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為研究秦朝的軍事、文化和經濟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它的發掘被譽為“20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壹”。1987 1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秦始皇陵(包括兵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據了解,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計劃投資1.1.00億元進行秦俑博物館二期擴建工程。
壹項名為“秦兵馬俑博物館空氣汙染特征”的研究項目近日在安啟動。沈寂了兩千多年的秦兵馬俑,迎來了壹群朝夕相處的“同伴”——從美國進口的先進有害氣體監測儀。未來兩年,他們將日夜監測秦兵馬俑博物館內的空氣汙染情況,隨時為研究人員提供信息。
據介紹,“秦兵馬俑博物館空氣汙染特征”研究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和陜西秦兵馬俑博物館牽頭,香港理工大學和美國沙漠研究所參與。集中了壹批國內外優秀的文物保護專家,投資200萬元人民幣。該項目將從現在到2007年2月完成。其主要內容是對秦兵馬俑博物館室內空氣汙染進行連續觀測,旨在深入研究腐蝕性氣體、大氣氣溶膠(酸度、礦物質和碳)和降塵的變化規律和化學反應機理,綜合評價汙染物對文物的腐蝕機理,從而科學有效地保護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博物館文物保護專家趙坤告訴記者,室內氛圍對文物的潛在破壞是緩慢的,難以察覺的。隨著城市空氣汙染問題的日益嚴重,有害氣體對文物的不良影響日益突出。室內有害氣體或塵粒會與彩繪顏料發生反應,加速修復材料老化,使文物風化,影響考古遺址的重新發現。在發掘之初,秦兵馬俑博物館二號坑的土壤上已經長出了黴菌。文物保護專家花了壹個夏天的時間,人工噴藥,才徹底消滅黴菌。因此,必須在科學把握文物保存環境的基礎上,提出控制對策,最終從現在的搶救性保護轉變為預防性保護。
據介紹,通過項目研究,將在秦兵馬俑博物館培養壹支專門從事文物環境研究的專業隊伍,建立能夠獨立運行的文物環境實驗室;建立室內小氣候、腐蝕性氣體、大氣氣溶膠、降塵的綜合數據庫;獲得秦兵馬俑博物館室內空氣汙染的綜合特征和變化規律;將為進壹步的汙染治理積累優勢,從而為搶救性保護和修復提供理論依據,以及為預防性保護提供基礎資料,並將為我國博物館大氣汙染防治提供試點範例,為今後國家博物館大氣汙染防治法的出臺提供科學建議和參考。
2020年5月編輯-31
查看所有29個回復
精選商品
舊書九成新/秦始皇兵馬俑劉新民
¥71
常州新成都旅遊5日遊介紹_必遊景點介紹分享
成都吃喝玩樂的整個攻略,從行程、費用、門票、酒店到美食,詳細而實用。這裏有妳想看的壹切,妳可以壹網打盡。節省40%的旅遊預算。
麗江傑出旅行社有限公司..廣告
奶粉和JD。精品匯聚,天天特價,嗨不停!
關心貝因美奶粉的人也在看。
奶粉和JD。COM-綜合網上商城,產品齊全,品質卓越,讓您足不出戶,享受嗨購!
北京JD.COM世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告
所有相關問題
廣告“正版”王者之爭手遊,安卓熱測
2020年的戰國,即時沙盤策略手遊就是壹個代表作。臨戰者在前方,百萬英雄在等妳。邀請妳參加這場惡霸之戰!
572020-06-04
秦始皇兵馬俑的基本現狀是怎樣的?
秦兵馬俑為研究秦朝的軍事、文化和經濟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它的發掘被譽為“20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壹”。1987 1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秦始皇陵(包括兵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據了解,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計劃投資1.1.00億元進行秦俑博物館二期擴建工程。壹項名為“秦兵馬俑博物館空氣汙染特征”的研究項目近日在安啟動。沈寂了兩千多年的秦兵馬俑,迎來了壹群朝夕相處的“同伴”——從美國進口的先進有害氣體監測儀。未來兩年,他們將日夜監測秦兵馬俑博物館內的空氣汙染情況,隨時為研究人員提供信息。據介紹,“秦兵馬俑博物館空氣汙染特征”研究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和陜西秦兵馬俑博物館牽頭,香港理工大學和美國沙漠研究所參與。集中了壹批國內外優秀的文物保護專家,投資200萬元人民幣。該項目將從現在到2007年2月完成。其主要內容是對秦兵馬俑博物館室內空氣汙染進行連續觀測,旨在深入研究腐蝕性氣體、大氣氣溶膠(酸度、礦物質和碳)和降塵的變化規律和化學反應機理,綜合評價汙染物對文物的腐蝕機理,從而科學有效地保護秦兵馬俑。秦兵馬俑博物館文物保護專家趙坤告訴記者,室內氛圍對文物的潛在破壞是緩慢的,難以察覺的。隨著城市空氣汙染問題的日益嚴重,有害氣體對文物的不良影響日益突出。室內有害氣體或塵粒會與彩繪顏料發生反應,加速修復材料老化,造成文物風化,影響考古遺址的重新發現。在發掘之初,秦兵馬俑博物館二號坑的土壤上已經長出了黴菌。文物保護專家花了壹個夏天的時間,人工噴藥,才徹底消滅黴菌。因此,必須在科學把握文物保存環境的基礎上,提出控制對策,最終從現在的搶救性保護轉變為預防性保護。據介紹,通過項目研究,將在秦兵馬俑博物館培養壹支專門從事文物環境研究的專業隊伍,建立能夠獨立運行的文物環境實驗室;建立室內小氣候、腐蝕性氣體、大氣氣溶膠、降塵的綜合數據庫;獲得秦兵馬俑博物館室內空氣汙染的綜合特征和變化規律;將為進壹步的汙染治理積累優勢,從而為搶救性保護和修復提供理論依據,以及為預防性保護提供基礎資料,並將為我國博物館大氣汙染防治提供試點範例,為今後國家博物館大氣汙染防治法的出臺提供科學建議和參考。
9瀏覽4482020-05-31
誰知道兵馬俑的現狀?
有目的地搜索相關信息,如歷史背景、基本現狀等,記錄信息來源,毛衣使用圖片、表格等輔助形式。
3瀏覽24272020-06-01
兵馬俑的歷史地位
兵馬俑概述(兵馬俑;兵馬俑)兵馬俑多為模壓而成。首先用陶瓷模具制作第壹胎,然後覆蓋壹層細泥進行加工、雕刻、上色。有的先燒,有的先燒,火候均勻,顏色簡單,硬度高。秦始皇陵位於離30多公裏的驪山腳下。據史料記載,秦始皇嬴政在13歲登基時就開始修建墓地。規劃設計由宰相李斯主持,將軍張寒監督施工。修建時間長達38年,工程浩大,氣勢恢宏,開創了歷代封建統治者豪華安葬的先河。當時秦朝總人口約2000萬,建墓勞力達72萬之多。靈修戶土取自陵園以南2000米的三六村,至縣采石處,有多級黃土崖,高5-25米。用於修墓地的大量石料,是從渭河以北的鐘山、軍峨山等地,用人力運到臨潼的。這個項目非常困難。妳可以想象這項工程的規模。鐘山下和軍娥山下的死屍都是壹片片的,從側面說明了整個工程的殘酷。它也是“世界八大奇跡”之壹!秦始皇陵高43米,基圍1.700米。它由內外雙層夯土墻建成,象征著首都的皇城和宮城。內城略呈方形,周長3890米。除了北面有兩扇門,其他三面都開了壹扇門。外城呈長方形,周長6294米,兩邊各有壹個門。陵墓位於墓地的南面。秦始皇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埋葬坑,位於陵園東l 500米處。以前這裏是墓地,當地農民挖墳的時候發現了類似人的東西。1974年3月,嶺東西陽村村民在抗旱打井時,在秦始皇陵東面的李三下河村和烏拉村之間,發現了壹個大型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經過考古學家的挖掘,2000多年前埋藏的兵馬俑寶藏被揭開了。秦始皇兵馬俑的埋葬坑坐西向東,三個坑呈之字形排列。發現的第壹個兵馬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傾斜的門道,左右各有兩個兵馬俑坑,現稱二號坑和三號坑..秦始皇兵馬俑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兵馬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約5米深的坑底,每隔3米設置壹道東西向承重墻,兵馬俑排列在墻間的空洞中。壹號坑出土了500多件武士俑、6輛戰車和24匹戰馬,以及青銅劍、吳鉤、矛、箭、弩、青銅戟等青銅兵器和鐵器。洞的東端有210個兵馬俑,面部表情、服裝樣式、發型各異,栩栩如生。他們排成三排,每排70人,其中除了三個領隊穿著針甲外,其余全部身著短褐,雙腿被綁縛,不戴頭盔,手持弓箭,手持弩。後來是由6000名鐵甲俑組成的主力,各手持3米左右的矛、匕首、戟等長兵器,以38列11東西向坑道與35輛戰車隔開。南北兩側和兩端各有壹列武士俑,看起來像是守衛,防止側尾受到攻擊。這支隊伍整齊劃壹,裝備精良,威武雄壯,是歷代秦始皇浩浩蕩蕩軍隊的藝術再現,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二號坑位於壹號坑東北側,三號坑東側,呈正方形,東西長96米,南北寬84米,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坑內建築與壹號坑相同,但排列更復雜,兵種更齊全。是三坑中最壯觀的軍陣。二號坑有1.7萬平方米的展廳,是國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現代遺址展廳。秦兵馬俑博物館館長袁解釋說:“首先,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其次,因為從地面上清除整個軍隊陣列至少需要五到七年的時間。這樣做的好處是,遊客不僅可以參觀二坑的當地風貌,還可以親眼看到二坑的挖掘工作。”據初步計算,二號坑共有陶俑1300余件,戰車80余輛,青銅兵器數萬件,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射俑為首次發現。二號坑東西兩端各有四個斜門,北面有兩個斜門。雕像坑位於西邊,正門在東邊。坑內布局分為四個單元。第壹單元位於俑坑東端,周邊長廊有60個豎弩俑,陣列中心由八道路以東160個蹲弩俑組成。弓弩手在陣中采用拉伸陣的排列,站立和跪姿時輪流射擊,以避免緩慢緊張的危險。第二個單元,位於坑的右側,由64輛戰車組成(戰車由木頭制成,只留下遺物)。每列8次,* * * 8列。車前有4匹馬大小的兵馬俑。每輛車的後面,都有三個士兵和身影,中間是禦手拉馬爾,另外兩個分別站在車的左右,手持長柄武器。第三單元,位於中間,由19戰車,264步兵俑,8騎士俑組成,分為三列。每匹馬前站著壹個騎士小雕像,壹手牽著韁繩,壹手拉著弓。除了三個騎手,每次騎完還有8~36個步兵俑。第四單元,位於軍陣左側,由108個騎士俑和180個陶鞍馬俑排成11排,組成長方形騎兵陣。其中1和3列為6輛戰車。每匹馬前,立著壹個胡服騎士俑,右手牽馬,左手持弓。三號坑位於壹號坑西端25米處,面積約520平方米,呈凹形。門前有壹輛戰車,裏面有68個武士的身影。從三號坑的布局來看,似乎是總指揮部,指揮左、右、中軍,但並未修建。四號坑有坑無俑,只有回填土。從兩坑的布局和陣型來看,二坑陣型復雜,兵種齊全,是對抗的中堅力量。這種分組方式在孫子兵法中稱為“大陣以小陣,大營以小營,連降帶鉤,彎來彎去”。《孫臏兵法》說:“騎戰之人,可分三部,壹部在右,壹部在左,壹部易騎多車,壹部騎多險,壹部廣。”只有三者有機結合,才能百戰百勝。二號坑就是這個古代軍事家的理論圖。從兵馬俑坑出土兵器的刻年數來看,兵馬俑坑建於秦始皇統壹中國前後。秦始皇憑借“揮劍破浮雲”和“粗駕群雄”的本領,滅六國,統壹天下。兵馬俑體現了秦朝的氣勢,讓馬莊更加強大。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位,繼續大修阿房宮和赤島。稅徭役比以前重了,導致了農民起義。在這種形式中,第三個坑在中間被切斷,第四個坑在兵馬俑放進去之前被匆忙填滿。發掘中發現有火燒痕跡,可能與楚王霸入關燒毀阿房宮有關。1961年,中國人民* *和國務院將秦始皇陵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5438年至0987年,秦始皇陵和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兵馬俑壹號坑遺址上修建的拱形展廳,設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向中外遊客開放。2007年5月8日,Xi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物是人非,雄偉的兵馬俑已經沈寂了千年。二十世紀的今天,在壹代又壹代考古學家的不懈探索下,古老的兵馬俑被賦予了新的生命,走向了新的輝煌。兵馬俑有8000多件,規模非常宏大。路線1974 3月,陜西省臨潼縣閆寨鄉西楊村村民在秦始皇陵以東1.5公裏處打井時,意外發現了許多破碎的陶俑。後來考古學家檢測,這是壹個長方形的秦兵馬俑坑。通過1976鉆孔,在該坑以北20米和25米處分別發現了兩個兵馬俑坑。根據它們被發現的時間,它們被命名為壹號坑、二號坑和三號坑,總面積為22780平方米。坑中大約有7400個陶俑和馬,與真人壹樣大。秦始皇兵馬俑是中國最大的兵馬俑,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與秦始皇陵壹起於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
35瀏覽1667
秦始皇兵馬俑為什麽沒有繼續挖掘?
秦始皇兵馬俑沒有繼續挖掘的原因是技術不發達。美國願意提供科技幫助中國開發秦始皇陵,但附加條件過於苛刻,中國沒有答應美國的要求。古物壹般埋在地下,不能長時間暴露在氧氣中。皇陵壹旦被挖掘,必然會有氧氣進入,那麽文物就會被迅速氧化,從而破壞文物。秦始皇兵馬俑是彩色的。挖掘結束後,表層顏色迅速脫落,變成黑色碎片。朱迪定陵開發的時候,很多在明代非常罕見的素紗衣服因為接觸氧氣而迅速氧化,五顏六色的衣服幾分鐘就變成了樹皮。之後,郭沫若問周恩來總理能否挖掘秦始皇陵,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秦始皇陵。但是周總理不同意,因為定陵的文物保存不了。擴展信息1。秦始皇陵考古歷程根據考古調查,墓地分為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內外城之間有馬葬坑、珍禽異獸坑、陶仆坑;陵外有馬廄、人殉坑、囚坑、修墓人員墓等400余座,面積56.25平方公裏。除了眾所周知的兵馬俑、銅車馬墓葬坑外,新發現大型石甲坑、雜技俑坑、平民俑坑、墓葬600余處,幾十年來秦陵考古工作共出土文物65438+萬件。1962年,在第壹次秦始皇陵綜合考古調查中,考古學家繪制了第壹張陵園平面圖。經勘探,該墓地占地56.25平方公裏,相當於近78個故宮,在考古界引起轟動。1974 65438+10月29日,秦始皇陵兵馬俑被發現。1974年7月,第壹批秦始皇陵考古隊進入施工現場。1980年初,地宮南墻出土。從1979到1982,陸續發現了圍場西、北側的墓葬和東側的5座墓葬。1998年7月,對新發現的大型墓葬坑進行了試掘,出土了大量青石鎧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5438年6月+10月,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和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開始了有計劃的墓地考古發掘、保護和綜合勘探工作。二、秦始皇陵最新考古發現2065438+2006 11。在秦始皇陵最新的鉆探工作中,新發現了大量的墓葬坑,有的甚至達到了上千平方米。此前,秦始皇陵已發現大小墓葬400余座,本次鉆探新發現小型墓葬和墓葬數十座。在發掘的墓葬坑中,以陶器制品為主,而在秦始皇陵的外圍,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大量的盔甲和骨骼,這些都是由石頭制成的。考古專家認為,這些武器不應該用於實戰,因為石頭物件不僅重,而且易碎。使用這樣的裝備殺敵時,裝甲容易脆裂,真正的作用有待進壹步研究。參考百度百科-秦始皇陵
52瀏覽1389 22019-09-19
秦始皇陵的現狀
秦始皇陵南臨驪山,層巒疊嶂,林木蔥郁,北臨蜿蜒的渭河,宛若壹條蛇仰躺著。巍峨的群峰環繞,高大的陵墓與驪山融為壹體,風景秀麗,環境獨特。這座陵墓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陵園總面積56.25平方公裏(相當於78個故宮的大小)。陵墓上的土地原高度約為115米,至今仍高達76米。陵園內秦始皇陵兵馬俑內外兩壁,內城周長3840米,外城周長6210米。城墻內外有約8-10米高的城墻,至今仍有遺跡。葬區在南面,睡堂和方便堂建築在北面。1974 65438+10月29日,在秦始皇陵以東1.5公裏處,當地壹位農民挖井,意外挖出壹個陶瓷武士的頭顱。經過國家有關機構的發掘,秦始皇陵的兵馬俑終於被發現,震驚了全世界。《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後曾帶三十萬人搶劫秦陵。在他們的挖掘過程中,壹只金鵝突然從墓中飛出來,這只神奇的飛鵝壹直往南飛。過了幾百年,三國時期(保定元年),有壹個在日本南部做太守的官員,名叫張善。有壹天,有人送他壹只金鵝,他立刻從金鵝上的字判斷出這是始皇陵的。這個神奇的傳說有什麽歷史依據嗎?近年來,有學者寫道:“這雖然是壹個傳奇故事,但說明秦陵的文物已經流失到了國外,遠至南方的雲南。至於金鵝制作精美,不僅漂亮,還會飛,也是可以的。因為在春秋時期,著名的工匠魯班已經能造出木鵝,在天空中飛翔,直飛宋國的城市。幾百年後,秦國的工匠能做出會飛的金鵝,這是可信的。”(吳伯倫張《秦始皇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那麽,這個傳奇故事到底可信不可信呢?在中國這個歷史上不太重視科技的國家,如果能在2200多年前造出飛天金雁,那將是中國科技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罕見的奇跡。不過金屬飛鵝的可靠性確實讓國人捏了壹把汗。如果妳仔細推敲,就會立刻看出這個傳說的破綻。想象壹個金屬物體在空中飛行,並不是放風箏和輕氣球那麽簡單。由於重量輕,後者可以借助自然風在空中飛行。但對於壹個金屬物體來說,如果僅僅依靠自然風力而沒有機械動力,恐怕連起飛這個基本問題都解決不了。中國如何解決2200年前金屬物體的飛行動力學問題?進壹步分析,假設秦朝有制造會飛的金雁的能力,那麽金雁被埋在地宮後就會自動飛起來,在地宮裏已經飛了近1000個日日夜夜。當項羽打開地宮墓時,飛天金雁順著地宮墓順利飛出地面,然後飛向遙遠的南方,越過秦陵南側數千米高的山峰。如果這段軼事不是八卦文人編造的,那麽金燕的控制和指揮系統可能遠遠落後於今天的計算機。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秦墓中不存在金屬飛雁的傳說,具有現代科技意識的中國人應該不會相信這個傳說。《金燕傳奇》的辨偽問題應該到此為止了。但是,再進壹步,這個古代文人編造的傳奇故事,在歷史文獻中有沒有蹤跡?據漢代有關文獻記載,司馬遷和班固的記述中有“金是會飛的鵝”之說。顯然,兩位史家記錄的是墓中用黃金制成的“會飛的鵝”,古代文人很可能由此寫出了飛鵝傳說的故事。雖然現在的科技可以挖掘皇陵的地宮,但是挖掘出來之後無法保護,而且有壹定的危險性。就像兵馬俑壹樣,發掘的時候都是塗色的。大概過了壹個星期,顏色都氧化沒了。據博物館的壹位副館長說,秦始皇的地下宮殿50年內不會被挖掘。
4瀏覽543
評論兩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