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過壹項科學研究報道:壹個人每天接受的信息有34G,是壹個人壹生所能處理的信息的1/6。
也就是說,我們每天都在超負荷地接受信息,如果沒有足夠的屏蔽力過濾掉無用信息,它們就會在大腦裏堆積,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
生活中,人與人相處也是如此。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們浪費時間和精力爭辯的。
當我們提高自己的屏蔽力,屏蔽掉那些垃圾信息,才能把有限的精力用於提升自我。
壹個人屏蔽力的高低,也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屏蔽力是指:壹個人排除負面信息,屏蔽掉次要、無效信息的能力。
如果不把認知錨定在壹定範圍,知識和視野的橫向擴展就會變成隨時耗散的擴展。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壹個人對信息的屏蔽力、刪除力變得越來越重要。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別人的質疑,聽到壹些閑言碎語。
這些質疑和閑言碎語何嘗不是壹種垃圾信息呢?
聰明的人,懂得屏蔽別人的評價與看法。
周國平說:
如果我們總是在意別人的看法,把別人的話放在心上,自己的生活就會變得壹團糟。
有壹個家喻戶曉的公案。
壹個武士來到寺院,向白隱禪師請教:
白隱禪師問他:
武士答:
白隱聽後笑道:
武士從腰間拔出寶劍,就要朝禪師的脖子上砍去。
只見白隱禪師穩穩地坐在蒲團上,從容地說:
武士猛然壹驚,然後若有所悟,連忙丟棄佩劍,雙手合十,向禪師磕頭道歉。
白隱禪師微笑著說:
嘴長在別人身上,他人的惡意詆毀,我們阻止不了,但我們有能力屏蔽。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
唯有屏蔽外界的垃圾信息,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聆聽到靈魂深處的聲音。
提高自己的屏蔽力,讓生活更簡單。
三毛在散文《簡單》中寫道:
生活是屬於自己的,別人的竊竊私語,無須放在心上。
懂得屏蔽別人的看法,才能做好自己,掌控好自己的人生。
林清玄也曾說:
屏蔽別人的看法,是對自己的壹種熱愛。
只有熱愛自己,才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到極致的美好。
《莊子》裏有壹個叫士成綺的人,是壹位自認為學識廣博的讀書人士,聽到別人常常誇贊老子的智慧,於是跋山涉水走了壹百多天路,只為見老子壹面。
當他費了很大的力好不容易來到老子住處,卻看到如同老鼠洞壹般雜亂不堪的屋子。
於是特別氣憤地對老子說:
士成綺隨後就特別生氣地走了,老子只是面帶微笑地送他離開。
第二天士成綺覺得自己錯了,說的話有些過分,於是回來跟老子道歉。
這時老子平靜地說道:
與其小心翼翼地在乎別人的看法,不如遵從本心,做好自己。
莊子曾說:
全世界認為我做得好,我也不更加勤勉;全世界說我做得不好,我也不沮喪。
當我們能夠屏蔽外界的幹擾熱愛自己時,我們的人生會如同即將綻放的花兒壹樣美麗動人;如同天上的行雲,地上的流水壹樣暢快自然。
與其偽裝自己,迎合他人,不如遵從本心,成全自己。
古人言:
人生在世,眾口難調,我們沒辦法讓所有人都滿意。
沒有人能做到面面俱到,也沒有不被議論的事。
韓寒在《寫給每壹個自己》寫道:
“盡我所能,向在乎我的人創造各種東西,絕不向厭惡我的人解釋這是個什麽東西。
人這輩子,不過三萬多天,與其將時間花在向別人解釋上,不如靜靜提升自己,讓時間為自己驗證。”
很多時候,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問心無愧就好了。
錢鐘書的小說《圍城》改編成電視劇,火遍大江南北。
許多人慕名而來,想要壹睹錢鐘書的風采。
但錢鐘書不喜社交,也不願參加應酬。
不管來訪者是何人,他總是閉門不見。
錢鐘書也從不做壽,在他八十歲生日時,家中的電話鈴聲不絕於耳,學士通人,親朋好友,機關團體,紛紛要給他祝壽。
他早已有言在先:
對於錢鐘書壹律閉門謝客的做法,讓有些人心生不滿。
有人故意詆毀說:
錢鐘書面對外界的流言蜚語,壹笑置之。
與其與別人爭執浪費生命,不如專註自己的生活,把時間花在自己想做的事上。
林肯就曾說過:
正是因為錢鐘書的屏蔽力,才能讓他有更多的精力去創作新的作品。
唯有時時屏蔽他人,才能讓自己的生活保持清凈。
畢淑敏在《謊言三葉草》裏告訴我們:
在這個苦樂參半的世界,我們沒有充足的精力去解決遇到的所有瑣事。
內心強大的人,都會屏蔽垃圾信息,過濾掉外界的幹擾,專註於自己的生活。
不必強求所有人的理解,走好自己的路,人生自會豁然開朗。
願妳我在人生路上,都能懂得屏蔽別人的幹擾,享受壹段屬於自己的曼妙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