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紙質書真的會消失嗎?

紙質書真的會消失嗎?

紙質書真的會消失嗎

本月中,上海市教育部門披露,今年9月開學時,上海各區都將有學校試點使用“電子書包”,再過兩三年,“電子書包”可能會完全取代紙質課本。此消息壹經公布,再度引起輿論對紙質書命運和紙質閱讀的關註。

進入新世紀以來,數字化閱讀憑借難以估量的速度迅速進入每壹個人的生活,它不僅創造了新的閱讀方式,改變了傳統的閱讀習慣,同時,也深刻影響著圖書的創作、編輯、出版等壹系列環節。在此背景下,代表傳統閱讀方式的紙質書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地位,甚至面臨消失的可能。

不過,正當人們越來越相信紙質書終將被電子書取代的時候,不同的調查、數據、現象、討論卻壹再顯示出,大多數普通讀者仍然將紙質書視為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閱讀載體,並且,他們認同紙質書所承載的文化重量並不是壹臺普通的電子閱讀器能夠替代的。

因此,盡管數字化閱讀不可阻擋地重構著每壹個人對閱讀的理解,但是,它真正能夠改變的或許只是方式,而不是觀念。

紙質書依然是大多數人的閱讀偏好

美國瓊甘茲庫尼中心不久前公布了壹項最新調查,在1200名有親子閱讀經驗的家長中,大部分人認為,紙質書仍然是他們與孩子的閱讀偏好。研究指出,如果孩子更加沈浸在增強型電子書而非紙質書的閱讀中,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有可能下降。

事實上,盡管數字化閱讀越來越便利,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海量閱讀,但是,那些深植於觀念中的傳統閱讀追求並未如想象般輕易地消失。

今年4月公布的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1年,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光盤閱讀、PDA/MP4/MP5閱讀等各種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紙質書的閱讀量增加卻較為緩慢。不過,調查結果還顯示,75.3%的18-70周歲國民更傾向於 “拿壹本紙質圖書閱讀”,更有11.8%的數字化閱讀接觸者承認,在讀完電子書後還購買了該書的紙質版。這壹結果表明,紙質書依然是大多數人的閱讀偏好,而通過紙質書閱讀更能激發閱讀者的閱讀興趣,並且紙質書的收藏價值也受到讀者的重視。

6月16日,上海靜安中心商業區掛起了壹塊“新華書店”的招牌,這壹看似普通的事件,卻被當地媒體稱為 “實體書店又壹次奏響振興之音”。數字化閱讀的迅速發展壓縮了紙質書的生存空間,也壓縮了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幾乎所有城市的報紙中都曾經出現過包含有 “書店縮水”、“告別書店”等字樣的新聞標題。於是,壹間新華書店的開張便被賦予了某種重要的“復蘇”和“振興”的含義。

種種現象表明,紙質書的境遇和前途並非表面看起來那麽艱難,廣大讀者對紙質書仍然抱持著信任和期待,而市場對紙質書也存在著相對比較穩定的需求。

紙質書比電子書更有味道

隨著電腦、手機以及電子閱讀器的技術不斷更新升級,不少產品的宣傳語中特別強調產品 “更具有紙質閱讀的感受”。不過,機器始終是機器,即便是iPhone 4S和新iPad的顯示效果已經十分接近紙質書,但是,那也僅僅是眼睛所感受到的,手掌所及仍然很難取代紙的質感。由此可見,紙質閱讀所帶來的閱讀體驗,至今仍然是機器所不能完全企及的。因此,對於紙質閱讀體驗的追求,變成了數字化浪潮中不時出現的反潮流。那些經常通過電腦、手機、電子閱讀器進行閱讀的讀者,反而更能體會紙質閱讀的優點。

在百度網上,有網友提出壹個問題:“誰能總結壹下紙質書和電子書的優缺點?”網友“萌之螢火蟲”回復說:“紙質書方便塗寫、閱讀舒適、有真實感,但是,不便於攜帶和整理;而電子書的優點是攜帶方便、制作成本低、易於傳播、信息量大,缺點則包括信息容易丟失,長時間閱讀對眼睛有較大的傷害等。”這壹對比或許不甚全面,但是,也基本概括出壹般讀者對兩種閱讀載體的基本感受。

電子書具有易攜帶、易刪除、易修改的特點,壹方面確實為閱讀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另壹方面,也沖淡了閱讀的價值感。相較而言,紙質書除了形式上更具真實感之外,其天然具有的文化重量也使讀者更能體會到閱讀的氛圍和趣味。因而,有人說過:“紙質書比電子書更有味道。”此味道,既是書之味,更是文化之味。

近年來,為了推動廣大讀者回歸紙質閱讀,不少城市打出了“書香社會”、“書香城市”的口號,甚至還在世界讀書日舉辦 “吃書”趣味活動,借此呼籲讀者重視紙質閱讀。

今年以來,曾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美國著名作家喬納森·弗蘭岑多次炮轟電子書,他公開表示,自己不喜歡用電子閱讀器進行閱讀,並擔心電子侵權有朝壹日可能會毀掉出版業,甚至毀掉寫作。喬納森的擔憂反映出文學界、學術界、出版界的壹種普遍心理。南京大學教授吳俊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曾專門談到數字化時代給創作和閱讀帶來的沖擊。在他看來,數字化閱讀和寫作將會改變文學形態,進而改變美學標準,因此,他特別強調文學批評的功能和任務,他說:“批評家不能失語,面對新的文學現實、創作現實,批評要有自己的聲音,要發揮引導的作用。 ”

紙質書的文化傳承作用值得珍視並且堅守

紙,誕生在中國;造紙術的出現,對促進世界文明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因而,紙、紙質書、紙質閱讀,對於中國人來說,有著更加不同尋常的價值。誠然,數字化閱讀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大勢,不過,紙質書負有的承繼傳統、延綿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仍然值得人們珍視並且堅守。

現在有壹個流行的名詞,叫做“淺閱讀”。顧名思義,淺閱讀,指的是不需要深入思考的淺層次閱讀。它的特點是快速獲取信息,壹目十行,不深究其理,能夠在較短的時間裏獲得較多的視覺快感和心理愉悅。這類閱讀適應了全媒體時代求快、求新的特點,但同時,卻失去了在閱讀過程中積澱、回味的過程。電子書的出現正是因應了“淺閱讀”的需求。而與之相反的是“深閱讀”,它更強調閱讀的質量,追求閱讀過程中的文化體驗,重視高層次的精神享受。紙質書便是適合於“深閱讀”的載體,它能夠令讀者更深入地投入到閱讀當中,並且,不僅可以提供文字之美,更可以通過圖書的裝幀、設計以及紙張的質感,甚至是印刷帶來的墨香,創造壹個整體的美的氛圍。不誇張地說,這壹系列的閱讀享受,只有通過紙質閱讀才能夠真正獲得。

喜愛讀書的人對紙質閱讀的優點有深刻的體會。在新浪微博搜索關鍵詞“紙質閱讀”,可以找到許多有關的感言。例如,“紙質閱讀帶來的安心愉悅是任何信息渠道都無法帶來的”;“精挑細選,靜心品味,電子時代的紙質閱讀更可貴”;“我還是喜歡紙質閱讀,電子書可以瀏覽,但不適合品讀”;“當我選擇數字化媒介進行閱讀時,更多的是壹種獲取信息的需求,而真正要獲取文化、思想時,我會選擇紙質閱讀”。

市場消息顯示,目前,裝幀精美、設計獨到的紙質書十分受讀者歡迎,其中套裝書、精裝書更是銷量驚人。不久前,海豚出版社出版了《董橋七十》壹書,該書從董橋迄今出版的33種文集1800篇文章中,精心選出70篇,匯成壹冊,裝幀設計十分考究,包括有真皮精裝本、仿皮本、毛邊本和簽字本,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所以,壹經面世,立刻引起購買熱潮。另壹方面,作為數字化閱讀主力群體的青少年,同樣也會變成紙質書的擁躉。去年,電影《哈利·波特7》熱映期間,原著銷量節節上升,許多讀者更是專門購買全套原著用來收藏。

今年3月,《環球時報》刊登了壹篇文章,題為《讀精美紙質書的人更出眾》。文章中提到,在美國推出的村上春樹《1Q84》精裝本,壹***賣出了9.5萬冊,而電子版卻只售出了2.8萬套,成功使紙質書“戰勝”了電子書。

紙質書的生存空間或許就要從打造“面子”入手,質感和真實感是紙質書天然具有的優勢,但是,電子閱讀器正在通過技術的革新來逐步增強使用者的閱讀體驗。因此,未來在外觀和收藏價值上多下功夫,是紙質書開拓生存空間的必然選擇。

數字化閱讀和紙質閱讀或將長久並存下去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中國人歷來重視閱讀,把讀書看作是“立身”之本,閱讀本身實際上已經具有了某種文化傳統的意義。真正的閱讀應當是線性的、連續的,帶著生命的體溫,它標誌著壹個民族的思想深度和高度,對文化傳承、國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數字時代,發現並重視紙質閱讀的價值是每個中國人都應當具有的文化自覺。

現實表明,紙質書仍然擁有廣泛的受眾群,它所提供的閱讀舒適性仍是獨壹無二的。而大多數讀者也依然對紙質閱讀有著強烈的適應性和習慣性。不可否認,數字化閱讀必將成為壹種重要的、常見的閱讀方式,但是,它的碎片化、娛樂化特征不能滿足讀者深度閱讀的需求。所以,數字化閱讀與紙質閱讀之間不應當是非此即彼、妳存我亡的關系。作為普通讀者,應當充分認識並利用兩者各自的優點為閱讀服務,提升閱讀的效率和質量,滿足不同的閱讀需求。

或許,數字化閱讀和紙質閱讀將會長久並存下去,從而無形中擴大了人們的閱讀選擇範圍,增多了人們的閱讀時間,而最終獲益的是每壹個真正熱愛閱讀的人。 □本報記者/王 研

■鏈接

紙的歷史

根據文獻和實物資料,在紙張發明之前的很長壹段時間內,人們是采用結繩來記事的,遇事打個結,事畢解去。後來又在龜甲獸骨上刻辭,即所謂“甲骨文”。在青銅產生以後,又在青銅器上鑄刻“金文”或“鐘鼎文”。再後,將字寫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稱“竹木簡”,如較寬厚的竹木片則叫“牘”。同時,有的也寫於絲織制品的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記事材料外,還發現了刻於石頭上的文字。

紙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之壹,它與指南針、火藥、印刷術壹起,給我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紙的發明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在西漢墓出土的文物中,已出現了麻制的紙,但很粗糙。從目前出土的早期古紙及其年代順序,可以歸納為:西漢早期的放馬灘紙;西漢中期的灞橋紙、懸泉紙、馬圈灣紙、居延紙;西漢晚期的旱灘坡紙。這些紙都早於蔡倫紙,而且有些紙上還有墨跡字體,說明那時紙已用於文字的書寫。東漢蔡倫采用多種原料改進制紙方法,使紙的質量和產量都大為提高。唐代的造紙業非常發達,宣州出宣紙,江西臨川出薄滑紙,揚州出六合箋,廣州出竹箋等,都是上等紙品。宣紙產自宣州府(今安徽涇縣),自唐以來歷代相沿。宣紙的特點是質地綿韌,紋理美觀,潔白細密,經久不壞,並善於表現筆墨的濃淡潤濕,變化無窮。古代詩人譽之為:“滑如春冰密如繭”,並被稱作“紙中之王”和“紙壽千年”。

五代時,造紙業仍繼續向前發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紙,直到北宋,壹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元代造紙業雕零,只在江南還勉強保持昔日景象。明代造紙業又興旺起來,主要名品是宣紙、竹紙、宣德紙、松江潭箋。清代宣紙制造工藝進壹步改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紙。到了清末,機器造紙技術引入我國,造紙業進入壹個新階段。

  • 上一篇:第五艦隊的具體駐紮地在哪,由哪個航母群組成,有哪些潛艇與驅逐艦護航
  • 下一篇:緬甸攝影旅遊緬甸人文攝影作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