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福州西湖公園有多老?

福州西湖公園有多老?

現占地面積42.51公頃,其中陸地面積12.5438+0公頃,水域面積30.3公頃。

福州西湖公園有1700多年的歷史。它是福州保存最完整的古典園林,被譽為“福建園林中的明珠”,位列中國36大西湖之壹。

據史書記載,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縣令高燕建子城時開鑿西湖,將西北山上的水註入此處灌溉農田。因為它位於金代城墻的西部,所以被稱為西湖。五代時,福建王擴建城市,將西湖與南湖連接起來。其子燕軍稱帝,在湖濱碧池上建水水晶宮(在今天的水關門附近),建亭、臺、樓、榭,並在王宓和西湖之間挖了壹條復道,以方便後宮遊覽西湖。西湖成了明朝的皇家園林。從那時起,它逐漸成為壹個旅遊區。宋年間(1174-1189),南宋宗室、福州知府、福建傅使趙如玉在湖上建了亭,題名為“福州西湖八景”:仙橋柳色、大夢松聲、夕陽和水晶。

歷代文人墨客都驚嘆於西湖之美,留下了許多佳作。宋代詞人辛棄疾在他的《何心郎三山雨遊西湖》壹詩中,稱贊“陰雨更好,石未婚”。明代謝的《西湖晚盤》贊曰:“十裏柳如絲,夜湖光更奇”。民國三年(1914),福建讓許世英把西湖變成公園,當時面積只有3.62公頃。解放後,西湖公園幾經擴建。它融合了福州古典園林的造園風格,利用自然景觀優勢,優先配置鄉土樹種,講究詩情畫意,“以小見大”,使西湖的景色更加秀美而著名。恢復和新增的景點有仙橋六色、魏紫堂、開化寺、萬載堂、梳妝亭、“西湖美景”、詩廊、濱水亭廊、鑒湖亭、湖賽、湖心春雨、金林小源、古城落日、秦方園、蓮花閣、歸齋、尋湖碑、盆景園等。

觀光景點

劉地

進大門,臥長灘,垂柳擋道。原堤防建於1930,寬8米,長139米。中間壹段是橋,即仙橋。1985,堤面拓寬至18m,堤旁設置石欄桿,種植垂柳、水蜜桃、花灌木。春天是美好的壹天,柳綠,桃花似火,遠處如湖中錦帶。1994年,該橋改為拱橋,橋寬10米,橋長36米。飛虹橋、步雲橋和戴宇橋將湖中的幾個天然湖泊和島嶼連接起來。

凱華宇

華凱島是西湖的核心旅遊區。在華凱島的北面,穿過戴宇大橋是瑤礁島,島上有福建博物館和藝術展覽館等建築。華凱島向西飛越虹橋到達謝平島。謝平嶼原本是壹個兒童遊樂園。

紫薇庭

在華凱島南部,建於1914,以紫薇命名。1952改建,磚木結構,現為公園服務部。

華凱神廟

它位於華凱島(壹座孤零零的小山)的中心,是公園裏最古老的建築。據說建於北宋景祐四年(1037)。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知府王文生捐資重建。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金總督重修,中間為正殿,後為禪堂,兩翼為鐘鼓樓,左側為客寮,右側為方丈室。廟裏以前有“十八娘”荔枝,挺有名的。宋代蔡襄《荔枝譜》說:“相傳閩王有壹十八女,故喜此品,故名”。這座廟的前面還有壹棵古梅。寺廟在湖中央,紅花綠柳,碧波蕩漾。1986改造後,與盆景區融為壹體。院內種植名貴花木、花卉盆景、根雕。

灣仔堂

在華凱魚洞,是福建中部詩人紀念館,由詩人傅汝洲於明朝鄭德年間(1506-1521)所建。招詩友相當於隱居。灣仔湯姆溝三居,因詩“孤山萬在水中央”而得名。當時詩人雲集,傳為佳話。清康熙四十壹年(1702),改建成湖中亭。乾隆十三年(1748),人皇提議重修,在堂內設詩龕,作為福州詩界人士吟詩的聚集地。後來,教堂被洪水沖毀。道光四年(1824)重修。道光七年(1827),林則徐的父親憂心忡忡地回到家中,加深西湖,借用萬載堂作為辦公場所。1914,萬載堂在西湖被辟為公園後進行了改造。此後春秋有雅集,名士詩人聚在壹起吟詠。

梳妝亭

梳妝臺位於華凱島的東南部。它建於五代。相傳福建王每次與皇後金鳳、宮娥乘船遊湖,都要在此更衣歇息

何婷晚上唱歌。

是老八景之壹。在湖的西岸,在偉大的夢幻山腳下。在古代,大蒙山壹面是山,三面是水。湖面上有壹條長長的堤岸,從南到北,與梅亭鋪相連,壹直通到萬安橋(紅山橋附近)。這是壹條通往北方北京的郵路。堤的東西兩側種植荷花,堤的突出部位建荷花亭。3號亭面向湖面,視野開闊。池畔被綠色的桃子和垂柳包圍著。夏天,清風荷香。在古代,這裏是品茶聽歌的地方。古時亭北有黃花亭,亭東有銀根亭,是接待欽差大臣的建築。道光十年(1830),林則徐重修蓮花亭,將亭北的黃花亭改建為李綱祠堂。現存的廣場蓮亭是壹座清代建築。

桂宅

歸寨禁煙亭位於蓮亭西北,背靠“大夢松聲”,緊挨著“蓮亭晚唱”,北對“湖中春雨”,東臨“仙橋柳色”。林則徐修建李剛祠堂時,豎起三根椽子,在祠堂內種了兩株桂花樹,以李剛晚年在福州的住處命名為“桂齋”。光緒三十壹年(1905)改稱“林文忠公閱覽室”,後在翟旁建了壹個房間和壹個禁煙亭。墻上嵌著篆書“林則徐閱覽室”的石刻。1985年,為紀念林則徐誕辰200周年,重修桂宅,移至宅後。

大蒙山景區

大蒙山景區現定義為“壹帶三景十二景”的景觀結構。大蒙山景區的“區”是湖濱遊覽區,由湖頭街改造而成。“三景”是由西湖“大夢松音”、“蓮花閣晚唱”和西湖書院三個景點組成的景觀區。“十二景”由蓮花閣、歸寨、平掌池(原福州動物園鴛鴦池)、西湖會(在“蓮花閣夜歌”景區上方)三個景點組成;後池、西湖書院、墨池(原天鵝湖)、熊兵橋(在“西湖書院”景點上方);棋趣臺(棋趣廣場)、松濤閣、蒙山閣、松濤神韻(均屬“大夢松聲”景區)已重建。

特色景觀

環湖人行道

福州西湖公園環湖步行道南起廊橋韻景區,沿湖濱路北側綠地至福建廳,以步行道外的形式至西湖步行道湖賓館,隨後沿湖濱綠地,向北寬約25米的福州西湖步行道,經北湖島至左海公園。

繞西湖往南走經秦方園到福建省博物館(包括“古城夕陽紅”和“金林小源”兩個景點),沿博物館南側綠地往西到湖頭步行街,往南經過“荷花亭晚唱”景區,繞西湖壹周再回到廊橋韻景區。

為了方便遊客入園,西湖周邊人行步道規劃有六個主入口和幾個便捷入口。主要入口有:湘西入口、西湖景區入口、西湖賓館入口、左海入口、湖頭街入口和“荷花亭晚唱”入口。

此外,11景觀節點根據人行入口分布和西湖原有主要景觀進行布置,分別為:廊橋韻、南入口、西湖勝景、景觀平臺選擇、西湖美景、北湖島、風情園、古夕陽、金林小源、湖頭街、荷花亭晚唱。

小西湖廣場

小西湖廣場位於西湖公園東北角的湖濱路上,靠近西湖賓館。小西湖廣場是觀賞西湖的絕佳地點。在廣場向西看,可以將西湖盡收眼底。同時,廣場也是人們休閑和鍛煉的主要場所。天壹亮,附近的居民就絡繹不絕地去公園晨練;白天,老人們圍坐在石桌旁下棋、打牌、愉快地聊天;夏天的夜晚,走在湖邊的人們享受著微風的涼爽;在公園的壹個角落裏,有人隨著音樂的節拍翩翩起舞,壹天的疲憊被拋到九霄雲外。

福建博物館

福建博物館福建博物館位於福州西湖湖畔,是福建歷史上最大的文化基礎設施。它由主館、綜合館、自然博物館、世博園等建築以及古夕陽和金陵小源組成。其福建式的民居造型、海洋文化的裝飾風格、充分體現“石文化”特色的材料,通過建築的整體布局和宏大外觀達到了完美的統壹,充滿了濃郁的地方文化氣息。福建博物館是公益性文化機構。是集歷史、文物考古、自然標本研究為壹體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是全省文物收藏、宣傳教育和科學研究的中心。設有展覽設計、文物保護、宣傳教育、商務交流、考古、自然、藝術、安全、行政等機構。館藏文物和自然標本近20萬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6000余件。舉辦展覽和做好社會教育是博物館的中心工作。目前醫院有固定或臨時展廳15個,面積12000平方米。目前,已推出《福建古文明之光》、《福建現代風雲》、《福建古外銷瓷》、《工藝珍品》、《閩劇大觀》、《恐龍世界》、《動物萬象》、《中國收藏書畫展》等展覽,全面系統地展示福建文化發展成果。它打開了壹扇弘揚優秀文化的窗口。2008年初,福建省博物館向公眾免費開放。

神秘的雕像

神秘的雕像福州西湖公園萬廳前矗立著壹座古老的雕像。從衣著可以推斷,雕像的原型應該是唐代或宋代的人。但由於他身上和周圍沒有任何文字說明,他的身份壹度成為壹個謎。2008年6月,媒體報道後,福州市民引經據典,討論古代造像的身份問題。

這座雕像的作者是高。上世紀80年代初,他在福州工藝美術學校當老師時,就接到了在市區西湖公園擺放雕像的任務。“當時關於萬載千雕像應該以誰為原型,爭議很大。”高老回憶說,當時有關部門對雕像的要求是壹個文人的形象來配合萬載堂的歷史。“起初是以李白為原型。後來考慮到他與福州關系不深,有人提出了辛棄疾和李剛兩個方案,因為兩人都去過福州,都是有名的文人。”幾經討論,最終的方案是將三者的形象結合起來,做壹個代表詩人的雕像。“面部表情更接近李白,穿著明代文人的衣服,帽子看起來像宋代的。”

高老說,他們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用假石材原料制作了這座2米多高的雕像。20多年過去了,他壹有空就會去西湖公園看看這座雕像。“沒想到到現在還有這麽多人關註。”

西湖書院

同治十二年(1873),福建巡撫王開泰在福州西湖旁的書院舊址設立“經世堂”,整修老西湖書院(位於福州動物園舊址附近),設置寬敞房舍,並建有“十三梅書屋”。同治十三年,更名為智勇書院,有“學以致用”、“學以致用”之意,專修經學史和古文,聘林守土為山長。

書院招收全省各地的升、貢、生、監,使他們成為“能明白自己、能應用自己的人才”。除了每年2月由知事、知事親自舉辦的篩選考試外,其他月班均由山知事主持。第壹屆招收學生10人,每人發銀膏4兩;20洋班,每班3兩銀膏;附帶課程沒有名額,也不會給油膏。

光緒年間,書院遷至龔凡廟(範祠)左側。書院依山而建,基數比較高。它從低層穿過幾十級石階到達大門。講堂前,高爽寬敞,這是學院望塵莫及的。但是沒有自習室,只有幾個自習室和壹個圖書館。後院有幾棟樓,都是長長的居民樓。左邊的空地比較大,種了很多梅樹,後面還建了壹棟房子,就是“十三梅書屋”。山上有壹幅謝題寫的對聯:“青山是我家業,老樹不忘人間春”。

從書院的建立到關閉,只有林守土、鄭世功、謝三位山中領袖。書院培養了許多人才,如研究儒家經典和文學的黃增,研究歷史的張恒嘉(史靜大學堂第壹任督學)。光緒三十壹年(1905),科舉廢止,書院改為福建師範大學(現為福建師範大學前身)簡科。

望采納

  • 上一篇:白羊座的特點和個性
  • 下一篇:《葉集》的書名分上、下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