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此段落
軍事實力
作為美國在亞洲最大的軍事力量,第七艦隊成立於3月1943,其前身是壹支不折不扣的雜牌軍——麥克阿瑟領導下的西南太平洋海軍部隊,是當時美國海軍最大的前沿部署部隊。目前第七艦隊總兵力6萬人,海軍3.8萬人,海軍陸戰隊2.2萬人。主要裝備近60艘艦艇和350架戰鬥機。其中常駐艦艇19艘,艦載機聯隊L個,陸戰遠征部隊1個,飛機105架,其中作戰飛機84架,艦上人員12200人。它有三個“撒手鐧”,即指揮艦“藍嶺”號、主力航母“喬治·華盛頓”號和“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
編輯此段落
指揮艦“藍嶺”號
即第七艦隊的旗艦,設置了“聯合海軍指揮信息系統”,該系統包括多臺超級計算機,負責收集全球軍民信息和數據,可以對地面、空中和海底的戰略形勢進行綜合分析。還配備了先進的通信設備和完善的指揮控制系統,作戰能力很強。它從1979到10接管了旗艦,駐紮在橫須賀。它參加了1991的海灣戰爭。其人員編制為821,武裝人員700人,3艘有人駕駛登陸艇,2艘車載有人駕駛登陸艇,1多用途直升機,2架MK115八聯裝艦空導彈發射裝置,4門MK33雙筒76毫米艦炮,2架MK165438。以及sLQ-25魚雷誘餌、sLQ32(V)3電子戰系統、海軍戰術數據系統、兩棲指揮信息系統、海軍情報處理系統和各種衛星通信設備。
編輯此段落
主力航母“華盛頓”號
喬治·華盛頓號(USS George Washington)CVN-73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6號艦,於1986年8月開工建造。1990下水的華盛頓號是第二艘以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命名的軍艦(第壹艘是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喬治·華盛頓號SSBN-598,1959下水),因此頗具鮮明的“領導風格”,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兵力航母之壹。1990於7月下水,1992入列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2000多名來自美國各地的政要驅車前往諾福克海軍基地,希望能先睹“華盛頓”號的風采。時任美國第壹夫人的芭芭拉·布什也特地趕來祝賀,並親自在“華府”號船頭灑了壹瓶陳年香檳。實際上,1990的艦艇命名儀式是芭芭拉和老布什總統壹起主持的。眾目睽睽之下,“華盛頓”號像壹位高貴的紳士,緩緩駛向浩瀚的大西洋,在時任國防部長切尼的祝福下,“最新最偉大的技術將把“華盛頓”號駛向21世紀”。
編輯此段落
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
第七艦隊有兩艘導彈巡洋艦駐紮在西太平洋;邦克山和莫比爾灣。全部裝備“宙斯盾”武器系統,采用凱夫拉裝甲和隱身技術的整體防護結構,配備先進的反艦反潛武器和抗電磁脈沖電子設備,具有較強的防核生化作用。此外,它還裝備了戰斧巡航導彈,具有大範圍攻擊能力。它既可以支援母船艦隊,也可以單獨執行攻擊任務,扮演艦隊作戰的旗艦。
編輯此段落
編制人員
第七艦隊,包括水面艦艇部隊和潛艇部隊,采取行政編組和任務編組。
行政分組
行政組織分為總部、大隊、中隊三級。司令部分為水面艦艇司令部和潛艇司令部。水面艦艇司令部主管除航母以外的所有水面艦艇,下轄7-9個旅,各類旅下轄1-4個中隊。潛艇司令部負責所有潛艇。下轄3 ~ 4個潛艇旅,每個旅下轄1 ~ 2個中隊。常規潛艇中隊壹般由4 ~ 6艘潛艇組成,核潛艇中隊由7 ~ 10艘潛艇組成。
任務分組
編成9個特混編隊:第70、71、72、73、74、75、76、77、79特混艦隊。此外,第七艦隊還可以根據需要組建各種特混艦隊,如應急特混艦隊、指揮特混艦隊、沿海支援特混艦隊、後勤支援特混艦隊、潛艇特混艦隊、水面作戰特混艦隊、兩棲特混艦隊等。艦隊下轄特混旅,是完成特混艦隊指定的地方任務的戰術編隊組織。特混中隊歸特混大隊管轄。中隊是由1 ~ 2艘同型艦艇組成的基本戰術單位,完成特混大隊賦予的具體任務。
編輯此段落
巡邏區域
第七艦隊直接隸屬於美國太平洋司令部,也就是現在的聯合部隊司令部。其總部設在日本橫須賀港,現任指揮官為中將·約翰·m·伯德(註:前任為中將·威廉·d·克勞德)。日本橫須賀號是艦隊的指揮區,其巡邏區域包括西太平洋、印度洋和阿拉伯海岸,從國際日期變更線至非洲東海岸,北至千島群島,南至南極洲,作戰區域東起國際日期變更線,西至非洲東海岸紅海入海口,南至印度洋和南極洲,北至白令海峽。整個作戰面積13468萬平方公裏,比美國大14倍。世界上大約壹半的人口都在第七艦隊的作戰區域。
編輯此段落
主要“任務”
冷戰結束後,美國全球戰略的中心正在向亞洲和太平洋地區轉移,該地區已成為美國海外利益的區域,也是美軍海外部署的重點地區。第七艦隊駐紮在太平洋和印度洋,部署在東北亞基地網絡中,控制著宗谷、津輕和馬兌三個重要海峽,確保美軍在發生危機時能夠快速執行任務。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