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莊是清朝皇帝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地方。它是中國著名的古代皇宮。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乾隆五十五年竣工。持續了87年。這座規模宏大的園林有17座建築,有廳、堂、亭、閣、廳、廟等。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群山占整個園林面積的4/5。從西北部的山峰到東南部的沼澤和平原,相對高差180米,形成峰巒疊嶂、山谷環繞的景觀,清泉在谷中流淌,森林幽深。當時,許多園林和寺廟都是利用山峰、懸崖、山麓和山澗的地形建造的,這些地形在解放前大多被破壞了,但現在山區的風景仍然非常迷人,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兩座相對的山峰上的亭子,壹座叫“南山雪”,壹座叫“環雲山”。從亭子上望去,可以看到別墅內的所有景點,別墅外的幾座大寺廟,以及承德城內周邊山上的奇峰怪石。在另壹座山峰上,有壹座名為“錘峰落日”的亭子,錘峰首先映入眼簾。每當夕陽西下,鐵錘峰被夏虹照得金碧輝煌,故名“鐵錘峰日落”。
別墅的建築布局大致可以分為宮殿區和花園區兩部分。園林風景區可分為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三部分。
宮殿區的主要建築
宮殿區是皇帝處理政務和皇後居住的地方,包括四組建築:鞏崢,宋鶴齋,萬和宋風和東方(被毀)。正殿是宮殿區的主要建築,包括9個院落,分為“前庭”和“後寢”兩部分。大殿名為“連景波城”,由珍貴的楠木制成,故又稱楠木殿。各種盛大的儀式都在這裏舉行。後殿名為“四識書屋”、“煙波使妳爽”、“雲山勝地”,是皇帝處理國事、學習、生活的地方。“煙浪乘涼”的大廳是壹個五開間的平房。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清鹹豐皇帝逃到避暑山莊避難。在這所房子裏,他批準了幾個賣國條約,如中俄北京條約。
“自然風光勝過西湖”的湖區
園林景區的精華基本在湖區。康熙曾誇口“自然風光勝西湖”。雖然湖的面積沒有頤和園的昆明湖大,但湖被長長的堤防和島島分割成五個湖,湖與湖之間有橋相連。兩岸綠樹成蔭,別墅的主要景區建築散落在湖區周圍,顯得曲折而美麗。
湖區的景點建築大多仿照江南的景點,比如煙雨樓,就是仿照浙江嘉興南湖的煙雨樓。金山島的布局模仿自江蘇鎮江的金山。湖中兩島有兩組建築,壹個叫“如意島”,壹個叫“月光河聲”。“如意島”上有假山、亭臺、殿堂、寺廟、水池等建築,布局巧妙,是景區的中心。“月光河聲”由壹個精致的四合院和幾個亭臺樓閣組成。每當東山之夜明月當空,清脆的月光倒映著平靜的湖水,別墅內萬籟俱寂,只有湖水拍打著堤岸,發出悅耳的聲音,“月光河聲”的稱號由此而來。
平原地區主要是成片的草地和樹林。當時有萬樹園,裏面有28個規格不壹的蒙古包。最大的是帝國蒙古蒙古包,直徑70尺2。它是皇帝的臨時宮殿,乾隆經常在這裏召見貴族、宗教領袖和少數民族的外國使節。
宮城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故宮,壹座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占地72萬多平方米,宮殿9000多座,全部為木結構,黃色琉璃瓦,青白石基,飾以燦爛的彩畫。這些宮殿沿著壹條南北中軸線排列,向兩側蔓延。南北直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故宮,南至永定門,北至鼓樓、鐘樓,貫穿全城。它是宏偉的,精心策劃的,極其壯觀。建築師認為,故宮的設計和建築確實是無與倫比的傑作,其平面布局、立體效果、雄偉壯觀、形式和諧,可以說是世界罕見。它標誌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展示了500多年前工匠在建築方面的傑出成就。
引人註目的三個大廳
公園裏最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個大廳: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們都建在壹個8米高的白色大理石平臺上,從遠處看就像龔瓊的仙女闕。第壹個大廳,太和殿,是最宏偉的建築,俗稱“金王殿”,皇帝在這裏舉行盛大的儀式。大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大柱92根,直徑1米,其中6根為寶座四周粉金彩繪龍柱。寶座位於殿內2米高的平臺上,前面是精美的鶴、爐、鼎,後面是精雕細刻的屏風。整個大廳金碧輝煌。中和殿是皇帝在去太和殿舉行儀式之前休息和練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皇帝每年除夕宴請外國王公大臣的地方。
充滿活力的皇宮
紫禁城的後半部分稱為內廷,以幹青宮、交泰宮、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為東六宮、西六宮,是皇帝平時辦公和皇後生活居住的地方。後半部分在建築風格上與前半部分相同。建築前半部分的形象嚴肅、莊嚴、宏偉、威嚴,以象征皇帝的至高無上。皇宮後半部分生機勃勃,建築多為自成院落,有花園、書房、亭臺、巖石等。坤寧宮的北面是皇家園林。禦花園內有參天松柏、名貴花木、怪石、亭臺樓閣。萬春亭和錢球亭這兩個亭子可以說是目前保存下來的最宏偉的古代亭子。
收藏文物654.38+0萬件。
參觀故宮,壹是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二是觀看室內陳列的珍貴文物。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計,有1,052,653件之多,共計1萬件,占全國文物總量的1/6,其中不少是獨壹無二的國寶。在幾個宮殿,美術館,珍寶館,鐘館等。已經成立。藝術愛好者往往在這些無與倫比的藝術作品面前久久不忍離去。位於故宮東路的珍寶館,陳列著各種稀世珍寶。比如清代的壹套金銀珠雲龍紋鎧甲,包裹著16條龍,造型生動,穿插在雲間。裝甲由約60萬塊小鋼片連接而成,每塊鋼片約1mm厚,4mm長,1.5mm寬。鉆有小孔,用於螺紋連接。據說制造這套盔甲花費了40,000多個工時。
旅遊服務
參觀故宮,妳可以從天安門廣場或從後門——神武門進入。進入天安門廣場,穿過壹個青磚鋪成的廣場,就到了故宮的正門——午門。這裏城墻高大,城樓雄偉,給人壹種無比威嚴的感覺,讓站在這裏的人覺得自己很渺小。這是古代統治者利用建築藝術增強皇權威懾力的最突出的例子。穿過午門,又是壹個大廣場,有壹座金水橋。過了橋,穿過太和門,就是雄偉的太和殿。從高處看,金水橋和流經廣場的皇家河流像壹個巨大的弓。經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幹青門,進入故宮,分為中路、東路、西路三條路線。如果是半日遊,只能遊這三條路線中的壹條,壹般可以走中路。沿著馬路走,可以看到皇帝的寢宮(幹青宮)、安放皇帝印章的地方(交泰殿)、皇帝成親的新房(坤寧宮)、嬪妃居住的地方(其中壹部分已被辟為展廳)以及禦花園。壹般來說,半天遊覽故宮比較困難。最好安排壹日遊。如果有時間,想看得更仔細,可以安排兩日遊。
少林寺
中國的壹些寺廟聞名中外,少林寺就是其中之壹。
少林寺在很大程度上以少林拳聞名。尤其是幾年前拍了幾部以少林和尚和少林武術為題材的武俠片後,少林寺名氣更大了。來少林寺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少林寺在河南省登封縣西北12公裏處。因為寺廟位於茂密的叢林中,所以得名。
少林寺歷史悠久,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三十二年後,印度著名僧人達摩來到少林寺講禪。後來寺廟逐漸擴大,僧人日漸增多,少林寺也就名聲大噪。達摩在中國被稱為禪宗祖庭,少林寺被稱為禪宗祖庭。禪修的禪法叫“壁觀”,就是面朝墻壁靜坐。因為長時間盤腿而坐,非常容易疲勞,所以僧人練武來緩解困倦。所以說少林拳是達摩創造的。少林寺成名於唐朝初年。少林寺高僧會昌、坦宗、智健等13人,為討伐王立下了汗馬功勞。唐太宗李世民,後來封高僧譚宗為將軍,特批少林寺僧人練僧兵,殺殺殺殺,吃酒肉。高內有唐太宗贈少林寺主教的碑,記述了這段歷史。由於朝鮮的大力支持,少林寺發展成為享譽海內外的佛教名寺,並獲得“天下第壹寺”的稱號。到了宋代,少林武術有了很大的提高,寺內有2000多名僧人。明代少林寺達到頂峰,從清代開始衰落。
全盛時期,少林寺進院7次,規模較大。可惜1928年軍閥混戰,軍閥石友三和熾焰寺破壞了天王殿、大乘殿、法堂、鐘樓等主要建築。許多珍貴的藏經、寺廟記錄、拳譜等。化為灰燼。目前仍有山門、雪亭、千佛殿等建築。其他建築正在陸續修復。
千佛殿內有壹尊毗盧佛銅像,故又稱毗盧殿。寺內磚地上也有20多個直徑約4.5厘米的坑洞,是當年僧人練拳習武時留下的腳坑。方圓的足點分布並不大,呈直線狀,這是僧人苦練的見證,也顯示了少林拳所謂“彎而不彎,直而不直”的特點。千佛殿東側三面墻上繪有少林拳譜壁畫,長約20米,生動展現了少林寺僧人練拳習武的場景。
在少林寺西約300米的山腳下,有壹座塔林,是唐代以來少林寺方丈的葬地,有250余座。這是中國最大的塔林。塔樓大小不壹。形狀各異,多有雕刻和銘文,反映了各個時代的建築風格,是研究中國古代磚建築和雕刻藝術的寶庫。少林寺裏還保存著許多珍貴的文物。山門額上掛的“少林寺”匾額,是清朝康熙皇帝所寫。山門後的大過道和東西走向的小馬路旁立著幾十塊石碑,稱為少林寺碑林。其中有兩篇碑文是在中國留學的日本禪僧所寫。
去嵩山,可以從鄭州或者洛陽坐車,大概2個小時。遊覽嵩山壹般包括少林寺、觀星臺、嵩陽書院。如果想當天往返,只能去少林寺和中嶽廟。如果想去中嶽的景點,可以安排兩天或者三天的遊覽。第壹天,參觀了觀星臺,夏文化遺址和展廳,中嶽廟和登封蓋峰。第二天參觀少林寺。第三天,我爬上了陡峭的山峰。可以住登封縣城,也可以住中嶽廟。乘客可以在登封縣城住宿。登封縣內有登封賓館、嵩山賓館、縣招待所,嵩山中嶽廟外有賓館。
華山
“華山有危險。”華山,位於陜西省華陰縣,自古以雄偉奇險聞名。最高峰海拔約2100米。這座山到處都是懸崖和陡峭的山脈。許多人去華山探險。也有很多人來這裏,但是到了危險的地方,就嚇得半途而廢。華山之險是它的特色,它的吸引人之處就在於這個字。華山是中國五嶽之壹,人稱西嶽華山。
華山的另壹個特點是只有壹條路通往山上,所以有“華山自古以來就是路”的說法。當然,對於英勇的解放軍戰士、登山者和采集藥品的農民來說,那就是另壹回事了。
爬華山壹般從山腳的玉泉醫院開始。沿著山谷走,大約走二十裏,就到了壹個叫青柯坪的地方。它的東側有壹塊大石頭,上面刻著“回心石”四個字。從這裏往上就是華山的險路。這三個字就是告訴那些身體虛弱膽小的人,他們可以回到這裏。
轉石之後,來到了華山咽喉“千尺樓”。這是壹條開在極其陡峭的懸崖上的小路,有370多級石階。石階的寬度只能容納壹人上下,兩邊掛著鐵鏈。人們手拉著手,壹步壹步地爬上鐵鏈,壹擡頭,看到的是壹條天堂的線。往下看就像站在壹口深井上。數千英尺建築的頂部就像壹個井口。這裏的懸崖上刻著“太華咽喉”、“吞日”等字樣。形勢如咽喉般危險。當謹慎的遊客手腳著地爬上這座幾千英尺高的建築,再往前走的時候,還有另壹條險路——白螭峽谷。出峽後,過了仙人橋,前面有壹條險路“老君犁”。傳說太上老君領著家鄉的幼牛,在這陡壁上犁出了壹條小路。走過500多級石階的“老君犁”,我們登上了海拔1500多米的北峰。四面都是懸崖,就像壹個平臺,所以又叫雲臺山。
從北峰往南,突破了“仙人邊”、“天梯”、“閻王邊”等險要之處,來到壹個名為“黑龍嶺”的山脊,長幾十尺,寬只有2尺多。這裏兩邊都是陡峭的懸崖,只有這條石脊通向對岸。如果人們走在裏面,他們會感到害怕。好在兩邊都有欄桿。扶著欄桿慢慢走就行,不看危險的地方。這裏有壹個“漢宇書局”。是唐代大文豪韓愈遊到華山,終於鼓起勇氣爬上了“黑龍嶺”。回頭壹看,他驚呆了,原來山路這麽危險。想到這次可能回不去了,他寫了遺書,扔進了山澗。這裏的摩崖上刻著“韓愈書法事務所”四個字。這個故事大概是後人編的,但卻生動地表達了這種情況的危險性。
過了“黑龍嶺”,就可以到達華山最高峰南峰。然後從南豐下來,再去東風和中峰。也有很多危險的道路。華山有多少空堆和羽毛球翻,很神奇,壹步壹步小心。據親自去過這兩個危險地方的老龍蔡駿當面匯報,他回到住宿的地方,半夜被驚醒了兩次,兩次都是被白天看到的危險“嚇”到的。由於華山不時發生人員墜崖的不幸事件,有關部門在最危險的地方拓寬了道路,增加了防護設施。有些地方有上下坡路,讓登山者更有安全感。
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是1974年發現的,然後在這裏建了壹個大型博物館,1979年國慶節開館。
世界罕見的秦兵馬俑博物館開館後,迅速在國內外引起轟動。它被認為是壹個古老的奇跡,是當代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壹。
秦兵馬俑以其巨大的規模、宏偉的場面和高超的科學藝術水平讓觀眾驚嘆不已。有了秦兵馬俑博物館,古城Xi很快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壹。國內外的遊客都來到了這裏。大多數訪問我國的外國元首和其他貴賓應該把參觀兵馬俑列入他們的議事日程。
兵馬俑坑在秦始皇陵以東約1.5公裏處。有三個坑,壹個,兩個,三個。第壹個坑是當地農民打井時發現的,後來打井後陸續發現了第二個和第三個坑。第壹個坑最大,東西長230m,寬612m,總面積14260m2。這個坑裏埋著大約6000個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經清理了1000多個。在地下發現如此之大、數量如此之多、栩栩如生的陶俑令人難以置信。
走進博物館大廳,只見數千個真人大小的勇士在地下5米深處整齊列隊,全是古銅色,身高1.8至1.97米。它們雄偉壯觀,令人望而生畏。還有32匹和真馬壹樣大的陶馬。馬濤是壹組四匹馬,拖著木制戰車。
兵馬俑朝東排成三排,每排70個武士俑,***210,好像是軍陣的前鋒。其次是步兵和戰車,共38列,每列長約180米,似乎是軍陣的主體。在左右兩邊,有壹個面向南北方的橫向隊伍,每個隊伍大約有180個戰士的身影,好像是軍陣的兩翼。西端有壹列面朝西的勇士,似乎是軍陣的守衛者。武士和朋友有的穿著戰袍,有的穿著鎧甲,手中的青銅兵器都是實物。組織嚴密,團隊整肅。數十匹戰馬昂首嘶鳴,整裝待發。全軍整裝待發。
威武雄壯的軍陣,代表了秦始皇為了完成統壹中國的大業而表現出來的軍事成就和威儀。
這些兵馬俑的美術史很有價值。兵馬俑的創作取材於現實生活,藝術手法細膩生動。兵馬俑的服裝和表情是不同的。有很多種發型,不同的手勢,不同的面部表情。從他們的服飾、表情、手勢,我們可以判斷出他們是軍官還是士兵,是步兵還是騎兵。有身經百戰留著胡子的老兵,也有剛剛步入戰場的年輕人。壹般的俑,高達1.96米,挺立著,聚精會神地思考著,表現出壹種堅定而威武的樣子。戰士的身影,微擡著頭,眼睛直視前方,看起來意氣風發,又有些孩子氣。戰士身披鐵鍬,手握長柄,左手壓車,可見他是壹名防守戰士。
總之,陶俑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征。這些關於兵馬和戰馬的詩篇,是壹座雕塑藝術的寶庫,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光添彩,為世界藝術史增添了光輝的壹頁。
兵馬俑坑出土的青銅兵器有劍、矛、戟、彎刀和大量弩、箭等。據檢測資料顯示,這些銅錫合金武器經過了鍍鉻處理,雖然埋在土中2000多年,但其刀刃依然鋒利有光澤,說明當時已經具備了很高的冶金技術,堪稱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跡。
1991年前,秦兵馬俑博物館開放了壹號坑。1991九月,三號坑正式開放。三號坑的面積只有壹號坑的二十七分之壹。但從這個坑出土的戰車、武士等器物分析,這個坑可能是壹號坑和二號坑的統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