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福建三明有什麽特產?

福建三明有什麽特產?

(1)筍幹

永安白筍幹又稱“玉蘭片”,歷史悠久,制作工藝精細。它們具有筍肥嫩、花明顯、色澤金黃、味道鮮美的特點,堪稱“閩筍”之上品。永安白筍幹有東西兩路,還有年產的“西野寺”,有紅田、西洋、小桃、羅坊。雙產豐年的“東小治”包括尚平、貢川和清水。有四個檔次:正品、副牌、下道、紅筍。有1生產基地鄉鎮,24個基地村,40萬畝竹林,年產筍幹1.7萬噸。永安筍幹質量上乘。在1983北京“全國出口商品基地和專業廠建設成果展覽會”上,受到外經貿部門的表揚,並獲得“榮譽證書”。永安筍幹不僅在國內各大城市銷售,還出口東南亞市場。1980 ~ 1984期間,永安市通過外貿收購筍幹2065噸(每年413噸),1989期間社會收購量為6562噸。

三明的“福建竹筍”據說是黃石公制造的,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福建竹筍肉質細嫩,富含纖維,鮮嫩可口,具有消除油膩食物引起的腸胃不適的作用。產品分為原品牌、副品牌、下品牌三個層次,每個層次又分為湖、尖、片三個層次。主產區分布在中村和新口,中村面積9.5萬畝,年產量325噸。神口竹山占地6.4萬畝,年產量200噸。剩下的是梅山,碧溪,梅列。生產期從農歷九月開始,進山燒炭,開道過冬。我們在清明節5天左右挖筍,去皮,煮熟,壓到長夏,然後洗烘,再修整包裝上市。每50公斤鮮筍可烤出2.5公斤筍幹。1956年筍幹產量950噸,收購780噸。1963年9月,三明被定為筍幹出口基地。1989年社會收購量1162噸,主要銷往江蘇、上海、浙江、湖南等地。

(2)玉扣紙

以產玉紙聞名的寧化縣,是福建四大產紙縣(即長汀、寧化、將樂、連城)之壹。最高峰時,全縣有500多家造紙廠,產量超過5萬噸;有玉扣紙、毛邊紙等品種,尤其是玉扣紙,聞名中外,占總產量的壹半以上,其產地十分之九在南翔治平區。據1972年底調查,全縣竹林147743畝,治平區占71600畝,故治平素有“九竹壹田”之稱。這個地區的竹種與其他地區不同,口徑小,肉質厚,纖維長。山高林密,山泉特別清澈,附近龍門出產的石灰堿性極強。由於“竹、水、堿”三大優良造紙條件,生產出來的紙張顏色特別幹凈,拉力強,吸水性好,質地結實,不易老化腐蝕。壹直被國家檔案館、歷史館藏、佛經、族譜、帳冊、重要契約所選用,長期遠銷國外東南亞。尤其是海外華人。建國後,壹、二級玉扣紙直接劃歸中央。1974年印刷線裝本《毛澤東文選》時,選用了治平產的玉扣紙。從1974到1976,* * *運輸了640噸(折合10000多刀)。1986出口149噸。

(三)會幸福的紙和硯

音樂紙的真名是扣帶紙。制作精細,光滑潔凈,瑕疵少,堅實潔白,以經久不碎,無蟲蛀而著稱,有“紙百年,純凈”之美譽,是書寫、印刷、記賬、裝裱的佳品。宋元馬沙版書籍用這種紙用了200年。《將樂縣誌》載:“清初江油、湖廣等地已有將樂紙出售。”乾隆末年,交付政府的紙張稱為“官紙”或“京紙”,質量要求嚴格。民國初年,有500多個紙槽,4000多名造紙工人。建國後,造紙的個體手工作坊逐漸轉向機制集體生產,產品質量也有所提高,年產量達1000多噸,暢銷國內及亞太地區。

海棠硯是將樂縣北郊石門嶺至蓮花山的龍池石。據清代乾隆年間再版的《雨花洞誌》記載:“龍池的制石者,皆來自硯瓦峽。大的可以做紀念碑,小的可以用方圓打磨。龍池石硯已有400 ~ 500多年的歷史。尤其以縣城北角的海棠洞石制成的“海棠硯”為最佳,質地細膩,潤澤細致,可制墨保色,不易磨損。多年來,它已成為將樂縣的特色工藝品。建國後,制硯技藝有所提高,精雕細刻,推陳出新。將樂的硯和紙是三明著名的“文房四寶”。

(4)建寧蓮子

建寧蓮子,又名建寧同心白蓮。粒大而圓,色如凝脂,稍燉後熟,湯清而不濁,溫潤可口。素有“荷花中上品”之稱,享譽海內外。建寧蓮子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據《建寧縣誌》記載,五代以後的梁龍德年間(921 ~ 922),在縣城東南的金池廟前,有壹座白蓮池和壹座紅蓮池,後引至城關西門。此後,西門蓮子被列為貢品珍品,古稱“西門白蓮”、“建蓮”。《紅樓夢》第十回、第五十二回“七蓮子為鑒”“蓮藕紅棗湯”都是關於建寧西門公聯的。宋憲春元年(1265),修建城墻。“西門外,池中有數百株荷花。池邊種滿了桃李,春夏遊客絡繹不絕。蓮子壹年壹斤,全國第壹。”(引自三明文史資料)。1949之前,全縣藕田面積只有200多畝,年產量只有5000多斤,但品質極好。至今西門地區仍有數百個荷塘,所產蓮子質量為全縣之冠。1956期間,在江西瑞金召開的閩浙贛三省價格平衡會上,壹致認定建寧蓮子最好,價格高,促銷廣,在三省鄰近縣之上。20世紀50-60年代,建寧蓮子仍以西門種植為主,縣內河東、水南雖有,但面積不大。1978之後,蓮子生產發展迅速。1983年荷花田面積8000多畝,產量300多噸。1989年蓮子面積達29838畝,產量849噸。蓮子畝產多在70 ~ 80斤,好的100斤,最高的2100斤。

(5)沙縣曬幹的香煙

因產於沙縣夏茅地區,故稱“夏茅曬煙”,又稱“沙縣煙”。夏茅地區土壤肥沃,氣候宜人。當地農民烘烤曬煙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其中溪口產為上品,葉大而厚,色澤金黃,曬幹後氣味清香。“沙縣曬煙”久負盛名,享譽全國,並遠銷東南亞各國。歷史最高年產量654.38+0.54萬斤(770噸)。據三明統計年鑒,1989年曬煙面積7933畝,產量768噸,收購量268噸。

(6)幹辣椒

寧化的牛角椒是中國八大名椒之壹。加工而成的幹辣椒以色澤鮮紅、皮薄、透明、味美、脂肪豐富、辣味適中等六大特點聞名中外。胡椒是在明朝後期傳入中國的。寧化縣種植辣椒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幹辣椒開始出口,為國家賺取外匯。1972年,全縣出口量286噸,占當年全省出口量902噸的31.7%。寧化幹辣椒暢銷港澳,尤其是新加坡、馬來西亞、斯裏蘭卡等國家。70年代初,省進出口公司派員到寧化組織貨物出口。在國家出口目錄中,三明只有寧化幹辣椒和建寧蓮子。省外經貿廳從不限制寧化幹辣椒的收購任務。牛角椒產於水前、安遠、和龍。近年來,西鄉的淮土、河口品質也大幅提升,被列為寧化幹辣椒的上品。

(7)明溪肉幹

明溪特產肉幹是“汀州八幹”中最珍貴的,聞名省內外。其特點是選料精細,做工精細,制作精美,色香味俱佳。選用豬後腿瘦肉,橫切成薄片,加入陳釀精酒糟、五香香料等配料,放入缸中浸泡數小時,取出後粘在竹籃上,用炭火慢烤而成。它不僅是宴會上的壹道美味,也是饋贈親友的禮物。以前成品大多裝在玻璃瓶裏賣,或者用紙包裝,現在用塑料小食品袋包裝,美觀、經濟、攜帶方便、衛生、利於保存。

(8)小葉紅菇

產於泰寧縣西部的小北鬥山區。小北鬥紅菇與其他地方不同,其特點是:菇面色澤鮮艷,呈紫色,菇內頁規整,白澤綠色,梗實而短,顆粒均勻,肉厚而嫩;煮後味道鮮甜,口感不澀滑,纖維細膩易化,色、香、鮮、嫩突出,營養豐富,含高蛋白、維生素、無機鹽、糖類和礦物質。既是宴席佳肴,又是良藥,具有去汗、解毒、滋補的作用。明清時期,中秋節前,當地政府派人護送壹批紅菇到京都進貢,於是小北鬥紅菇遠近聞名。

(9)尤溪金桔

金桔(俗名金桔,青橙),果實圓形,冬季成熟,是柑橘類水果中的珍品。

尤溪縣的金桔最早是在八字橋紅牌村種植的。據清康熙五十年(1711)“金桔其實是壹個長棗,壹個圓金桔。還有金桔,俗名金豆。”可見,金桔在尤溪的栽培至少有270年的歷史。近年來,八字橋、觀前鄉種植1萬多畝,總產量1100多噸,被譽為福建“金桔之鄉”。尤溪縣已成為中國金桔四大產區之壹。

尤溪金桔外形美觀,色澤鮮亮,汁多肉嫩,酸甜可口,尤以八字橋(即紅排、紅村、紅田村)的“三紅”出產的品質最佳。它的果肉含有多種維生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等。,其營養價值在柑橘類水果中名列前茅。除了鮮食,金桔還可以加工成果汁、果醬、罐頭、蜜餞等。尤溪罐頭廠和金桔制品廠已將其制成罐頭和果醬出售。廈門、福州等地的廠家,以尤溪金桔為原料,加工金桔罐頭、蜜餞,遠銷東南亞、歐美。

  • 上一篇:知識是懂,技能是做,能力是成!-職場新人成長之路
  • 下一篇:冬天溫暖句子的開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