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第八屆古詩文閱讀大賽專輯高中文言文1-70翻譯

第八屆古詩文閱讀大賽專輯高中文言文1-70翻譯

明畫手以戴進為第壹。進,字文進,錢唐人也。宣宗喜繪事,禦制①天縱②。壹時待詔③有謝廷循、倪端、石銳、李在,皆有名。進入京,眾工之。壹日,在仁智殿呈畫,進進《秋江獨釣圖》,畫人紅袍垂釣水次④。畫惟紅不易著⑤,進獨得古法入妙。宣宗閱之,廷循從旁跪曰:“進畫極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釣魚!”宣宗頷之,遂麾⑥去余幅不視。故進住京師,頗窮乏。

先是,進,鍛工也,為人物花鳥,肖狀精奇,直⑦倍常工。進亦自得,以為人且寶貴傳之。壹日,在市見金者,觀之,即進所造,憮然自失。歸語人曰:“吾瘁吾心力為此,豈徒得糈⑨?意將托此不朽吾名耳。今人爍吾所造亡所愛,此技不足為也。將安托吾指而後可?”人曰:“子巧托諸金,金飾能為俗習玩愛及兒、婦人禦⑩耳。彼惟煌煌是,安知工苦?能徒智於縑素⑾,斯必傳矣。”進喜,遂學畫,名高壹時。然進數奇⑿,雖得待詔,亦轗軻亡大遇。其畫疏而能密,著筆淡遠。其畫人尤佳,其真亦罕遇雲。(予欽進,鍛工耳,而命意不朽,卒成其名。)

譯文

明代畫家以戴進為第壹名。戴進,字文進,杭州人。明宣宗喜歡繪畫,他繪制的畫充分發揮了上天賜予他的才能。當時,他身邊的待詔有謝廷循、倪端、石銳、李在,都有名氣。戴進入京城,畫家們妒忌他。壹天,在仁智殿呈畫給皇上,載進呈上的是《秋江獨釣圖》,畫中人穿著紅袍在水邊垂釣。繪畫唯有紅顏色不易著,戴進獨自得到古法的妙處。明宣宗觀賞時,謝廷循在旁邊跪下對皇帝說:“戴進的畫非常美,但是赤紅色是朝廷高級官員的服色,怎麽讓釣魚人穿紅袍呢!”宣宗點頭贊同,於是就用手壹揮不再看戴進其余的畫。所以戴進住在京師,十分窮苦。

戴進原先是首飾匠,他鍛制的人物花鳥,模擬得形神畢肖十分精奇,其價值超過壹般鍛工制品的壹倍。戴進自己很得意,以為人們壹定十分看重而流傳下去。壹天,在集市的熔金人那裏,看到的首飾,就是戴進打制的,頓時感到悲傷失意。回來他對人說:“我為制造這些東西耗盡了心血,哪裏僅僅為了換飯吃呢?我的心意是要依托這些物品使我的名字不朽罷了。如今他們熔化了我制作的作品壹點兒不愛惜,這種技藝不值得做了。今後我將幹什麽工作才行呢?”人們對他說:“妳那巧妙的技術放在金銀首飾上,首飾只供世人把玩及小孩婦女使用罷了。他們只是偏愛金光閃閃的物品,怎麽知道工匠辛苦呢?妳若能把手藝移到素絹上作畫,這樣壹定流傳下去了。”戴進高興極了,就學畫畫,當時名聲很高。然而戴進命運不好,雖然得到待詔官位,但前途坎坷不平,沒有得到皇帝的恩遇。他的畫在疏淡的幾筆中能細致地描摩事物,用筆清淡幽深。他畫人物尤其美,他的真跡也很少看見了。(我欽佩戴進,壹個首飾匠,卻立下不朽誌向,最終出了名。)

閱讀訓練

1.解釋句中加點詞的意義。

(1)進進《秋江獨釣圖》

(2)子巧托諸金

(3)斯必傳矣

2.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意將托此不朽吾名耳。

(2)今人爍吾所造亡所愛,此技不足為也。

(3)彼惟煌煌是,安知工苦?

3.結合語境理解,“亦轗軻亡大遇”中的“轗軻”是什麽意思?

4.文章最後作者把戴進的遭遇概括為“數奇”。根據文意,妳認為導致戴進“數奇”的主要原因是什麽?

5.戴進由“鍛工”轉而學畫的原因是什麽?請作簡要闡述。

參考答案

1.(1)進獻 (2)之於 (3)這樣

2.(1)我的心意是要依托這些物品使我的名字不朽罷了。

(2)如今他們熔化了我制作的作品壹點兒不愛惜,這種技藝不值得做了。

(3)他們只是偏愛金光閃閃的物品,怎麽知道工匠辛苦呢?

3.坎坷不平,比喻不得誌

4.導致戴進“數奇”的主要原因在於同朝的畫工妒忌戴進的才能,在皇上面前讒言詆毀他。

5.戴進認為,他從事藝術創作,並非單純為稻粱謀,而是想借此使名聲不朽。在別人的建議下,他認為只有將自己的藝術才能托之縑素,才能夠托名不朽,所以棄工習畫。

23.陳平任相

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裏中社,平為宰①,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陳涉起而王陳,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為魏王,與秦軍相攻於臨濟。陳平從少年②往事魏王咎於臨濟。魏王以為太仆。說魏王不聽,人或讒之,陳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漢。其後,楚急攻,絕③漢甬道,圍漢王於滎陽城。久之,王患④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陳平曰:“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鐘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將鐘離眛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壹,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鐘離眛等。項王既疑之,使使至漢。漢王為太牢具⑤,舉進。見楚使,詳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復持去,更以惡草具⑥進楚使。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亞父欲急攻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請骸骨歸⑦!”歸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節選自《史記·陳丞相世家》)

譯文

陳丞相陳平,是陽武縣戶牖鄉人。少年時家境貧窮,喜歡讀書。陳平所居的庫上裏祭祀土地神,陳平做主持割肉的人,分配祭肉很公平。父老們都說:“好啊,陳平這孩子主持分肉!”陳平說:“唉,如果讓我陳平有機會治理天下,也會像這分肉壹樣的了!”

陳勝起兵在陳縣稱王之後,派周市攻占平定了魏地,立魏咎為魏王,在這以前陳平和壹些年輕人到臨濟投奔魏王咎。陳平向魏王進言,魏王不聽,有的人又說他的壞話,陳平就逃離了那裏。

陳平於是到修武投降漢軍。後來,楚軍加緊進攻,截斷了漢軍的運糧甬道,把漢王圍困在滎陽城。日子壹長,漢王憂慮起來,請求割讓滎陽以西的地區來與楚講和。項王不答應。漢王對陳平說:“天下亂紛紛的,什麽時候才能安定呢?”陳平說:“項王為人,謙恭有禮愛護他人,具有清廉節操、喜歡禮儀的士人多去歸附他。到了論功行賞、授爵封邑時,他卻又十分看重,總舍不得給,士人因此又不願歸附他。但是楚軍方面存在著可以致亂的因素,那項王身邊正直的臣子像亞父範增、鐘離味、龍且(jū,居)、周殷之類,只不過幾個人罷了。大王您如果能舍得拿出幾萬斤黃金,用來施行反間計,離間楚國的君臣,使他們產生懷疑之心,項王為人猜忌多疑,聽信讒言,他們內部定會互相殘殺。漢軍可趁機發兵攻打他們,擊敗楚軍是壹定的了。”漢王認為陳平說得對,於是拿出黃金四萬斤給陳平,聽憑他支配,不過問支出情況。

陳平用了很多黃金在楚軍中放手進行離間活動後,便在眾將中揚言:鐘離味等人作為項王的將領,功勞很多,但始終不能劃地封王,他們想和漢王聯合起來,消滅項王,瓜分他的土地,各自為王。項羽聽了,果然心懷猜忌,不再信任鐘離昧等人。在懷疑上鐘離昧等人以後,項王派遣使者到漢軍那裏。漢王讓人備下豐盛的酒宴端進去。見到楚王的使者,漢王就佯裝吃驚地說:“我還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原來竟是楚王的使者!” 又讓人把酒肴端走,換上粗劣的飯菜端給楚王的使者。楚王使者回去以後,把這些情況統統稟告給項王。項王果然對亞父大起疑心。亞父想趕快攻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任他,不肯接受他的建議。亞父聽到項王對他有懷疑,就生氣地說:“天下的事大局已定了,君王您自己幹吧!願您賞我這把老骨頭,讓我回家!”他回去還沒有到達彭城,就因背上毒瘡發作而死了。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使平得宰天下

(2)陳涉起而王陳

(3)久之,王患之

(4)間其君臣以疑其心

(5)漢因舉兵而攻之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壹組是( )

A.因魏無知求見漢王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B.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C.請割滎陽以西以和

斂貲財以送其行

D.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壹項是( )

A.天下紛紛,何時定乎

B.項王為人,恭敬愛人

C.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D.宣言諸將鐘離昧等為項王將

4.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善,陳孺子之為宰!

(2)楚使歸,具以報項王

5.上文中可以看出項羽個性是_______的特點,而劉邦的成功之道在於他能_______。

參考答案

1.(1)掌管,治理(2)稱王 (3)擔憂 (4)使……懷疑(5)派出 (6)假裝

2.D 3.B

4.(1)好啊,陳平這孩子主持分肉!

(2)楚王使者回去以後,把這些情況統統稟告給項王。

5.猜忌多疑 知人善任

24.曹植小傳

陳思王植,字子建。年十歲余,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①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②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時鄴銅爵臺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性簡易③,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

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徒封臨菑侯。太祖征孫權,使植留守鄴,戒之曰:“吾昔為頓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廙、楊修等為之羽翼。太祖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文帝禦之以術,矯情自飾④,宮人左右,並為之說,故遂定為嗣。二十二年,增植邑五千,並前萬戶。

植嘗乘車行馳道⑤中,開司馬門⑥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太祖既慮始終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植益內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將,行⑦征虜將軍,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

譯文

陳思王曹植,字子建。他十多歲就能誦讀《詩經》《論語》以及數十萬字辭賦。他還擅長寫文章。曹操曾看過他的文章,問他:“妳是求人代筆的吧?”曹植跪下答道:“孩兒開口就能析明事理,提筆就能寫成文章,只要父親當面試試就知道了,為什麽要求人代筆呢?” 當時恰逢鄴城銅雀臺剛剛建成,曹操把兒子們都帶上臺去,讓他們各自作壹篇賦。曹植落筆如飛,轉眼寫成,而且寫得值得欣賞。太祖很驚奇。曹植所乘坐的馬車,所穿的服飾都不追求華麗,每次進見曹操,(曹操)用很難的問題詰難他,他都能應聲而對,因此,特別被曹操寵愛。建安十六年,被封為平原侯。十九年,又被封為臨淄侯。

曹操帶兵去攻打孫權,讓曹植留守鄴城,告誡他說:“我先前當頓邱令時,只有二十三歲,想想當時的所作所為,至今我也不後悔。現今妳也二十三歲了,可以不努力嗎!”曹植壹方面憑借自己出眾的才華被認為與眾不同,另壹方面還有丁儀、丁廙、楊修等人作為輔佐。曹操猶豫不決,幾次想把他立為太子。然而曹植處事任性,從不掩飾自己,飲酒不知節制。而曹丕處事處處小心,刻意掩飾自己,宮女和曹操身邊的人都壹齊替曹丕講好話,因此曹丕就被立為太子。二十二年時,曹植增邑五千戶,加上先前的***有壹萬戶。

曹植曾經乘車在專供皇帝行車的禦街上行駛,徑直從司馬門出宮。曹操知道後非常惱怒,管理守衛宮門的官員被判死罪。從此就加強了對諸侯的法規禁令,而曹植也日漸失寵。曹操害怕自己死後出現混亂,又因為楊修很有才華,足智多謀,而又是袁紹袁術的外甥,於是就捏造罪名殺了楊修。曹植內心更加感到不安。建安二十四年,曹仁被關羽圍困,曹操任命曹植為南中郎將,擔任征虜將軍,想派他帶兵去解救曹仁,出兵前曹操呼曹植前來要告誡他應註意的事宜。曹植卻喝得醉醺醺的不能受命,曹操於是很懊悔地罷免了他。

閱讀訓練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每進見難問

(2)可不勉與

(3)飲酒不節

(4)公車令坐死

2.下面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壹組是( )

A.使各為賦

故遂定為嗣

B.應聲而對

而植任性而行

C.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

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

D.以楊修頗有才策

於是以罪誅修

3.分別比較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判斷正確的壹項是( )

(1)太祖甚異之

植既以才見異

(2)文帝禦之以術

宮人左右,並為之說

A.兩個“異”字意思相同,兩個“之”字指代對象相同。

B.兩個“異”字意思不同,兩個“之”字指代對象不同。

C.兩個“異”字意思不同,兩個“之”字指代對象相同。

D.兩個“異”字意思相同,兩個“之”字指代對象不同。

4.翻譯下列句子。

(1)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

(2)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

5.曹植未能被立為太子的原因,分析正確的壹項是( )

A.性簡易,不治威儀。

B.文帝暗用權術對付曹植,矯情自飾。

C.宮女和曹植身邊的人都說曹植的壞話。

D.曹植飲酒不節,終因醉不能受救援曹仁之命。

參考答案

1.(1)詰難 (2)努力 (3)節制 (4)判罪

2.C 3.B

4.(1)孩兒開口就能析明事理,提筆就能寫成文章,只要父親當面試試就知道了,為什麽要求人代筆呢?

(2)曹植卻喝得醉醺醺的不能受命,曹操於是很懊悔地罷免了他。

5.B

25.田延年自刎

春,大司農田延年①有罪自殺。昭帝之喪,大司農僦②民車,延年詐③增僦直,盜取錢三千萬,為怨家所告。霍將軍召問延年,欲為道地④。延年抵曰:“無有是事!”光曰:“即無事,當窮竟!”禦史大夫田廣明謂太仆杜延年曰:“《春秋》⑤之義,以功覆過。當廢昌邑王時,非田子賓之言,大事不成。今縣官⑥出三千萬自乞之,何哉?願以愚言白大將軍!”延年言之大將軍,大將軍曰:“誠然,實勇士也!當發大儀時,震動朝廷。”大將軍因舉手自撫心曰:“使我至今病悸⑦。謝田大夫曉大司農,通往就獄,得公議之。”田大夫使人語延年。延年曰:“幸縣官寬我耳,何面目入牢獄,使眾人指笑我,卒徒唾吾背乎!”即閉閣獨居齋舍,偏袒,持刀東西步。數日,使者召延年詣廷尉。聞鼓聲,自刎死。

(選自《資治通鑒》)

譯文

春季,大司農田延年因罪自殺。為漢昭帝發喪時,大司農雇用民間車崐輛,田延年假稱雇車費用增加,貪汙了三千萬錢,被與他有仇怨的人告發。霍光召田延年來詢間,本打算為他開脫。可是田延年拒不承認,說:“沒有此事!”霍光說:“如果沒有此事,就應當追究到底!”禦史大夫田廣明對太仆杜延年說:“按照《春秋》之義,可以用功勞掩蓋過失。當初在廢黜昌邑王時,若不是田延年站出來,則大事不能成功。如今就當作是他自己向朝廷乞求賜給他三千萬錢,怎樣呢?希望將我這番話稟告大將軍。”杜延年把田廣明的話告訴了大將軍霍光,霍光說:“確實如此,田延年真是勇士。當初在決定大事時,多虧田延年挺身而出,震動朝廷。”霍光於是擡手按在自己的心口上,繼續說:“當時的情景,使我至今還心有余悸。請妳代我向田大夫道歉,讓他明白告訴大司農田延年,到監獄去,會得到公平的裁決。”田廣明派人通知田延年,田延年說道:“就算朝廷幸而寬恕我,我又有何面目進入牢獄,讓眾人對我指點、譏笑,讓獄卒囚犯在我背後唾罵呢!”於是壹個人住在大司農官衙旁邊的屋子裏,緊閉房門,袒露壹臂,拿著刀在屋中徘徊。幾天後,朝廷使者前來召田延年去廷尉。田延年聽到開讀詔書的鼓聲,便自刎而死。

閱讀訓練

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詐增僦直

(2)誠然

(3)縣官寬我

(4)詣廷尉

2.下列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壹項是( )

A.以功覆過

以愚言白大將軍

B.自乞之

自撫心

C.為怨家所告

欲為道地

D.《春秋》之義

非田子賓之言

3.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即無事,當窮竟!

(2)通往就獄,得公議之。

4.禦史大夫希望寬恕田延農的原因是什麽?(用自己的話回答)

5.從選文看,田延農是個怎樣性格的人?

參考答案

1.(1)通“值” (2)確實 (3)寬恕 (4)去…見

2.C

3.(1)如果沒有此事,就應當追究到底!

(2)到監獄去,會得到公平的裁決。

4. 按照《春秋》之義,可以用功勞掩蓋過失。當初在廢黜昌邑王時,若不是田延年站出來,則大事不能成功。如今就當作是他自己向朝廷乞求賜給他三千萬錢.

5.貪財;剛勇;自尊心很強。

26.聖琵琶傳聞

有書生欲遊吳地,道經江西,因風阻泊船,閑步入林,過①壹僧院。僧已他出,房門外,小廊數間,傍有筆硯。書生攻畫,遂把筆,於素壁上畫壹琵琶,大小與真不異。畫畢,風靜船發。僧歸,見畫處,不知何人。乃告村人曰:“恐是五臺山聖琵琶。”當亦戲言,而遂為村人傳說,禮施求福,甚效。

書生往吳,經年②,乃聞人說江西僧院,有聖琵琶,靈應非壹,心竊疑之。因還江西時,令船人泊船舊處,上訪之。僧亦不在,所畫琵琶前,已幡花香爐供養矣。取水洗之盡,還宿船中。至明日,又上。僧夜已歸,以失琵琶故,鄰人大集,方***悲嘆。書主故問,具言前驗:“今應有人背著琵琶,所以潛隱。”書生大笑,為說所畫及拭卻之由,自是靈聖亦絕。

(選自唐·皇甫氏《原化記》)

譯文

有個書生想要遊玩吳地,路經江西,因為大風阻礙就停泊小舟,閑散行走進入壹片樹林,尋訪壹座僧院。僧人已經外出到其他地方去了,僧院的房門外面,有幾間小廳廊,臨近處有筆和硯臺。書生善於畫畫,於是就拿起筆,在白墻壁上畫了壹個琵琶,大小和真的琵琶沒有不同。畫完,大風漸靜書生乘船出發了。僧人回來,看到了畫的地方,不知道是什麽人畫的。於是告訴村裏人說:“恐怕這是五臺山上降臨的仙琵琶。”當時也是戲言,然而這話於是就被村裏人傳說,人們給以教神的禮節儀式祈求得福,很靈驗有效。

書生前往吳地,過了幾年,就聽人說江西的僧院,有個聖琵琶,靈驗有效不止壹二次,暗中對此感到懷疑。因此返回江西時,責令船進入停泊船原先的地方,上前拜訪聖琵琶。僧人也不在,畫的琵琶前,已經掛著幡,供著花,爐裏點著香供奉了。書生取來水把它洗完,回去留宿在船上。到第二天,書生又上前拜訪。僧人夜裏已經回來了,因為失去琵琶的原因,鄰近的人大規模地集中起來,正要***同悲哀感嘆。書生特意詢問,人們都說前頭的應驗:“今天應該有人背著聖琵琶走了,這就是琵琶不見了的原因。”書生大笑,對他們講述了他畫以及擦洗掉琵琶的由來,從此神靈仙聖也絕跡了。

閱讀訓練

1.解釋加點詞語的意義。

(1)書生攻畫

(2)於素壁上畫壹琵琶

(3)心竊疑之

(4)以失琵琶故

2.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而遂為村人傳說,禮施求福,甚效。

(2)今應有人背著琵琶,所以潛隱。

3.把書生所畫琵琶當作神驗,是怎麽形成的?對此,人們能得到什麽啟示?

參考答案

1.(1)善於 (2)白色 (3)暗中 (4)因為

2.(1)於是就被村裏人傳說,人們給以教神的禮節儀式祈求得福,很靈驗有效。

(2)今天應該有人背著聖琵琶走了,這就是琵琶不見了的原因。

3.首先發生在僧院,書生作畫時沒有人看見;其次是僧人猜測;再次是因訛傳訛。根本原因是人們心中的迷信思想。

我們應持態度是以科學對待、解釋,要實事求是,不能憑主觀臆斷。

27.崇年儉以答天意

昔衛文公①乘狄人滅國之余,徙居楚丘,才②革車三十兩,乃躬行儉約,冠大帛之冠,衣大布之衣,季年致騋牝三千③,遂為富庶。漢文帝承秦、項戰爭之後,四海困窮,天子不能居鈞駟④乃示以敦樸,身衣弋綈,足履革舄⑤,未幾天下富安,四夷鹹服。國家自兵興以來,州縣殘毀,存者復為土寇所擾,獨河南稍完,然大駕所在,其費不貲,舉天下所奉責之壹路,顧不難哉?賴陛下慈仁,上天眷佑,蝗災之余而去歲秋禾,今年夏麥稍得支持。夫應天者要在以實,行儉者天必降福,切見宮中及東宮奉養與平時無異,隨朝官吏,諸局承應人亦未嘗有所裁省。至於貴臣、豪族、掌兵官莫不以奢侈相尚,服食車馬惟事紛華。今京師鬻明金衣服及珠玉犀象者日增於舊,俱非克己消厄之道。願陛下以衛文公、漢文帝為法,凡所奉之物痛自樽節⑥,罷冗員,減浮費,戒豪侈,禁戢⑦明金服飾,庶皇天悔禍,太平可致。

(選自《金史·列傳第四十七·陳規傳》)

譯文

從前衛文公在夷狄之人滅國之後,遷徙而居住到楚國的丘陵地帶,開始僅僅有三十輛車乘,於是衛文公親自實踐,勤儉節約,戴用粗帛做的帽子,穿用粗布做的衣服,壹年已經達到了牛馬三千,於是成為了富庶之地。漢文帝時期承接著秦朝滅亡、與項羽的戰爭之後,整個國家都很貧困,連皇帝都不能將拉車用的駟馬配齊,於是用敦厚樸素的樣子示人,身上穿著粗布衣服,腳上穿著劣質的鞋,不久天下就富有而且安定,周邊蠻夷之地都臣服。自從國家發動戰爭以來,各個州縣都遭到破壞,幸存的地方也又被賊寇騷擾,只有黃河以南稍微完整壹些,然而陛下所在的地方,費用也不能充分供給,真個天下所有地區都在向陛下索取,難道還不困難嗎?多虧仰賴於陛下的慈愛仁厚,上天的眷顧保佑,蝗災之後,去年秋天的糧食和今年春季的麥子勉強得以維持百姓生計。順應上天的關鍵在於實際行動,踐行節儉的人上天壹定降福給他,我私下看到宮中和東宮中的侍奉供養之物與平時沒有什麽不同,在朝的官吏、各個部門辦事的人員也不曾有所裁剪。至於貴族、豪族、掌握兵權的官員沒有不崇尚奢華享受之風的,他們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用的車馬只追求繁華富麗。現在京城中賣用金為飾的衣服和珠玉犀象等高貴裝飾品的人比以前壹天天增加,這都不是克制自己消除災難的方法。希望陛下效仿衛文公、漢文帝治國的方法,所有享用的物資痛加限制節省,剔除多余的官員,減去可省的費用,警戒奢華風氣,禁止並沒收用金為飾的艷麗服裝,希望老天為已經給我們帶來過的禍而後悔,太平時代就能達到。

閱讀訓練

1.解釋加點詞語的意義。

(1)徙居楚丘

(2)躬行儉約

(3)莫不以奢侈相尚

(4)服食車馬惟事紛華

2.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然大駕所在,其費不貲,舉天下所奉責之壹路,顧不難哉?

(2)願陛下以衛文公、漢文帝為法,凡所奉之物痛自樽節,罷冗員,減浮費,戒豪侈,禁戢明金服飾,庶皇天悔禍,太平可致。

3.本文雖是借順應天意為名,實際上規勸陛下“崇節儉”。本文論證方法為( )

A.舉例論證 B.引用論證 C.對比議論 D.類比論證

4.本文論證語言也很有特色,下列各項最恰切的是( )

A.委婉含蓄 B.針鋒相對 C.據理力爭 D.率真直露

參考答案

1.(1)遷移 (2)親身 (3)崇尚 (4)追求

2.(1)然而陛下所在的地方,費用也不能充分供給,真個天下所有地區都在向陛下索取,難道還不困難嗎?

(2)希望陛下效仿衛文公、漢文帝治國的方法,所有享用的物資痛加限制節省,剔除多余的官員,減去可省的費用,警戒奢華風氣,禁止並沒收用金為飾的艷麗服裝,希望老天為已經給我們帶來過的禍而後悔,太平時代就能達到。

3.C 4.D

LZ看我搜得這麽辛苦,可憐可憐我吧!半個鐘頭呢!

本來22-70我全給妳貼好的,可惜字太多,貼不上,我只好壹個壹個刪(沒看下面還有壹行字數統計)現在我把網址給妳了!麻煩您自己查吧!(可憐我浪費的時間。。。)

網址很不錯

  • 上一篇:秦淮巴彥詳情?
  • 下一篇:七年級上冊英語單詞(新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