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知乎壹個精英的誕生,家庭因素有多大?

知乎壹個精英的誕生,家庭因素有多大?

寒門生貴子。"

本質上是壹種悲劇性的幸存者偏差。

01

精英家庭孵化精英

高考成績已經出爐,全國各地的高考狀元陸續浮出水面。然而,最受歡迎的壹頁,是北京頂尖文科學者熊選昂的《誠實坦率的男孩》說的話。

“現在的冠軍都是這個家的好的厲害的。”

壹個大寫的真相瞬間戳中無數人的心!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個孩子根本不能讓人產生嫉妒的感覺。在他如此優秀的同時,又能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優勢,對底層民眾抱有同情。

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孩子會很優秀。我壹直反對精英統治,但是這個孩子告訴大家,壹個未來的精英才是最好的。

那麽熊玄昂的家族到底有多強大呢?熊玄昂來自中產階級家庭,這是小康和小資產階級家庭望塵莫及的。

什麽是中產階級?

目前中國中產階級的收入很難界定,但在大多數人認同的成熟標準中,要有壹套像樣的房子,壹輛車,月收入1/3可以隨意揮霍。

按照瑞士瑞信銀行銀行的國際中產標準,要想在京滬過上體面的中產生活,壹個家庭至少要儲備900萬元,才能保證全家的生活質量。

這就是中產階級,和很多普通家庭宣揚的小康、小資是不壹樣的。

周末還可以看電影,逛街,去高檔餐廳。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不眨眼地在巴黎街頭餵鴿子,支付美國夏令營的費用。

中產家庭除了擁有堅實堅不可摧的家庭經濟基礎和固定資產外,還需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較高的職業價值或社會地位、對健康生活品質的追求、良好的風度。

這些特征將中產階級與“暴發戶”區分開來。

在中國,中產階層往往是上市公司的高層管理者、重要的技術和科研工程師、擁有尖端技能的高素質人群或某些行業的新銳人士。比如熊選昂的父母是外交官。

事實上,任何國家的中產階級,無論是美國還是德國,都屬於知識型精英家庭的組合,代表著壹個國家發展穩定的中堅力量。

而這些家族也確實會如熊玄昂所說,不斷孵化出“冠軍”和“精英”。可以說,中產階級和精英家庭出來的孩子,基本都是精英。

從這個命題中,我們還可以得出壹個結論:

壹個家庭對壹個人的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現在已經不是“窮孩子”的時代了。

這樣的話,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有點難過。但是,從古至今,《貧寒之子》之所以被傳為佳話,是因為它精而貴,是因為它真的稀缺而難,本質上是壹種悲劇性的幸存者偏差。

為什麽這麽說?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中清和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陳亮及其團隊合作研究了壹個命題:

150年間中國的精英都來自哪些家族?

最後,通過建立強大的精英數據庫,他們得出結論:

1865—1905,即清政府廢除科舉之前,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教育精英是官員子弟,來自全國各地的“紳士”階層;

從1906到1952,超過60%的教育精英是當地專業人士和商人的子女,尤其是在江南和珠三角。

1953—1993,大約40%的教育精英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無產階級工人的子女;

從1994到2014,超過50%的教育精英來自各地區生產性家庭和特殊重點高中。

從以上四個時間段來看,明顯來自“資產階級”家庭的精英有三個階段,有人可能會指出第三個時間段作為反駁的證據。

實際上,在1953到1993時期,打破了階級社會上層階級子女的壟斷,普及了基礎教育,建立了統壹的高考制度,使大量的無產階級和工人子女在精英階層中的比例從零大幅提高。

當壹切趨於穩定,教育這個“資產”的階層又會凸顯出來。高端教育和優質教育資源仍然掌握在中上階層家庭手中,所以這些家庭註定孵化出精英。

02

為什麽窮人家孵化不出來?

熊玄昂的話很有意思。

他說自己身處北京這樣擁有壹線教育資源的“大國”。他有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有很多教育的“捷徑”,是農村的孩子享受不到的。

請註意“捷徑”二字。換句話說,高考結束其實是有“捷徑”的,而不是壹味的學習課本和題海戰術。

無獨有偶,2013年的北京市文科狀元孫晶巖,在被問及她做了多少題時很反感,她和壹個語文得了148滿分的人提出:

現代高考,尤其是語文科目,早已不是題海戰術所能控制的,更多的是日常教育的積累。

在采訪中,孫晶巖還分享了許多家長對她的閱讀教育。為了買很多書,給她帶來了很好的語感。最終,她的成功是“自然而然”的。

換句話說,這些教育界的精英學生從小就接受了全面的教育,他們有名師來建議如何只做“壹道題”就能掌握同類題。這是壹條“捷徑”。

他們有大量的閱讀作為自己的素養,這是壹些普通家庭或者農村學生做不到的。

我在教育圈聽說過這樣壹個情況:同樣考上北大的文科生,大城市的學生說起外國作家和名著裏的侃侃的話,小城市和農村的學生回答不出半句話,只能把課本上規定的段落背下來。

我高中的時候,學校請了三個城市的狀元給學生講課,壹個湖北某地,壹個河南南陽,壹個廣州。

河南高考狀元戴著厚厚的啤酒瓶,壹字壹句地讀著他準備的稿子,告訴他如何刷題,如何熬夜好好學習,如何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從他在北京大學的生活來看,他過得並不輕松。

廣州高考狀元是個漂亮的姑娘。她幾乎不是在說準備高考。她講的是自己是如何“幸運”,無意間成為高考狀元的。

說到高考,她的觀點是不要太在意,平時不要壓力太大。她分享更多有趣的事情,關於她如何在高中參加實習,如何在國外旅行,而她的大學生活仍然很輕松。

這樣的女孩在當時對我們來說完全是壹種震撼!

到了提問環節,河南學霸無人問津,大家都在向姑娘提問。看著眼鏡哥壹個人坐在那裏,我當時第壹次感受到了階級差距,雖然我那時候還不知道“小縣城學霸”這個概念。

普通家庭的孩子和中產家庭的孩子差距這麽大。即使同樣是高考狀元,壹個呆板呆板不善於表達,另壹個卻能如此出色嫻熟的控制觀眾的情緒,贏得大家的好感。當很多人蜂擁而至找女生提問簽名時,我離開了會場。

更可悲的是,這個河南學霸已經是高考時代最後的余暉了。

在後來的高考尖子生中,普通家庭的孩子將不再是尖子生,甚至沒有機會坐在舞臺上感受我們這些無知少年的惡意。

這就是精英家庭和普通家庭在教育上的區別。

如果妳以為就這些,還想用“學不會成功”、“北大學生賣豬肉”之類的話來反駁,那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精英家庭註定孵化不出精英,而窮人家的孩子往往孵化不出貴子。

壹個家庭的硬經濟實力和父母的軟實力,為壹個孩子的學習能力、眼界、執行力、膽識和勇氣奠定了基礎。

上大學的時候,我發現了這個現象:

家境不好的學生眼裏只有兼職,甚至可以因為家教最多50塊錢壹小時而放棄學業。

家境殷實的孩子,可以花300多塊錢買壹本國外進口的書,環遊世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

當然,教育是小視野,創業是大視野。

在壹項非官方調查中發現,貧困家庭的孩子更願意接受穩定的工作,畢業後靠月薪生活,而精英家庭的孩子更敢於奮鬥,甚至借錢創業。

這些都是他們出身的家庭帶給他們的眼界、膽識和勇氣決定的。

此外,他們強大的出身家庭也會將這些教育精英納入他們強大的人際圈,為他們提供壹切有利的資源,這與窮人家的孩子是不同的。

總的來說,精英家庭孵化出來的不僅僅是壹個“冠軍”,更是壹個高度自信、綜合素養和能力的精英。

03

中產家庭不可忽視的軟實力。

單純的富裕家庭能生出優秀的孩子嗎?

不完全是。中產家庭除了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還有個人的能力和價值觀、社會地位、受教育程度和生活品味。

所以他們孵化的是綜合型精英,這是他們個人軟實力決定的。

而這也是暴發戶很少培養出優秀孩子的原因。

錢是重要的區別,但家庭的軟實力才是本質原因。

寒門崛起需要給孩子的壹些軟實力,不是有錢就能實現的。

比如看書,去博物館,可以讓孩子從小接觸到這些,培養他們的軟實力,讓他們以後有見識,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而這些遠比父母只知道掙錢,只能給孩子提供物質條件重要,因為那些物質條件缺乏軟實力作為骨架,最後很可能走向另壹個極端。

我身邊就有月入2萬多的情侶。他們在招標部工作,經常要加班到半夜兩三點才開始招標項目。兩人的孩子6歲,上幼兒園大班,很乖。每天下課後,他們都會很聽話地完成自己的紅畫作業。

唯壹遺憾的是,孩子們每天下課後都是72歲的爺爺來接。

爺爺因為自己身體原因,放學後把孩子放在二兒子的情趣用品店,由孩子的“姐夫”照顧。於是,“不懂事”的孩子整天在情趣用品店做功課。

後來,孩子成了典型的壞孩子。他無意在學校學習,與社會青年混在壹起。他的父母被認為是小康中產階級,但他們從小就沒有讓孩子更加註重素質教育,條件再好也無法取得好成績。

所以,即使家庭條件富裕,培養孩子的軟實力也很重要。

目前國內很少有人談家風,但其實在古代貴族家庭和西方很多貴族家庭,都是非常關註家風的。他們從小就教育每壹個孩子家風,這樣家業才能基業長青。

相反,國內財富少於三代的批評,也是因為很多富豪家族不重視家風等軟實力的培養,以至於即使再堅實的基礎,最終也會崩塌。

04

硬實力跟不上,教育也沒用。

這種社會財富分層,教育資源階層固化,是事實。不願意承認的人只是掩耳盜鈴。

拒絕、否定、不接受,不代表不存在。認清事實對個人和孩子的生存發展更有意義和價值。

既然中產階級孵化精英,是否應該追求中產階級的道路?通往中產階級的路有多遠?答案是很遠。

中產階級大多是上壹代帶出來的,只要不出意外,最終還是會帶出來下壹代。

這是壹個家庭硬實力和教育素養的積累和代代相傳。

作為壹個“擺脫貧困”、“奔向小康”、“小資”的階層,我們沒必要盲目追求中產。因為中國每壹天,每壹年,都有很多家庭死在追求中產的路上。硬實力補不上的時候,要懂得服軟。

在我認識的人中,曾經有這樣壹個家庭:

夫妻月收入在壹萬五左右,家裏還有壹套沒有房貸的房子。雖然不是中產,但屬於體面家庭。

後來因為周圍的朋友都送孩子出國留學,夫妻倆覺得不好意思,腦子壹熱,就把房子拿去貸款,給兒子申請了高價的外校。

三年後孩子回國,家裏還有五十多萬未還的債務。有意思的是,這對夫婦的孩子在海外什麽都沒學到,硬實力也不夠。很多知名公司在三兩輪面試中就被刷掉了。

夫妻抱怨孩子在國外不好好學習,孩子卻抱怨在國外天天忙著當狗,想想都心酸。最後,這個三口之家花了很長時間省吃儉用來還債,也耽誤了兒子的婚姻進度。

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作為中產階級以下的人,認清現實其實比盲目攀比更重要,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帶孩子出國看展覽是好事,但如果不是,簡單照搬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意義不大,因為這些方式對孩子自身能力是跨越式的。

缺乏基礎和積累,這種跨越式的嘗試,很難達到中產階級壹樣的效果。

就像上名校壹樣,如果孩子本身太缺乏基本的素質教育,跟不上別人的節奏是常有的事,甚至只會產生自卑心理。

這也是為什麽社會普遍對鳳凰女這個鳳凰男沒有好感的原因。大概率來說,很少有人能在階級飛躍這件事上表現出色。

當然,有很多優秀的例子讓妳陪我壹起死,我當然承認,但那是少之又少,很難。

就像天涯很流行的壹篇文章“我奮鬥了18年才和妳坐在壹起喝咖啡。”窮人家的孩子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達到中產階級孩子的起點,這才是真理。

只是這些家庭需要認清現實。能夠在給定的條件下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已經是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好的東西了。這是家長,尤其是孩子應該認識到的。

另壹方面,如果父母願意全心投入,也不能有“鼓勵幼苗”的心態。

因為妳想要的結果不是簡單的壹次賣房就能達到的,抱著必然有收獲的態度給孩子施加壓力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看歷史資料,這種情況就更可悲了:

南宋進士占總人口的比例為0.000647%,明代為0.000055%,清代更低,為0.000031。然而,對於許多家庭來說,壹票難求。

但與此同時,那些科舉世家人才濟濟,捷報頻傳,家族的影響力有多大不言而喻。

相對於科舉時代,我們其實處在壹個階層最容易崛起的時代。

階層固化是事實,階層最容易崛起是另壹個事實。這也是我稱這個時代為偉大時代的原因。

這可能是最後壹次靠自己的奮鬥改變命運了。

那麽最好的選擇是什麽呢?

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自己。

如果妳沒有階級上升的欲望和持續的行動,妳怎麽能希望壹個孩子變成鳳凰,壹代人改變妳家庭的命運?

靠自己成功,不如靠自己的孩子成功。

微信微信官方賬號娟子媽媽講故事。

  • 上一篇:百度空間可以寫什麽?博客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神奇的蛋殼成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