣氛要求嚴格,燒成困難,元代釉下紅多為黑灰色,即將滴紅的人很少,限制了釉下紅的發展。”

釉下紅的低庫存和高價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燒制的復雜程度。釉中紅在元代燒成,幾乎與青花同時,但其廢品率遠高於青花,這是其存量低的原因,而廢品率高的原因是其極難燒成。

燒釉下紅對窯室內的溫度有嚴格的要求,需要在1300攝氏度的窯火中進行。氧化銅高溫變紅,故稱“釉下紅”。燒制溫度誤差不應超過65438±00攝氏度。溫度低,溫度不足,花紋就會黑而暗。溫度高時,瓷器上的顏色會消失,稱為“燒飛”,所以鮮紅色最為罕見。

燒制壹件釉下彩紅瓷是非常困難的。只有有經驗的窯工才能很好地掌握溫度,達到端莊、艷麗、純凈、明亮的色彩效果。“由於對燒制溫度和窯內氣氛的嚴格要求,很難燒制。元代的釉下紅多為黑灰色,想滴的人少,限制了釉下紅的發展。”高對說道。

釉下紅真正成熟是在明初洪武時期。高說:“銅紅料的使用和釉裏紅瓷的燒制技術已經成熟,在原料提取、制作成型、繪畫裝飾、燒制技術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釉中紅工藝進度由官窯完成。”

從瓷器的釉色來看,洪武二年規定了祭祀用的藍、黃、紅、白釉,這四種釉色是民間禁止使用的。在所有的顏色中,紅色尤其受到皇室的重視,都是因為朱元璋對紅色的偏愛。

明代初期,釉下紅被大量燒制,用作皇家瓷器。只有王子和貴族可以擁有它,但普通人不能在家裏使用它。高解釋說,釉下紅之所以在官窯燒制,是因為在君主專制的封建制度下,很多東西被賦予了超物質的意義。例如,黃色是皇室的象征。明清時期,黃釉瓷器成為宮廷專用瓷器,嚴禁民間生產和使用,僅限於官窯生產。明初,紅色還被定為皇室專用色之壹,釉下紅也僅限於官窯生產。

據明史專家吳晗考證,中國古代常以紅色表示正統。朱元璋出生於安徽鳳陽,發跡於南方,以南京為都城。在五行學說中,南方屬於火,以紅色為代表。朱元璋早年參加紅巾軍,“朱”為紅色,“洪武”的“洪”字也與“紅”諧音。所以朱元璋認為紅色符合他的命運,導致他偏愛紅色。

湖南電視臺《東方尋寶》報名:“15574857543”(趙導演)

欄目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德雅路480號(湖南電視臺三樓)。

藏品(瓷器、玉器、字畫雜項通過國際頻道播出,覆蓋全球72個國家和20億觀眾)

宮殿裏的裝飾和服裝以紅色為主。《明史》中有“國承元朝之後,取法周、漢、唐、宋,宜穿紅衣”的記載。吳鴻桂宏,朱元璋曾下令禦窯廠大量燒制這種釉下彩紅瓷。壹個聖旨的宣傳效果甚至比現在的明星代言還要好。難怪釉下紅的燒造屢屢受挫,卻始終貫穿洪武皇帝。

目前有瓶、盤、碗、壺、爐等。在洪武釉裏紅,而杯盞之類的小件很少見,這也和朱元璋的喜好有關。

明太祖出身卑微卻聰明絕頂,在對器物的熱愛中享受著厚重、古拙、巨大的造型,符合他的審美情趣。技術的進步往往依賴於人力,而在古代,人力往往是以帝王的好惡和意誌為轉移的。朱元璋喜愛紅色,釉下紅自然成為這壹時期最受歡迎的瓷器。

如果說釉下紅和青花是兩個同時出生,在瓷器界享有很高聲譽的大英雄,那麽不同的是,青花壹直行走在江湖,而釉下紅幾經沈浮,壹度狂傲,壹度蟄伏,後又重現江湖,中間甚至還有200年的沈寂期。

明代中後期,釉中紅的產量日漸減少,宣德時期甚至停燒。差不多200年後,直到清朝康幹時期才恢復。乾隆後期,釉下紅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自然不是突破,而是程式化。隨著乾隆盛世的結束,釉紅的黃金時代也結束了。

官窯瓷器:

1:龍紋:

明清時期的龍紋沒有元代那麽兇猛,有翼龍、穿花龍等。

2、雲:

明代的雲足短而粗,元代的雲足長。板塊中央的三朵浮雲呈“針”字形。這種壹廂情願的針狀雲紋從鄭德時期壹直到嘉靖、萬歷年間都沒有太大的區別。

3.菊花:扁圓形橢圓形。

4.折疊樹枝和纏繞樹枝:

葉紋多為螺旋狀,元代為葫蘆狀。元代葉形較大,花大葉大,洪武明顯減少。花葉:鉤線顏色不白,葉片細長尖銳,裂紋多。

5:閥門:

牡丹:花瓣飽滿,邊緣彎曲,花朵潔白有層次感。荷花:花瓣密集,細長尖銳,有彩色線條,白色流淌。

6.表面裝飾手法:瓷器壹面繪青花,壹面浮雕,是對元代洪武浮雕技術的繼承和演變。

  • 上一篇:瓷窯遺址的宋金元時期之瓷窯
  • 下一篇:科舉制度是如何運作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